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格局大,就是心態好

人活著,其實活的就是一種心態。你的日子過得好不好,你的精神層次有多高,他人的評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怎樣的心態來看待這一切。無論多么強烈的光芒,照在物體上,都會投射出陰影。那為什么大格局的人,卻總能看到事物的陽光面呢?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心態。樂觀積極的心態,能夠讓一個人凡事總往好處想,不抱怨、吃得起虧、不鉆牛角尖。在這些好心態的指引下,我們對人對己,對這個世界,也能有更多寬容了。

別抱怨——格局小的人總是負能量爆棚

法國作家埃爾文曾經說過:“擁有好的心態,就算你眼前的現實慘不忍睹,命運也能開出絢爛的花朵。”一個有著大格局的人,勢必是一個心態好的人。這樣的人不會沒完沒了地抱怨,而是理智地看待和分析問題,用行動去改變現狀。好心態不僅能讓我們看到事物陽光的一面、看到希望,更會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并不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完全有機會站起來。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抱怨上,不如去做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有本暢銷書叫作《不抱怨的世界》,它是由美國一位叫作威爾·鮑溫的牧師寫的。這本書面世之初,不僅登上了亞馬孫、誠品等各大書店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還受到了很多成功人士的青睞。比爾·蓋茨先生對這本書的評價極高,聲稱如果不看這本書,那么其他所有的書也沒必要看了。與此同時,作家張德芬、阿里巴巴的馬云、聯想大當家柳傳志等眾多成功人士,也都對這本書做了重磅推薦。美國《時代》周刊、英國《衛報》、法國《世界報》等眾多媒體,也都對這本書做了報道。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圈粉無數,如此受歡迎呢?這其中有個特別吸引人的焦點就是,作者威爾·鮑溫提倡的用21天時間,參與“不抱怨”運動。為了讓人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抱怨,威爾·鮑溫還想出一個戴手環的好辦法。他專門制作了一種看上去很醒目的紫色手環,讓參與者戴在自己的一只手腕上。在參與活動的21天內,任何時候,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抱怨,那就把手環拿下來,戴到另一只手腕上去。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舉動,堅持21天之后,很多人發現,自己不僅對不抱怨這件事非常重視了,甚至還養成了不抱怨的思維習慣。遇到問題先認真審視,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張嘴就說些充滿負能量的話。很多人的生活和事業,也因此發生了巨變。

于是全球有80多個國家,開始風靡威爾·鮑溫所倡導的“不抱怨”運動,有600多萬人受益。人們甚至認為,這本名為《不抱怨的世界》的暢銷書對心靈的影響力,僅次于《圣經》。它讓每一個閱讀者意識到,想要命運有所轉變,自己必須先做出改變,而這樣的改變其實只是約束自己不抱怨的一種堅持。如果你能夠堅持半年或者一年以上不抱怨,那么抱怨的負能量便會永久地遠離你了。

其實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可能大多數人心里都非常清楚,抱怨是件非常討厭的事情。他會讓一個人看上去像個傻瓜,滿嘴都是些不入耳的胡言亂語,行為舉止也變得瘋狂怪異。可在面對挫折、失敗時,很多人就是忍不住要抱怨,這時的他們,事后甚至對自己都會感到非常厭惡。這說明什么?說明抱怨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人的一種失控行為,抱怨之所以產生,是因為毫無理性可言的情緒化占了主導。

日本心理學專家曾經對抱怨做了有針對性的研究,他們指出,愛抱怨的人,往往是內心比較脆弱和自我控制能力較低下的人。面對紛繁錯雜的問題,如果你覺得自己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往往就會去大聲抱怨。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指出,人在遇到變故時,內心深處會產生自我保護機制。也就是說,我們為了讓自己能夠覺得好受一些,有時會需要以抱怨的形式,把情緒發泄出來,又或者是通過抱怨,把現實合理化。不過這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如果不配合行動去改變現狀,不僅于事無補,有時還會適得其反,令原本就難以解決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愛抱怨的人便很可能因此沉淪下去,破罐子破摔,變得越發無所作為。

