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阿姆斯特朗公司轉變為一個造船公司的肇端是在1860年代中期,由于該公司生產的火炮有時被裝載到駁船上試驗,令火炮生產部門的負責人喬治·倫道爾產生了一個有趣的想法:能否制造一種炮艇,裝備新型的前膛重炮,作為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水上炮臺呢?這位自學成才的艦船設計師很快將他的想法付諸實施。1867年,阿姆斯特朗公司與紐卡斯爾下游下沃克(Low Walker)的造船企業查爾斯·米切爾公司簽署協議,合作建造一艘載有9英寸重炮的小型炮艇,米切爾公司負責建造船體部分,阿姆斯特朗公司負責建造武備和液壓機械。這艘小軍艦隨即得到了英國海軍部的認可,將其編入皇家海軍,命名為“堅定”號(H. M. S. Staunch)。不久之后,這種“小船扛大炮”的軍艦便風靡一時,大量裝備英國和世界各國海軍,中國從1875年開始從阿姆斯特朗公司分批購入了4型共11艘這種炮艇,并將之形象地稱為“蚊子船”[6]。
建成之初的埃爾斯威克造船廠。從河心的麥道斯島上拍攝,船臺上正在建造的是一艘“黑豹”級魚雷巡洋艦(Northumberland County Council Archive)
喬治·倫道爾在為智利和意大利設計了兩型防護巡洋艦后,于1882年接受了英國海軍部的任命,離開阿姆斯特朗公司前往政府任職。接替他的是原英國海軍主任設計師(Chief Naval Architect)威廉·亨利·懷特(William Henry White)。在此之前,懷特已經在艦船設計界享有盛名,來到阿姆斯特朗公司后,懷特將精力主要傾注于兩件事上:為更多的海外客戶設計軍艦,以及在埃爾斯威克營建新的造艦基地。
1885年懷特從埃爾斯威克卸任返回海軍部擔任總設計師(Director of Naval Construction),后來他主導了1889年《海軍防衛法案》(Naval Defence Act)發布后英國前無畏艦隊的建造,成為英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海軍設計師。接替懷特的是海軍部的另一位主任設計師菲利普·瓦茨(Philip Watts)。瓦茨入主埃爾斯威克之時正是海軍裝備經歷了變革開始定型的時期,因此他為阿姆斯特朗公司設計的軍艦技術成熟,性能優越,尤其是一系列高航速、裝備速射炮的“埃爾斯威克巡洋艦”(Elswick cruisers)成了各國競相搶購的熱銷產品。例如為意大利建造的“皮埃蒙特”號(Piemonte),為日本建造的“吉野”級、“淺間”級、“出云”級,為智利建造的“布蘭科·恩卡拉達”號(Blanco Encalada),為阿根廷建造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號(Buenos Aires),為土耳其建造的“奧希金斯”號(O'Higgins)等都是名噪一時的著名巡洋艦。另外,阿姆斯特朗公司于1885年為英國海軍建造了戰列艦“維多利亞”號(H. M. S. Victoria),這是英國海軍第一次將戰列艦的訂單交給民營船廠。此后,阿姆斯特朗公司也為日本建造了兩艘戰列艦:“八島”號和“初瀨”號。
隨著“無畏”艦時期艦船體量的不斷增大,狹小的埃爾斯威克船廠已經難以容納大型艦船的建造,泰恩河上的橋梁也阻礙了大型艦船的通過,因此1910年阿姆斯特朗公司決定在下游的上沃克(High Walker)地區新建船廠。1913年,“伊麗莎白女王”(Queen Elizabeth)級戰列艦“馬來亞”號(H. M. S. Malaya)在上沃克船廠動工建造,從1913年到1929年,上沃克船廠作為阿姆斯特朗公司的主力船廠共建造各型艦船70余艘。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最后一任造艦總監是尤斯塔斯·坦尼森·戴恩科特(Eustace Tennyson D'Eyncourt),他曾于1886年到1891年、1903年到1913年兩度服務于阿姆斯特朗公司,直到被任命為英國海軍總設計師,從海軍部退休后他又返回阿姆斯特朗公司任總設計師至1928年。
1920年,因“一戰”后業務量的縮減和不適應大型艦船的建造,埃爾斯威克船廠在建造了最后一艘“鷹”號(H. M. S. Eagle)航空母艦后被關閉,廠址上后來建立起了紐卡斯爾商業園(Newcastle Business Park)。1927年,由于經濟蕭條和經營不善,阿姆斯特朗公司與維克斯公司合并,成立維克斯-阿姆斯特朗有限公司。此時公司還有兩個船廠處于運營狀態:上沃克船廠在合并前兩個月剛剛完成了其最后的華章——皇家海軍“納爾遜”號(H. M. S. Nelson)戰列艦的建造,之后該船廠被作為維克斯公司在巴羅因弗內斯船廠的備份,在很長時間內處于關閉狀態,直到1936年出于重新武裝英國海軍的需要才重新投產。“二戰”以后因業務量的縮減,上沃克船廠于1968年被售予斯旺·亨特公司,最終該廠于1985年被關閉,原址上建起了紐卡斯爾海洋工程科技園(Offshore Technology Park);下沃克船廠在1927年的并購后仍屬于殘存的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因經濟蕭條,1930年至1942年間下沃克船廠都處于停產狀態,“二戰”期間曾短暫復工,最終于1948年關閉。目前下沃克廠址上仍有一些工業企業的廠房,原來的船臺滑軌仍依稀可見,延伸向泰恩河,是這個造艦帝國最后的一點記憶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