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勛,因其先后居于陶(山西襄汾陶寺)、唐(山西臨汾)二地,所以又號陶唐氏、唐堯。堯為帝嚳之子,黃帝五世孫,是原始社會末期,即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部落聯盟首領。相傳堯繼帝位時二十歲(一說十六歲),以平陽(今山西臨汾)為都城,以火德興,故又稱赤帝。堯帝有圣德,仁慈愛民,功勛卓著,周聽不蔽。在他的治理下,萬邦和睦共處,基本形成了中原部落大聯盟之態,出現了國家的雛形。
在《尚書·堯典》《論語·泰伯》《孟子·滕文公上》《禮記·中庸》《史記·五帝本紀》《韓非子·五蠹》《呂氏春秋·自知》等典籍中,都有對堯之事跡的記載以及對其品德的歌頌。堯的精神境界被儒家奉為典范和巔峰。《禮記·中庸》說:“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孟子·滕文公上》說:“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既然儒家的“至圣”和“亞圣”都如此推崇堯舜,后來者就可想而知了。到《史記·五帝本紀》,司馬遷說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推崇無以復加。
當然,相比于三皇和五帝中的黃帝、顓頊、帝嚳來說,堯舜(舜比較特殊,見系列第八《德圣孝祖——舜帝神話》緒言)更具“人帝”(下帝)特征,與此相應,堯的故事也神性減弱,而人性增多。關于堯帝的神話傳說,多是圍繞著他的勤政愛民、樸實節儉、尚賢兼聽,已半入歷史范圍。這種情況一方面與三皇五帝序列的人為構筑有關(堯舜被認為是最晚的),另一方面也與神話的歷史化、理性化有關。但是,從古籍資料的蛛絲馬跡之中,我們仍然可以窺見堯帝“古史”中的“神話”因素,而且關于他的“造神”運動,也一直在不斷上演。
本冊《禪讓之始——堯帝神話》,共精選了與堯帝相關的10個神話故事,分別是《堯帝的誕生》《堯帝尋神木》《天降祥瑞》《偓佺獻松子》《后羿射驕陽》《后羿殺怪獸》《棋癡丹朱》《重明鳥》《許由拒堯》《堯帝禪位》。講述了堯帝時發生的故事,歌頌了堯帝的圣德、功績。
《堯帝的誕生》是則感生神話。講述了帝嚳的妻子慶都和父母一起坐船出去游春,當小船行駛到三河河面的時候,忽然刮起了一陣狂風。一條矯健的赤龍隨之出現,但慶都并不害怕。返程時赤龍又出現了,并一直護送他們回家。當天夜晚,慶都睡得迷糊時,赤龍又從窗子飛進來與她交談。醒來時,慶都發現身邊有張畫像。后來她懷孕14個月生了堯。孩子的相貌正如畫中人。堯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才智,再加上母親教導有方,后來終于成為明君。
《堯帝尋神木》是則靈物故事。講述了帝摯當政時,長期施行暴政。官員欺軟怕硬,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堯帝繼位后,這種情況最初仍未得到改善。當時民間流行著一種說法,說誰得到“誹謗木”,誰就是明君賢王,天下歸心。堯帝于是便踏上了尋找“誹謗木”的征程。路途遙遠而艱辛。一路上,堯同情乞丐,將自己所剩不多的干糧給他們;他體恤屬下,讓他們坐船而自己徒步;他心憂天下,帶病日夜兼程。“誹謗木”終于自動現身。原來,“誹謗木”也一直在考驗堯。后來,堯將“誹謗木”立于城門外,大家都爭前恐后地前去建言獻策,民主之風逐漸推廣。
《天降祥瑞》是則靈物故事。講述了堯帝身為帝王,卻能與百姓們同甘共苦。盡管大家都覺得堯帝的生活過得太艱苦,但他自己卻甘之如飴。他一心為民的赤誠,感動了上蒼。家中的稻草突然變成了谷粒飽滿的嘉禾;臺階上長出了可以計算日子的蓂莢;祥瑞之物神龍、鳳凰等紛紛來到他的庭院。但是堯帝功成而不居。他將得到的嘉禾、蓂莢等用于改善老百姓的生產和生活,贏得了大家的擁護。