仔細分析一下人們抱怨的內容,你就會發現,抱怨無非分為對人的抱怨和對事的抱怨。對人的抱怨,多數是因為某事而埋怨他人,把所有過錯都推卸到他人頭上,好像這件事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一樣,這是大多數人抱怨的主要形式和內容。有時我們也會抱怨自己,對自己的過錯感到自責,或者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等等。對事的抱怨,往往是在沒有人可以抱怨的時候,才會發生的。會抱怨這件事的不合理性,又或者抱怨命運的不公等。總而言之,抱怨讓我們看到的,總是事物不好的影響。這就如同陽光照在一個物體上,愛抱怨的人看到的,永遠都是東西遮擋住陽光后的陰影,殊不知事物迎著陽光的一面,或許分外美好呢。

有位老教師,教書育人一輩子,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這位老教師的學生,有在哈佛大學留學的商界精英,有在娛樂圈打拼的出色制片人,還有活躍在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才。老教授也因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學方式,在工作期間獲得了很多榮譽。學生、家長、老師,幾乎所有人,都對這位老教師既尊敬又愛戴。

可是歲月不饒人,轉眼間,大半輩子過去了,老教師要退休了。離開學校的最后一天,大家看著老教師默默地將自己的辦公桌收拾好,拎著數十年都沒有更換過的黑色公文包,落寞地走出了學校大門,心中有些凄涼與不舍。有人感嘆,老教師教出了那么多優秀的學生,退休了自己卻什么也沒留下。甚至有人猜測,老教師退休回家后,該多么落寞啊,也許他每天都會抱怨退休生活的無聊,抱怨學生們是白眼狼,不到家里來看他,抱怨退休金少得可憐,抱怨身體不健康……

八卦的人腦補出了老教師退休回家后的很多頹廢畫面,可沒過多久,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老教師竟然成了國內一本知名攝影雜志的專欄作家。老教師拍攝出的旅行照片,還獲得了國際大獎。有記者便跑去采訪老教師:“有的老年人退休后,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調整。我很好奇,難道您退休后,就一點也沒有心理不平衡或想要抱怨嗎?”老教師笑了笑回答道:“失落倒是有一點,不過我可沒時間抱怨。因為退休讓我意識到自己老了,未來的時間真就不多了,所以我得抓緊時間把喜歡做的、想做的事情趕緊完成。我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攝影,可是后來當了老師,每天給學生講課就已經非常忙碌了,根本沒有時間去研究攝影。這下退休了,我有大把時間攝影,于是我就去世界各地風景優美的地方拍照片!我走了很多地方,拍了很多照片。我把這些照片寄給雜志社,沒想到還真就發表了。退休這件事,讓我的人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我可不想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抱怨上。”

老教師說得沒錯,抱怨的負能量是極其巨大的,它對我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抱怨還會讓一個人變得越來越憤世嫉俗,如果你每天都以一種悲憤的狀態活著,眼睛里看到的也往往是那些令人不滿的事情。你一遍又一遍地對這些已經存在的現實發表著不滿的評論,抱怨來抱怨去,嘴里的話說出去了,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去改變現狀。與此同時,他人看待愛抱怨的你時,也往往會覺得你這個人沒什么格局,甚至不愿意與你交往。

抱怨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是心理方面的,還會影響到人際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創新精神。每天都在抱怨,每天都習慣了抱怨,天天都被負能量包裹著,這樣的你還怎么去自我提升,更談不上追求人生長遠的目標了。

所以我們必須要停止抱怨,這不是什么難以辦到的事情。你可以像威爾·鮑溫倡導的那樣,給自己戴上手環,以此提醒自己不要抱怨。也可以專門找個貼心的朋友,如果自己抱怨了,讓他狠狠地在你胳膊上掐一把。當然,停止抱怨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行動起來、忙碌起來,積極地為了改變現狀而努力。把你的時間表盡可能排滿,讓生活高速運轉起來,這樣也就沒時間抱怨了。

周星馳的電影《功夫》中,包租婆頭上頂著發卷,嘴里叼著煙,穿著睡袍潑婦罵街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愛抱怨的人給人留下的印象,又能比包租婆這搞笑的形象好多少呢?

