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個性,讓你與眾人不一樣

有個性的人,不僅酷,而且是爆款

有個性的人,一定是思想上特立獨行的。他們不畏懼條條框框,不給人留下刻板的印象,不因為別人的期待而活著,只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生活中大部分人是沒有這種勇氣的,所以真正算得上有個性的人寥寥無幾。

朋友給我發來圖片,上面是幾個年輕人文著文身,穿著奇奇怪怪的衣服。朋友跟我說:“你看現在的年輕人多有個性,膽子也大。不像咱們小時候規規矩矩的,每天只知道乖乖地上學,這要是放在咱們那個時代,早就被學校通告批評并且告知家長了。”的確,我們小時候連在胳膊上貼一個假的文身貼紙都會被周圍人判定為有不良傾向,更別說是文一個真的了。在現在的社會,多元化的因素給了年輕人很多的成長空間。

但我并不認為這叫個性,因為他們這樣只是表面的特立獨行,并不是頭腦和心靈的。

我第一次知道竹泉先生這個人時鬧了一個笑話。當時我把竹泉先生的圖片拿給身邊的人看,并且跟他們說:“你看這個女生多有氣質,像極了古裝里的女主,一襲白衣,容妝淡雅,站在竹林清泉之間,宛若仙人。”朋友仔細地拿過照片盯著看了一會兒,質疑道:“哇,這是個男生啊,沒看到還有喉結嗎?”我出奇地意外,怎么也沒有看出來他竟然會是一個男生,于是,開始慢慢了解他的故事。

他是一個業余的作家和野生攝影師,在一座海島上蓋了一座精致的房子。房子很大,打開窗戶,是茂密的樹林,清晨,陽光照射進來,伴著鳥語的旋律,格外愜意。房子的不遠處,是一條近百米的小溪,再遠處就是海洋和沙灘。他在這個地方生活了整整五年,除去買生活用品的時間,其他的時間他都待在這里,在別人看來他就像是與世隔絕一樣。在這里,他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攝影和寫作。說實話,我很佩服他,放棄城市便利的誘人的生活,一個人生活在這里,一過就是五年。我更佩服他的是,他才27歲,就有勇氣決定用這樣的方式度過最青春、最活力的年輕時光。

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像古代文人志士一樣在老的時候歸隱山林,靜度余生,過著松蔭懶睡,戲掬清泉的生活,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有勇氣會在年輕的時候就這樣去做,或許我根本就做不到。

竹泉先生在島上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拍攝,大到遠處的山林,小到海邊的石頭、林間的昆蟲、小溪游蕩的魚兒,都是他眼里的風景。他每天都會拿著攝像機在大自然里探索和發現,晚上回到住的地方,開始一個人靜靜地看書或者把一天的所見所聞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的生活在別人看來或許枯燥,但在竹泉先生這里卻甘之如飴,因為只要喜歡,每分每秒都能成為一種享受。

島上沒有網絡,竹泉先生拍的照片都是定期回到城市中心的家里傳給大家看的,他每個月都會定期回家看看父母。父母雖不怎么情愿兒子搬到那個地方生活,但是每當兒子回家的時候他們還是很開心的。他們也會定期買一堆衣物、菜食,帶著去看望兒子,知道他一個人過得很好才放心。

關于竹泉先生拍的女性古裝的照片,是在幾個朋友一起去看望竹泉先生的那幾天拍攝的。當時竹泉先生在島上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不想出去,所以頭發一直沒剪,自然而然就留了很長。來找他的都是玩得好的作家朋友,雅致起時也學古人玩起了曲水流觴,大家圍坐在山前的小溪兩旁,推杯換盞,現場作詩。后來,竹泉先生取出古箏,放在巖石之上,開始彈奏古曲,當時他身穿一身白色古裝。朋友拿出相機,隨手給他拍了一張照片,沒想到驚艷全場。后來朋友們把這些照片發在社交網絡上,這種風格受到很多人的欣賞和追捧。甚至有圖庫媒體找竹泉先生簽約,但是他拒絕了。

我很佩服竹泉先生,佩服他反叛世俗的心態,佩服他沒有給人生立下規矩,佩服他有一方精神之島,大概這就是我眼中最有個性的人。個性一定是來自頭腦和靈魂深處的,不一定與別人的眼光和期待背道而馳,卻讓自己活得無比舒服與自在的生活方式。

竹泉先生的故事被更多人所知曉,很多人跑去找他。他沒有拒絕,閑下來的時候就和陌生人聊聊天,找個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和客人坐著分享彼此的故事。在客人臨走前,他會為客人做一頓簡單的晚飯,就像走親訪友一樣招待著從來都沒有見過面的陌生人。因此竹泉先生認識了很多知心的朋友。

有人說竹泉先生是在逃避生活,甚至諷刺他沒有宏圖大志,才這么年輕就選擇了只有老年人才會考慮的生活方式。其實,說這些話的人,他的思想和價值觀早就已經被固化了。因為沒有誰規定哪件事情必須是在哪個年齡才可以做的,這本身就是一條不存在的條約。

