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幣里的中國
- 沈泓
- 1836字
- 2021-09-01 15:57:49
錢幣之美
為何錢幣收藏在中國史上激起一波波浪潮?為何錢幣讓如此多的人為之癡迷為之癲狂?收藏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一個焦點上,這就是美。只有美好的東西,才能讓人激動興奮,讓人前赴后繼,讓人樂而忘返,讓人看一眼就想擁有,而錢幣的魅力就在于錢幣之美。
具體而言,錢幣之美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正隆元寶

宋元通寶

隆武通寶

宣和通寶

治平元寶

崇寧通寶
一是錢幣的歷史文化之美。
古錢幣記錄在中國歷朝歷代的朝代更替,一部錢幣史,就國的歷史。幾乎每一種錢幣的誕生都有故事,每一種錢幣的誕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尤其是新朝代之始的第一枚錢幣,除了有故事,還往往蘊含豐富的文化寓意。
如西漢半兩、大唐開元、金代正隆、宋代宋元和大明洪武五枚錢幣,在錢幣收藏界被譽為“開國五帝錢”,集“開宗立脈”之意,匯“初元鼎新”之剛,收藏者認為其通達天道,深潛地理,乃風水玄學所用之首,乃五陽盛氣所配之首,所以稱為收藏雅集所尋之首。無論風水還是收藏,此五陽者,皆是必備之品。因此成為收藏、風水、佩戴和贈友的佳品。只有了解其歷史文化的人,才能欣賞此“開國五帝錢”之的歷史文化之美。
錢幣的歷史文化之美還表現了很多古錢幣都有說不盡的傳奇,如靖康錢講述的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的故事,永樂錢講述的是鄭和船隊下西洋的故事,五銖錢講述的是漢靈帝賣官的故事,還有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錢幣、太平天國起義軍的錢幣等,更是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而獲得收藏家的追捧。
二是錢幣的鑄造工藝之美。
錢幣乃國家之形象,朝代之名片,鑄造錢幣是每個朝代的一件大事,因此聚集了當時最優秀的設計大師、書法家、能工巧匠,從設計到裝飾,從雕刻到鑄造,都是當時的頂尖高手所為。
所以,每一朝代的錢幣都凝聚著當時最先進的金屬冶煉技術,是當時高超的造型藝術和高超的鑄造工藝的完美結合。
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為各個歷史時期的鑄造技術不同,加上冶煉技術的天時和地氣的差異,各個歷史時期所造錢幣的銅質不同,材料不同,以及審美眼光的變化、藝術趣味的差異,所以不同朝代和不同地區鑄造的錢幣也各不相同,異彩紛呈,呈現出搖曳生姿之美,這些各具特點的美,對錢幣收藏家更具吸引力。
三是錢幣的造型形態之美。
中國古代錢幣的造型形態豐富多彩,很多造型獨特的形態精美絕倫。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錢的國家,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屬鑄幣產于中國,中國古錢幣的造型形態不斷變化,從殷商之前是天然貝幣,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布幣、刀幣、圜幣、鬼臉錢等,再到后來內外皆圓的圜錢,演變為內方外圓的錢幣,孔方兄成為造型形態的主流。
除了孔方兄是主流錢幣,民間還出現了很多花錢,形狀各異,不僅有方形、圓形,還有六邊形、多邊形、上圓下方形、蝶形、魚形、鐘形、鎖形等,花錢極大地豐富了古錢幣造型形態之美。
四是錢幣的書法藝術之美。
書法是中國古錢幣藝術性的一大特色,錢幣上書法文字除了秦篆漢隸、真草行楷,還有瘦金九疊、金文古籀、懸針玉箸、薤葉八分等,從先秦至晚清,書法的篆、隸、楷、行、草爭奇斗艷,這些錢幣上的書法大多數出自著名書法家,包括李斯、徐鉉、歐陽詢、米芾、蘇軾、蔡京、宋太祖趙炅、徽宗趙佶等,這些著名書法家或已沒有作品存世,但錢幣留下了他們的書法藝術之美。
此外,收藏投資者看中的是錢幣價值的曲線之美。
在很多收藏者看來,錢幣不僅是收藏品,也是投資品,錢幣不僅具有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還具有經濟價值和投資價值。他們眼中看到的錢幣之美的魅力,是猶如股市漲跌圖形的曲線之美。錢幣收藏市場雖有漲有跌,但總體看來主流是上漲的,且很多品種漲幅驚人,甚至遠遠超過了其他金融投資品種。
20多年前,永樂通寶、嘉靖通寶、弘光通寶、大明通寶、咸豐通寶等錢幣市場價也就數百元到千元,如今市場價都在數萬元,而乾隆通寶寶陜雕母、咸豐元寶當百、當二百試樣等好品,都在10萬元以上,咸豐元寶當千的雕母由萬元漲到數十萬元。
即使是僅僅100多年歷史的近代錢幣,很多市場價也令人驚嘆。如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七二番版庫平三錢六分、壽字第二版庫平重壹兩市、庫平七錢二分,及光緒八年吉林廠平銀幣一兩市、光緒十年吉林廠平銀幣、庚戌春季云南造選統元寶庫平七錢二分、民國十五年孫中山像壹元試鑄樣幣,市場價都在數十萬元到百萬元。
在1997年10月27日,中國嘉德97秋季拍賣會中,戶部光緒元寶3枚全套,從90萬元起拍,追至132萬元成交。
即使是發行期只有60多年的新中國第一套紙幣,很多價格都在數萬元一枚,有些要10多萬元乃至數十萬元一枚。
錢幣市場不斷漲升的行情,是錢幣之美的結果,也是錢幣之美的魅力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