如果想做一個有格局的人,想要讓自己擁有功成名就的一生,首先就需要擁有好心態。這樣的好心態,也必須要從不抱怨開始。也只有這樣,你才能獲得令自己奮勇前行的正能量,不會被負能量打垮。

別糾結——有格局,就要能吃虧

在探討吃虧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時下非常流行的免費試吃和試用。像施華蔻、巴黎歐萊雅等國際知名品牌,通常都會給潛在顧客免費發放贈品小樣。別克等品牌汽車推出新款車型時,會邀請顧客試駕。燒烤店、西餐廳、面包店開業,也會打出免費試吃的促銷口號。再來看看教育培訓領域,無論是小朋友上早教、學畫畫、學鋼琴,還是成人學英語、學計算機,你都可以先免費試聽一節課。在互聯網上,還出現了很多以提供免費嘗試為主的試客網站,你在免費獲得試用體驗的同時,只需要撰寫一份比較詳細的試用報告就可以了。

無疑,“免費”這兩個字眼實在是太誘人了。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總是覺得反正是免費的,嘗試一下也無妨。可對于商家來說,這種先讓消費者免費體驗,然后再由消費者自主決定購買與否的促銷方式,事實上部分商家就是抱著吃虧是福這樣的心態來進行的。我們的商品好不好,我們銷售的體驗是否令人滿意,消費者試過之后說了算。敢讓人免費去嘗試,說明商家對自己的商品以及提供的服務,還是有一定信心的。所以商家表面上因為免費而吃虧,實際上未必吃虧。很多消費者恰恰是因為試過了商品以及享受了服務之后,購買欲望被進一步激發,于是產生了購買行為。這種行為有時是非常瘋狂的,消費者甚至還會把親朋好友也介紹過來一起購買。

這就如同若干年前,老大爺拉著一車蘋果到大街上叫賣:“瞧一瞧,看一看啦,新鮮的蘋果,先嘗后買,不甜不要錢!”老大爺真的吃虧了嗎?恐怕大多數人嘗過之后,發現蘋果很甜很好吃,還是非常愿意掏腰包購買的。于是只一會兒的工夫,一車蘋果就賣光了。看看老大爺鼓起的腰包,心滿意足地微笑,再計算一下人們試吃的一小部分蘋果,很明顯,表面上吃了小虧的老大爺,還是賺到了不少錢。

仔細審視一下那些熱衷于用“免費”來吸引消費者的商家,你會發現,越是大品牌,它提供的試用品或者是試用體驗越值錢。這些試用品往往都非常精致,在細節的處理上也非常到位。比如香奈兒香水、口紅的試用裝,看上去只是分量比專柜售賣的商品少了一些,但在包裝、商品含量上,與專柜正品毫無差別。很多人甚至專門收集這些試用裝,作為禮物,拿來送人。大品牌確實是吃得起虧的,也深知吃虧是福的硬道理。他們愿意相信,消費者如果對商品的試用裝感興趣,獲得了非常棒的試用體驗后,是會更加關注并傾向于購買產品的。

大品牌愿意吃虧,擁有大格局的人同樣愿意吃虧。大格局的人往往不把得失看得很重,他們表面上是吃虧了,卻總是能夠看到吃虧背后自己的收獲。誠然,這種吃虧是福的心態確實是難能可貴的,但想要真正做到,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往往在很多做大事的人身上,有明顯的體現。

我國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爭霸天下。吳王夫差仗著自己軍事力量強大,把越王勾踐給打敗了。當時輔佐吳王夫差的大臣伍子胥,勸他把勾踐殺掉,不要留下后患。可吳王夫差因為急著北伐,就沒有徹底消滅越國,而是將越王勾踐扣押在吳國做了人質。吳王夫差這一行為,給自己日后引來了殺身之禍。