竹泉先生活得很開心,攝影是他最喜歡的工作,隱居之處的大自然是他最與眾不同的素材,連同他身上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一直都特別喜歡和有個性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身上的某一點,總會使人拜服。我也時常質問自己,長這么大有沒有哪一件事情是純粹地為了讓自己開心這一個目的而堅持很長時間的。想了很長時間我也沒想出來。我沒有竹泉先生那樣的勇氣,在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放手去賭一把,去嘗試自己喜歡的生活。有段時間,我經常看網絡綜藝《奇葩說》,每出一期追一期,不僅僅是因為里面有很多經典的語句和犀利的觀點,更多的是每個奇葩成員都有屬于自己的標簽,雖然看上去很另類,但至少他們敢于在公眾之下展示最真實的一面,至少他們沒有扮演社會賦予他們的各種角色。

我相信,每個人生下來時都獨有一份無與倫比的美麗的個性。你就是你自己,不要把這份最容易讓人辨識你的特點弄丟。

至少有一項才能,可以驚艷全場

在和朋友一塊兒去武漢的高鐵上,我旁邊坐著一個拿著一本中文地理旅游雜志的歐美帥哥,眼藍膚白,身材有型。朋友朝我微笑,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她主動向他搭訕,兩個人用英語聊得不亦樂乎,我這個不懂英語的門外漢聽得云山霧繞。一路上朋友把我“晾”在一邊,就像我倆是陌生人一樣。后來才知道,他倆聊的是中國的文化,那位歐美帥哥對中國飲食情有獨鐘,是個典型的外國吃貨友人,這次就是來中國開拓美食版圖的。

中途,這位外國友人下了車,讓我意外的是,平時跟長得稍微帥點的男生說話都會臉紅的朋友,竟然要到了那位外國友人的聯系方式。

我對她說:“可以啊,看你用英語交流的那股流利勁兒,坐在咱座位后面的那兩位小姐姐估計羨慕得都快要跳腳了。”

朋友說:“英語可以提升一個人的自信和氣質,甚至可以成為你的核心競爭力。”

我感覺說得有點道理,但還是不太信。

接下來,這段高鐵上的旅程,她給我講了她實習的教育公司中英語大咖凱拉老師的故事。凱拉老師是剛剛來到上海工作的,在一個月之前她還在北京工作,年薪是讓很多人羨慕的百萬出頭。然而對于這樣一份工作,她說辭就辭。國外十年的留學生活,雅思和托福都幾近滿分,含金量這么高的招牌,走到任何一個城市的頂級公司都會有人搶著的,要而且薪資不菲。最主要的是,凱拉老師才剛剛29歲,工作十分認真,課又上得好,再加上一身優雅的氣質,對身邊的同事很有禮貌,自然而然地成為很多人的女神和榜樣。

由于以前做過校園記者,專訪人物的時候總喜歡“刨根問底”式地把采訪對象問得透明、清晰、無死角。下了高鐵,和朋友一塊兒去餐廳吃飯時,我又問了她一連串關于凱拉老師的問題,以至于朋友被我炮彈式喋喋不休的發問搞得好幾次被飯噎到。

于是,我知道了更多關于凱拉老師的事情。她是從五歲就開始學習英語的,即使現在有了一番事業,但仍堅持每天四點半起床去晨跑,看英語周刊,練習發音。本來我還想繼續問一些關于她是怎么做到早起、具體怎么做的等問題,然而,話到嘴邊又收了回去。我想,每個有能力的人,都有一段不張揚、不顯露的日子。喜歡一件事,從不會暗自自欺,不用刻意地談自控力、自律,就算三點半也能起得來。

后來,我問朋友:“你知道‘一萬小時法則’嗎?”

她搖了搖頭。

發現這么優秀的朋友難得有知識盲區,我心里不免嘚瑟了一小會兒。我讓她拿出手機,打開計算器,給她出了一道算數題。如果一天8個小時,10000小時需要多少天?“1250天,不間斷的話,大概三年半。”她很快就說出了結果,還開玩笑說,“別賣關子了,王老師,學生的求知欲這么強,你怎么一點也不著急呢?”

我緩緩道來:“這個法則是我在格拉德威爾的《異類》里看到的。一萬小時法則說的大意就是想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一萬小時。如果一天八個小時,一周五天,要想成為專家至少需要五年。然而,實際上很少有人能堅持一天只做一件事而長達八個小時。”接著我又讓她繼續算,一天用兩小時,一周按五天算,需要多少年。

她說:“大概十八年。”

我說:“一天兩個小時,有個雙休,這件事不難吧。”

如果從10歲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好和興趣,每天只需要堅持兩個小時,30歲之前是肯定能有所作為的,但是很少有人能在這么小的年紀有這么長遠的眼光和格局,甚至連大部分父母的教育觀里都從來沒有想過要這樣培養孩子。

朋友說她很后悔,我說我也是。

于是,整個晚上,我倆坐在草坪上,看著滿天的星空一直都在感慨如果十幾歲我開始做這件事就好了,如果高中的時候我把這件事堅持下來現在會怎么樣了。其實我倆都知道,對于已經過去的遺憾,現在的抱怨已于事無補。

她突然說道:“沒關系,以后培養兒子或者女兒,可以這么辦,算是生活的教訓。”這個話題轉得讓我一愣,覺得很搞笑,沒忍住“噗”地笑了一聲,把正在認真思考人生的朋友嚇了一跳。當時的我還在二十五六歲的讀書的年紀,怎么也沒有想過還有養兒育女的責任,也沒有想過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支撐起一個家庭。但事實上,很多優秀的同齡人已經做到了。

從那次笑完以后,每當有人談起這個話題,我都沒有再笑過,反而會認真地說:“身上有責任,我確實該努力了。”

她說:“那你有想過研究生畢業以后,該怎么工作,怎么掙錢嗎?”

