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生規劃在大學?不!在童年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 馬利琴
- 9984字
- 2021-03-29 09:20:21
孩子無法正確決斷,就是因為沒有提前做好規劃
身為媽媽,你是否對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不已?相同的年齡,其他孩子既堅強又獨立,更有決斷力,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依賴你,自己沒有任何決斷力。為什么會這樣?是你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聰明?還是你沒有給孩子提供好的學習條件?不。這些有可能成為孩子成績不好或者不成功的部分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孩子從小就沒有要對自己進行人生規劃的意識。
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曾說過:“不做人生規劃,你離挨餓只有三天?!币巹潓τ谌松囊饬x不言而喻,因此要想讓孩子未來獲得長遠發展,或者實現自己的理想,首先就要引導孩子提前做好規劃。
劉女士是我的一個朋友,確切地說是我的校友,因為我們畢業于同一所大學。我和劉女士相識于一次校慶,她比我高八屆,為了參加校慶特意從美國回來作為學生代表發言,我便認識了她。后來,我們交換了名片,開始了斷斷續續的聯系,我也一點一點地開始了解她和她的育兒方法。
大學畢業后,劉女士就去了美國,工作、結婚、生子……如今已經在美國定居20多年。多年來,她一直致力于觀察、思考和研究美國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并將自己的心得全部融會貫通到對女兒的培養中。在劉女士的細心栽培下,女兒成功地走進了哈佛大學。
就是這樣一位美籍華人,成功地踐行了優秀的家庭教育理念,成為華人社群中的驕傲。這個長達20年的實驗成果,對于正在深入探索教育改革中的我們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人生設計應始于童年,而不是成年之后。這一觀點,不僅是劉女士對于家庭教育的一個認知,還串聯起了她培養女兒的成功經驗。反觀現實,很多媽媽雖然也意識到了提前為孩子做規劃的重要性,但是卻無從下手。
其實,只要認真、仔細地觀察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做好督促者、輔助者的角色,及時指正錯誤,讓孩子提高判斷力,就是給他們的最好禮物。
▲ 童年時期需要明確的人生目標來引導
每個充滿活力的孩子都曾夢想長大后要成為怎樣的人。要想引導孩子做好人生規劃,就要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傾聽他們的想法,引導他們樹立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
有個女孩受家庭藝術環境的熏陶,5歲時就夢想長大后要當一名畫家,而且對此志向堅定不移。父母得知女孩的這一想法后,便有意識地安排女孩接受美術方面的培訓。從小到大,女孩對有關美術專業方面的學習也都樂意配合。在她稚嫩的心里,把當美術家作為自己的愛好和人生目標,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女孩比同齡孩子更有韌勁,也更堅強,并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童年時期,孩子不僅要玩樂,也應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由于年齡的限制,童年時期的孩子還無法確立明確、合理的人生目標,這時候媽媽們就要發揮自己的作用,比如:
讓孩子接觸藝術、體育等方面的學習,挖掘孩子的興趣點;
讓孩子愛上學習、樂于學習,為進入理想的中學和大學做準備;
支持孩子參與社區活動、夏令營等,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培養一顆柔軟的心。
童年時期,孩子需要有一個或幾個明確的人生目標來引導。雖然在今后的成長旅程中,最初的想法也許會改變,但在人生最初的十幾年里,擁有明確目標的人總比渾渾噩噩的人好得多。
▲ 成功者的成功就在于他們提前做好了人生規劃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主要就在于他們提前做好了人生規劃。
有個男孩非常崇拜周恩來,從小就給自己立下了一個志向——長大后,當個外交家。為了提高專業技能,在學習方面,他非常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成功地掌握了四門語言。上高中后,他開始學習商業與法律方面的知識。
此外,在大學期間做兼職時,男孩還主動尋找與自己專業相吻合的工作。比如,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銷售房屋,這讓他接觸到各個年齡層、各種性格的客戶,從而很好地培養了自己的口才;第二份兼職是IT公司的電話接線員,每周工作17個小時……這些工作都鍛煉了他的口頭表達能力。每時每刻,男孩都在有意識地為自己的目標做準備。
男孩從小就確立了職業規劃,在之后的十幾年里不斷地積累知識、提高能力和素質,反復打磨、充實自己。通過長期刻苦的學習,終于如愿以償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當同齡人還迷茫于未來在何方時,他已經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小有成就。
對于孩子來說,不做任何人生設計,幼時不清楚未來要走的路,是不可能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培養的,也不可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狀態,實現人生理想。因此,要想讓孩子的未來之路少些波折,就要讓孩子提前做好人生規劃。比如:
如果孩子長大后想當律師,就要讓孩子從小接觸跟法律相關的知識,多看有關法律的電視節目提高認識;如果孩子想當老師,就要讓孩子訓練自己的親和力和表達能力,豐富自己的學識;如果孩子長大后想當老板,就要讓孩子提高自己的領導力和創新力、組織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讓他們積累各種社會資源,為我所用。
了解規劃的真正含義,培養孩子的規劃意識
如果給你一次出去旅行的機會,你會怎么做?通常人們都會提前想好時間、費用、地點、交通工具等相關事宜。因為,只有提前規劃好了,旅途才能順利、愉快。我們在為旅行做準備的時候,其實就是進行具體的內容規劃。只不過事情不同,規劃的內容就不同。同樣,對于孩子來說,知道規劃的具體內含,也是他們做好人生規劃的第一步。
草原上,一個年輕人看到一個男孩正坐在牛背上哼著小曲。
年輕人走過去,問:“小朋友,你幾歲了?”
