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帝嚳,姬姓,起于高辛(今河南商丘高辛),因以為號。春秋戰國后,被列在上古“五帝”中的第三位。其世系被整合到黃帝世系中,成為黃帝曾孫、顓頊侄子,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
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曾說:“漢以前人相信黃帝、顓頊、帝嚳三人為華族祖先,當是事實。”而三者之中,又以帝嚳的稱名最為復雜,歷來爭論也最多。帝嚳、帝俊(一作夋)、姬俊、帝夔、帝舜、昊天上帝,實為一神(人)之多種稱謂與演化。
帝嚳之古老,從《山海經》、戰國楚帛書便可見一斑。他的本形是三足烏或夔牛。人形化后,搖身變為日母羲和、月母常羲的丈夫,太陽、月亮的父親,并成為多神體系中的至上神,即“上帝”——注意,不同于西方的“上帝”;而經史書“雅馴”過后的他,又成了人間明君,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帝嚳的配偶和子嗣極多,世系也極其混亂,足見其古老以及被整合的劇烈。他雖為東方部族遠古始祖,但其后代子孫在東、南、西、北各方都建立起了國家,其中可斷定為帝嚳神系的至少有十國:中容、白民、司幽、黑齒、三身、季厘、儋耳、九黎、殷商、西周。
可見,帝嚳直接奠定了商周文明。殷商甲骨卜辭以帝嚳為高祖,是商族之第一位先公。《禮記·祭法》也說:“周人禘嚳而郊稷。”《史記·五帝本紀》便記載帝嚳有四妃。正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棄,即后稷,是周朝的始祖。次妃有娀氏名簡狄,生子契,是商朝的始祖。次妃陳鋒氏名慶都,生子放勛。次妃娵訾氏名常儀,生子摯。
史書記載帝嚳從小德行高尚,聰明能干,十五歲時,便被帝顓頊選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帝顓頊死后,帝嚳繼承帝位,時年三十歲。帝嚳繼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偃師)為都城,以木德為帝,由于他德行崇高,深受百姓的愛戴。在他的治理下,社會富足,人民安居樂業。帝嚳死后,摯繼承帝位,九年后禪讓給放勛,即帝堯。
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評價帝嚳:“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這里提到他對于事物明察秋毫、深謀遠慮,又通達睿智,研究事物的道理能達到至精至微的地步;對于老百姓的需求,刻不容緩地去執行,總是以仁德之心而施行寬嚴相濟的政策,莫不服從;以農業取得收入,有節制地使用,個人生活更是異常樸素節儉;恭敬神明,通曉祭祀鬼神的方式,太陽升起時喜迎,太陽落下時歡送;其容色和緩而肅穆,其德行凝重而審慎,凡所行動,無不合于中庸之道。
故本書名為《神明圣德——帝嚳神話》。
本書從上百種典籍中挖掘、整理、整合出有關帝嚳的10個體現民族精神光輝,及對現代教育有重大意義的神話故事,即《后稷的誕生》《簡狄和建疵》《羲和浴金烏》《淘氣的太陽》《月仙淚》《神奇的大耳國》《思士和思女》《參商永離》《叔均始牛耕》《盤瓠和公主》,主要抒寫了帝嚳的配偶和子嗣的故事,其中給予了日月神話較大篇幅,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對光明的追求和豐富的想象力,并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達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后稷的誕生》講述的是帝嚳元妃姜嫄履大人足跡而生后稷的故事。姜嫄婚后久無子,跳巫術舞蹈踩大人(上帝)的足跡,感而生子。孩子被姜嫄丟棄了三次,又抱回來三次(“三棄三收”),順利通過了“生命危險”考驗,被認為是明君或圣賢的天選之人。他長大后,在農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家都尊稱他為“后稷”。