這個問題直到那次我離開武漢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也沒能回答她。

前段時間,我通過簡書加了一位寫作人的微信,他在讀文藝學研究生,喜歡讀書、寫作和健身,現在在學校上課,每個月的收入至少五位數,已經完全實現了經濟獨立。研一的時候他堅持日更文章,整整一年,最初只有幾個人閱讀,現在全平臺的閱讀量達到10億,粉絲10多萬,文章多次被人民日報、新華社轉載,今年還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這幾天,看他朋友圈發動態說,他要去當當總部簽售500本書,又在網易蝸牛讀書認證為領讀人,開始忙著寫書評了。

我把他的事講給我在武漢的那位朋友,她問我:“你也打算這樣做嗎?”

我說:“不。”

我忘記了當時我在電話里跟朋友說這句話的語氣,反正只要有人跟我說“你打算成為像誰一樣的人”的時候,我的心里多少都會有些反感。反感的是為什么非得要照著別人的模子做人,而不是自己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想怎么干就去大膽地嘗試。

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想,每個人生下來一定是有能夠讓其生存的天賦和本領,所謂術業專攻,其實就是當你把一件事做到能夠驚艷全場的時候,你就有了生存的保障。

記得在大二的時候,我買了一本北大教授張頤武解讀人生的警語書《年輕時》。書中在談到怎么把文學專業研究好的時候,他說一定要有自己的看家書。看家書,也就是說要把書研究得透徹,反復看,每天讀一遍,日復一日,就會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東西。工作也一樣,要有自己看家的一技之長,當你被選擇的時候,就會成為別人無可替代的那個人。

美在氣場,不在皮相

晚上和朋友在街頭遇見了一個坐在長椅上的流浪漢,右手拿著面包,左手喝著礦泉水,一身臟兮兮的衣服,蓬頭垢面,每個路人看到他都繞著走。當然,也有好心人給他放了紙幣。

我看到朋友的眼神里,都是譏諷和嘲笑:“好好的一個人為什么不去找個工作?難道就沒有家人和朋友嗎?作為一個男人,真是一點擔當和責任感都沒有。”我同意他的看法,對這個人的行為很不理解。吃完晚飯按原路返回,走到十字路口,我們聽到優美的鋼琴旋律傳來,看到一堆人圍在一起便湊上前去,彈奏鋼琴的竟然是那個我們路過時看到的流浪漢。

我和朋友在那里站了很長一段時間,沉浸在扣人心弦的旋律當中,感覺到流浪漢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每一處神經都隨著節奏跳躍、張揚。懂音樂,會彈樂器的人本身就有一種魅力。

回去的路上,我倆一直在討論:“流浪漢這么有才,為什么不去工作,他為什么把自己弄的一副邋遢的樣子?”但是誰也不知道真相,我們只是一個路人,從未走進過他的生活。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音樂里一定有不與人說的故事,有未曾與人分享的過往。

我第一次覺得,欣賞一個人一定是由內及外的。雖然他的外表像是乞丐,但是骨子里卻是美到極致的。當我們第二次去的時候,他已經不在那個地方了,我們很想坐在街頭聽他彈奏鋼琴曲,看他沉醉的表情和在黑白鍵上飛舞的靈活的手指。或許某個路邊的街頭我們還會相遇,但是不知道會是在哪一天了。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氣場和相貌無關,更多的是來自他的經歷和自信。

大學朋友比較多,聚餐是常有的事情。經常聚餐、一起活動的好處就是能遇到很多新的朋友。偶然的一次機會,朋友帶我去參加了一場飯局,說是還有周邊學校的同學,讓我去湊個熱鬧。大學的我是那種比較喜歡熱鬧的人,只要有人說一塊兒轉一轉,玩一玩,即使生病也能立馬變得活蹦亂跳的,所以很爽快地答應了。

那天吃完晚飯都已經晚上九點多了,回去的路上我跟朋友說:“今天這頓飯我吃得太尷尬了。”他問為什么,我說:“整頓飯下來,我基本上沒說幾句話,在他們面前,我都不好意思張口說話。”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晚上吃飯,我和朋友去得比較早,很早就坐在餐桌旁等著大家到齊一塊兒點菜,小胖是最后一個去的。他推開門進入的時候,并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他個子很矮,皮膚略黑,黑色的眼鏡框跟老花鏡一樣,肉嘟嘟的臉上不仔細看都找不到眼睛。正好我旁邊有個位置,距離門口比較近,他直接走過來坐在我旁邊,對我說了一句:“同學,你好,我可以坐在這里嗎?”