男孩沒有靦腆,沒有怯懦,大膽地說:“8歲?!?
年輕人又問:“你在做什么呢?”
男孩悠閑地回答:“我在放牛?!?
年輕人問:“為什么要放牛?不去上學嗎?”
男孩說:“掙錢?。⑴pB大了,可以賣牛奶?!?
年輕人問:“你還這么小,為什么要掙錢?”
男孩立刻回答說:“不掙錢,怎么娶媳婦。”
年輕人疑惑了:“為什么要娶媳婦?”
男孩回答:“生小孩啊。”
年輕人笑了:“為什么要生小孩?”
男孩說:“家里這么多牛,等著他們來放呢?!?
看似荒誕的一段對話,卻讓我們從這個8歲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很多孩子的縮影:他們對自己的人生缺乏認識,只是盲目地遵從祖輩的足跡,循規蹈矩地“在家鄉放?!?。相信多數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過這樣沒有志向的一生。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能看得到成功、希望的人,永遠都是那些時刻做好準備的人。建一座城市需要規劃,蓋一棟大樓需要規劃,修一條道路需要規劃,人生亦是如此。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中,媽媽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引導他們做好人生規劃。
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人生規劃就是自己一生的行動綱領,所有行動都要靠它來指引。沒有人生規劃,人生就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無論暫時性地獲得多么高的學位、進入怎樣優秀的企業,都會在人生的下一個十字路口彷徨、無措。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現在身在何處,而是你未來要走向何方。有了方向,找對了路,就不怕路遠。因此,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是有規劃的,而且應該從幼年開始。
雕刻家在雕刻一件藝術品之前,都清楚自己要將其塑造成什么樣子。培養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任何規劃的培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培養,只有為孩子提前做好人生規劃,了解人生規劃的重要性,才能陪伴孩子走出成長的第一步。
▲ 沒有規劃的人生,就是沒有目的地和羅盤的航行
花謝了還會開,但人生無法重來;人生不能實現心中所想,就是對不起自己。一輩子沒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沒有規劃的人生,就是沒有目的地和羅盤的航行。一旦燃料用完了,就只能在茫茫大海上苦苦等候救援或死亡。
有一次,比爾·蓋茨在訪問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時,一位高中生問他:“您的理想是什么?”
