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成功之花開在禪意里(1)

要想出人頭地,首先就要從牛馬做起,服務于大眾,給他人帶來方便與實惠,只有這樣你才能在不斷的積累中,完成人生的自我歷練,從而成為一位成功的人士。而那些整天只說不做的人,不過是“語言上的巨人”,一生終將碌碌無為。

確定人生前進的方向

選定了人生的方向,不能輕易改變;能夠堅持到底,才有成功的希望。

星云大師認為,人在一生中,都是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走去。有的人喜歡住在東方,有的人喜歡住在西方。有的人喜歡住山上,所謂“仁者樂山”,有人喜歡住水邊,所謂“智者樂水”。有的人喜歡住高樓,一來可以登高遠眺,二者可以免于打掃庭院,但也有人喜歡住花園洋房,因為庭院的花木,美不勝收。

有的人立志向學,研究學問是他一生的方向;有的人以道德為人生的方向,一生信仰宗教,普利人群;有的人發自真心從事社會服務事業,養老育幼,服務大眾;有的人一生向往探險,歷經冰川雪谷、高原沙漠。總之,每個人都有方向,沒有方向的人生,好像迷航的船只,不知駛向何方;又如被圍困的軍隊,不知出路在哪里。

人生要有方向,但是應該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呢?星云大師將選定人生方向的原則,作了如下分析:

(1)前人走過的方向。前人走過的方向有跡可循,就如唐三藏玄奘大師到西天求法,沿途八百里流沙,他只是以尸骨為路標,知道前人曾走過此路,以此作為辨識,朝著他所要的方向走去。前人走過的地理方向、歷史方向、宗教方向、政治方向,吾人有志,繼續朝著前人的方向走去,雖有冒險,雖然需要再試探,但是前輩先賢已經為我們做了示范,朝著前人的方向走去,應該是最好的方向。

(2)目標明確的方向。佛經講:“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假如不走前人走過的方向,那么還可以找尋其他的方向。例如,哥倫布航海探險,就能找到美洲新大陸;庫克船長銜命掌舵,第一個由英國到達澳大利亞;中國的鄭和下西洋,完成了前所未有的歷史壯舉。所以,除前人走過的方向之外,還有很多目標明確的方向,有待前往。

(3)了解方向在哪里。現代人出國旅游,都要了解方向在哪里。是飛往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確定了方向,備妥了資糧,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古今的宗教徒,都有他們理想中的方向,“從此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那不就是信仰方向的凈土嗎?上生“兜率天”彌勒菩薩的世界,那就是人間凈土,這不也是信仰的方向嗎?有的禪者,一個蒲團坐了一生,那個蒲團就是他的方向;有的人閉生死關,小小的茅屋數間,生死都在那里,他已經找到他的方向。

(4)選定方向不改變。現代的人,有的人還沒有找到方向,就一頭栽進去,再回頭已荒廢多少時日。也有的人,選定了方向,多少年后,當快要達到目標時,因其不耐而回頭,放棄了他的方向,終究一事無成。所以,選定了人生的方向,不能輕易改變;能夠堅持到底,才有成功的希望。

過去儒家為人生所定的方向,有的是忠孝仁愛,有的是信義和平;佛教要人慈悲喜舍、發大誓愿。任何一個圣賢前輩,都為我們指示了人生的方向,就看我們能不能按照這些方向前進了。

規劃好生活的藍圖

有人說“做人難”,其實處事更難。有的人自己勤勞,自己忙碌,縱有委屈,不礙大事;如果處事不周,得罪親朋好友,失去情誼,殊為可惜,所以處事規劃也很重要。

現代的社會都講究規劃,人生要規劃,事業要規劃,都市要規劃,生產要規劃,規劃成為現代人重要的課題。確實不錯,凡事有了規劃以后,按部就班去完成,自然事半功倍;沒有規劃,人生好像打一場混戰,不知道目標、重點在哪里。

人生有哪些需要規劃的呢?星云大師這樣告訴我們:

(1)生涯要有規劃。人的一生,數十寒暑,總要好好善用階段性的生命,所以生涯要有規劃。例如,儒家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就是人生的規劃。如果依印度人的生涯規劃,則以二十年為一期,二十歲以前是學習的人生,二十到四十歲是創業的人生,四十到六十歲是傳授經驗的教學人生,六十到八十歲是旅行的人生,八十歲以上的人生,則一切付諸于隨緣。

(2)財務要有規劃。俗語說“吃不窮,穿不窮,算盤不到一世窮”,所以財務要有規劃。所謂量入為出,預算、決算要相等,收入、支出要平衡。假如人生有十分的財富,要有四分作為家庭生活所需,二分作為旅行、醫療、資助親友等用途,二分作為信仰、慈善、公益之用,最后二分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3)學習要有規劃。人的一生都在學習,但是學習也要有重點。最好先有十年的時間學習各種知識概論,第二個十年學習各種技術應用,第三個十年深入專業的學習,第四個十年要學習傳燈,把經驗、知識、技能傳授后學,第五個十年學習著書立說。如果人生有五十年的學習,以上可以作為一個大致的學習規劃。

