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會愛——愛他如他所是
隨著年輕人晚婚、晚育現象的增多,很多老人幫兒女照顧孫輩時都已是高齡,他們對孫輩的愛也超越了年輕時對兒女的愛。
這種愛,沒有了偏執和強制,更像水和沙,柔軟而又具有包容性。這就是“愛他如他所是”:全盤接受兒孫們的一切,欣賞他們的優點,并且包容他們的缺點。
姥姥的養育筆記
大寶小千機靈聰慧,善于觀察,好奇心、求知欲和掌控欲強,既熱情又霸道。我就多帶她出門和其他寶寶一起玩,讓她學會理解別人;多讓她讀書;多讓她進行探究和嘗試。例如,看到別的小朋友拿著新奇的玩具,小千瞪著眼睛就想上去搶,但是馬上會回頭看一眼我,我便趕快提示她:“跟人家商量商量。”小千趕緊去小推車里拿出自己的玩具,對這個小朋友說:“我們可以換著玩嗎?”,對方說:“好!”小千便立即專注地進入了玩的狀態。
二寶小萬勇敢頑強,動手能力強,精力充沛,愿意獨立。我就多鼓勵他完成一些大動作,給他提供大范圍活動的空間,同時加強安全防范,并像一個老頑童一樣陪他一起玩。
三寶小億溫和友善,好勝心強,動作精細穩當,內心細膩,更愿意用眼睛說話。我就多和他溝通,多幫助他趕上哥哥的大動作,為他提供做更多精細動作的機會和豐富內心的互動。
隨著年齡和能力的增長,他們又逐漸展現出“大致同步,各有優勢,彼此協作,偶爾沖突”的發展狀態。每一個孩子,每一個階段,都有驚喜。
當女兒女婿回到家,我則放心地把寶寶們交給他們,并一起分享寶寶們當天有趣的事情。然后我會很快走開,要么給小夫妻和三個寶寶做他們喜歡吃的家常菜,要么去逛超市,或者去健身、跳舞,為第二天積攢充足的心力和體力,以應對忙碌的一天。
這份難得的“放得下”,是長輩們的特質。50多年的人生積累讓我們有更多的從容心態來接納兒女和寶寶的一切。愛他如他所是,這份順遂,也是一種修煉。學會欣賞對方的優點,學會包容對方的缺點,所謂真正的愛就是全盤接受。
寶寶越小,越會通過感官,尤其是觸摸(低月齡時用嘴啃咬)來探索和認知這個世界。出門時我會帶上濕紙巾,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認真給寶寶洗手。
在雨后的夏天,我會拿個盒子或小桶,和小萬小億一起(小朋友們有時會聚在一起觀看)蹲在小灌木叢旁抓蝸牛,再提著蝸牛桶回到小亭子里,一起觀察蝸牛如何爬出小桶。時不時的,小萬、小億會將小蝸牛從對方的蝸牛桶中抓回自己的小桶。有時小萬的蝸牛比小億的多兩只,小億嚷嚷,我便提示他:“跟萬哥哥商量,問人家借一只給你。”小億跑向小萬說:“萬哥哥,借給我一只蝸牛好嗎?”小萬用小手抓了一只蝸牛給小億,小億趕快說:“謝謝萬哥哥”。
這本來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探索活動,如果因為大人的擔心,怕孩子弄臟手,怕沾染細菌,則會讓寶寶失去一次走進自然、盡情觀察小蝸牛的機會,也失去了和小朋友們一起觀賞和分享的良機。
“愛他如他所是”便是站在孩子的視角,幫他完成一次次有趣的探索和成長,讓他呈現出自己最好的求知狀態。對孩子而言,這是人世間最珍貴的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