他說:“我從小就希望能讓計算機成為人類的完美工具,這就是我畢生所追求的。現在,我已經完成了一半,我希望在我結束工作時,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比爾·蓋茨花了30年的時間,只走了通往理想之路的一半。雖然僅靠這一半路程的努力,他就成為過世界首富、微軟之王,但他并不打算放棄,而是要堅定地走完剩下的一半路程。我們有理由相信夢想對他的指引將帶給他更加不可思議的成就。人生如船行大海,人生目標就是燈塔,人生規劃就是明確的航線。有了燈塔,才不會迷失方向,有了航線,才能更快地到達夢想的彼岸。
蕭伯納有言:“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適應自己?!庇龅讲贿m,就要適當調整自己,從而適應環境不斷前行。
如果孩子本來想考大學,可是高中階段因成績不理想而喜歡上了做生意,決定高中畢業后開公司創業,這時,請不要批評孩子,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孩子在踐行人生規劃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產生退卻之心,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認可,讓他們鼓足干勁,繼續努力。
▲ 越早讓孩子看清自己的目標,教育準備就越充分
培養孩子跟建造高樓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提前設計好藍圖。很多源自國外的教育理論,就是以此闡明人生規劃的重要性。越早讓孩子認清自己的目標,教育準備就越充分,孩子越能最大限度地發現和使用周圍的有利資源;如果孩子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教育就會變得盲目,甚至與孩子的發展優勢南轅北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目標,做任何事都會一團糟。西方也有諺語講道:“如果你不知道要到哪兒去,通常哪兒也去不了?!币坏ξ磥砀械矫悦?,就得停下來理清頭緒,找到自己的優勢和資源,明確未來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對于孩子來講,盡早做好規劃,意義十分重大。
有一個很通俗的比喻:“跳遠時眼睛能看到哪里,就能跳到哪里?!睘楹⒆釉O定一個長遠的人生目標,并用十幾年的奮斗和拼搏努力堅持,就能激發出無法估量的生命潛力,使孩子爆發出其他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洪荒之力”,最終成為實現人生夢想的贏家。
了解人生規劃的作用,才會肯定自己的正確性
為何要做人生規劃,為何要在孩子幼年時引導他們規劃好自己未來的每一步?規劃,是對未來的一種計劃和設想,有了這一設想,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中,就會沖著這一目標去努力,從而不斷激發出自身的潛能,更快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有關人生規劃的調查,結果表明:27%的學生,不知道自己畢業后想從事什么職業;60%的學生,大概只知道自己想進入哪個行業工作;10%的學生,非常明確自己想從事的工作;只有3%的學生,為自己清晰地確立了愿意為之奉獻一生的職業目標。
25年后,當哈佛大學再次給出跟蹤報告時發現:那3%的學生,在后來的25年里,始終朝著自己當年定下的職業目標努力拼搏,最終成了社會各界的精英人士,其中不乏一些行業領袖;有職業目標的那10%的學生,也在不斷地實現著自己的短期目標,成為各行業中的專業人士,多數都過上了中產階級的生活;那60%沒有明確職業目標的學生,大部分找了一份安穩的工作,過著平凡的生活;至于那27%毫無目標的學生,他們的生活幾乎一團糟,工作不如意,還時常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世界為什么“不肯給他們機會”。
看到這個結果,你是否感到驚訝?人生規劃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世界只會給那些有人生目標并愿意為之奮斗的人提供成功的機會。只有合理地規劃自己的人生,才能知道哪條路是正確的,才能永遠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否則,沒有任何規劃的人生,必定會落得平庸。
▲ 做好人生規劃,也就明確了未來的目的地
未來,你想讓孩子的人生何去何從?做父母的肯定想讓子女成龍成鳳,但往往苦于無從入手。不對孩子的人生進行規劃,沒有盡早幫他找到愿意為之奮斗的理想與目標,他的未來必然一塌糊涂。在孩子幼年時期,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發展目標,并鼓勵他們為之奮斗,通常更容易獲得成功。
劉昶的父親在石油部門工作,劉昶因為父親的原因從小就耳濡目染,因此對石油產生了濃厚興趣。媽媽發現劉昶的興趣所在后,立即幫他進行人生規劃。
劉昶也分外努力,從初中起就開始收集相關的知識和資料。此外,劉昶還苦練英語。上高中時就能讀懂英文報刊和網站上的英文訊息;他還經常瀏覽中東能源、劍橋能源等專業網站,收集前沿資訊。他孜孜以求地學習著與石油相關的知識,有時一天能瀏覽200多頁的英文資料。這些努力讓他逐漸掌握了大量專業知識。
