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金龜科Cetoniidae
花金龜甲蟲身體多為中到大型,體壁堅固,體背較平。大部分種類的體色較鮮艷,多具花斑或絨斑。頭面唇基發達,唇基常擴展成鏟形或角突,或凹陷,或前緣呈中凹等形狀。觸角10節,鰓片部3節。前胸背板前狹后闊,呈梯形或橢圓形,側緣夾角間可見。小盾片發達,三角形。鞘翅前闊后狹,背面常有2條強直縱肋,通常背面可見后胸后側片及后足基節側端。臀板發達,呈短闊三角形。足短壯,也有各足較細長者;前足脛節外緣有1~3個齒;跗節多數為5節,少數有4節者。爪成對,簡單。
花金龜科幼蟲生活于堆肥或地里。成蟲主要在白天活動,常出沒于果樹、林木之間,喜食植物的花。只要有開花植物的地方就可以見到花金龜在花間忙碌。
23 褐斑背角花金龜
Neophaedimus auzouxi Lucas
屬花金龜科Cetoniidae。成蟲體長:23~25mm;寬:11~14mm。體型中等,黑色或黑褐色。頭扁,鞘翅、臀板、腿節前部均為淺褐色;前胸背板有3條褐黃色縱帶。雄性唇基前緣有1發達的叉狀角突;雌蟲唇基無角突,近于方形;復眼大而突出;觸角10節,棒部3節。前胸背板具兩條黑色縱條斑,中央生有1前指的圓錐形角突。小盾片寬大,呈長三角形。鞘翅近長方形,每翅有2條不明顯的縱向肋跡。足細長,雄蟲前足脛節窄長,外緣齒小,爪大而彎。此種花金龜因外形奇特,且在自然界難以覓見,深受愛好者喜歡。成蟲6~8月活動。
中國特有種、珍稀種。
分布:中國甘肅、陜西、湖北、四川。

24 寬帶鹿花金龜
Dicranocephalus adamsi Pascoe
屬花金龜科Cetoniidae。成蟲體長:21~27mm;寬:11~14mm。體中型,寬大。除頭部、前胸背面條紋、鞘翅局部和足為黑色或栗紅色外,全身背面被灰白粉末狀分泌物。雄蟲唇基上方強烈凹陷,前緣中央微凹;兩側各有1向前延伸且上翹、頂端不分叉的角突,每個角突中部外緣有1短寬齒突;復眼內側各有1個灰白色分泌物的指形斑。前胸背板近圓形,中央有2條寬縱肋紋。小盾片三角形。鞘翅寬大,自翅肩向后略狹,翅端縫角不突出;翅面除了肩突、后突及周緣窄邊框外遍布灰白色分泌物。臀板短寬。足甚長,前足脛節外緣3齒;跗節長于脛節;爪大。寬帶花金龜屬于訪花甲蟲,夏季在櫟類植物的花上可見其蹤跡。成蟲6~8月出現。
分布:中國河南、四川、云南;朝鮮,越南。

25 黃粉鹿花金龜
Dicranocephalus wallichi bowringi Pascoe
屬花金龜科Cetoniidae。成蟲體長:19~25mm;寬:10~13mm。體被黃綠色粉層,唇基、前胸背板2肋斑紋、鞘翅面上的肩突及后突、后胸腹板中間、腹部、部分腿節、脛節及跗節為栗色。雄蟲唇基背面深凹,前緣弧形突出,中央向下突出;兩側向前延伸似鹿角,頂端2角向上彎翹;前伸角突基部外側各有1上彎的角突。復眼內側各有1指形黃色斑紋。前胸背板近圓形,中央2條縱肋帶較短,一般自前緣伸達中部。小盾片正三角形,端部尖。鞘翅近長方形,肩部最寬,兩側向后漸收狹,縫角不突出。臀板短寬。足細長,前足脛節外緣3齒小;跗節較長,爪大。本種花金龜屬于訪花甲蟲。成蟲6~8月出現,常出沒于梨樹、板栗、櫟類等果樹的花上。
分布:中國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江西、四川、貴州、廣東、廣西、云南。

