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瑪麗安·哈里斯覺得救護車好像永遠都不會來了。

“我覺得那就像是永恒。”她這樣說。

“感覺像等了一輩子。”魯迪這樣說。

“救護車到得很快。”而馬克·哈里斯這樣說。

事實上,救護車抵達事故現場時,距魯迪的第一個911報警電話僅過去8分鐘多一點兒。

R.W.伍迪是位淳樸的鄉村兄弟,是弗吉尼亞州中部山區人。他的聲音聽起來既滄桑,又平緩,帶著南方口音,就像一棵老山核桃樹。這位兄弟今年44歲,而他自16歲起就在救護車上做救護工作了。那時他常常跟著爺爺外出救援。他現在是一位州認證的急救技師,還是冬青消防和救援隊的輪值隊長。電話打進來的時候,他正坐在一張老舊、舒適的休閑椅上,看著星期天早上無聊的電視節目。他值班時間是24個小時,而那時,他接班還不到三個小時。

當時是11月初,每年的這個時候,他們接到的最嚴重的求助電話往往是被蜜蜂蜇傷之類的事故——天氣漸冷時,蜜蜂容易攻擊路人。R.W.和他的同事們是專業的救護人員,全年無休,24小時待命,因為他們的駐地位于冬青滑雪場——現在這里是一個名符其實全年人氣不減的社區。這里有公寓、高爾夫球場,還有一個滑雪場。救護車從R.W.的值班室,開到躺在人行道上等待急救的馬特·米勒身邊,大約需要開5英里。

當時,冬青消防和救援隊是藍脊公路100英里以內唯一專業、專職、隨時待命的救援隊。坦率地說,他們也是藍脊公路一直到北卡羅來納一線唯一的專業救援隊。如果事故發生在其他地方,如果電話打到了志愿者救援隊,當時志愿者們很可能正在教堂做晨禱,或者與家人在一起——不管哪種情況下,他們都將不得不趕去救護車停放地,帶好裝備,再出發——這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而搶救傷員,特別是腦損傷的傷員,是一件分秒必爭、生死攸關的事。

R.W.接到奧古斯塔縣急救調度中心的電話是在上午10點44分。救援隊大樓內警燈閃爍,警報轟鳴。24小時輪班的人員就算在睡覺,也絕不會聽不到警報聲。

R.W.的搭檔正在上廁所。

“我一會兒就到!”他的搭檔喊道。

這行不通。這可不是什么蜜蜂蜇傷事件。這是一起“機動車和自行車相撞事故”。

“別拉了!”R.W.叫道。“給我憋回去,馬上給我出來!”

但他的搭檔花的時間太長了,R.W.可等不及了。他在兩分鐘之內就跳上救護車,出發了。他抵達事故現場的時間是10點52分。

一到現場,R.W.就覺得,除了“哦,該死!”這句話,再沒有可以用來形容當時場景的詞兒了。這是那種他只能用“哦,該死!”來形容的救援現場,是最糟糕的那種情況。那個男孩,臉被撞得扭曲變形,像撞爛的南瓜。他躺在路面上,被一個男子奮力地按住。在R.W.看來,這名男子——哈里斯——就好像剛從戰場上下來,他的衣服一片嫣紅,鮮血淋淋。那輛缺胳膊少腿的自行車依然躺在路上,肇事的跑車停在一旁。男孩的身體一邊抽搐一邊撲騰,這讓R.W.確信他有大面積的腦組織損傷。腦組織損傷的人才會有這樣的反應。而現在,就只有R.W.一個人。在感嘆過“哦,該死”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自己10瓦功率的便攜式手持無線電步話機,呼叫直升機救援。這男孩需要緊急醫療轉運。當然,和魯迪的電話一樣,由于現場高地阻隔,R.W.的手持對講機的功率也不足以接上中繼器。他趕緊回到救護車上,車上有一臺功率更大的100瓦無線電臺。“我們需要5號空中救援直升機,地點蘆葦谷。”他又跑回男子和男孩身邊。那名男子,哈里斯,有點生硬地質問:“其他人呢?”“我已經叫人過來了。”R.W.回答。