之后,劉昶還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比較、研究和深入思考,總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家,他經常跟父親探討國內外能源問題,父親多次對兒子的知識和見解感到驚嘆,同時也倍感欣慰;在學校,劉昶也成了大家公認的“國際石油問題專家”。
▲ 幫孩子做好人生規劃,他才會向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
我們常說,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如果我們都是人生之旅的行者,那么走出第一步之前,必須先選擇好目的地。有喜歡攀登高山的,就有喜歡橫渡大海的……在幫孩子選擇人生目的地時,不但要考慮他的喜好,還要考慮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天賦,充分發揮孩子自身的優勢。
丁俊暉從8歲接觸臺球,初顯臺球天賦后,父親便決定把全部精力和心血用來培養兒子在臺球方面的優勢。他帶著兒子走遍全國、走出國門,風風雨雨十幾年,使丁俊暉在眾多職業臺球手中脫穎而出,13歲就榮獲亞洲邀請賽季軍,19歲就戰勝很多國際著名的臺球選手,還多次獲得國際比賽的冠軍,一舉成為當代最年輕的世界級斯諾克大師。
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人生,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什么樣的人生,關鍵在于如何為孩子的人生進行設計。提前幫孩子做好人生規劃,他才能在今后的成長中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才會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但是,國內的大部分媽媽對人生設計還沒有明確的概念,認為只要讓孩子上了大學就好,不需要對其潛能開發和職業發展做出指導;至于孩子長大后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媽媽和孩子都沒有認真思考過。
孩子沒有目標,沒有人生方向,就容易迷茫無措,發展不順。如此,不僅孩子會變得消極懈怠,就連媽媽的教育也會變得盲目,甚至吃力不討好;相反,經過明確的規劃,孩子就能清楚地知道未來的人生目標,能夠明白未來要走哪條路,媽媽也就能充分利用好身邊的各種資源,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教育。事實證明,這樣的孩子會比其他孩子更有可能成為優秀人才。
人生規劃的核心是什么?競爭力
自然界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每種動物身上必須具有他人沒有的優勢,比如:老鷹的眼睛、老虎的利爪、豹子的速度、變色龍的偽裝等。由此可以看出,決定生死的都是自己獨有的優勢,這一優勢也確定了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也有自己的特點。之所以有些孩子越來越優秀,主要原因就是,優秀的孩子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這也是人生規劃的重要核心。
父親是家大型企業的老總,從小趙上小學開始,父親就常常帶他參加董事會,還經常教給他一些商業知識。小時候,父親工作忙,經常在國內外來回飛。所以,一到寒暑假,父親就會想辦法帶著小趙一起去,一方面是為了多陪陪孩子,一方面也是為了給他更多商業方面的熏陶。
小趙每次參加董事會時,父親就會給他搬來一張大椅子,讓他乖乖坐在上面,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然后聽一幫大人“吵架”。因為從小生活在那樣的環境里,所以小趙很早就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情不太容易;同時,知道了身為一個商界人士,生活和工作狀態都是什么樣的。
在父親的影響下,小趙從小就立志考哈佛大學,念MBA(工商管理碩士),然后從商。小趙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從商思想,成功進入哈佛后,小趙很快就進入學習狀態。他參加了商學院的榮譽學生組織,入學第一年的圣誕節,小趙沒有急著回國,而是繼續留在學校研究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
小趙在網上發現一家著名的投資銀行發布了一則招收實習生的信息。他依照自己的特長和能力,申請了金融服務部中的一個職位,主要工作是為顧客管理股票賬戶。
小趙順利地通過第一輪面試后,走進了公司總部的面試辦公室。當時參加面試的共有6個人,他是唯一的大一學生。第二輪面試的最后,面試主管沒說一句客套話,開口就說:“談一談股票吧?!?
小趙對股票并不陌生,且掌握著豐富的知識;出國前,他就有3年運作股票的實操經驗。在他滔滔不絕地“獨唱”了將近半小時后,主管不舍地打斷他,說:“好了,你雖然是個新生,但比其他人懂得多,這份工作屬于你了?!?
