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六十四卦又被稱之為易經六十四卦,是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被紂王囚禁關押的七年間,在獄中潛心研究伏羲八卦,在八卦的基礎上推演所創的,所以又稱為周易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圖像上是由兩個八卦上下組合而成。各卦的含意可參見:周易上經三十卦一覽及周易下經三十四卦一覽。
《易》中的八經卦﹐兩兩重復排列為六十四卦。
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
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咸﹑恒﹑遁﹑大壯﹑晉﹑明夷﹑
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
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
既濟﹑未濟。
一說由八卦兩兩相重而來,即先有八卦后有六十四卦。認為兩個經卦上下重疊構成六十四卦。關于重卦作者:古代主要有伏羲、神農、夏禹、文王等不同觀點。近代有人以為是殷商卜者所作。
一說由數字直接演化而成,即先有六十四卦而后有八卦,或六十四卦與八卦同時產生。近代從安陽四盤磨、岐山鳳雛村、陜西周原等出土的甲骨上發現刻有六個數目字一組的符號。表明六十四卦古已有之,并非由八卦重卦而來。據考證這些文物時間約為殷周時期,可見六爻卦象的出現當為商末周初
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1、什么是易經: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相傳為文王所作。易經六十四卦簡稱為“金卦卜”或“金錢卦”,相傳為周文王所創,據說根據易經六十四卦來推算會十分的準確。易經六十四卦是通過六十四卦的組合,去反映六十四種不同的事物、情景、現象等特定環境下的人生執哲理及大自然的運作法則。在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會有六爻和爻辭,及與之相對應的三百八十四種狀態。透過這些狀態變化所帶來的變化去知道世間萬物運轉的方式及人生的哲理。
2、什么是易經六十四卦:
周易即易經,易經的組合方式共有六十四種基本方式。其中包括三百八十四種與之相對應的狀態,透過三百八十四種狀態變化所帶來的變化去了解世間萬物的運作方式及人生的哲理。那么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種狀態又是如何得來的呢?因為單單通過《八卦》去了解自然現象及解釋世間萬物變化與運作的規律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圣人就將《八卦》兩兩相和,形成《六十四卦》。讓六十四卦中六十四種不同的意思去解釋大自然與世間運轉的狀況,圣人為了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解釋都富含意義與多元,所以就將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整合為六種爻辭去代表每一卦的不同狀態,這六種爻辭就是所謂的《六爻》。因為有六十四卦,所以對映的爻辭變為了三百八十四種。
關于《易經》的演繹發展,人們常說:“世歷三古,人更三圣”。
三圣者,有一畫開天,創造易經的先天八卦伏羲圣人;有身拘羑里城,7年間將先天八卦演繹成后天64卦的圣人周文王;還有韋編三絕,酷愛周易,并作《十翼》詮釋易經的圣人孔子。
除此三圣之外,我們還知道,《易經》之所以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因為他并非某一個人、某一時代而成。而是融合了歷代先賢圣人的智慧和心血,比如,炎帝神農、軒轅黃帝、輔佐成王的周公等先祖圣。
“易”字,取日月二字交合而成。古人說:《易》者,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定吉兇,歷史上說,圣人孔子曾發出“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的感嘆后,不少人更是閑坐小樓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
伏羲圣人遠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悟出了先天八卦。
文王人在羑里,心卻遨游天地間,作先天八卦兩兩交合,創造出64卦,不少人在讀到《周易》64卦的卦爻辭時,都以為這些生澀藻美之詞,也是周文王寫下的。
事實是什么呢?在《周易正義》一書中,作者稱:“伏羲八卦,文王卦辭,周公爻辭,孔子十翼也……”
《易經》有64卦384爻辭,還衍生出11520之策。可見,文王在世時,主要是將先天八卦,衍生為后天64卦,并為每一卦辭,配以了文字注解。
“蓍千歲而三百莖,故知吉兇。”
在被拘羑里城前,文王就精通易經,并算出自己有7年牢獄之災。演繹六十四卦時,文王結合了先天八卦,陰陽五行、甲子、天文地理、傳統歷法、事物自然發展規律等知識,他潛心研易,發憤治學的主要目的,是想通過《易經》知道將來的天下形勢,以及遠在西岐親人們的安危與情況。
同時,文王失去自由,面對商朝的逐漸衰落敗亡,紂王的無道殘忍,以及西岐和親人們的未來,他在演周易時,心中藏有一種憂患意識和大局意識,以及天下己任的責任意識!
“乾坤屯兮需訟師,比小蓄兮履泰否;同人大有兼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蓄頤,大過坎離三十備……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大經三十四。
這些憂患,可以通過《周易64卦的卦序和排列》歌訣中看出,也可以從晦澀難懂、卻有包含哲理和歷史故事的卦辭中看得出。
周文王躲過大災大難后,回到西岐,重用賢德,國力大增。去世前,他安排了周武王姬發接任了王位。
歷史上的武王也是個文武雙全,禮賢下士的領導人。在姜太公的幫助下,武王伐紂成功后,不幸染上重病,英年早逝。留下了年幼的周成王姬誦。
當時,周朝初定,成王幼小無威。周武王同時讓賢德的弟弟姬旦(后人又稱周公旦)來輔佐成王。
周公為了不讓周朝王室內的宗親兄弟們同室操戈,和諸侯們覬覦成王王位,就任“攝政王”。
雖然他一心為了周朝和成王,但此時時局不穩,內憂外患,對他的流言和造謠,不時四起。
周公一方面繼續忠心輔佐成王,穩定天下;一方面又取得姜子牙等重臣賢臣們的支持,積極平叛。同時他還幫自己的父親——周文王,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從文王的《周易》中讀出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同樣精通易經的周公,決定幫助父親,完成其未了的心愿。他安排周朝大將南宮適,以及賢達文臣們,將周朝興起,殷商滅亡的歷史教訓,分別一一填加在了64卦的每一爻辭中。使得每一卦的陰陽符號,也變成有生動的文字,以期許周朝能夠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保障周朝能持續發展,長治久安。
“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帝乙歸妹,以祉元吉。”、“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嚎啕。喪牛于易,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