(4)生活要有規劃。每個人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其中應該有八小時的休息,八小時的上班時間。此外,三餐前后準備費時兩小時,盥洗及大小便兩小時,閱讀報章雜志一小時,與家人團聚的敬老慈幼時間一小時,最后剩下的兩小時,就非得好好用來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不可了。

(5)旅行要有規劃。現代的社會重視休閑生活,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限制八小時,之外的時間可以用來安排自己的休閑、訪友、應酬等活動。現在的周休兩日,周六、周日時間一般人除了用來打掃家園,整理環境之外,偶爾用于上班時間未能完成的會議、約談等,但是每周不能少于一天規劃到郊外旅行。旅行也需要規劃,從目的地的選擇,到旅游費用的預算,都不能沒有規劃,否則一天的旅游可能花去一個月的薪俸,生活就會捉襟見肘了。

(6)處事要有規劃。有人說“做人難”,其實處事更難。有的人自己勤勞,自己忙碌,縱有委屈,不礙大事;如果處事不周,得罪親朋好友,失去情誼,殊為可惜,所以處事規劃也很重要。處事的規劃,每天至少要有五通的電話,或聯絡事情,或溝通情誼,但是每通電話不可超過三分鐘。每周要有二封信件的往來,因為養成書信往來的習慣,一是訓練自己的文筆不致生疏,二是對朋友表達情意,更增情誼。平時要注意親朋好友的婚喪喜慶,如果自己不能親臨,兒女代為致意,也會獲得良好的響應。其他如集會共修、年節禮尚往來、重要的探病慰問等,也不能不重視。

總之,凡事豫則立,所以不能不重視事前的規劃。

好學歷與真學力

在當今社會,除了真才實學外,運氣也很重要。而運氣相當于機遇,只有抓住了機遇,才能有立足之地。

學歷是求職的敲門磚,星云大師在學歷與學力方面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說白了,現代社會重視學歷文憑,沒有高學歷找不到好職業,沒有好學歷在人前無法揚眉吐氣,所以一般青年學子無不忍受種種辛苦,努力往大學之門邁進,甚至漂洋過海,希望取得高學歷。

由于社會普遍重視學歷甚于學力,所以有的人即使沒有實力,也要勉強混出一張文憑,甚至還有造假的學歷。這就難怪社會上招搖撞騙的人比比皆是了。

過去中國的社會,土地廣大,教育也不普及,所以窮鄉僻壤的農家子弟,縱有才華,但是沒有環境,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因而耽誤了自己的一生,這不只是個人的不幸,也是國家社會的損失。

所幸現在已有不少有識之士慢慢發現,學歷之外學力也很重要,一些有學歷的人沒有學力,也有一些有學力的人沒有學歷。有學歷更有學力,當然最好,不過一些沒有學歷的人士,靠著自己的專才,還是能出人頭地。只是真才實學之外,運氣也很重要,因為有的人確實學有專長,只可惜沒有學歷,也沒有好的因緣,所以與當今社會不能相應。學歷、學歷,埋沒了多少人才,殊為可惜。

星云大師將學歷與學力,分析如下:

(1)高學歷不如高學力。隨著時代發展,過去大學畢業已經算是高學歷了,但現在大學生之多,已不足羨,因此不少人希望繼續攻讀碩士、博士。但是我們看,有些高學歷的碩士、博士,道德學問、做人處事不一定比高中、大學畢業的人強。所以其實一個人應該中學程度就畢業的,就不必讀大學,應該大學的程度,就不必再讀碩士、博士,否則有碩士、博士學位,沒有真正的學力,更加貶損他的形象,因為別人用高學歷要求他,而他沒有真才實學,只有更為人所不齒。

(2)好學歷不如好學力。有的人循序漸進,經過正規教育的每個過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甚至取得博士學位,每個階段都是名校畢業。然而名校并不代表真正的學問,學問也不代表實力,有的人缺少實務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如此好學歷倒不如真正有好的學力。

(3)有學歷不如有學力。學歷,諸如工業、農業、文學、哲學等,有的人樣樣俱全,但一到要用的時候,一樣學問也派不上用場。所以不管攻讀哪方面的學問,重要的是“學以致用”,否則有學歷不如有學力。

(4)真學歷不如真學力。有真學歷的人,真才實學,在各種學問的領域里,他的學力貨真價實,不愧為名校的博士、名校的教授。但是事實上,現今社會上,有些真學歷的人,還不如有真學力的人,所以現在也制定出一些報考的制度,提供那些沒有真學歷而有真學力的人發展的空間,否則這樣的人沒有機會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實在可惜。

在現實社會里,學歷是測量人才的標準,然而學力又有什么樣的方法來測量其深淺呢?