他一開口,我就震驚了——“我的天,他的聲音怎么這么好聽?像是專門受過訓練的播音員一樣,沉穩有力,字正腔圓,有點類似于趙忠祥那種音色。”頓時整個屋子的目光都投向了小胖的身上,因為他的聲音很大,自帶音響屬性。這是他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聲音滿分。

吃飯的時候他給大家講起了自己的故事,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讓大家重新認識了這個第一眼看起來不怎么起眼的黑小胖。當他站起來剛要說話的時候,有的人還在玩手機,后來所有人都在安靜地聽他說話。說話聲音好聽、很有底氣,加上眼神里的自信,使他看上去都很有氣場。后來,他講完自己經歷的時候,就更加讓在場的每一個同學佩服了。

他在美國留學時,拿到了夏季調研獎學金的最高數額;前兩天剛剛從東南亞做完科研項目回來,正在自己創業成立公司;采訪過很多商界的大咖和領袖人物;為了調研市場,曾經一個人坐著飛機跑到非洲,寫了一大堆調研材料等等。對當時還在上大學的我來說,聽他說自己這些經歷的時候,欽佩之情難以言表。吃完飯離開前,很多女生都跑去要了他的聯系方式,朋友還開玩笑地說這讓他很沒面子,畢竟以前他才是女生追著要聯系方式的那個人。

小胖的事情讓我真的明白:才能與長相無關,氣場能撐起一個人的顏值。

氣場是什么?我想說,氣場就是無論走到哪里,眼神里都透露出來的自信,不是盲目和刻意,而是生活和經歷的沉淀;是與皮相無關,用才能撐起的魅力。我也特別佩服在緊要關頭總能靠著機智的臨場反應成功解決問題的人,因為這才是真正成熟的人。

嘴硬的人,把想說的話設置了靜音

小安是那種從來不主動跟你說話,但是只要你一張開口,他就會打開話匣子能跟你嘮上半天的人。他不是不喜歡和別人說話,只是人越長大越不知道怎么去表達。很多人小時候,當媽媽給買了一個新玩具,他就會摟著媽媽的脖子、親著她的臉頰說:“媽媽,我愛你。”這對于小安來說,是不存在的。

小安在他十五歲的時候就被爸媽送到了國外留學,寄宿在美國當地一個家庭。每當他給媽媽打電話,媽媽就會對爸爸說:“兒子給你打電話了,你也不說兩句?”爸爸接過電話,可聊天卻總是被他僅有的一句“好好照顧自己,缺錢了打電話”終結了。剩下小安在電話這一頭,聽著掛掉的“嘟嘟嘟”的聲音,然后一個人默默地流淚說:“我不缺錢,我只是想和你聊聊天。”只是這句話,他在遠洋彼岸重復說了那么多次,卻一次也沒有當著爸媽的面說出來。

從小到大,他和爸爸的溝通少之又少。每次回國,爸爸開車去機場接他,都會急忙接過小安的行李,然后整個回家的路上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父子倆基本不怎么說話,要么爸爸打電話談生意的事情,要么就是小安拿著平板電腦看視頻。小安知道,爸爸是愛他的。媽媽說在他4歲的時候,有一次深夜,小安醒了哭著鬧著要吃冰激凌,怎么哄也哄不好。爸爸二話不說,立馬穿上衣服準備下樓,媽媽說小孩子哄哄就好了,可爸爸連媽媽的話也沒回就直接開著車去城東的24小時便利店買了好幾種口味的冰激凌回來。

這份沉甸甸的愛像是被兩個人設置了靜音,想說的話說不出,想聽的人聽不到。

20歲的時候,父親節那天,小安坐著飛機從美國回來,到家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我會喝酒了。”

在小安小的時候,爸爸怕對小安身體不好硬是把幾十年的煙癮戒了,只是喜歡喝點小酒這個習慣一直沒有放下。小安知道爸爸喜歡喝酒,想和他坐在一起聊聊天,從深夜聊到清晨,恨不得把二十年沒有和他說過的話,一夜之間都通通說了。所以,他在美國的時候,自己偷偷地去超市買酒喝,練習喝酒,好幾次都是被朋友背了回去,迷迷糊糊地還在自言自語:“我……還……還能喝……我要回去陪我爸喝酒,喝酒……”

至于為什么小安會選擇在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回來,為什么到家的第一句話就是“爸,我會喝酒了”,爸媽應該不太清楚個中原因,要不然就不會批評小安說:“小孩子喝什么酒,對身體多不好。”

其實,小安對爸爸是有抱怨的,從小到大,他埋怨爸爸沒有抱過他,沒有送過他去上學,沒有主動給身在異國他鄉的他打過一次電話,沒有給他過過一次生日,沒有在他無助、失落、快要崩潰的時刻陪在他身邊說:“放心兒子,有爸在。”小安也想過,他應該主動給爸爸打電話問問他最近身體好不好,但是,每當電話快要撥通的時候,他都氣沖沖地把電話掛掉,然后甩下一句:“為什么當爸的不給兒子打電話,還要兒子給他打。”

