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郎世寧敘事

  • 畫事奇緣
  • 人土申
  • 3319字
  • 2021-04-05 10:12:00

-漂洋過海尋舊夢四海為家戀故情

上次講到郎世寧帶趙胡祿到他東堂住處,二人邊吃邊聊。

郎世寧又想起了畫畫,道:“其實,當初我來時沒想到畫畫,是來傳福音的。”

“你不是說:從小就想探險,以傳教的名譽來這探險找金子嗎?”

聽到這,郎世寧哈哈大笑:

“我可不是‘掛羊頭賣狗肉’。我入會時,是有這個想法,可入了會,身心受到了洗禮,傳福音也是誠心誠意的,東方探險是我童年的夢想,現在也得以實現。”

趙胡祿道:“師父,能講講從你的經歷和來到我們國家的一路探險故事嗎?”

郎世寧開始回憶過去的日子,竟有些憂傷道:

“我本是個孤兒,最初在米蘭的卡洛·科納拉的畫苑學習,為尋求心里安慰,19歲那年加入耶穌會,去熱那亞學習神學。

那時,我的繪畫技術已經成熟。在那里,我為耶穌會畫了跟多畫,人們很欣賞,一時傳開。

由于我少年就有東方夢想,就向會里申請來東方傳福音的機會。

在熱那亞待了五年,會里終于批準了。去葡萄牙統一登船出發,可那里的人知道我是個畫家,還小有名氣,就讓我為他們畫畫。

本來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畫不好就走,因為以前有很多人畫過,他們都不滿意。可哪知一畫就是二年。

王公貴族都來讓我畫,奧地利王后也請我為她自己和孩子們畫像。

記得是1714年4月11日,他們終于送我上‘圣母希望’號,從葡萄牙里斯本出發,我們一起出發的三分之二人都葬送大海。

中途經風暴、鯊魚、逆風等。后來風雨交加,甚至幾個月不晴天,食物發霉腐爛,實在沒吃的,為了活命,生蟲的食物,閉著眼睛也要吃,盡管這樣,最后還是沒糧吃了,都爛了,讓老鼠、蟲子吃了,餓的實在不行就吃老鼠,吃蟲子,煮皮帶吃。有的餓死,有的病死,有的心率焦脆,恐懼而死。

有的海員主張回去,經過討論,大部分人都認為回航比前進有更多的不利因素,只能前行。

船員剩的人數也不夠了,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也參與充當航海的海員,我也跟著黑天白天地值班,起落帆、看沙漏、看風向,甚至做飯。

經過15個月的航行,1715年7月15日到達澳門,剩下的人還不足三分之一。

按教里的規矩,到了后要學習當地語言,了解大清民俗,就在那時,我起了漢語名字-郎世寧。

后來到廣州,巡撫楊琳見我會畫畫,1715年11月就送我和一外科醫生羅懷中到BJ,由馬國賢引導見到了老皇帝康熙。”

“你見到了康熙?”

“對。”

郎世寧放下杯筷,站起,整理一下衣服,清了清嗓子,重新正襟危坐,學康熙的樣子正色道:

“西方的教義違反中國正統思想,只因為傳教士懂得數學基本原理,國家才予以聘用。”

趙胡祿笑彎了腰。

郎世寧咳了一咳接著道:

“你怎能老是關懷你尚未進入的未來世界,而漠視現實的世界?其實萬物是各得其所的。”

趙胡祿笑道:

“那你就不能傳‘福音’了?”

“他不讓我傳福音,讓我住這東堂,每天早上七點到如意館畫畫。”

“他很喜歡你的畫嗎?”

“不喜歡,拿我的油畫肖像給他看,他說:

‘太黑,人應該處于光明之中,不應一半黑一半白,黑的那半臉沒洗干凈嗎?’

西方肖像畫的黑背景是為了表現臉的光,使人更立體。”

趙胡祿想起在教堂里看到郎世寧的油畫,道:

“更立體就是更像嗎?”

“對,更能表現體積感。”

“既然他不喜歡,你不就可以傳教了嗎?”

郎世寧糾正道:“傳福音!”

“嗯,傳福音,”

“他不讓我去傳福音,但他是個好人,他拿出了很多紫禁城藏畫讓我臨摹,就這樣每天早七晚五,他還讓我教徒弟,教油畫。我也試著他的口味嘗試畫,直到雍正皇帝登基。才開始創作,繼續美術班培訓。”

一提到馬背上的游牧民族時,可能很多人就認為落后、不開化;

一提到元朝、清朝,就聯想到封閉、鎖國;

一提到人才,就認為少數民族愚昧、無知。

現實并非如此,如果真的如此,連自己的地盤都看不住怎么還能打下如此大的江山?