成功需要持之以恒

人世間所謂“人多事多”,經不起別人的吵鬧,經不起外境的干擾,經不起各種煩瑣,深陷在煩惱里,則無法跳脫困境。

有一部日本影片,內容描述孫悟空修行的過程。影片里唐三藏對孫悟空說:“你若要隨我學道,必須天天站在同一個地方一百天;站過之后,跪在那里一百天;跪過以后,舉起雙手一百天;然后浸到水里一百天,身邊烤火一百天……要經過這許許多多的考驗,我才教你佛法。”孫悟空聽了,就依照唐三藏所講的話,一百天站著不動,一百天跪地不起,一百天高舉雙手,一百天浸在水里……經過了一個一百天、兩個一百天、十個一百天……終于,孫悟空熬過了所有的一百天,這時,他也成道了。

通過孫悟空悟道,星云大師告訴現在的年輕人,正因為沒有經歷孫悟空所歷練這么多的一百天,年輕人才會禁不起、耐不住,在太多的欲望中迷失了自己。如上述那許多的一百天,會訓練我們的力量,加強我們的意志,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呢?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學業、事業、養兒育女皆能有成。而常言道“大器晚成”,許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一棵樹也得經過幾十年的風吹雨打方能長大。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經不起時間的磨煉,經不起挫折,要有所成就很難。所以,星云大師談到成就大器要有四個條件:

(1)要經得起煩囂。人要經得起各種煩惱才能有成就。好比作為一個學生,光是考試就煩不勝煩,你必須接受事實,才會努力不懈;身為老師,指導不同的學生相同的問題,一再重復,必須能耐得住性子,才能成就學生的學業;商人做生意失敗了,得卷土重來;藝術家作品做壞了,也得再來一次。人世間所謂“人多事多”,經不起別人的吵鬧,經不起外境的干擾,經不起各種煩瑣,深陷在煩惱里,則無法跳脫困境。

(2)要受得了氣憤。世間沒有人處處得意、天天歡喜,有時不如意的事情會接踵而來。但是,生氣能解決問題嗎?生氣不但不能成就好事,反而還會壞事。所以,生氣的時候要先忍之于口,不要輕易罵人;再忍之于面,不要展現憤怒的樣子;再忍之于心,心不氣了,最后就沒有事了。《菩薩戒經》載,佛陀在過去世修行的時候曾經被五百個“健罵丈夫”追逐惡罵,佛陀走到哪里他們就跟著罵到哪里,而佛陀的態度是“未曾于彼起微恨心,常興慈救而用觀察”。這種修持最后使佛陀證得無上菩提。所以,我們要把一切外來的橫逆與侮辱都看做事業中的增上緣。有勇氣有能力的人應該經得起狂風暴雨的吹打,應該抵得住一切魔障的攻擊破壞。榮辱毀譽來時要忍得住、耐得下,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3)要忍得下挫折。遭受打擊、批評、陷害時該怎么辦?跟人家打架,和人家起口角嗎?這都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景行錄》里說:“片刻不能忍,煩惱日月增。”能忍得下挫折,表示你有力量,能擔當;不能忍譏耐謗,則煩惱不斷,則難成大器。現在的年輕人往往逞一時匹夫之勇,為一件小事而拔刀相向,為一句閑話放在心里久久不能消除。沒有忍辱的功夫,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達到目標。一句閑話就要計較,一點小小折磨就受不了,這種沒有力量應付環境的青年是不能擔當任務、創造事業的。佛陀說:“學道的人,如果不能忍受毀罵,對惡毒攻擊不能如飲甘露,即不能算是學道的人。”我們看“忍”這個字是心上一把刀,從這個字的構造也可以看出忍耐的意義。一個人在平時生活里若不培養忍耐的力量,沒有很好的修養,不要說一把刀插在心上受不了,腳皮割破一點就會受不了而哇哇叫了。

(4)要耐得住時間。有些時候,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可以忍耐一年,兩年就不能了;可以忍耐兩年,三年就不行了……這樣的忍耐功夫還是不夠深厚,世上有的事情往往是要忍一年、兩年、十年,甚至是一忍再忍的。你能耐得住時間,物換星移,人就成長了,如同見到花開,也就是離果子成熟的時間不遠了。

做人處世,一切都要能承受得起。心胸豁達開朗的人,凡事看得高遠,不會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心中狹隘的人,則處處與人比較、計較,徒增煩惱,往往不能成事,成不了大器。

挺直脊梁

立身處世要不被人打倒確實不容易,因為社會上處處充滿陷阱,處處都有嫉妒我們、陷害我們、生發障礙的黑手。想要逃過這些黑手,只有自己小心謹慎,不做傷天害理的事。

有一只小蝸牛,總是嫌自己背上的殼既笨重又不好看。它羨慕天上的飛鳥,有天空守護;它羨慕地下的蚯蚓,有大地為依。但是蝸牛媽媽告訴它:“你不靠天,也不靠地,你要靠自己身上的殼。”