小安就是這么嘴硬的人,他想要和爸爸說說心里話,卻從不主動開口。他抱怨爸爸不疼他,賭氣到砸玻璃、摔椅子,爸爸問他為什么生氣。他卻打死不說,可心里還總是期待著爸爸能發現他的心思。每當小安發脾氣的時候,爸爸總是沉默地坐在客廳的角落里,甚至一宿不睡。后來,聽媽媽說,每當那個時候,爸爸都很自責。他想靠近去安慰兒子,卻又不知道怎么開口說第一句話。

小安的性格,應該是隨了爸爸。

如今,父子二人的相處方式還是像以前一樣。二十幾年都這么過來了,也不可能說改就改,也許這就是父子之間眾多相處方式的一種吧。

但是小安知道,他愛老爸,而且老爸心里有他,這就夠了。

生活當中有很多這樣的時候,我們心里的話堆了一堆,卻寧可爛在肚子里也不肯講出來,哪怕一個字。遇到喜歡的人,在腦海中預想過一千個相遇的瞬間,想說的話像背臺詞一樣練了一遍又一遍,卻不敢當面上前說一句話;別人熱情地打招呼,我們卻裝作很高冷,生怕讓人覺得自己有多么想要上前靠近;經常一個人戴著耳機,裝作對周圍的一切都聽不到。

小安就是這樣的人,大概是因為十年的國外留學生活沒有爸媽在身邊,所以總喜歡獨來獨往,習慣一個人的日子。

在國外留學的十年,小安除了幾個玩得非常好的哥們兒之外,社交圈很少有新的朋友。兄弟們總結出一條經驗,想要走進小安的生活,硬闖是闖不進去的,至少得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把他的性格、脾氣看懂。

有一次,朋友晚上接到小安的電話,接通電話,里面停頓了幾秒,聽到小安說:“上周,我……”接下來的一分鐘,電話兩頭誰也沒說一句話。朋友有點失望地長嘆一口氣,像是盼望驚喜的過程中一下子一落千丈。

最后,朋友先開口說:“有事說啊,最煩你這種話說一半的人,剩下的難道讓我猜嗎?”

小安開口道:“沒事,上周我想約你打籃球,但你有事,這周有空沒?”

朋友說:“你想說的是這個?”

小安說:“嗯,不然呢?”

朋友又說:“好,周末有時間,一起打籃球。”

小安又靠著機智的臨場發揮,“躲”過了跟朋友道歉的機會。朋友知道,小安是想跟他說對不起的,上周在一塊兒聊天時,朋友無意中提起了小安的前女友,而那段跟相戀有關的所有話題都算是小安的雷區。小安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瞬間暴跳如雷,當著朋友的面把身邊能砸、能踹的東西都破壞了。其實,從小安撥通電話的那一刻,朋友就已經原諒了他。他對小安的性格再熟悉不過,他知道小安很自責,但是“對不起”這三個字是打死都不會從他的嘴里說出來的。他知道,上周小安對他發完脾氣以后,一定又偷偷跑去喝酒了,畢竟是快十年的朋友了,怎么會不懂彼此。只是,能有幾個人懂你的欲言又止,又能幫你圓場的好朋友呢?

小安,太幸運了。

那些獨處難熬的日子,才最有安全感

早上六點鐘起床,刷個牙洗把臉,換上運動裝,戴上耳機,開始校園的晨跑。堅持半個月后,我能明顯看到自己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改變,每一天都很有活力。漸漸地,我愛上了這種感覺:天朗氣清,晨光鳥語,迎著太陽升起的方向,戴上耳機跟著節奏向前跑,渾身有使不完的力量。

之所以決定堅持早起,是在簡書上看到過一篇文章,講一個人在堅持早上五點半起床一年后發生的蛻變,其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為自己喜歡的事情,早起一個小時。”那段時間,早上六點半的時候,我的微信步數就已經快上萬了。每當有同學問我,你都去做什么了?我說:“去跑步啊。”有人會說:“這么早去跑步,怕是腦子壞了吧?”我不想跟他過多解釋,隨便編了個理由:“最近心情不大好,睡不著,醒了我不知道干什么。”他竟然信了。

我在想,他既然能看到我早起的微信步數,說明那個時間他是醒了的,不過應該沒有起來,而是一直在刷手機。我喜歡盧思浩的《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這本書。其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樣,當你決定要出發的時候,最困難的那部分其實已經完成了。”

后來,我一直在堅持早起去操場跑幾圈,再圍著校園的小路跑幾圈,路上會經常遇到那么幾個堅持晨跑的同學。

朋友說:“你這也太勵志了吧。”我說:“千萬別這么說我,這稱不上勵志,有人在四點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一天的努力了。”我最怕別人夸我說我很努力,因為我知道在大部分人面前,我的努力還不值一提。如果你每天都和優秀的人一起生活,自然而然就知道什么叫你爭我趕,會發現時間怎么用都不夠用了。

有一段時間,我堅持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早起跑步,一個人熬夜學習;有時候一個人忙到每天十幾個小時都在工作,看個電影就當作是放松休息了。那段時間,感覺自己快把整個世界遺忘了,也快被世界遺忘了。朋友問起來,我那段時間去干什么的時候,我說自己開始努力嘗試一個人去生活了,而且漸漸地喜歡上了這種獨處的生活,它讓我覺得充實又自在。