R.W.讓自己保持冷靜,開始工作。他想著自己接受過的訓練:氣道、呼吸道、血液循環。他沒能真正檢查完氣道,馬特的呼吸處于痙攣狀態。R.W.把一個氧氣面罩扣在那孩子臉上,試著把血吸出來。他再次回到無線電旁,直接和直升機機組人員溝通:“傷者的氣道有嚴重損傷,而且痙攣嚴重。”R.W.從救護車上拿來頸椎項圈和脊骨矯正板。馬克·哈里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R.W.他是一名醫生;R.W.也很樂意得到這樣的幫助。在哈里斯、魯迪和克里斯的幫助下,R.W.小心地把馬特像滾圓木一樣翻轉移動到矯正板上,然后用綁帶固定住他的身體,并給他戴好頸椎項圈。R.W.在馬特的兩個手臂上都扎上了靜脈輸液針,用的是他手邊最大規格的輸液管,為他補充生理鹽水。這是他的執業資格所能盡的全部職責。很快,他剛才上廁所的同事就開著一輛消防車抵達現場。當事故涉及機動車時,這是事故處理的標準程序。因為沒有人能知道現場是不是會有汽油泄漏、發生火災,甚至發生爆炸的危險。隨后兩名來自山下的高爾夫球場救援站的志愿者趕到了,國家公園管理局護林隊的人也到了,他們封鎖了道路,道路會封鎖三個小時。他們詢問了所有在場的目擊者,測量了所有的距離,甚至模擬了事故經過,做了非常徹底的調查——因為他們相信,這起事故人命關天。

R.W.讓志愿者把消防車開到蘆葦谷,勘查直升機的降落區域。這也是標準流程。如果沒有進行著陸點勘查,如果沒有消防車在場,直升機是不能降落的。現在,R.W.和他的搭檔把馬特移上擔架,抬上救護車,掉頭往回開1.5英里,趕到蘆葦谷去。他們離開現場是上午11點09分。R.W.說,現場的17分鐘聽起來像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但那是一場全速沖刺。他對這個年輕人竭盡所能,希望自己的這些努力能夠幫上點小忙。

* * *

大三這年的秋天,馬特和朋友們搬回了蒙特貝羅環路的一間復式公寓套房里。這里離中央運動場不到一英里。這年的八月,幾個女孩兒住進了公寓的另一半。而就在那一學期,馬特很快就和她們中的一個混熟了——凱莉·巴恩斯,一名護理系的學生。她只知道他叫“袖子哥”,因為大家都這么叫他。實際上,她記下他手機號碼時,記錄的名字就是袖子哥。

這年的秋天,認識凱莉僅僅幾個星期,馬特就請她幫了一個大忙。他開門見山地向凱莉開了口,雖然這樣做實誠得有點老土,但是馬特就只會用這種方式。艾米麗剛剛轉學到弗吉尼亞大學,馬特問凱莉,能否幫助艾米麗適應這里的生活,把艾米麗帶進她的閨蜜圈子里,幫她度過這段適應期。凱莉很樂意。到頭來,幫這個忙成了一件美妙的禮物。在短短的幾個月內,艾米麗和凱莉就成為了最要好的朋友。艾米麗很快成了凱莉家每周二的“女孩兒之夜”聚會的常客,所有女孩兒聚在一起一邊喝著葡萄酒,一邊看真人秀《好萊塢女孩》。

而同時,凱莉也幫了馬特一個忙。她在這年秋天得知馬特在進行三項全能訓練。凱莉在列治文外的詹姆斯河高中讀書時有個同學叫魯迪·卡薩。魯迪也是弗吉尼亞大學的學生。在弗吉尼亞大學游泳池對普通公眾開放時,凱莉會去擔任救生員,所以會經常遇見魯迪。凱莉告訴馬特:“我一定要把你介紹給我的朋友魯迪。你們會是最佳搭檔。”而魯迪恰好是弗吉尼亞大學三項全能俱樂部的主席。魯迪在高中時曾經跑過越野賽,從小到大都在暑期游泳隊里游泳,但他最喜歡的還是騎自行車。他在弗吉尼亞大學的頭兩年,一直在不停地訓練,到現在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他騎遍了弗吉尼亞州中部,騎上過藍脊山脈,有時甚至會從山的另一側下山,一直騎進雪蘭多山谷。