在星云大師眼里,蝸牛的殼雖不美麗又很笨重,卻是安全的保障;嫌棄自己,羨慕別人,很難取得成功。所以,人的一切操之于自我,別人給予我們的福樂不可靠,必須自我肯定、自我進取、自求多福;唯有自己先倒下,才不會被人打倒,要相信命運操之在己。人從出生之后,慢慢感受到人間的許多問題,像生老病死的問題、人我是非的問題、貧富貴賤的問題、煩惱得失的問題,此外還有經濟、感情、人事等諸多問題,有些人很容易就被這些問題打倒了,有些人則不然。那么,必須具備何種特質才能成為“打不倒”的人呢?星云大師要求我們這樣做:

(1)做一個骨氣硬的人。有的人“人窮志不窮”,做人很有骨氣,不向環境、困難屈服。有骨氣的人,讓人尊敬,讓人信賴,讓人看重;有骨氣的人,不會被人打倒。

(2)做一個耐力強的人。人要有力量才不會被人打倒,其中最重要的是忍耐的力量。耐力強的人,不因一時一人一言而影響自己的情緒,當然也就不會輕易被人打倒。參加馬拉松賽跑的選手要靠耐力才能到達終點,任何競賽,除了靠智能、武器來制勝,耐力才是別人打不倒你的主要力量。

(3)做一個勇氣足的人。懦弱的人很容易被人打倒,甚至有的人不等別人打,自己就先倒下來了。其實人是不應該被打倒的,只要你有勇氣,什么樣的難關不能通過,什么樣的苦難不能擔當呢?松竹梅都要經過寒霜雨雪的考驗,人有勇氣和困境奮斗才能生存。

(4)做一個眼光遠的人。有的人之所以不會被打倒,因為他有膽識,有遠見。他看得遠,看得高,不計較一時的得失,能夠掌握先機,把握機會,而且能進能退,能前能后,能有能無。即使遭遇挫折和打擊,他心中堅信雨雪總會停止,春風一定會到來,如此,怎么會被打倒呢?

(5)做一個腳步穩的人。做人必須自己站穩立場,才不會被人打倒。武術行家能夠蹲穩馬步,就不會被對方擊倒;搞政治的不貪污、不做虧心事,就能“夜半敲門心不驚”。所以,要不被人打倒,先要自己不做易被人打倒的事。

(6)做一個信心堅固的人。信心堅固的人,不容易被人打倒。人要對自己的言行有信心,對自己的作為有信心,對自己的事業有信心。如果對自己缺乏信心,不需要別人打倒,就自動倒下來了。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財富,我們不但對自己要有信心,對家人、朋友都要有信心,不可以用疑心待人處世。當然,古人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有的人太過自信,太過相信別人,也會吃虧。但是,寧可吃虧,也不能先用疑心。只要對自己的志節、道德、人格、信用防守嚴謹,就不容易被人打倒。

事實上,立身處世要不被人打倒確實不容易,因為社會上處處充滿陷阱,處處都有嫉妒我們、陷害我們、生發障礙的黑手。想要逃過這些黑手,只有自己小心謹慎,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只要船頭坐得穩,不怕四面浪來顛,社會的風浪愈大,能干的人愈是堅強,自然也就不會被人打倒了。

跌倒的收獲

跌倒后千萬不要氣餒,跌倒后能夠勇敢地重新站起來,成功還是會向你招手的。

人生不能沒有教訓,正如跌倒是每個嬰兒學習走路必經的。不小心跌倒了,最好能不受傷害,更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意而一蹶不振。奇美集團董事長許文龍說:“跌倒了不必急著站起來,四周找找看有什么可以撿的,再站起來!”此言確實不錯。人生的順境、逆境,對于一個有智慧的人來說都是寶貴的經驗,都可能從中累積成功的資本。所以,即使偶爾跌倒了,只要自己不因此倒地不起,有時反而能有意外的收獲。星云大師從跌倒中總結出如下道理:

(1)跌倒可以累積經驗。跌倒不一定是壞事,孩子跌倒了,父母常常說:“不要緊,不要緊,跌得多,長得快。”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如學習騎腳踏車,總要跌倒好多次才能學會。所以人生跌倒了可以累積經驗。有些老年人還會自豪地說自己很會跌倒,因為他懂得跌倒時要雙手緊抱,先以臀部著地,再往安全的地方斜靠。累積了很多的跌倒經驗,就不怕跌倒;縱有跌倒,也會安全無恙。