小趙雖然年齡小,但懂的專業知識比別人多,很有競爭優勢。父親的職業啟蒙,使小趙從小就建立起了職業意識,專注于培養職業興趣,不斷向職業目標前進。
無論在何處任職,無論擔任何種職位,每個人都要清楚自己未來的職業目標和發展方向,只有不斷積累和提升個人綜合能力,才會在某個領域里成為不可或缺的精英人才。
▲ 從小確立職業目標,更容易激發出孩子的學習興趣
有明確人生規劃的孩子,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才能激發出更強的學習興趣,才能在競爭中信心十足、游刃有余,逐步成長為某個領域中無可替代的人物。
在女孩五六歲時,媽媽就引導她長大后要成為優秀的律師,女孩從此也漸漸開始“癡迷”于法律。經常會看一些人物傳記、紀實文學類作品,同時還具有相當的政治敏銳度,關注政治事件。到高中畢業之前,女孩不僅在心中深植了成為律師的志向,還不斷磨煉自己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為成為“準律師”做準備。
女孩對律師這個行業的了解并不膚淺和片面,她深知作為律師一定要具備高標準的條件、能力和素質,尤其是想要成為精英律師,這些更是必備條件。上高中時,女孩積極參加模擬法庭比賽,到圖書館找資料、收集文獻、查閱專業期刊就是她每天的任務;她還癡迷于研究各種案件,津津樂道于辨析種種法律問題……這些工作都使她深刻地了解和體驗到什么是真正的律師工作。
凡此種種,都反映出一個問題:從小建立起職業目標,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關注與職業目標有關的事物。
▲ 做好人生規劃,孩子更容易超越別人
很多人的成功,正是源于無可替代的競爭力,而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為從小就開始了人生規劃,建立起了明確的職業意識,努力培養職業興趣,并朝著自己的職業目標不斷鍛煉、努力。他們的職業預備期更為長久,使他們很早就具備了相應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可以順利地進入社會,成為職業精英。
小凡是朋友的女兒,在一所小學教語文。一次,我到她家做客,小凡正好在家里休息,也跟我們聊起來。當我得知小凡僅用了一年時間就當上了二年級班主任時,內心佩服不已。因為,在我的印象中,能夠當班主任的一般都得有幾年的教學經驗且懂管理。
說到這件事,朋友一點都不謙虛地說:“她之所以能夠這么早當上班主任,還不是我的功勞?”我一臉的疑惑,小凡說:“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媽就給我做了規劃。當她得知我長大后想當一名語文老師后,就針對語文老師的條件對我進行了培養,比如: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后來,我上學的時候,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爭當班干部;大學期間,利用假期組織輔導班,帶著孩子們上課學習。自然就比其他同學更了解如何當老師。此外,為了掌握具體的教學方法,我媽還會找一些老師的上課視頻讓我看。由于目標明確,所有的事情都是沖著這一目的去的,因此一點都沒耽誤?,F在能當上班主任,也是對我這么多年努力的一種肯定吧?!?
是啊,要想超越他人,提前做好規劃何等重要。做了規劃,也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做起事情來,也會更能有的放矢,自然也就容易超過別人了。
引導孩子做人生規劃,最好早一點
今天,如果你問孩子們一個問題:小朋友,你三年后想取得怎樣的成績,長大后你想做什么?相信很多孩子都會回答“不知道”。這就是沒有提前做好人生規劃的一個重要表現。
孩子不知道自己長大后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些問題,甚至連媽媽都沒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有提前做好人生規劃,只會在原地迷茫。小時候沒有確立明確的奮斗目標,長大成人后才開始規劃人生、倉促培養就業技能,就有些晚了。給孩子做人生規劃,最好早一點。
案例一:
大學畢業已經四個月了,可是小吳的工作依然沒有著落。小吳大學里學的是文秘專業,可是她并不想做文秘,而且她還覺得自己比較胖,文秘一般都是身材好的、漂亮的,感覺自己根本就不適合當文秘。小吳每天都在網上發簡歷,可是邀請她面試的卻非常少。好不容易找了一份銷售電器的工作,卻因為自己不善表達,無奈辭職。
案例二:
小馬大學畢業三年,已經當上了分公司經理。說起他的工作經驗,他給出的答案是:盡早為自己做規劃。剛上高中的時候,小馬就給自己確立了當班級骨干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進行了規劃。高中階段,他不僅主動學習,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因為這些都對培養管理能力有幫助。大學期間,小馬積極參與學校社團活動;假期則到公司打工,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大學畢業后,成功應聘到自己心儀的公司。之后一直有規劃、有目標地努力,很快從一名小職員做到了主管。等公司成立分公司的時候,他從眾多的競爭者中一躍而出,成功通過競選,升任分公司經理。
兩個案例,差異明顯。其主要區別就在于,小馬很早就為自己確立了職業規劃,之后一直努力耕耘,一步步達到自己的目標。早一點做規劃的好處,效果顯而易見。