我國元朝鼎盛時期,地垮亞非歐;

我們清朝版圖也如此龐大,今天的NMG及俄羅斯部分地區都在當時的版圖之中,尼布楚條約我們寸土不讓。

那時的精英很多自然的會兩種起碼的語言,元朝的蒙古語和漢語;

清朝的滿族語和漢語都是必須的,那時給后人留下的碑文很多至少有兩種文字。

事實上,清朝就更開放了,幾乎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當時元朝已打通東西聯系,特別是《馬可·波羅游記》使得很多西方人到東方淘金傳教。

康熙對西洋傳教士有特殊好感。他患瘧疾醫治不好,是吃了法國白晉的金雞納霜才痊愈的。

本來皇位不應是他,就是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在順治咽駕前極力推薦的。

湯若望(1592 - 1666年),字道未,德國人,神圣羅馬帝國的耶穌會傳教士,天主教耶穌會修士、神父、學者。

在中國生活47年,歷經明、清兩個朝代,康熙朝封他為“光祿大夫”,在BJ官至一品。總結農耕與時令的關系編著了中國的農歷,懂歷法、擅鑄火炮等等;

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是康熙的啟蒙老師。南懷仁(Ferdinand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享年66歲),比利時籍拉丁人,清代天文學家、科學家,擅鑄火炮等等;

法國傳教士白晉溝通著康熙大帝與法國的路易十四大帝的聯系。

白晉(Joachim Bouvet,1656—1730年),又作白進,字明遠。1656年7月18日生于法國勒芒市,年輕時即入耶穌會學校就讀,接受了包括神學、語言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全面教育,尤其對數學和物理學興趣濃厚,于清康熙二十六年來到中國,是一位對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物,1730年6月28日(雍正八年)卒于BJ,享年74歲。

康熙喜歡喝葡萄酒、西洋鐘表、西洋畫。對傳教士利瑪竇有特殊的好感:

利瑪竇穿長袍,剃胡子,說漢語,接納尊重漢族禮儀文化:允許中國教徒祭天、祭祖、祭孔,相信他們信奉的天和西方的唯一真神沒有區別。

在白晉的引薦下康熙馬上就要入教了,正當在華教會順利進行傳教時,康熙五十歲那年,1704年羅馬教皇突然頒布:

中國信徒不能以天、上帝稱呼唯一真神;

不能進祠堂行禮;

不能拜孔廟等等,

引起了中國的不滿。

羅馬的傲慢觸怒康熙,把多羅大主教驅逐到澳門,命令長期居住的傳教士須領內務府頒發的信票,拒絕領票的一律驅逐澳門,有近四層的傳教士因堅持教皇的禁令而被驅逐,這場風波被稱為禮儀之爭。

1715年,羅馬教皇再次重申1704年的禁令,要求在華的神職人員把同意的簽字送往羅馬,不嚴格遵守者將被停職且斷絕給養,沒通知朝廷,只在內部執行。

一直盼望通過使臣解決的康熙大帝得知消息后,徹底被激怒。

在羅馬教廷使者帶來的信件中朱批:

“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中西斷絕往來,本來這對于自給自足的中國來說沒什么,但康熙皇帝用洋物上了癮,一時還覺得很不方便。

他喜歡喝葡萄酒,便吩咐臣下去采辦,更下令:

凡西洋人所進呈的各種物品,速速送來BJ。

洋畫家也是他喜歡的,1693年,康熙皇帝曾派傳教士白晉回歐洲,招募專業畫家來華服務。

由于在當時的傳教士中找不到合適的畫家,所以1698年白晉帶了意大利俗人畫家喬瓦尼·切拉蒂尼前來。

康熙對他很滿意,經常稱贊他的繪畫“神妙”、“逼真”。

不過他經受不了離鄉之苦,不滿耶穌會循規蹈矩的生活,1704年就回去了。

當康熙一聽廣州巡撫稟報有洋畫家傳教士已到廣州,馬上招京來見,郎世寧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召見的。

郎世寧和趙胡祿二人邊吃邊聊,孩子想起了白天看到的壁畫,道:

“這東堂里的畫太像了,都是你畫的?”

“對,多虧老皇帝讓我在如意館畫畫,要不我就死在東堂了。”

趙胡祿道:“那老皇帝是你的救命恩人啦?”

郎世寧道:“對,1720年的那天我在宮里臨摹完畫,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覺天旋地轉,還以為我生病了,原來是地震了,震了好一陣,我周圍的煙筒、墻、房子都震倒了,跑回來一看,我住的東堂也震倒了。

后來重新修好,前年,老皇帝在世的最后兩年,我在北墻和南墻上畫了康斯坦丁一世的故事。

后來又讓我在宣武門的南堂天頂畫了一個穹頂,另在四周畫了...”

郎世寧夾了口花生米吃了的菜,道:“新皇帝上任后,我就決定開始創作了,他還讓我繼續以前的學習班發揚壯大,后繼有人,東西貫通。

現在的事情特別多,還要教徒弟,新皇帝剛登基,希望一切都有新氣象,他希望我把西方油畫的一切優點帶到宮里,其實這也是老皇帝的愿望。”

他掏出了懷表看了看:“快九點了,趕快睡吧,明天安排和如意館的學員一起住,還有很多事要做。”

看孩子楞楞地看著懷表,郎世寧神秘地一笑,道:

“這懷表是奧地利王后送的紀念品,當時我給她和她的孩子畫了好幾張肖像,她感覺耽誤了我的行程,為了表達謝意,以此表贈我。”

又看了一下表:“咱們該睡覺了,明天還要去如意館。”接著倆人收拾一下休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定县| 新田县| 株洲市| 连城县| 磐安县| 尼勒克县| 通渭县| 巩留县| 嘉禾县| 枣强县| 巨野县| 赤壁市| 高碑店市| 工布江达县| 印江| 岳阳县| 永兴县| 吉安市| 玉屏| 通山县| 武陟县| 高唐县| 平顺县| 德化县| 林芝县| 恩平市| 乐至县| 万宁市| 页游| 四会市| 虎林市| 湄潭县| 盐津县| 桑植县| 印江| 崇明县| 通山县| 金塔县| 郑州市| 溧阳市|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