(2)跌倒可以鍛煉意志。事業有成的人必定有很多跌倒的經驗。世間許多事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經過多少挫折、多少次跌倒后重新站起來,所謂“打落牙齒和血吞”,再次往前沖,才能成功的。多少成名的科學家都是歷經許多次研究失敗才有所成,多少政治家革命也是經過許多次失敗才成功,多少企業家創業也是累積了許多失敗的經驗才峰回路轉。失敗為成功之母,成功屬于意志堅強、能堅持到底的人。跌倒可以鍛煉意志,未嘗不是未來成功之肇因。

(3)跌倒可以體會人情。跌倒的人,最大的收獲是在增長經驗外還可以檢驗人情。有的朋友見到我們跌倒了,揚長而去,此種人只能同富貴,不能共患難;有的朋友平時往來并不密切,但他見我們跌倒了,真心安慰,熱心協助,這才是可以同甘共苦的朋友。因為跌倒,可以認識人心,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未嘗不是另一種收獲。至于跌倒后有的朋友幸災樂禍甚至冷言相譏,這時就要看我們的意志——是被這種人情閑話所挫敗,還是化悲憤為力量,再度站起來呢?

跌倒可以獲取成功。蘇秦功名未成時,回到家中,家人不理不睬,他甚至連飯都沒得吃。后來他獲得《太公陰符》,鉆研苦讀,獲佩六國相印,當他再經過家門時兄嫂匍匐歡迎。嚴子陵與劉秀曾同時愛上陰麗華,雖然在感情與事業上都輸給了劉秀,但嚴子陵在幕后扶持劉秀為帝,自己功成不居,后世對其贊嘆不亞于劉秀,嚴子陵的德光在世人眼中更加閃亮耀眼。

由此,星云大師奉勸所有跌倒的人,跌倒后千萬不要氣餒,跌倒后能夠勇敢地重新站起來,成功還是會向你招手的。

敢于承認錯誤

錯了即刻當眾認錯,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這樣反而受人尊重,同時也會得到別人的諒解與贊美。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一般的凡夫俗子,大都不肯認錯,更遑論改過了。認錯好像是圣人的行為,如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曾子就肯認錯;大禹“聞過則拜”、子路“聞過則喜”,可見認錯需要有圣人的修養。

一般人其實也想認錯,只是有的人低不下頭,有的人咽不下一口氣,有的人道歉的話講不出口,所以佛教對認錯有一個規定:要發露,才是懺悔認錯。所謂“發露”,就是要說出口,要公布出來,發露了才算懺悔。

星云大師將認錯的好處、意義,分析如下:

(1)能增加美德。小兒女犯錯的時候,爸爸媽媽要打他,當爸爸媽媽舉起棍棒,他立刻說:“爸爸,媽媽,我下次不敢了。”可能爸爸媽媽就打不下去了。所以從兒童時期,就知道認錯的好處,長大后,雖然有時難免會犯錯,但犯錯只要肯認錯,就是最大的美德。

(2)能獲得人緣。不認錯的人,縱使是對的,人家也不會給予尊重,反而認錯能獲得人緣。例如,常常把“對不起”掛在嘴邊——“對不起,昨日的會議不該早退。”“對不起,前天跟你講話,不該打擾你那么多時間。”“真過意不去,我上午竟然那樣冒犯你。”如此肯認錯,所謂“一笑泯恩仇”,一認錯,心中的疙瘩消除,自能增加彼此的善緣。

(3)能改進惡習。人的執著、貪欲、嗔恚等惡習很多,如果不肯認錯,更是惡劣的習慣,假如肯認錯,就是良好的習性。人生經過一個轉折點,罪惡變為善美,黑暗變為光明,惡習也會變為善的行為。

(4)能變化氣質。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氣質的變化。為什么要讀書,為了變化氣質;為什么要做善事,為了變化氣質,增加慈悲。一個人有沒有學問、有沒有權勢不重要,有沒有氣質很重要。我們的談吐有氣質,我們的行事有氣質,我們和人來往很有氣質,做人處世,和人交往,就能增光很多。

(5)能培養勇氣。認錯不是懦夫的行為,認錯也不是弱者的表現,認錯是勇者,認錯能培養自己的氣度。認錯需要勇氣,認錯需要智慧,只要你有理由,即使官員也會向你認錯。

(6)能受人贊美。認錯不會遭人歧視,不會被人批評,反而令人欣賞、諒解、佩服、贊美。我見過許多年輕人,死不肯認錯,別人對他的錯誤就會耿耿于懷,不能原諒。但也有少數高層次的年輕人,錯了即刻當眾認錯,反而受人尊重,以后的日子受人推崇、贊美。類似的例子多不勝舉,因此不禁要問:青年人為什么不知道反省認錯呢?