既然成了吳國的人質,越王勾踐就只好在吳國忍辱負重地生活。堂堂一國之君,竟然要為吳王養馬和趕車。這樣的日子整整過了三年,勾踐也吃了三年的虧。不過這都是值得的,他因此讓吳王相信了自己,覺得越國不會再反抗吳國。于是后來,吳王夫差就很大意地把越王勾踐放回了自己的國家。

勾踐因此獲得了再度發展的機會,他回到越國后勵精圖治,將越國的經濟、政治、軍事都推上了一個新臺階。特別是在軍事方面,越王勾踐吸取了之前戰敗的教訓,專門加強了軍隊作戰技能的訓練。他專門讓人對士兵使用弓箭的技巧還有格斗技能等加以指導,還號召將士們要服從指揮,彼此配合著協同作戰。為了將吳國徹底打敗,越王勾踐在外交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聯合齊國、晉國等諸侯國,暗中在吳國內部制造矛盾。

經過十年的準備,越國變得非常強大,在國力和軍事上終于超過了吳國。越王勾踐帶著自己的精兵強將,把吳國徹底消滅了。不僅報了當年忍辱負重的仇,也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

我們可以拿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做個比較。吳王夫差一心只想著快點稱霸天下,卻沒有看透越王勾踐是個有大格局的人。在吳國的那三年,對于越王勾踐來說,應該是人生中最為屈辱的一段歲月。如果換作是其他君主成了階下囚,每天還得小心伺候著仇人,恐怕當下就想拔劍把自己給解決了吧,可越王勾踐卻能一直隱忍著,直到吳王把自己放了。這讓我們不得不感嘆越王勾踐當時的心態,他是有怎樣的格局,才可以真正做到如此忍辱負重啊!

很多人吃不了虧,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怕自己虧大發了。這樣的心態就像三歲的孩子有一輛心愛的滑板車,有天鄰居家的孩子來家中做客,非要玩玩滑板車。這孩子就是不答應,即便平時他和鄰居家的孩子很要好也不行。為什么呢?因為這孩子害怕,擔心鄰居家的孩子玩過滑板車之后,就把滑板車拿走了,再也不會還回來了。可是作為孩子的父母,往往是心中有數的。父母知道,即便是鄰居家的孩子想把滑板車拿走,他家父母也不會同意,就算是自家孩子的滑板車真被拿走了,鄰居明天也會再送回來。即便是滑板車不被送回來,父母兜里還有足夠的錢,可以給自家孩子買個新的滑板車。

孩子的父母吃得起虧,是因為人生閱歷豐富,手中掌握著足夠的資源。孩子要想像父母一樣,用平常心來看待滑板車,那是需要時間慢慢成長的,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孩子成為像父母那樣的人。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肯吃虧的好心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時間加以歷練,需要人生路上的磕磕絆絆加以打磨。這其中,行動是關鍵。做的事情多了,吃的虧多了,你發現面對命運中的大風大浪自己竟然也走過來了,于是便真的能夠坦然面對了。況且在吃虧的過程中,你積累了很多有用的經驗和教訓,還看清了周圍哪些人是真正的朋友,哪些人只是與你逢場作戲。這時環顧四周,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格局已經大了不只一圈了。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作為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早就看透了吃虧這件事。福與禍相伴相生,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運氣好的時候,太得意就有可能出問題,運氣不好的時候,也不用太難過,因為緊接著說不定有什么好事會發生。當我們吃虧時,真的未必就是在吃虧,你必須要辯證地看問題,如果能夠意識到吃虧背后的所得,便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行動。

吃虧對于一個人的成功,是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的,它完全可以上升到人生戰略性的高度上來。無論是想要戰勝自己,還是想要打敗競爭對手,抑或是要與命運抗爭,只要能吃得起眼前虧,相信最終必定能取得更大的勝利。或者我們可以清晰準確地告訴自己,現在吃虧就是為了實現既定目標。所以,不要去為了那些小得失而糾結,不要在意旁人說的那些擾亂視聽的話。既然你心存夢想,吃點虧放下該放下的,堅持該堅持的,勇敢向前走,未來大獲全勝的結局也終將屬于你!

