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初祖:黃帝神話
- 劉勤等
- 3493字
- 2021-03-31 16:12:53
【原典】
〇(先秦)佚名《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十里曰青要之山。實維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駕鳥。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薄盧。武羅司之,其狀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齒,而穿耳以
,其鳴如鳴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鳥焉,名曰鴢,其狀如鳧,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狀如葌,而方莖、黃華、赤實,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〇(戰國)屈原《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啾啾兮狖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〇(晉)郭璞《山海經圖贊》:“有神武羅,細腰白齒。聲如鳴佩,以貫耳。司帝密都,是宜女子。”
〇(南朝梁)顧野王《玉篇》:“神名,始人切。山神也。”
附:
〇袁珂《中國古代神話》:“《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羅,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文中所引是據文懷沙《屈原九歌今繹》譯文。從這里可以看出有好幾處地方武羅類似山鬼。‘白齒’所以‘宜笑’,‘小要(腰)’所以‘窈窕’,而‘乘赤豹’之于‘豹文’,又很有演化的跡象可以尋求,這是一。山鬼采三秀,主要是想藉以恢復她美艷的青春,而
武羅附近的‘荀草’,‘服之’亦足‘美人色’,又有其類似之處,這是二。山鬼所期待的那個‘不得閑’的‘靈修’,當然不是普通的凡人,而應該是高級的天神,疑之于
武羅和黃帝的關系,正又有很大的類似之處,這是三。因此
武羅和山鬼,我很疑心或系同一傳說的分化。”
【今繹】
一
在神秘的東方之境,
有一座美麗的青要山(1)。
山上樹木四季蔥綠,
清冽(2)的溪水在山谷蜿蜒流淌,
叮叮當當的聲音在林間跳躍。
二
十二只鴢鳥(3)圍繞著一位女子,曼舞翩翩。
她身披香草,頭戴香花,
騎著一匹紅色的野豹,
耳朵上戴著一對碧環。
她就是武羅族(4)的女王——武羅。
黃帝見了她,心里蕩起陣陣漣漪(5),
“啊!多么美麗的女神!”

十二只鴢鳥圍繞著一位女子,曼舞翩翩。
她身披香草,頭戴香花,
騎著一匹紅色的野豹,
耳朵上戴著一對碧環。
她就是武羅族的女王———武羅。
黃帝見了她,心里蕩起陣陣漣漪,
“啊!多么美麗的女神!”
三
黃帝采集鮮花,為武羅編成花環,戴在額間。
武羅摘下香草,為黃帝做成香包,掛在腰上。
蚩尤(6)來襲,天地大亂,
武羅帶領最精銳的武士,騎著威猛的野豹,
與黃帝攜手作戰。

蚩尤的軍隊里,
有一種人首獸身的魑魅,善于迷惑人。
四
蚩尤的軍隊里,
有一種人首獸身的魑魅,善于迷惑人。
迅捷(7)機敏的野豹,
被魑魅怪異的聲音所迷惑,
辨不清方向,有的甚至自己爬到樹上吊死;
有的分不清敵我,互相殘殺!
五
戰場中,有一個可愛的小娃娃,
他長著長長的耳朵,
紅紅的眼睛,酷似紅寶石,
他就是邪惡的魍魎(8)。
驍勇善戰的武羅族女子心靈柔軟,
不忍心傷害這個“小娃娃”,
卻反過來被他攝取了魂魄,吃掉了心肝!

戰場中,有一個可愛的小娃娃,
他長著長長的耳朵,
紅紅的眼睛,酷似紅寶石,
他就是邪惡的魍魎。
六
族人和野豹死狀凄慘!
武羅悲憤、痛哭,
長跪在族靈神豹面前祈求:
“神豹啊!請您賜給我無上的神力吧!
讓我能消滅可惡的魑魅魍魎!”
神豹輕聲嘆息:
“如果這樣,你必須和我融為一體,
從此,永遠與我相伴,
再也無法擁有美麗的外表!”
七
武羅眷戀地看著自己白皙清透的肌膚,
回味著與黃帝相戀時的甜蜜,
心中萬般不舍!
但望著族人戰死的方向,
她緩緩地閉上了雙眼,微微頷首(9)。
很快,她的全身漸漸長出了野豹一樣的花紋,
野豹一樣的尾巴……

但望著族人戰死的方向,
她緩緩地閉上了雙眼,微微頷首。
很快,她的全身漸漸長出了野豹一樣的花紋,
野豹一樣的尾巴……
八
武羅幻化(10)出成千上萬的野豹,
在原野上奔跑嚎叫。
烏云籠罩著天地,
狂風陣陣飛旋呼號。
魑魅魍魎被嚇得牙齒打戰,
逃進深山之中,
從此再也不敢為虎作倀(11)。