以前上大學的時候,每天總喜歡叫上四五個朋友一起吃飯,總覺得熱熱鬧鬧的生活總比一個人要好得多,所以整個大學四年下來,沒有真正留給自己太多空白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的將來,沒有給自己一個獨處的空間去重新認識自己和反省自己。我現在越來越覺得,到了二十四五歲的年紀,自己一個人能解決很多事情的時候,就意味著可以獨當一面,真正的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保護心愛的人。

或許只有自己知道,這個過程有多難熬,好幾次都快要堅持不下去。有的時候一天到晚只想躺在床上睡覺,什么也不想做,覺得夢想永遠遙不可及,自暴自棄到什么也不想管。消沉、頹廢了一段時間以后,我硬是逼著自己清醒過來。生活就是這樣,是一個不斷陷入困境,又不斷自我救贖的過程。

曾有一部15分鐘的微電影《星空日記》,是北京大學的師生聯合拍攝的,講的是一個窮人家的學生考上了北大經濟學院,不甘心放棄對天文學的喜愛,在生活的壓力和別人的嘲笑下,輔修天文學,實現了“摘星星”的夢想。這個電影,我看了幾十遍,在那些難熬的時刻,會從中找到堅持下去的勇氣。

在我趕著交稿子的時候,白天還要上課,為了能及時交稿,晚上熬到深夜一兩點鐘,累了就躺在床上寫稿子,這樣既能使疲憊的身體稍微緩解,又不耽誤寫稿的進度。天天如此,每寫完一篇文章,休息一個小時就繼續趕著寫下一篇文章,明顯地感覺自己的身體有點吃不消。但是,每當結束一天躺在床上的時候,我都會有一種成就感。那些日子,想要睡到天亮或者自然醒,是不可能的,連睡個好覺都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就是那段時間,突然覺得自己能承受的重量變大了。體力和腦力的極限,承受壓力時的心態,都是前所未有的高。

前段時間,我跟一位朋友開玩笑說:“看你也老大不小了,給你介紹個女朋友吧,成了以后請我吃頓飯就成,要求不高。”他一副毫不在意的表情,拍著我的肩膀:“兄弟,現在對我來說,培養能力比談戀愛重要。”他比我大兩歲,我在想,對我而言又何嘗不是呢?

我每天早上去跑步的時候,都會看到那個朋友匆匆忙忙地從宿舍出去,跟他打個招呼似乎成了每個早上的慣例。后來知道他每天都很忙,上雅思課、健身、搞科研項目,還做兼職工作,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每次我在校園里見到他的時候,都是他一個人,行色匆匆。

我一直很喜歡林夕的詞,在他給楊千嬅寫的歌曲《再見二丁目》里有一句:“原來你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我更想把這句歌詞的“你”和“我”看成是一個人的內心獨白。在那些難熬、孤獨、寂寞的日子里,希望你能早一些發覺,其實,你也是一個快樂的人。

又不是演員,別給自己加戲

身邊總有一些人,他們的演技比演員還要“精湛”。明明自己一無是處,卻要裝作見過大世面;明明自己很普通,卻把自己當作天之驕子;明明沒有王子的命,卻硬是做一些只有王子公主才會做的事給別人看;明明只是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卻矯情到要通知身邊的每一個人……你自己的內心是什么樣子,生活中表現出來什么樣子就夠了。總是給自己加戲,又沒有那么多觀眾捧場,無非只是一個人的自導自演、自娛自樂罷了。

最近有一次這樣的體驗,發生在一個從小認識的同學身上。他天生自信,生長在優越的環境中,那種骨子里的自信別人怎么學都學不來。他說話、辦事也很大氣,唯獨有一點,使得他有一種很典型的矯情病,可能是從小養尊處優加上父母的溺愛。前幾天,看他在朋友圈里發動態,正在醫院里打點滴。配的圖片一看就是加了美顏濾鏡,不知道調了多少次角度,刪了多少張備選照片才選了這么一張讓他滿意的。我之所以一看就知道,是因為他以前經常這么做。他給圖片配的文字是:“生病輸液好幾天,竟然都沒有人關心我,好可憐。”后面還配有一張可憐的表情包。

我很明白他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獲得大家的關心。我沒有點贊也沒有評論,裝作沒有看到。過了一個小時,收到了他的微信消息:“忘恩負義,就不知道關心慰問一下生病的兄弟,以后別理我了。”等我給他回消息的時候,收到的是一個紅色的感嘆號,他把我刪除了。這已經是第十幾次了,和往常一樣,他之后會發短信道歉,然后沒過幾分鐘又把我加回來。他就是這樣一個男生,生起氣來比女生還可怕。想想身邊有一個這樣性格的朋友,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等他再問及此事時,我裝作不知道的樣子,說:“我沒看到你發的動態,真不是不關心你。”他反懟過來:“拉倒吧,我還能不知道你,剛剛還給別人點贊了,別以為我不知道!”我一看露餡兒了,正想著編下一個理由,他的視頻電話就打過來了。剛一接通,他就開始在視頻里滔滔不絕地指責我,整整半個小時才停下來。后來我才發現,他給另外一個朋友也打了電話,內容大致一樣。

我們幾個朋友知道他從小就是這樣的性格,也就沒再說什么。后來,有一天他開始挨個給我們打電話詢問我們:“我怎么感覺我女朋友事兒特別多,總是喜歡給自己加戲,我該怎么辦?”

