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②契(qì)③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④。”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⑤,不亦惑乎⑥!
古文出處
本文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字詞注釋
①涉:渡。②遽:立刻,急忙。③契:同“鍥”,用刀刻。④所從墜:掉下去的地方。⑤若此:如此,像這樣。⑥不亦惑乎:不也太糊涂了嗎?
古文翻譯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入水中了,他急忙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位置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后,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船已經向前走了,而水里的劍沒有動。像這樣找劍,不也太糊涂了嗎?
古文賞析
故事中楚人的劍掉入水中,他馬上就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位置刻了個記號,等船靠岸后他便從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看起來這個楚人做事很謹慎,反應也很快,但是他根本沒想到自己是在白費工夫。他不明白船在前進,而劍沉入水底是不會動的。他遇事不知變通,是在瞎折騰。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類似的事,要先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后面會發生什么變化,再想對策,還要想一想這樣的對策有沒有用。
積累拓展
呂不韋最開始是一名很成功的商人。他精通經商之道,做起生意來如魚得水,賺了很多錢。一次,呂不韋去趙國做生意,在路上看見了異人,對異人過目不忘。呂不韋覺得異人絕非凡夫俗子,他認為異人就像埋藏在深山里的一顆大寶石,一旦開采出來將會耀眼奪目。異人其實是秦國的公子,但是在眾多的公子當中異人是最不受待見的,他當時是被秦國選中作為人質送到趙國的。當時,異人在秦國被嫌棄、在趙國受冷落,處境艱難,沒人看好他,唯獨呂不韋認為異人是個寶。為了幫助異人,呂不韋幾乎花盡了自己的家產。最終異人被立為太子,后來登上寶座成了秦王。異人做了秦王,呂不韋被封為丞相。異人駕崩后,呂不韋又輔佐異人的兒子秦始皇嬴政執政。后因集團叛亂受牽連,被免除丞相職務,全家遷往蜀地,呂不韋擔心株連九族,于是服毒自盡。
牛刀小試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1)其劍自舟中墜于水。(________)
(2)遽契其舟。(________)
(3)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_______)
(4)舟止。(________)
2.《刻舟求劍》刻畫了一個( )的人物。
A.辦事謹慎B.行動迅速
C.不知變通D.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