那年秋天,魯迪和馬特開始經常在一起訓練。11月2日,星期天早晨騎行85英里的訓練計劃正是魯迪的主意。路線也是魯迪規劃的。他在各種各樣的天氣下沿這條路線騎行過很多趟。

這次長距離訓練前的那個周六,馬特邀請魯迪來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在野豬頭酒店吃早午餐。那里的自助餐出了名得好。兩人一起騎行訓練,燃燒了大量的卡路里,因此在接到這樣的邀請時,魯迪的眼睛都亮了。

馬特的哥哥,邁克爾,已經從弗吉尼亞大學畢業,現在是斯坦福大學法學院一年級新生。他飛回夏洛茨維爾來過周末,要和去年游泳隊的其它隊友們在足球比賽半場休息時領獎——他們游泳隊在大西洋海岸聯盟賽中獲得了冠軍。馬特的父母,麥克和南希·米勒也是弗吉尼亞大學校友,他們是在本科的時候認識的——他們也在這個周末乘飛機一路南下從費城飛過來。這是難得的和兩個兒子團聚的機會。馬特的祖父母甚至從羅阿諾克一路開車北上,來這里團聚。就在那個周六,在野豬頭餐廳吃早午飯的時候,馬特告訴父母,周日自己沒法趕回來送他們上飛機了,因為他和新認識的三項全能戰友,魯迪,已經計劃好了一次很棒的自行車訓練。

周六下午,馬特來到足球場,觀看游泳隊的頒獎儀式。這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比賽,弗吉尼亞大學隊對陣體格健壯的邁阿密大學隊。比賽一直進行到加時賽,最終弗吉尼亞隊取得了勝利。馬特的注意力其實一點都不在比賽上。他一直在為第二天的騎車訓練興奮不已。一周以前,他已經完成了環夏洛茨維爾100英里的慈善自行車賽——其中有30英里一直和一個專業車手并駕齊驅。能跟得上專業車手,這讓馬特異常興奮。坐在足球場旁山腳下的學生觀看區里,馬特不停地對艾米麗和凱莉講第二天的自行車訓練:他們此行的目的地,以及他們總共要爬升海拔多少米。當然,每次女孩兒們都只對他翻白眼。馬特的運動……馬特的訓練……。凱莉已經認定艾米麗就是馬特命中注定的伴侶,能夠給馬特偏執的性格里提供一種輕松,給他的井井有條里加上一點混亂。

* * *

R.W.開著救護車離開后,馬克·哈里斯對魯迪說:“你得聯系到這孩子的父母。”馬克是現場最鎮靜、頭腦最清醒的人,這一點兒也不奇怪,他畢竟做了30多年的醫生。當然,他也有自己的孩子。那一刻,他既是一名醫生,也是一位父親。

馬特騎車時幾乎總是帶著手機。但那天早上,因為知道魯迪會帶手機,馬特便把自己的手機丟在了家里。“多余的負擔。”這是典型的馬特作風。魯迪的頭腦開始極速運轉。他知道馬特的父母這個周末就在弗吉尼亞大學,并且即將啟程前往機場,在中午前后飛回費城。他必須在他們離開之前聯系到他們——但是怎么聯系呢?

艾米麗可以聯系到馬特的父母,但魯迪的手機里沒有存艾米麗的號碼。凱莉·巴恩斯肯定可以聯系到艾米麗,但不知為何,盡管兩人是高中兼大學同學,魯迪的手機里連凱莉的電話號碼也沒有。他強迫自己保持冷靜。想想,魯迪,好好想想。魯迪有個學化學工程的同學,叫馬塞爾,他手機里有馬塞爾的電話。而且魯迪知道,馬塞爾就住在蒙特貝羅環路上,離凱莉和馬特住的地方不遠。馬塞爾不認識凱莉,也不認識馬特,他一定會覺得魯迪瘋了,但魯迪知道,這是唯一的辦法。