機會靠自己創造

機會不是靠別人給予,也不會有上天賜予,機會還是要靠自己創造的。你有信心,才有機會。

某國王有甲、乙二位大臣,甲大臣為國王所喜,乙大臣卻常受國王的呵斥。乙大臣起初甚為不解,于是他仔細觀察,發現原來每當國王咳嗽吐痰后,甲大臣立刻用腳將痰擦拭干凈,所以甚得國王歡心。乙大臣也想如法炮制,但是每次總被甲大臣搶先一步,始終找不到機會。后來他想到一個可以捷足先登的辦法,以為必然可以搶到先機。有一天,國王又在咳嗽,想要吐痰,乙大臣見機不可失,趕緊對準國王的嘴邊踢去,以便搶在甲大臣之前擦到痰,哪知竟然將國王的牙齒全給踢掉了。

乙大臣愚蠢地以為,只要痰不落地,他就可以搶先甲大臣一步拭到痰。弄巧成拙,這是乙大臣不懂得如何掌握機會,甚至他并不懂得什么叫做機會。其實,想贏得國王的歡心,不一定只在擦痰這件事上。機會在哪里?機會就在每個人的手中,在眼前,在腳下。機會不是找來的,必須多培養福德因緣;只要種子播下去了,還怕不會開花結果嗎?

人都希望遇到好機會,好機會常被比喻為“千載難逢,萬劫難遇”,不是很容易遇到。所謂機會,也要有緣分。你有那個緣分,當然就有那個機會;平常少結善緣,當然就不會有很多機會了。那么,機會在哪里呢?星云大師的答案是:

(1)機會在信心里。機會不是靠別人給予,也不會有上天賜予,機會還是要靠自己創造。你有信心,才有機會。你對航空、航海有興趣,有信心,航空、航海的因緣就會向你招手;你對留學、移民有信心,留學、移民的門路就會為你開啟;你要拜師學藝,尋找善知識,你有信心,虛心請教,善知識就會微笑歡迎你;你要學文習武,學習各種技術,只要你對其抱有信心,百行千業都將給你機會,也會成為你的好緣、助緣。

(2)機會在能力里。機會屬于有能力的人所有。你想有機會,先要把自己的能力充實好。你會唱歌,就有唱歌的機會;你會繪畫,就有繪畫的機會;你會園藝,在園藝的行列里就有你的一份。內政外交、國防經濟、經理會計、公文起草……你有這些能力嗎?你若有能力,可能不必你去找機會,機會自然會來找你。也許你慨嘆自己沒有大才,不能大用,那么你會掃地嗎?清潔隊里歡迎掃地的人。你會守門嗎?很多大樓的守衛處會看重你。在這個社會,機會都是給有用、有專長的人的。只要你有能力,到處都是機會。

(3)機會在理想里。機會并非都操控在別人手中,只要自己有理想也可以建立機會。你理想中有人,人就要你;你理想中有事,事就要你;你理想中有慈悲、道德,慈悲、道德的行業里就會要你。你理想中要做一個標準的警員,警界就會需要你;你理想中要做一個會計,金融商號就會給你機會。建立理想中的目標,不計大事小事,只想貢獻社會,機會多得是。假如你沒有服務的理想,只想人家給你,完全沒有想到給人,那么機會見到你也會自動后退。

(4)機會在結緣里。有時候機會不來找你,你可以主動廣結善緣,在你的善緣里就有機會。沒有機會,先給人家試用,試用也是機會;沒有機會,先屈就勞力的工作,勞力里也有機會;沒有機會,主動服務,加入義工行列,機會就在義工服務里。凡事有因才會有果,所以不要一開始就想品嘗果實的甜美,先要栽種,才有果實可吃。

機會不一定要求之于人,先求自己吧!

哪些人不能成功

有的人本來建立了功勞,讓人崇敬,但是他居功自傲,反而因功獲罪。所以,這樣的人不能成功。

常言“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重重的樹木,互相包容依賴,才能成為叢林。世間無論什么事,成功的背后必是眾因緣的相互依存與成就。如先人的開山、帝王的建朝,企業的開發、家園的成立,乃至一頓飯菜,無不是眾人團結合作、勤勞不懈的成果。

人生在世,莫不希望自己建功立業;不一定要功勛蓋世,至少能留下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業。人都希望有功于社會鄉里,可惜很多人求功好利,往往適得其反,功敗垂成。那么,哪些人不能成功呢?星云大師告訴我們:

(1)無功受祿的人不能成功。沒有功勞而想獲祿,這就如同緣木求魚,沒有因怎么會有果呢?我們看到一些人成功,就該知道,他們都是經過許多的辛苦才功成名就的。人生在世,只要能建立功勛,實至名歸,就是有人辜負你,歷史或大眾都不會虧待你;反之,無功受祿的人,如歷代的外戚,靠裙帶關系,縱然受封,別人不服氣,也無法成功。

(2)急功近利的人不能成功。建功立業是一生的事,不是一時的。有的人沒有耐性,指望一時僥幸,所以急功近利。其實,急速成長的樹木花草價值有限。

(3)居功自傲的人不能成功。有的人本來建立了功勞,讓人崇敬,但是他居功自傲,反而因功獲罪。例如鰲拜,就因居功自傲使得康熙受不了,最后被鏟除。居功自傲的人應該以此為戒。

(4)貪功起釁的人不能成功。有些人為了貪取功名,制造是非,挑起事端,讓別人互相斗爭,他好從中取利。這種人或能僥幸獲利,但長此以往,讓人認識了他的詭計,彼此往來謹慎,縱使一時成功,但孤家寡人一個,沒有朋友,人生又有何樂趣呢?