《簡狄和建疵》講述的是帝嚳次妃簡狄與其妹妹的故事。姐姐簡狄和妹妹建疵是有娀氏部落里的兩個美女,為了不讓她們受眾多求婚者的騷擾,父母給她們建了“九層之臺”,讓她們通過鼓聲召喚鳳凰來與外界聯系。擊鼓的特權屬于姐姐簡狄。妹妹建疵趁姐姐簡狄熟睡之時偷了鼓槌去擊鼓,忘記了擊鼓法則和禁令,致使“九層之臺”崩塌、消失。
《羲和浴金烏》講述的是帝俊(即帝嚳)的妻子羲和生育十個太陽(金烏),并教他們巡天的故事。羲和生了十個孩子,是十只金烏。羲和把孩子們抱到神奇的甘淵中去洗浴,金烏們很快就長大了。金烏們從大到小、從上到下被安排住在扶桑樹上,并按此順序巡天。白天由羲和媽媽護送,夜晚由烏龜爺爺陪伴。黃泉之路艱辛而恐怖,但這是金烏們的必經之路。這樣,人間才有了白天黑夜、四季如常。
《淘氣的太陽》講述的是帝俊(即帝嚳)的兒子十個太陽因貪玩、貪吃而闖禍的故事。羲和媽媽每天護送太陽兒子在天空中巡天,可是孩子們一天天長大,想獨自巡天。羲和決定讓他們試試。先是老大駕車巡天,不按規則,烤焦了大地,燒燃了樹木;接著本該輪流飛行巡天的金烏,因貪吃地日草,玩忽職守。無奈,羲和只有讓金烏們蒙上眼睛值班。
《月仙淚》講述的是帝俊(即帝嚳)的女兒阿嬌的戀愛故事。月亮仙子阿嬌在一月之中,身體相貌每天都在變化:女童、少女、孕婦、老嫗……每天她都會忘記前一天發生的事情,直到又變成相同的面貌才能記起,如是,周而復始。當她變成少女的時候,她遇到了自己的愛人。只有當她再次變成少女時,她才會想起上次作為少女的事情。
《神奇的大耳國》講述的是發生在大耳國的離奇故事。居住在大海孤島上的大耳國人,都長著又長又大的耳朵。睡覺時,他們用一只耳朵當席子,一只耳朵當被子。他們以捕魚、經商為業,并借此與其他國家的人互通往來。大耳國有個女人,因羨慕女子國女人的小巧耳朵,便獻上很多珠寶,請求大巫師把她的耳朵變得小巧可愛。可是,變成小耳朵的她,不僅沒有得到國人的贊美,反而失去了謀生的本領。
《思士和思女》講述的是發生在帝俊(即帝嚳)之孫司幽所掌管的司幽國的神奇故事。為了搶奪司幽國的美人,有兩個國家聯合起來侵犯司幽國。男人們保家衛國,喚出四大神獸把女子都轉移到了離司幽國很遠的一座孤島上。從此,司幽國的男人和女人便分開了,他們各自因為思念異性而生出了孩子。
《參商永離》講述的是帝嚳高辛氏之長子閼伯和季子實沈之間兄弟不和的故事。閼伯和實沈兩兄弟從小就不和,經常打架。父親帝嚳管教無果,只得將二人分別發配到東荒和西荒,并求助于天神長乘來管教。結果,長乘也無法感化兩兄弟。他們在曠林再次大打出手,殃及東荒和西荒的生靈。帝嚳沒有辦法,將閼伯遷往商丘(掌管商星),將實沈遷往大夏(掌管參星),使之永不相見。
《叔均始牛耕》講述的是帝嚳的曾孫叔均發明牛耕的故事。叔均從小跟著大人們在田間勞作,勤于思考的他很快成為種地的好手。土地一年年減產,叔均通過觀察發現,這是因為田土板結,沒有營養的緣故,所以號召大家翻地。為了提高效率,叔均又發明了鐵犁和牛耕。后人感念叔均,尊稱他為“田祖”。
《盤瓠和公主》講述的是帝嚳皇后耳中頂蟲化為黃狗盤瓠殺敵并娶公主的故事。帝嚳皇后的耳中挑出了一只頂蟲,它變成了一只威武的大黃狗,并揭了“招賢榜”,殺了戎吳。按“招賢榜”,誰殺掉戎吳,誰就能娶公主。帝嚳和大臣們自然反對把公主許配給“大黃狗”,但是公主堅信盤瓠是真正的英雄,執意要嫁給他。最后,盤瓠化為人形,帝嚳也深受感動,同意了他們的婚事。
最后,還有幾點說明:
第一,與時著體例不同,尤其是每個故事后面的“衍說”,從專業角度拓展了該神話故事的相關文化知識和理論視野,指出了現實意義。但是,囿于作者的能力和識見,肯定有掛一漏萬和闡釋不當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善知識不吝賜教。
第二,故事敘述用詩行排列,力求簡練、疏朗,并凸顯每個故事、人物的獨特性和精神特質,盡量避免出現復雜的人物關系,故對有些形象進行了簡化甚至省略。讀者若想獲取全貌,不妨將單篇連綴起來閱讀,或據“衍說”按圖索驥。
第三,本書的神話故事,因所采文獻博雜、零碎,有些故事原典之間本身矛盾齟齬,改編時,作者為避免削足適履之感,在基本遵循原典精神的前提下,有時據故事需要酌情取舍。此套叢書的編寫雖有嚴格的文獻依據,也有一定的專業性解說,但畢竟非嚴謹的神話學術著作,或可視為學術研究向大眾讀物的下移,故更注重故事的文學性、神話性和可讀性,若要坐實歷史或僅以學術標準核之恐失作者初衷。
是為序。
彥序 上頤齋
2018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