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錢幣收藏浪潮:魏晉南北朝時期
古代中國稱得上錢幣收藏浪潮的有多次,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專門研究論述錢幣的著作,這些著述正是錢幣收藏的結晶。
著錄和研究錢幣實物的專著,至遲在南梁時代(公元502—557年)就有了,因為這一時代的錢幣收藏家顧烜在《錢譜》一書中引用過一部《劉氏錢譜》。《隋書·經籍志》著錄劉潛(公元484—550年)《泉圖記》三卷,此書隋時已佚,與顧烜引用的《劉氏錢譜》書名不同,應該不是同一部書。《崇文總目》著錄南梁人顧協有《錢譜》一卷,僅見存目,其書也已亡佚。為后世爭相引述的南梁錢幣學著作最多的是顧烜的《錢譜》,該譜為《隋書·經籍志》收錄,注明撰者是顧烜,其次列有佚名的《錢圖》一卷,《唐書·藝文志》也著錄有顧氏《錢譜》一卷,但未提《錢圖》一書的作者。
見于著錄的隋以前的這五種古譜已失傳,但可略見南朝時著錄錢幣之風甚盛,這是伴隨錢幣收藏熱而在文人中興起的一種風氣,這些文人學者為了研究和著述,必須收藏大量錢幣作為研究考證的素材,因此可以推斷當時在文人圈中確已出現錢幣收藏熱。

淳熙元寶樣錢
此后,在盛唐、宋明時期也出現了一些有關錢幣欣賞和收藏的研究著作,在文人雅士、富商巨賈中出現過錢幣收藏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