骨貝 陶貝 石貝 玉貝
隨著人類經濟的發展,貝作為貨幣,其數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在商代中期以前,貝幣價值很高,臣下若能獲得商王用貝幣的賞賜,那可真是極大的榮耀。
隨著當時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貝幣漸漸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故在當時又出現了許多仿制貝幣,有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這類貝幣形體都較小,其長度約1.2—2.4厘米。這些陶貝、石貝、骨貝、玉貝、銅貝等人造貨幣出現于商周時期,它們完成了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在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二里頭商代早期文化遺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除了海貝,還有仿海貝制成的骨貝和石貝,它們一部分是裝飾品,一部分是通過交換和貿易得來的。
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早先使用的是天然貝,以后又產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貝、石貝、陶貝和銅貝等。從商朝中晚期至周,由于人口增多、農業進步、手工業發達、商貿往來頻繁等諸多因素,促使貨貝需求量猛增,出現的諸如石、骨、蚌、陶等仿貝,其價值同小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