要大氣——贏在格局,輸在計較

有位廣告界的女強人,結婚前在廣告界說一不二,呼風喚雨。她經手的項目,無一不是業界的成功案例。這位女強人在當地廣告圈的名氣,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她結婚后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兒,女強人太愛這個孩子了,她要用自己的畢生精力把家庭經營幸福,培養和教育出一個杰出的孩子。于是這個女強人就從公司辭職,轉而回家帶孩子去了。曾經的女強人搖身一變,化身成了為孩子和家庭操勞的全職媽媽。

最初,女強人懷著一顆慈母心,打算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培養孩子上。她想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一個健康、善良、聰明、漂亮的女孩兒。從孩子一出生,她就堅持母乳喂養,然后帶著孩子不辭辛勞地上早教。她脫下干練的職業裝,換上寬松休閑的居家服飾,在廚房里給孩子做一頓又一頓美味的餐點。孩子大一些后,她就陪著孩子學英語、學舞蹈、學樂高……

不過說實話,教育孩子這件事未必就比處理職場上的事務容易。孩子小的時候學爬學走路,她怕孩子磕著碰著,就常常用臂彎抱著孩子。以至于孩子運動得少,學會走路就比較晚。原本好勝心就很強的她,看到別人家孩子都會跑了,可自己的孩子站著還常常摔跤,心理就不平衡了,她覺得自己在職場上都是最優秀的,怎么回歸家庭照顧孩子卻沒有那么游刃有余了。再聯想到自己付出那么多,以及自己曾經在職場上的輝煌,她就鉆牛角尖了。

后來孩子上了幼兒園,她原本覺得自己能松一口氣,可孩子隔三岔五就生病,在幼兒園的出勤率低得可憐。再到后來,她陪孩子學鋼琴,老師說孩子動作不協調,鋼琴學的還沒有年齡小的孩子好。孩子上學后,老師又對女強人說,孩子的專注力不夠,課堂表現不積極。

女強人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完美無缺的姑娘啊!可孩子好雖好,成長過程中卻總是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她操碎了心。她就更鉆牛角尖了,開始思考自己這樣付出究竟值不值得。為了培養孩子,她放棄了喜愛的工作,付出了所有的心力,但孩子的表現總是很平庸,沒有任何亮點。有時孩子不好好練琴,老師給布置的作業不想好好做,她就更生氣了,覺得自己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懶。她越想越氣,特別是孩子被老師批評之后,她就更是主觀地認為孩子不機靈,于是經常對孩子大發雷霆。她變得喜歡挑毛病,每天悶悶不樂,不想做飯,也不想陪伴孩子,什么都不想做。看著鏡子里疲憊不堪的自己,再想到那個曾經充滿斗志的自己,忽然就抑郁了。原本人生格局很大的女強人,一下子變成了一個格局非常小的家庭主婦。

我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女強人遇到的主要問題無非就是教育孩子的問題。可為什么在職場上格局很大的她,回歸家庭后,格局反而變小了呢?如果深究一下女強人的所思所想,你就會發現,她作為一個母親,太能鉆牛角尖了。特別是每次孩子達不到她的心理預期時,她就會把孩子的成長問題想得很嚴重。殊不知,家庭不是職場,孩子也不是員工。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女強人讓孩子練習鋼琴或者是學習時,孩子不愿意,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可她卻直接給孩子貼上了懶惰的標簽。老師批評了孩子,她就高高在上地指責孩子笨,卻沒有換個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尋找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就這樣,她越是覺得自己教育不好孩子,就越是鉆牛角尖,最終把自己做全職媽媽的所有熱情都掐滅了。

如果我們做一件事缺乏熱情,那是非常可怕的。熱情從何而來?從我們對事情的興趣、對未來的追求,以及行動過程中獲得的成就感而來。熱情本身就如同燃燒的火焰,多數時候都是短暫的。我們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追求理想的漫漫征途中,一遍又一遍地點燃熱情。好心態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要善于換個角度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鉆牛角尖。

故事里的女強人后來怎么樣了呢?我們不得不敬佩這位偉大的母親,她是當之無愧的女強人,最終還是從牛角尖里走了出來。在教育孩子方面心灰意冷的她,決心重新回歸職場。由于放不下孩子,所以她選擇了工作時間比較自由的與廣告相關的兼職工作。沒想到一邊上班一邊帶孩子反而讓她能夠更客觀地看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了,她開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是啊,孩子還小,怎么可以用大人的高標準來要求她呢?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智商、情商都發育正常,而且在幼兒園里還很會交朋友,人緣也特別好,這不就是孩子的優點嗎?