我心想,這不是說的他自己嗎?看來這家伙終于遇到克星了。

事情緣起于他最近談的第八任女朋友,前幾任都是嫌他作為一個男生,事兒太多而分手的,眼下這個女朋友談了有一段時間,兩個人說話比較合得來。只是他越來越覺得,女朋友簡直比他事兒還多。每次出去吃飯,他女朋友都會事先選好幾種菜的圖片讓他選擇,微辣的、麻辣的,淡口的、重口的,每個口味都要分析一遍。由此引出一系列附加問題,把他問的暈頭轉向:“會不會是因為吃辣,導致最近開始長痘?太咸的話一定是放了很多鹽,鹽里面的成分會不會對女生護膚不太好?可是聽說每人每天都要攝入定量鹽分,太淡了也不好,你說我到底是讓他多放點鹽還是少放點鹽呢?”結果整個中午,他連飯也沒吃成。

最讓他頭疼的是女朋友生氣的時候,那天足足給她打了一晚上的電話。電話里,女朋友從他五個小時沒有理她說起,到早上起床忘記跟她說早安,再到前幾天看到他和同班的女生吃飯,再談起一個月前,兩人一塊兒買衣服的時候,我朋友隨便說了一句“都可以”,結果惹她生氣的事情。她說:“都可以?你怎么這么敷衍,就不能幫我出出主意嘛,要是以后結婚了你還是這么敷衍,我們的生活還有什么意思?”

結婚?他聽到這兩個字嚇得一身冷汗。

我們都開始嘲笑他:“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喜歡給自己加戲的人總是會拋出一連串腦洞大開的問題,有時候也挺羨慕他們竟然有如此發散性的思維。但是,人生如果總是這樣,一定會很無聊。

身邊類似的人很多,有一次,晚上我和同學坐在操場上聊天,有個男生在一旁坐著玩手機,看到我倆后,湊過來說想要和我們待一會兒,我們同意了。沒想到接下來的聊天竟變成了他的專場,作為同學,我們也沒好意思打斷他。他絮絮叨叨地說自己在我們學校讀研究生,本來他的第一志愿是北京的一所名校,結果,最后調劑到了這里。因為心有不甘,他開始當著我們的面抱怨:“你們學校跟我想去的學校比起來真的是太差了,還不如再戰一年。這里宿舍環境不好、學習氛圍也差,天天待著簡直能把我愁死。”聽完他的話,我們什么話也沒有說,只是默默地看著這個怨天尤人、不知道照鏡觀己的人把戲演完。

接著,他又開始講起,自己參加考研初試得了前三名,卻在面試時被刷掉的經歷,一邊說一邊搖頭嘆息,做出一副生不逢時、無人賞識的樣子。我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以時間太晚為由打道回府了。

身邊遇到過太多強行給自己加戲的人了。一頓飯就能悟出宇宙和人生,一場感冒就覺得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別人隨便說的一句話就會對號入座到自己身上。在我看來,這不是明智的生活方式。我們應該追求那種最純粹、最簡單、最透明、最本真的生活。希望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能看到最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演給別人看的自己。

幽默的人,受歡迎程度會直線上升

莎士比亞說:“幽默和風趣是智慧的體現。”

我特別喜歡和幽默的人交朋友。因為和他們在一起,會讓人覺得很舒服。比起一坐下來,就用莊重、嚴肅的語調把一些話跟你講得頭頭是道的人,我更喜歡那些幽默風趣,每天都能把自己和大家逗樂的人。即使你言語有失,也不用擔心他們會強勢回擊,他們總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歡樂氛圍當中解決問題。

小A是我認識的最有幽默感的朋友,身為東北男生的他,自帶幽默細胞,腦袋就像裝了個段子庫。

有一次我和小A一起坐公交車去市中心的書店,那天正趕上下大雨,地面濕滑。這種情況下,一般的司機為了乘客的安全著想都會開得比較慢,然而,我們車上的這位女司機不僅開得不慢,而且還在慢慢地加速。小A悄悄地對我說:“看這位女司機一臉怒容,肯定是和男朋友吵架了。記住,千萬別惹女生!女生生起氣來太可怕。”當時我倆在離司機不遠的過道上站著,我說:“你可小聲點,被人家聽到了多尷尬。”就在這時也不知道女司機是不是聽到了他們談論聲,突然猛踩了一下剎車。小A沒抓牢扶手,一下子沖出去,手一把扶在女司機的肩上,同時,整個公交車里充斥著猝不及防的聲音。我本以為小A會破口大罵,像他這樣粗壯的體形很像做出這種事的人。沒想到,他用大到整個公交車上的人都能聽到的聲音說:“天啊,這個司機實在是太厲害了,這旋轉漂移的技術簡直一流,我之前練了很多次都沒掌握這項絕技呢,我能拜你為師嗎?”接著,聽到的就是整個公交車的笑聲。