(5)邀功求賞的人不能成功。古今的英雄建立功勞后都希望獲獎。韓信向漢高祖要求封代齊王,漢高祖生氣不允,后經張良暗示,靈機一動,改口說:“要封就封正式的,何必要代呢!”因此封他為齊王,但韓信因此埋下殺身之禍。

(6)前功盡棄的人不能成功。有的人立下許多功勞,但不能守成,由另外的因緣不具,讓之前所有的功勞付之東流,殊為可惜。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所以能夠謹守功勞也是人生重要的功課。

你也能夠成功

懂得綜合、分析判斷,重視效率,能合情、合理、合法地為己、為人、為大眾,以圓融的態度處世,這樣的人就容易成功。

星云大師認為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個圓滿。圓滿的人生要有許多方面的成功才能完成,例如在情感婚姻路上祈求百年好合,在待人處世上要廣結善緣,在經濟事業上期望飛黃騰達。但是,成功有成功的條件,想成功必須先建立良好的觀念,否則可能就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成功的觀念則如“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只慰他苦,不祈我樂”“只想付出,不求回報”“只愿成就,不計辛苦”。事業成功的條件有很多,星云大師告誡我們,有四點要特別注意:

(1)誠信篤實的人會成功。人無信不立,誠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早年間開個小店,店內都會掛個告示牌說“童叟無欺”,表示做買賣重視的是誠信。做人也要講誠信,不要想去愚弄別人,想要愚弄別人的人最后反而愚弄了自己。喊“狼來了”的小孩,三次就自食惡果了。所以,做人要本分,不要投機取巧。中國人一向以忠厚待人為美德。花言巧語騙人于一時,不能永遠得逞,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誠信。

(2)結緣助人的人會成功。經常聽到一些人說“廣結善緣”“助人為樂”,不要以為這是老生常談,沒有意義,此中蘊藏著深奧的成功之道。一般的農夫都懂得春種秋收的道理,一個人平時如果能夠到處結緣助人,還怕別人不與你結緣,不幫助你嗎?你無意間在哪里說了一句好話,做了一件善事,經過一段時間,你所播下的種子起了作用,意外地讓你獲得一些不可思議的助力,這就是幫助你成功的因緣。所以,結緣助人,別人也會助你成功。

(3)智慧圓融的人會成功。有的人認為,成功的首要條件,一定要聰明有智慧,要有高深的知識學問。但事實不盡然,有的人聰明卻執著、靈巧但不忠厚,如此智慧對前途事業也無所幫助。懂得綜合分析、判斷,重視辦事的效率,能合情、合理、合法地為己、為人、為大眾,以圓融的態度處世,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有這樣圓融智慧的人,當然就容易成功了。

感謝你的對手

冤家仇敵,也可以成為朋友,可以誠意和他交往,以感化他,改變他的心意,所以能夠“化敵為友”,敵人一點也不可怕。

有一則笑話說,老鼠要作新嫁娘,老鼠一心想嫁的對象是太陽,太陽知道以后,急忙說:“不行,我怕烏云,烏云會遮蔽我,你還是嫁給烏云吧!”烏云一聽,說:“我也不行,我怕風,風一吹,我就無影無蹤,你還是嫁給風吧!”風也說:“我怕墻,一道墻就把我擋在墻外,你還是嫁給墻吧!”墻說:“我更不行,我最怕老鼠了,老鼠會打洞,只要墻腳被挖了一個洞,整片墻就會倒塌!”所以最后老鼠沒有辦法,還是嫁給老鼠。

星云大師借助這則趣談,告訴我們世間上任何事物都有天敵。例如,老鼠的天敵是貓,貓的天敵是狗;蟬的天敵是螳螂,螳螂的天敵是黃雀。另外,鷓鴣的天敵是老鷹,蟑螂的天敵是蟾蜍,螞蟻的天敵是穿山甲,等等,可以說,世間上有生命的東西,四周都埋伏了可怕的天敵,例如房屋、家具等,乃至一切物質,包括世界、人生,最大的天敵就是無常。尤其人的敵人,不要說外境,其實自己就是自己的敵人。你看,人類挑起戰爭,人命傷亡,百千萬數,包括文化的摧毀、古跡的蕩然,都是何其殘忍。

這么說來,敵人是可怕的,世人也是可悲的!但其實也不必說得那么恐怖,敵人也有可愛的地方,星云大師舉例說明:

(1)敵人也有值得學習效法的地方。敵人必定有比自己更大的長處,自己為了防止被他打敗,必定要學習他的長處,以便抗拒他的欺負、傷害。

(2)敵人也是互相競爭的動力。有敵人才有競爭的對手,自己才會進步。英國有兩大黨,保守黨與工黨,工黨執政了,保守黨慢慢衰微。這時感到恐懼的,不是保守黨,而是工黨,因為它覺得沒有對手,今后必然也會慢慢走向滅亡,所以工黨會想出種種辦法,希望提高保守黨的實力。反之,保守黨上臺了,工黨逐漸沒落,保守黨也怕沒有對手,造成衰微,所以也強化工黨的勢力,以便相互競爭。因此,敵人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自己要有競爭力,才是要緊。

(3)敵人也有激發潛力的功用。自然界的災害,如烈火、強風、雨雪、冰霜等,人類都有防治的本能。人類的敵人雖多,只要自己健全,敵人又奈我何?再如,貧窮是我的敵人,我可以勤勞工作,擺脫貧窮;無知是我的敵人,我可以勤讀詩書,提高自己的質量,如此又何懼于我的敵人!因此,敵人的存在,更能幫助我們激發內在的潛能。

(4)敵人也有成為朋友的可能。有的人長年生病,最后練就“與病為友”的功夫。疾病都可以成為朋友,我的冤家仇敵,也可以成為我的朋友,我可以誠意和他交往,以感化他,改變他的心意,所以能夠“化敵為友”,敵人一點也不可怕。在一些動物的影片當中,我們看到貓兒把老鼠養大,乃至小狗照顧小老虎的畫面,這都是“化敵為友”的實例。因此,敵人何足懼哉!

坦然面對困境

逆境、不順是一時的,靠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自我健全,充實自己,擺脫厄運。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一個人的前途,如同海上的浪潮起起落落,時有低潮,時有高潮。遇到困境,很多人不是算命卜卦、求命改運,就是向土地公、媽祖婆祈求化解,希望前途發達順遂,卻往往慌亂無功。遇到困境時,星云大師這樣鼓勵我們:

(1)閉緊嘴巴,少說多做。有時候遇到困難,多說無益。因為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情況,也不是所有是非都能說清楚。這個時候,只有閉緊嘴巴,多做事,少說話,只要有精神,有力量,是對的,就一直做下去,必定會有轉機。

(2)咬緊牙根,奮斗向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對困境,別人能給予的幫忙有限,主要的還是靠自己。漢朝司馬遷受腐刑之辱,卻咬緊牙根完成《史記》;隋朝靜琬大師為保存法寶,咬緊牙根雕刻《房山石經》,留下了世界上最大一部石書。古來大德圣賢成就的背后,無不來自一股對理想的堅持。咬緊牙根,就能激發潛能,增加力量,勇往向前。

(3)把緊心關,不失正念。隨著物質的進步和豐富,人類面臨人性挑戰。有些人遇到困境就出賣人格,出賣理想;也有些人積欠巨債,自殺了事,大好年華毀于一旦。其實困境不可怕,即使事業失敗,只要把緊心關,如禪門所云“提起正念,照顧所緣”,不失去立場正念、人格道德,必定有撥云見日的時候。

(4)踏緊泥土,免墮虛無。佛教有“空中樓閣”的譬喻,意指好高騖遠,不從基礎力行,是無法成就的。有一些人不重視當下勤修福慧資糧、廣結善緣,卻冀望遙不可及的凈土。踩在虛無縹緲間,這是很不實在的。唯有腳踏實地,把握當下,才能避免空談。

(5)握緊拳頭,戰勝橫逆。人遭逢挫折、失意、困厄時,內心容易茫然無助,失去自信而退縮在自我的世界里。逆境、不順是一時的,靠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自我健全,充實自己,擺脫厄運。

(6)盯緊目標,圓滿完成。目標就是方向、方針。國家要有施政方針,企業要有業績目標,就是菩薩修行也有52個階位作為修道目標。沒有目標,容易迷失方向,即使身處困境也要有計劃,朝著目標前進不懈,必定有完成的時候。

困境并不是絕境,勇敢面對才有辦法可想,逃避也躲不過。你看,石巖里的小花,突破困境,所以搖曳豐姿;湍流中的小魚,逆流而上,展現活潑生機。吾人應擴大心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縛,才會健全茁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化县| 浙江省| 台安县| 武宁县| 政和县| 赤壁市| 惠安县| 北辰区| 苗栗县| 静安区| 阿鲁科尔沁旗| 渭源县| 张家界市| 息烽县| 开阳县| 临沂市| 天台县| 满洲里市| 永胜县| 昭苏县| 巴青县| 许昌县| 平果县| 桐柏县| 同德县| 宜丰县| 同德县| 邳州市| 平江县| 微博| 新宁县| 东安县| 延安市| 涟水县| 岐山县| 青田县| 蛟河市| 通河县| 诸城市| 巴塘县| 民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