26 赭翅臀花金龜
Campsiura mirabilis(Faldermann)
屬花金龜科Cetoniidae。成蟲體長:18~20mm;寬:8~10mm。體型中等,唇基除了基部中央和邊緣為黑色外,余為淺黃色或乳白色。前胸背板黃黑兩色,中央黑,兩側黃,有些個體變化較大。鞘翅除外緣寬黑帶及翅縫為黑色外全為赭黃色。后胸腹板外側、后胸前側片大部、后胸后側片全部及后足基節外側均為淺黃色。唇基長寬幾乎相等,兩側無邊框。前胸背板近梯形,基部最寬,兩側向前漸變窄;無邊框,后角圓形;盤區中部刻點細小,兩側密布粗刻點。小盾片小,端部尖。鞘翅長形,肩部最闊,肩后外緣顯著彎曲,兩側向后略變窄,縫角不突出;翅面后外緣黑色部具橫皺紋;赭黃色部分半透明,具網狀紋。臀板發達,中央及側緣各有1縱脊,縱脊兩側有淺縱洼。足短,前足脛節外緣具2齒;前跗節較短。赭翅臀花金龜飛翔力強,喜歡群聚在柑橘及國槐樹的花上。成蟲5~9月均可出現。
分布:中國北京、遼寧、河北、山西、陜西、貴州、四川、廣西、云南。

27 紅背臀花金龜
Campsiura superba(Van de Poll)
屬花金龜科Cetoniidae。成蟲體長:22~24mm;寬:11~13mm。體型中等,頭及前胸紅色,其他黑色。唇基長寬相等,中央有1略高的縱脊,前緣略上翹。前胸背板短寬,基部最闊,兩側無邊框;后角圓弧形,后緣中部向后延伸呈弧形;胸面均勻散布9個小型黑斑。小盾片小,光滑,中央縱凹。鞘翅肩部最寬,肩后外緣強度向內彎凹,近翅端排列橫向梯狀齒突,齒突后低平,密布橫細紋。臀板長寬相等,中央及兩側的隆脊顯著,其端部呈尖齒狀。身體背面從前胸基部至鞘翅中后部中央具1縱向的深洼。后胸腹板兩側散布皺紋。足正常,前足脛節外緣2齒;跗節基節向端節逐漸變細;爪短。此種花金龜喜歡柑橘、櫟類的花。成蟲4~10月均可出現。在自然界其數量非常稀少。
中國珍稀種。
分布:中國云南;緬甸,泰國。

28 靛緣羅花金龜
Rhomborrhina resplendens heros(Gory et Percheron)
屬花金龜科Cetoniidae。成蟲體長:35~38mm;寬:16~18mm。體型寬大,整體呈藍綠色;鞘翅貼近小盾片處及肩突呈靛黑色斑紋或斑帶;唇基前緣、前胸背板前后緣、鞘翅周緣及腹面,幾乎身體所有部分的邊緣均呈靛藍色。觸角及跗節黑色。足呈紫羅藍色。頭部光滑,唇基近長方形,前緣向上折翹,側緣有邊框。觸角10節,鰓片部3節。前胸背板梯形,前狹后闊,側緣具邊框;后角寬圓形,后緣近橫直;盤去刻點細小。小盾片寬大,末端尖,黑色、平滑。鞘翅長,肩部寬,肩后外緣稍彎曲,兩側向后略變窄。臀板短寬,三角形。足粗壯,前足脛節1~2齒,雄蟲的齒相對較小;跗節長,爪大。靛緣羅花金龜色澤亮麗、華貴,分布面較窄。在自然界難以尋覓。成蟲6~9月出現。
分布:中國云南;越南,印度錫金邦。

29 白星花金龜
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
屬花金龜科Cetoniidae。成蟲體長:17~24mm;寬:9~12mm。橢圓形,背面較平,體光亮,多為古銅色或青銅色,體表散布不規則的橫向波浪形白色絨斑。唇基短寬,密布粗大刻點;前緣向上折翹,有中凹;兩側具邊框,外側向下傾斜。觸角褐色。復眼突出。前胸背板橫寬,兩側圓弧形;基部最寬,后角圓形;盤區刻點較稀小。小盾片長三角形。鞘翅寬大,肩部最寬,后緣圓弧形;翅面刻點粗大。臀板短寬,密布皺紋和黃茸毛。足粗壯,前足脛節外緣有3齒。白星花金龜成蟲白天活動,飛翔力強,喜歡訪花及取食玉米穗。有假死性。其幼蟲在干燥時可入藥,有破瘀、止痛、散風平喘、明目等功能。成蟲5~9月出現。
分布:中國的東北、華北、西北和華中等地;俄羅斯,蒙古,朝鮮,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