任何事情,都需要趁早。只有提前準備了,才能有后來的收獲。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餡餅,即使真的掉下來,也只有提前做好規劃和準備的人才能順利接到。
不為孩子規劃人生目標,就不是真正的教育,這樣的教育也是最悲哀的。從小給孩子規劃人生、設立人生目標,媽媽就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天賦與弱點,之后就能及時調整學習內容,全面培養孩子的能力,從而有目標、有意識地給孩子的未來打下基礎;這樣,孩子才能在教育資源有限、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有立足之地,擁有美好人生。
▲ 盡早給孩子制定目標,孩子也就有了前進的方向
在中國,高考就是教育的指揮棒,迫于高考壓力,多數學生和家長都只顧著拼高考,然后根據分數,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臨時選擇專業。很多媽媽覺得,只要孩子考上大學就行,根本就不會考慮應該選擇怎樣的專業。結果,孩子糊里糊涂地開啟了一段嶄新的也是格外重要的人生路,但毫無規劃可言。
沒有理想,人生迷茫。孩子從小就不知道生活和奮斗的意義在哪里,這樣只能害了孩子,將孩子的大把黃金時間浪費掉,而這些時間完全有可能為孩子塑造出輝煌的人生。
女孩劉芳5歲時跟隨父母漂洋過海,定居英國。父親當時在一所大學里當研究員。劉芳6歲入學前,父親領著她參觀劍橋大學的校園,并告訴女兒:“你以后要考進這所大學,然后進建筑學院讀博士,畢業以后當一名建筑師,并以此為事業?!?
父親的話讓劉芳覺得有點像做夢,因為當時很少有英籍華人會想以此為人生目標。在父親的影響下,劉芳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并接受和配合父親安排的學習活動,把跟建筑有關的事情當作自己的愛好,完成了很多同齡孩子難以完成的事情。
高中畢業前,劉芳就熟練掌握了漢語、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她不僅會參加校內外舉辦的各類活動和比賽,還積極參加勤工儉學、音樂演出等活動。劉芳不僅各門功課成績優良,還提前學習大學課程并獲得了三分之一的大學學分。
劉芳在初期成長的十幾年里,積累了大量實現目標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最終如愿以償地拿到了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人生不能沒有規劃,人生規劃要趁早,盡早給孩子制定一個人生目標,孩子也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在孩子心中從小就有一個規劃目標,他就愿意為之付出努力,更能激發他的內在奮斗動力。
▲ 選擇合適的切入口,為孩子做好規劃
很多人雖然意識到制定人生規劃的重要性,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把握規劃的時機。多數人認為,人生規劃是長大以后的事情。殊不知,制定人生規劃應該盡早。
制定人生計劃一定要從小開始,孩子越小,可塑性就越強,越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和新事物,也更敢于面對高水平的挑戰。不妨給孩子先定一個高目標,然后找到適當的起點,一邊實施計劃,一邊觀察,之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一位媽媽在這個問題上深有感觸:
我兒子從小就立志當一名警察,為了讓他的理想有一天能實現,我幫他進行了周密的人生規劃:小學時,著重培養他的邏輯推斷能力;初中階段支持他報名參加了全國奧數競賽,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績;高中階段,鼓勵他多參與社區活動當義工,開始慢慢接觸社會;后來兒子經過高考選拔進入了警官學校并進行專業訓練??梢哉f,到這一步,兒子的夢想已經實現了一大半,但我們做父母的依舊沒有停止對他的培養,現在他放假回家,我們經常跟他聊一些國內外的經濟、政治事件和局勢,擴大他的眼界和思路。我們相信,經過這十多年有規劃的培養,兒子定然能夠實現他的人生理想。
在孩子的幼年時期,引導他們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非常重要。即使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而改變初衷,但如果孩子能在最初的十幾年里確立一個可以為之奮斗的目標,總比沒有任何目標要好得多。孩子從小沒有人生規劃,糊里糊涂地混到高中畢業,甚至到了更晚時,才開始認真考慮人生,就為時已晚了。
事實證明,大部分孩子正是因為沒有從小確立奮斗目標,才錯過了人生最寶貴的成長階段?;蛟S,有些孩子也會有理想,但都比較空洞和不切實際,根本沒有培養起能夠實現這些目標的知識和能力,更沒有運用科學合理的設計、持之以恒的行動去努力追求。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為孩子進行人生設計和職業規劃時,不能獨斷專行,一定要有意識地幫孩子分析他們的性格、優點、愛好等,探索出適合孩子的人生和職業道路。這些都會給孩子的前途和職業定位帶來難以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