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投資理財:人生的必修課
你必須富有
我們生活中90%的煩惱都與錢有關,缺錢帶來的煩惱已經占據了我們很多精力。很多煩惱雖然從表面來看并不是直接由錢帶來的,但究其本質還是與錢有關。例如,我們花費心思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學校,其背后反映的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財力去購買一套優質學區房。窮人之所以很難變得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窮人每天為了養活自己或家庭已經耗費了大量精力,即所謂大腦的“帶寬”,而沒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去思考如何提升賺錢的能力。因此,財富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絕大部分煩惱,從而節省我們大腦的“帶寬”,讓我們去解決更重要的問題。
財富也是衡量我們工作能力和人生價值的一把尺子。美國投資大師芒格曾說:“你想擁有一件東西,首先一點就是要配得上它。”如果你通過聰明且勤奮的工作,獲得了不菲的財富,那這足以證明你的工作能力配得上這么多的財富。實際上,當你擁有的財富達到一定數量后,額外增加的財富并不會讓你產生更多的消費。因為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消費支出,滿足正常需要即可——每個人都是一日三餐,不會因為是億萬富翁,就每天多吃幾頓大餐。從經濟學上說,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給予富人更多的財富,并不能促使他們更多地消費。那么,為什么很多企業家在實現了財務自由后,還要拼命地賺錢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企業家的身價財富也是衡量他們的社會貢獻度及工作能力的一把尺子。公司經營得越成功,財富積累得越多,企業家就越有能力幫助更多的員工和其他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從而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
如果我們還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感與理想主義情懷,那么財富將是我們實現它們的好幫手。《孟子》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社會責任感與情懷,比如幫助貧困山區的輟學兒童、為西北荒漠地區的植樹造林貢獻力量、提高大眾的藝術欣賞水平等。當然,這些都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財力!當我們還在為自己的物質生活憂心忡忡時,我們是沒有太多資源去幫助別人的。所以,只有當我們通過個人努力獲得足夠多的財富并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時,我們才有更多余力去幫助他人,實現我們個人的社會價值。
中國的傳統教育很少涉及財商教育。但是,當步入社會后,我們驀然發現:“倉廩實而知禮節。”只有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我們才能讓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才能幫助更多的人,同時實現個人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