《偓佺獻松子》是則頗有寓意的小故事。它講述了槐山上的神仙偓佺感念堯帝的仁愛,想把能延年益壽的松子送給堯帝吃,讓他長生不老。然而堯帝太忙了,偓佺四處追著堯帝的腳步跑都沒有找到他,最后只得把松子放在堯帝家里的桌上。因為事務繁忙,堯帝到處奔波,根本沒有時間吃松子。他活到九十多歲就死了。百姓們哭得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樣傷心。有個老頭卻嘲笑堯帝傻:明明有延年益壽的松子不吃,所以才不得長生。但一個智者卻道出了生命的真諦: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它的價值。
《后羿射驕陽》講述的是堯帝之時,十日并出,人間災難叢生。為了拯救蒼生,堯帝和眾人想了很多辦法,但都失敗了。無奈之下,堯帝準備獻祭自己。后羿挺身而出,阻止了堯帝。他好言勸十日回湯泉,但十日不聽。如此再三。最后,后羿忍無可忍,遂用當年帝嚳贈送的彤弓銀箭,射掉了九個太陽。從此,人間恢復了太平。
《后羿殺怪獸》承繼上一故事,講述后羿射日之后,人間獲得了短暫的安寧。但很快,各種猛獸又出來為禍世間。本來后羿射日之后疲憊萬分,神力喪失大半,但仍毅然決定為民除害。他先后射殺了猛獸鑿齒、九嬰、封豨、修蛇、猰?等,又收服了猛禽大風等。人間終于又恢復了安寧祥和。大家崇拜后羿的神勇,連小孩子都開始學習拉弓射箭。
《棋癡丹朱》講述的是堯帝的兒子丹朱的故事。丹朱是堯的長子。人們對父親堯的贊美不絕于耳,所以他從小就崇拜父親。但因為堯長年在外,丹朱因缺乏父愛而產生了強烈的逆反情緒。尤其是一次丹朱因失手重傷別人被父親狠狠地揍了一頓后,就變得更加玩世不恭。發生了大洪水,丹朱無聊至極,干脆把船放在洪水中,任船隨波逐流;洪水消退,大船擱淺,他又吆喝人陸上行舟。看到兒子的所作所為,堯反省了作為父親的失職,并發明圍棋教丹朱。后來,丹朱癡迷圍棋,終成圍棋宗師。
《重明鳥》講述了重明鳥懲惡除奸的故事。重明鳥是秖支國獻給堯帝的國寶,因其每只眼睛里各有兩個瞳孔而得名。它愛好光明,勇武無雙,對于邪惡的黑暗力量,絕不姑息縱容。隨著堯帝漸老,曾經被堯帝關在羽淵的妖怪們開始蠢蠢欲動。一群狼豬怪更是沖破牢籠,為害四方。重明鳥制服了狼豬怪,堯帝也再次施了咒語。世界恢復了和平,重明鳥卻消失了。
《許由拒堯》是關于堯帝禪位的故事。堯帝年老,四處尋找帝位的繼承人。他聽說許由是個德行高尚的人,就親自登門拜訪,表明自己的意圖。但是許由卻拒絕了,還躲到潁水邊去洗耳朵。巢父牽牛經過,對他的行為很是不解。許由說堯帝想要禪讓帝位給他所說的那些話污染了他的耳朵。巢父一語道破,真正的隱士應該躲在深山之中,而不是像許由一樣沽名釣譽。
《堯帝禪位》是上一故事的繼續。講述年邁的堯帝四處尋找帝位的繼承人。他先后找到許由、子州支父、善卷等人,然而他們都推辭不就。大臣們推薦他的兒子丹朱和治理水患的共工,但是堯帝認為他們都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治理天下。最后,堯帝聽說歷山有個叫舜的年輕人,勤勞、孝順,待人有禮。于是,堯不遠萬里找到舜,經過一番觀察和考驗,堯帝放心地把天下交給了他。
最后,還有幾點說明:
第一,本書與時著體例不同,尤其是每個故事后面的“衍說”,從專業角度拓展了該神話故事的相關文化知識和理論視野,指出了現實意義。但是,囿于作者的能力和識見,肯定有掛一漏萬和闡釋不當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善知識不吝賜教。
第二,故事敘述用詩行排列,力求簡練、疏朗,凸顯每個故事、人物的獨特性和精神特質,故盡量避免出現復雜的人物關系,因此對有些形象進行簡化甚至省略。讀者若想獲取全貌,不妨將單篇連綴起來閱讀,或據“衍說”按圖索驥。
第三,本書的神話故事,因所采文獻博雜、零碎,有些故事原典之間本身矛盾齟齬。改編時,作者為避免削足適履之感,在基本遵循原典精神的前提下,有時據故事需要酌情取舍。此套叢書的編寫雖有嚴格的文獻依據,也有一定的專業性解說,但畢竟非嚴謹的神話學學術著作,或可視為學術研究向大眾讀物的下移,故更注重故事的可讀性、神話性、文學性等,若要坐實歷史或僅以學術標準核之,恐失作者初衷。
是為序。
彥序 上頤齋
2019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