公交車司機羞愧地說道:“不好意思,是我開得太快了,請大家放心,我不會再讓大家擔驚受怕了。”

一場不快,就這樣以快樂的方式解決了。有時候解決問題不一定要用盛氣凌人的架勢,用暴力解決問題往往是最不明智的。

小A的身上還發生過很多有趣的小插曲,好幾次我和朋友都在場為他的幽默所深深折服。小A家離學校很近,元旦的時候他把我們幾個朋友叫到他的家里一起跨年。當天下課,我們從學校門口坐地鐵過去,當時地鐵上人不是很多,我們進去就立馬找到了座位坐下。小A同學一只腳邁了進來,剛想邁另外一只腳時,聽到列車門即將關閉的警報聲,我們以為他會抓緊時間進來,沒想到他又退出了門外,兩次進出以后,被朋友拽了進來。

我問他:“怎么?你想試試這門到底靈不靈活啊?看你心不在焉的,和女朋友鬧別扭了?”

他說道:“沒,剛才那一瞬間,我以為這是地鐵超重了呢,我想著我也不重啊。”

他說完這句話,我和朋友們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來。一直到他家里,我們幾個人還在拿剛才在地鐵的事開他的玩笑。當時我帶著頭調侃他,還記得他用很“邪惡”的表情看了我一眼。我猜可能在接下來不久的時間里,我就會中他一計。果不其然,晚上吃完飯的時候,他給朋友們準備了啤酒、水果在內的很多好吃的東西。他知道我愛吃西瓜,把其中一個西瓜的一半平均切成了八小塊兒拿給我,問我:“這些夠吃嗎?”我說:“太多了,今天胃不舒服,少來一點就可以。”于是,他把八塊兒西瓜拿到廚房,沒過一會兒就端著盤子給我送來了四塊兒:“胃不好,少吃點,吃四塊兒得了。”當時我正全神貫注地看電視里的比賽,隨手拿一塊兒吃,一會兒就把四塊兒西瓜全部吃完了。

吃完沒半個小時,我就感覺肚子不舒服。看到小A和幾個朋友在一旁哈哈大笑,朋友說:“你傻啊,他只不過把另外的大半個西瓜給你平均切成了四塊兒而已。你吃的四塊兒和那八塊兒一樣多,只不過切法不同。”小A就是這么一個調皮搗蛋,鬼點子比頭發還多的男生。我們幾個朋友都被他捉弄過。

有了小A這樣的朋友,我們的生活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玩兒的事情,有時候他的某一句話能讓我們笑得前仰后合,一天的煩惱就這么煙消云散了。

幽默是小A的常態,即使他生病,也會無比樂觀。

上次他生病住院,我們帶著東西去看望他。剛走進病房,他看到我們幾個手里拎著一大堆水果和他最喜歡的零食,一下子從病床上跳下來,把我們幾個推搡到病房門外,假裝責怪道:“兄弟們,你們是打算在這里聚餐嗎?弄這么多吃的,怎么不再來點啤酒呢?”

我笑著接過話:“好啊,我去買。”

他趕緊拉住我,說:“算了算了,我錯了,趕快進去坐會兒吧。”

那一天,我眼前的小A活蹦亂跳的,像一個沒生病的人一樣從頭到尾樂呵呵的。沒想到我們聊了沒多大一會兒,小A就下了逐客令:“你們回去吧,我沒事,我一會兒還要去隔壁病房看望生病的老奶奶呢。”原來,這家伙在病房的樓道里認識了隔壁病房的老奶奶,覺得她孤獨,就主動陪她聊天。他給老奶奶講了很多搞笑的故事,甚至每次進去的護士都會被小A的話逗得合不攏嘴。于是,那一個星期的時間,他每天都會跑到老奶奶的病房待上一會兒。

后來,我們接小A出院,去和老奶奶道別的時候,老奶奶說:“以后再也沒有每天逗我開心的大孫子了。”

小A就是這樣,總能把自己的樂觀情緒帶給周圍的人,哪怕是陌生人。這種幽默感不是刻意演給誰看的,沒有什么劇情的安排,也不是誰設計好的,它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懂得幽默的人,在人群中的受歡迎程度會直線上升。他們可以很容易地營造出一種輕松歡樂的氛圍,時不時還會說一些意味深長、引人深思的話。他們有時候嘲笑別人,有時候也會自嘲,但這不是出于惡意的諷刺,而是為了逗大家開心。所以,當你身邊有這樣幽默的朋友時,一定要珍惜他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阳市| 饶河县| 梓潼县| 灌阳县| 米林县| 德惠市| 仙游县| 嘉义县| 甘南县| 漳平市| 喀喇沁旗| 石林| 唐山市| 大埔区| 斗六市| 兴宁市| 徐州市| 阿坝| 台东市| 航空| 龙门县| 丹阳市| 金溪县| 裕民县| 新河县| 乐山市| 邯郸县| 瓦房店市| 昂仁县| 玛曲县| 郧西县| 桦甸市| 山西省| 谷城县| 章丘市| 宿州市| 吴旗县| 阿荣旗| 建昌县| 仙游县|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