武羅幻化出成千上萬的野豹,
在原野上奔跑嚎叫。
九
勝利以后,為了信守承諾,
武羅不得不放棄與黃帝的愛情,
獨自躲進了青要山的山洞里。
黃帝找不到武羅,
悲切地在山間聲聲呼喚。
武羅藏在密林間,
凝望著黃帝偉岸的身軀,
淚流滿面。
十
武羅的頭上始終戴著黃帝為她編織的花環。
她每天采集各種香草,做成香包,
卻一個也沒有送出。
她常常騎著紅色的野豹在山間歌唱,
讓鴢鳥幫她傳遞深深的思念。

她常常騎著紅色的野豹在山間歌唱,
讓鴢鳥幫她傳遞深深的思念。
【衍說】
袁珂認為《山海經》中的武羅與屈原在《楚辭》中所歌詠的山鬼,實為一神之演化,頗有道理。《山海經》中的“帝”,若不特指,一般均指黃帝。所以,僅據《山海經·中山經》所載的青要山上武羅職司“帝之密都”,便足以令人對二人關系浮想聯翩。本故事正是將武羅與山鬼的故事合一,并抓住其要素和主要相關意象,從而衍出了這么一段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
實際上,武羅除了與山鬼具有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外,還與大禹經涂山所遇之神姑、蜀中之素女有密切關聯。這些女神雖然神格、神跡有時不同,但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即外表美艷,對異性極具吸引力。而這些異性,又幾乎都是位高權重者或高級天神。所以,此篇神話故事極具代表性,它不僅是對《山海經》武羅神話和《楚辭》山鬼神話的抒寫和改編,更是對一類女神,甚至是一類母題(如“神神戀”母題、“人神戀”母題)神話內蘊的開發。
遠古“神神戀”母題或“人神戀”母題,多少有些“娛神”成分,具有強烈的功能主義意識和濃厚的宗教情感。發展到現在,這些因素已然脫落。當我們今天來看這篇武羅和黃帝的愛情故事時,可能打動我們的,僅僅是從審美角度和倫理角度出發的“愛情”本身。
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的愛情,但是真正的愛情,不是索取,而是付出。真正的愛情,應該相互扶持、攜手并進、同甘共苦。武羅愛上了黃帝,所以帶領族內最精銳的武士和最威猛的野豹,與黃帝攜手作戰。在遭遇善于魅惑之術的魑魅魍魎,武羅一族幾乎全部滅亡的危急關頭,武羅作為女王,又擔當起“復仇”“復國”的大任。在此時愛情和責任不能兩全,武羅為了部族利益,義無反顧地犧牲了愛情。武羅和黃帝的愛情在這里注定是一場悲劇,讓人唏噓感嘆不已。武羅身上閃耀著忠于愛情、信守承諾、堅持正義、勇于承擔的人性光芒,這些優良品質穿越千年而光大,傳承在我們的血液中。人無信則不立,在現代社會,誠信正義同樣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1) 青要山:神話中的山名。《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十里,曰青要之山,實維帝之密都。”此處的“帝”,為黃帝。
(2) 清冽:指水澄清而寒冷。唐柳宗元《小石潭記》:“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3) 鴢鳥(yǎo niǎo):鳥名。此鳥青色的身子上有淺赤色的羽毛,尾巴是紅色的,據說吃了對生子有好處。《山海經·中山經》:“其中有鳥焉,名曰鴢,其狀如鳧,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
(4) 武羅族:古代傳說中的民族,以武羅為首領。這個民族的人身上長著豹紋,牙齒為白色,腰部纖細,穿耳,耳飾發出玉器撞擊的聲音。《山海經·中山經》:“武羅司之,其狀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齒,而穿耳以,其鳴如鳴玉。”
(5) 漣漪:指風吹起的水面波紋,微波。《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6) 蚩尤(chī yóu):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的首領,神話中常將其魔化。傳說他驍勇善戰,是兵器的發明者。又有兄弟八十一個,半人半獸,個個銅頭鐵額,本領非凡。
(7) 迅捷:迅速敏捷。晉傅玄《走狗賦》:“既迅捷其無前,又閑暇而有度。”
(8) 魍魎(wǎng liǎng):古代傳說中的山川精怪和鬼神。一指疫神,傳說為顓頊之子所化。晉代干寶《搜神記》:“昔顓頊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
(9) 頷首:點頭,表示允可,贊許。唐韓愈《華山女》詩:“玉皇頷首許歸去,乘龍駕鶴來青冥。”此處表示點頭答應。
(10) 幻化:猶言變化,變幻。《列子·周穆王》:“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難窮難終;因形者其巧顯,其功淺,故隨起隨滅。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與學幻矣。”
(11) 為虎作倀:傳說一個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為倀鬼,虎行求食時,則為虎前導清道。后比喻做惡人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