換了一個角度,女強人忽然就對教育孩子這件事可以用平常心看待了。當她不再鉆牛角尖之后,對孩子的態度也變得親切與平和起來。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變化,表現得越來越好。

我們要想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為人生創造一個大格局,必須要做到以下三點的:

首先,如果你已經盡力而為,事情卻依舊停滯不前、毫無進展,那么你需要放緩或者停下前進的腳步,而不是一味地勇往直前。這樣能夠有效避免你去鉆角尖,同時也可以節約資源,不用浪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那些對于實現目標毫無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對現實感到無能為力時,其實是不應當有過多強求的,應該給自己時間加以沉淀,停下腳步審視自己,在你審視自己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其次,當你發現自己總是在對他人提出各種各樣要求的時候,趕緊對自己喊“停”。這樣能夠避免你去鉆他人的牛角尖,從而減少因為鬧情緒對他人和自己產生負面影響。對他人的過多強求,只會讓那些真正的朋友遠離你。停止對他人的非分要求,友好地對待朋友,你贏得的將會是他人的尊敬、感激以及長久的友誼。

再次,理智地去發現事物的其他方面,從中尋找機會。條條大路通羅馬,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個,從不同的角度探尋可以使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更立體,更能夠從全局來看待事物,也更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質。

宋代詩人陸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千古名句,我們今天也常說:“見山開路,遇河搭橋。”世上沒有解不開的難題,愛鉆牛角尖的人卻常常會自我設限,自己把問題給想難了,把自己給想怕了,甚至把理想給想丟了。

要樂觀——心態好的人,格局小不了

英國有一句諺語很有意思:“樂觀者在災難中看到希望,悲觀者在希望中看到災難。”這一起一落,樂觀者和悲觀者之間似乎分出了天壤之別。也許很多人對這種論調不贊同,認為樂觀與否只左右情緒,不引領人生道路。然而縱觀現實中的千萬實例,無論是樂觀之人比之悲觀之人,還是某個人的“樂觀時期”比之其“悲觀時期”,兩者的人生落差和個中滋味,足以證明心態在生命中確實發揮著超越我們想象的影響力。

樂觀的人,格局遠遠大過悲觀的人。對于樂天派來說,人生的格局不是封閉的,而是向四面八方敞開的,這代表他們的人生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在工作上遇到難題時,他們不會悲觀退縮,而是會抓緊時間想辦法解決問題。

悲觀的人還在忙著哀怨過去的時候,樂觀的人早就理清了思路,看到了未來。樂觀的人的人生格局是活的,他們眼光更遠,眼界更高,心態更沉穩。

從自身體驗來說,樂觀者毋庸置疑占據了絕對優勢。悲觀的人不僅日常情緒時常陷入低落,內心承受的煎熬也是成百上千倍的。這種說法并不夸張,試想,每個人在社會上生存都有一定的壓力,樂觀的人善于排解,壓力就成了酒后的故事、醉后的眼淚。傾訴一場、發泄一場,醒后又是艷陽天;悲觀的人不善紓解,壓力堆積在心中,就會逐漸成疾,甚至可能造成悲慘的結局。

