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牛頓模型: 時間是一根無限長的線
艾薩克·牛頓在他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一書中,為我們給出了時間和空間的第一個數學模型。
艾薩克·牛頓簡史
1643年1月4日,艾薩克·牛頓出生在英國林肯郡的伍爾索普村。在他出生10天前,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在羅馬剛剛去世。一個偉人的離世,帶來了另一個偉人的新生。歷史在這樣的巧合間,似乎在訴說著某種科學傳奇。
牛頓小時候并沒有表現得比常人更聰明,甚至還有點兒笨。如果說他與其他同齡孩子有何不同,或許是牛頓從小便喜歡讀書,尤其是閱讀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讀物。他從中受到啟發,制作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兒。
牛頓設計的貓洞

據說牛頓小時候曾為家中的兩只貓做了一大一小兩個門洞,讓大貓走大洞,小貓走小洞,結果兩只貓都走大一點的門洞。小時候的牛頓雖然喜歡發明創造,但似乎對貓的習性并不了解。
到了1661年,牛頓中學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被推薦到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他極其勤奮地讀書、思考,研究了大量關于自然哲學、數學和光學方面的著作。不久他的指導老師就發現這個學生的學識已經超過了自己。1667年,年僅25歲的牛頓當選為三一學院院士,兩年后成為著名的“盧卡斯數學教授”。

1665—1666年,英國爆發鼠疫,各大學師生都被疏散,牛頓回到家鄉。在18個月中,牛頓度過了一生中最富有創造力的階段。
傳說牛頓在家鄉躲避鼠疫期間,一次在蘋果樹下讀書的時候,被掉下的蘋果砸中了腦袋,這促使他思考蘋果為什么會落地而不是飛向天空,從而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牛頓本人對這一傳說不置可否。人們對這個故事津津樂道,牛頓的蘋果也成為科學史上最著名的蘋果。
萬有引力定律

任意兩個質點通過連心線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該引力大小與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組成和其間介質種類無關。
牛頓于167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這一學會成立于1660年,旨在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1703年當選為皇家學會主席,后來因健康原因辭去皇家學會主席,擔任主席一職長達二十年。有趣的是,自1915年以后,每任皇家學會主席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
作為背景存在的時間
時間和空間在牛頓模型中是事件發生的背景,且這種背景是不受事件影響的。牛頓在他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由此奠定了他在物理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時,該書的出版也意味著經典力學的成熟。
牛頓經典力學的背景正是被“固定”的時間和空間。這就是說,時間在這里被認為是永恒的,并不存在一個開端或者終結,它已經存在并將存在無限久。在牛頓的數學模型中,時間和空間相互分離,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時間被認為是一條單獨的線,或者是兩端無限延伸的鐵軌,它獨立于在宇宙中發生的事件。
時間是絕對的
絕對時間是指在牛頓的時空觀中,時間是絕對的,與任何特殊的參考系無關。靜止安放在不同慣性系中的時鐘,對同一運動過程的計時結果是相同的。

康德的憂慮
與牛頓同時代的大多數人,并不認同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他們認為有形宇宙是在幾千年前以多少和現狀相同的形態創生的。這引起了德國思想家伊曼努爾·康德的憂慮。康德關于宇宙時空的創生提出了三個問題:其一,如果宇宙是被創生的,那么為何要在創生之前等待無限久?其二,如果宇宙已經存在了無限久,為何將要發生的每件事沒有早發生,使得歷史早已完結?其三,為何宇宙尚未到達熱平衡,使得萬物都具有相同溫度?這就是康德著名的“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根據康德提出的問題,我們不難看出,他和牛頓持有相似的觀點,即時間從空間中獨立出來,并且它是永恒的。
伊曼努爾·康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