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動物的故事
- (加)歐內斯特·湯普森·西頓
- 6字
- 2021-09-27 11:06:54
泡泡豬歷險記
1.母親
這是一只生長在南弗吉尼亞森林的普通刀背豬,她四肢修長,拱鼻前突,肩部強壯,腹部結實有力;還有一副鋒利雪白的獠牙,雖然短,卻足以讓那些敢于挑釁的野狗望而生畏。夏天,她在普朗蒂家旁邊的林子里閑逛;冬天,食物缺乏的時候,盡管她依然顯得那么“閑適”,其實早已演變成普朗蒂家谷倉的擁躉。是呀,冬天的谷倉旁儼然變成了集市,各種動物匯聚而來,都希望弄到點人們貯備的糧食或垃圾什么的。
早春已過,盛夏伊始。當蝴蝶草和五月花在低岸上搖曳生姿,紅雀和知更鳥以他們獨特的叫聲散布夏的消息時,刀背豬眨巴著小眼睛在谷倉下走來走去,若有所思地偵查著地面上的情況。一堆顯而易見的谷物就在附近她卻視而不見,要是在一天前,她早就把它們狼吞虎咽地吞下肚了。刀背豬心神不寧,一路嗅著,來到一處小支流,在那兒喝了個飽。然后繼續一步一晃地踏過小溪,進入樹林。她仔細地偵聽著周圍的情況,時不時向后張望一下,接著又改變路線,再次從小溪中
過——是的,這就是刀背豬躲避追蹤的方式。她就這樣一路曲曲折折、躲躲閃閃地來到了一處樹根盤結的老樹旁。刀背豬以前曾來過這兒,地表的草和葉表明,這里是河床的起點。在仔細嗅了個遍之后,她開始把草攢成一堆,只要有風吹草動,她就立刻停下來,像個雕像一樣一動不動。窩建好后,她離開了一兩次,但很快又焦躁不安地返回窩里。

啊!偉大的自然母親,她無處不在,此刻她正用萬能的雙手呵護著產房!她是如此仁慈,盡心地幫助這個獨自面對磨難的叢林“產婦”,給予準豬媽媽以力量和化解苦難的雙重祝福。冉冉升起的旭日偷偷地張望著,在老樹盤結的粗壯樹根之間,一窩粉紅鼻頭、緊緊蜷縮在一起的小豬崽兒誕生了。媽媽躺在小豬身旁,仿佛是將他們與世事隔絕的一道屏障。
新生命總是美麗的。如果能目睹豬媽媽對美麗的豬崽們無微不至的溫柔呵護,那些認為豬邪惡、骯臟、貪婪的人,一定會驚訝不已。盡管這位母親不會像人類那樣,以鑒賞的眼光欣賞孩子們可愛的圓滾滾的形狀、粉嘟嘟柔和的色彩,但是她傾其所有地愛著他們。小豬崽們漸漸強壯,需要越來越多的食物,他們嗅著、拱著母親的身體,吮吸著乳汁,這給了豬媽媽雙重的感動——當媽媽的喜悅以及親密的滿足感。當豬媽媽必須出去尋找食物和水,而豬寶寶們又無法跟在身后時,她只好極其不舍得地抽身離開,她不會走太遠,一定要確保她能聽到豬崽們哪怕最為細微的呼喚。

整個冬天豬媽媽都生活在谷倉周圍。但當小豬崽們開始四處亂跑的時候,為了把孩子們藏起來,她把他們領到了林子深處。這群愛玩好動的小家伙,常將他們鉆頭般的小拱嘴伸進附近松軟的地方打孔。不久,他們的精力更加旺盛,也逐漸具備了辨別林區內各種味道的能力。5月時節,林子中很多東西都帶有“可食用”標簽。那種開花較早的植物長有營養豐富的球狀根,那根可食用;花謝后結的漿果也可食用。但漿果一旦脫落就會帶有毒性,不可食用了。這只稱職的豬媽媽必須向那些“一根筋”的小豬發出“不可食用”的警告。她會向毒漿果添加難聞的味道,或刺激氣味,或是一根刺,這些方法能引起小豬的強烈反感。所以,當亂亂糟糟、哼哼唧唧的“小豬幫”碰到不可食用的“標簽”后,便再也不會染指那些毒物了。這些就是豬媽媽掌握的生活知識,而這些也是小豬們通過觀察和嗅聞必須學會的。小豬中有只毛發發紅的小家伙就對學習有些新認識。有些時候,小豬們并不餓,但豬媽媽卻是整天都在不停地翻著、吃著;這種情況下,小豬們也沒有放過學習的機會,他們總是跑到豬媽媽“開發”出的每處新領域用鼻子去一探究竟。唔,蛆是豬媽媽首選的食物,小豬們經過嗅聞也一致表示贊同。這時,一只奇怪又惹眼、長有黃色條紋的飛蟲嗡嗡叫著落到紅頭小豬鼻子旁邊的一片葉子上。小豬立刻舉鼻“學習”。誰知那家伙……它干了!它干了什么好事!……媽呀,疼死了。他“嗷”地叫了一聲,跑向媽媽。小家伙疼得鬃毛倒豎,狐貍似的小嘴不停地開開合合,直至嘴里泛起了許多泡沫,而這些白色的泡沫在他的臉頰上留下了斑斑印記。小泡泡豬用了一天一夜才扛過傷痛,雖然這件事沒給他造成什么嚴重的傷害,他卻牢牢地記住了這個教訓。



之后的一個多星期里,刀背豬全家一直生活在這片樹林中。直到后來發生的一件事,使“護犢”的豬媽媽變了主意。一天,前方不遠處傳來轟隆隆的噪音,而且越來越近。其實,豬媽媽對那聲音再熟悉不過了,那是人類在靠近的聲音。在谷倉的那些日子,她甚至把那種聲音當做人類前來喂食的信號。但現在,“一切為了孩子”,她不能冒險將小豬崽們置于危險之地。于是她轉過身,發出低沉的“嗚嗚”聲,這是一種能將恐懼深植于小豬內心的聲音。小豬崽們以前從未聽過這種叫聲,所以當媽媽迅速開溜時,他們爭先恐后地跟了上去,并自動編排成一支無聲的隊伍,小泡泡豬就緊挨在媽媽身后。

泡泡豬與媽媽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這件事雖然只是個小插曲,但卻是一個轉折點。因為自那以后,豬媽媽一家就與谷倉及那里的人斷絕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