有人也許會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本就多愁善感,怎樣才能化‘悲’為‘樂’,讓格局由小變大?”其實,讓自己變得樂觀一些,并不是什么困難的心理建設,樂觀也并非高高在上的險峰。不過,想要改變心態,有時只靠自己恐怕是不夠的,還需要別人的幫助,尤其是對于那些在生命的旅途中誤入暗淡角落的人。一位曾經與張國榮有過多次合作的知名造型師,在談到其不幸遭遇時曾掩面哭泣:“那件事情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作為好朋友的我們,能夠多給他一些關懷和幫助,他可能就不會走上絕路。”這句話其實也可以反過來想:假如有一天,你陷在深深的負面情緒之中無法自拔,你不停地問自己:“為什么我的人生如此失敗?”那么請你一定不要因為自尊而掩蓋自己的負面情緒,勇敢地拿起電話,向朋友或者專業人士傾訴自己的煩惱。當你愿意和外界溝通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世界并非那么糟,你也并不是一個“失敗的人”。

美劇《絕望主婦》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引起了很多人的強烈共鳴。有著四個孩子——其中三個是七八歲男孩的家庭主婦勒奈特,每天承受著獨自一人照顧孩子的壓力,并且要不斷地為三個“熊孩子”的淘氣收拾爛攤子,常常累到虛脫,卻得不到家人的理解。終于有一天,她再也忍不住即將崩潰的神經,將四個孩子塞給鄰居,狂奔到一個空曠的足球場,癱倒在地上。恍惚之中,她仿佛看到曾經也是一位家庭主婦、不久前剛剛自殺的好友,正向自己慢慢走來,并伸手遞給她一把槍,似乎在對她說:“拿起它,你就解脫了。”她臉上掛著絕望的淚,正要伸手去接那把手槍,這時她的兩個好友前來安慰她。勒奈特痛哭起來,開始訴說自己心中既矛盾又痛苦的感受,她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無法管理好自己的孩子,過著世界上最令人崩潰的生活。她哭完,同為家庭主婦的布里卻笑了笑,拉著她的手說:“親愛的,你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我只撫養了兩個孩子,卻有過比你更加強烈的痛苦。在別人眼中,我是個完美的母親,我從來不大聲訓斥女兒和兒子,總是照顧好他們生活的一切。但實際上,我曾經的感覺和你一樣,我覺得我糟糕透了,孩子們從來沒有真正喜歡過我這個母親,他們討厭和我交流,討厭我為他們做的一切。我有時會恨自己,又很生他們的氣……那時我覺得,我的生活完全是黑暗的。天哪,為什么我們從來沒有分享過自己的這個感受呢?我們都以為自己是唯一失敗的母親,卻不知道幾乎所有的母親都有這些糟糕的經歷……”勒奈特聽著,慢慢止住了眼淚,和她的朋友擁抱在一起。

生活是很具有欺騙性的,有時把我們哄得很開心,有時卻喜歡和我們開帶有“惡意”的玩笑。如果我們上了當,陷在悲觀的情緒里不肯出來,就會越陷越深,最后失去快樂,甚至失去人生。如果你幫助不了自己,那么一定要尋求外界的幫助。只有學會理智地看待人生的人,才能搞清楚問題所在,也才能樂觀地尋求解決之道,樂觀地繼續前行。

要大度——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

大度的人,格局往往也很大。

“宰相肚里能撐船”形容一個人寬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為什么宰相要這么大度呢?這主要是因為,能做到宰相這種高層職位的人,除了博學多才之外,往往還需要具備很高的情商。特別是在協調人際關系方面,要善于揣摩皇帝的意圖,還要弄明白朝廷里各位官員的立場,管理好形形色色的人員,從而真正處理好關系到國家發展的大事。宰相每天面對的最多的問題,應該就是人事方面的問題。如果對他人沒有足夠的寬容,下屬稍微一犯錯,宰相就喊打喊殺,那么朝廷里還有誰會心甘情愿地效命。從某種角度上來看,皇帝當得好不好,宰相的格局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度的宰相,往往能輔佐出一位圣明的君主,更會為國家的政治帶來清明的局面。

呂端是北宋太宗統治時期的一位宰相,他不僅學識淵博,還有著寬容坦蕩的胸襟,他的事跡一直是后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當時的北宋官場,大臣權貴之間明爭暗斗,呂端才能出眾,性格又非常正直,因此被人嫉妒,受到誣陷。于是皇帝就貶了呂端的官職,讓他收拾行囊回家去。呂端連半句抱怨的話都沒有,回到家鄉之后,面對那些前來巴結討好他的人,呂端就把自己已經不是宰相的實情大大方方地告訴了他們。有些勢利眼同鄉,不僅不再搭理呂端,甚至還想把送給呂端的禮物要回來。如果換做一個心胸狹窄、肚量非常小的人,恐怕會氣急敗壞,但呂端面對這些人的態度,則是坦然相待、順其自然。

不過呂端畢竟是一個非常有才的人,他的才能和品行也是宋太宗最為欣賞的。所以后來,宋太宗還是再次啟用了呂端,給他恢復官職。那些曾經因為呂端失勢就遠離他的同鄉,又拿著各式各樣的禮物來獻殷勤。呂端身邊的仆人看不下去了,對呂端說:“這些人太勢力了,老爺您現在既然已經官復原職,就應當給他們點顏色瞧瞧!誰讓他們之前對您那么不好,做得那么過分!”

可呂端并沒有想要和這些人計較的意思。因為呂端心里清楚,對他人的過錯耿耿于懷,其實是在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只有寬恕原諒了他們,自己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對國家和社會有益的事。呂端不想和那些人有過多的往來,所以只是擺了擺手,原諒了他們。

呂端因為廣闊的胸襟,注定會成為一個做大事的人。宋太宗更是評價呂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呂端也憑借著自己的大度,成為一代明相,對于平衡北宋朝廷內部的人際關系、穩定朝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度的人,往往能夠容忍很多常人不能忍的事情。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只有盡量把心放寬,才可以在得失成敗面前顯得不那么浮躁。耿耿于懷的人,每天都活在那些自己在意的事情里。這些他們分外在意的事情,幾乎成了人生格局的全部。殊不知這些事情之外,其實是別有一番天地的。

人是應當活得灑脫一些的,我們需要學著去原諒,學會寬容地對待他人、對待自己,以及命運的不公平。當你有了這樣的覺悟時,自身的格局也變得不一樣了,就能跳出原來的圈子,發掘出自身尚未被發掘的潛能。

新聞上曾經報道過這樣一條消息:有位大學剛畢業的姑娘,騎著電動車趕著去一家公司面試。遇到交通擁堵,姑娘的電動車不小心刮花了一輛價值百萬的跑車。姑娘沒有趁機逃跑,而是誠懇地拿出身上所有的錢和身份證,向車主保證一定照價賠償。車主被姑娘的真誠感動,擺擺手說:“不用賠了,反正我也要換車,姑娘,你走吧!”這位車主的舉動很暖心,非常令人敬佩。我們會想到,像這位車主那樣格局這么大的人,如果這個世界上多一些這樣的人,世界將會變得多么美好。

當然,我們也曾看過新聞上說有位快遞小哥,為了快點送快遞,給一位為難他的阿姨下跪。照片上快遞小哥的背影顯得那么凄涼和落寞,而那位阿姨則顯得那么刁蠻和丑陋。這種揪住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不放的格局,著實令人厭惡,她如果對人總是這么尖酸刻薄,缺乏應有的寬容,那么周圍人對她也會好不到哪兒去。這樣的人,又怎么能擁有真正美好幸福的生活。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總有一些人會在不經意間冒犯你。對于他人的過錯,可以選擇原諒,也可以選擇通過正當的途徑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不要把太多的時間放在無用的損耗上。把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與實現目標直接相關的事情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新源县| 策勒县| 峨眉山市| 观塘区| 化德县| 和平区| 涿鹿县| 神池县| 榕江县| 景泰县| 晴隆县| 洛阳市| 广元市| 台南市| 电白县| 荣成市| 孟州市| 彝良县| 泊头市| 泾川县| 沐川县| 教育| 青铜峡市| 新疆| 密云县| 普兰县| 康平县| 白朗县| 子长县| 大丰市| 肥西县| 和政县| 临江市| 全椒县| 霞浦县| 达拉特旗| 武清区| 南京市| 凌云县|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