他重新爬到巖石上,用神奇的,僅有一格的信號,聯系到了馬塞爾。魯迪邊說邊哭,他知道自己一定已經把馬塞爾嚇壞了,但他還是對馬塞爾說:“我知道這聽起來很瘋狂,但是你必須到那座公寓去,敲門,找凱莉,告訴她馬特受傷了,非常嚴重的傷,她要聯系到馬特的父母,告訴他們直升機正在趕來,會把他送到弗吉尼亞大學。”

大三護理系學生凱莉,那時正在自己房間里溫習功課,準備一場重要的解剖學考試。她本打算周日要學習一整天的。她幾乎從來不在自己的宿命里溫習功課;那天早上,偏偏那天早上,天知道為什么,她決定要在她的書桌前學習。她的室友敲她的房門,告訴她,大門口有個陌生人,這個人渾身顫抖,說必須要找凱莉,說馬特發生了嚴重的車禍。凱莉站起來,下樓時,她絞盡腦汁也想象不出來要見的這個人會是誰,他們要說的人是誰。——馬特是誰?

門口的那個學生的確是在不停地抖。他脫口而出,“我要找凱莉。魯迪剛剛打電話給我,讓我告訴你,馬特出了一起嚴重的車禍。”

凱莉依然茫然無措。“馬特?馬特?”

最后,她的室友提醒她,“馬特·米勒。”

突然反應過來的凱莉只覺得一陣恐懼遍襲全身,就像挨了一巴掌。袖子哥。她一轉眼就跑出了家門,啟動汽車去接艾米麗。凱莉很害怕,把這樣恐怖的消息告訴艾米麗,無疑是她一生中做過的最困難的事。但是她知道自己非做不可。她知道,必須在馬特父母飛回家之前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們,而艾米麗是唯一可以聯系到他們的人。

她打電話告訴艾米麗要保持冷靜,自己要去見她,有個壞消息要當面告訴她。艾米麗試著在電話上告訴凱莉怎么找到她的宿舍。原本只有五分鐘的路,凱莉卻怎么都找不到那地方。艾米麗住在轉學學生宿舍里,宿舍位于天文臺山上。那地方哪怕是大一就在弗吉尼亞大學讀書的人,也不一定能找得到。盡管艾米麗一直在電話上給凱莉指路,凱莉始終找不到。無奈,凱莉只能在電話上告訴艾米麗,保持鎮定,別被嚇壞了,別驚慌,馬特出了很嚴重的車禍;人們現在正用直升機把他轉移到弗吉尼亞大學醫院。聽到這些,艾米麗當然被嚇壞了,大哭起來。艾米麗是那種會主動告訴你她有多情緒化的人,也從來沒有誰因此嫌棄她。她發瘋似的,不等凱莉找到她的宿命,就拼了命地朝凱莉家跑。她一路哭一路跑,一路跑一路哭,穿過大學的操場;所有人都在盯著這個女孩兒看,揣測著,這個發瘋似的姑娘是誰。但是,她什么也顧不上了。她跑到凱莉家的時候,凱莉剛好停下了車。兩個女孩兒抱頭痛哭。凱莉讓艾米麗平靜下來,提醒她得馬上給馬特的父母打電話。

* * *

給馬塞爾打完電話,魯迪站在原地,站在路中央,心里想:“現在怎么辦?我們該怎么辦?”事故發生時是那么忙亂、周圍是那么嘈雜,時間是那么緊迫,心里是那么恐慌,而此刻周圍又是如此安靜。魯迪和克里斯走到馬路邊,癱坐在草地上。“這改變了一切。”魯迪自言自語說。克里斯也有同感。一切模糊不清、復雜紛亂,他們目不暇接,完全沒有時間去思考。而現在,救護車走后,兩個男孩兒才第一次開始梳理他們剛才看到和經歷的一切,以及這一切意味著什么。魯迪和克里斯都非常確定的是,馬特就要死了。他們驀然頓悟了生命的珍貴,像是遭到了當頭棒喝一樣,意識到這珍貴的生命饋贈會如此突然地消失,迅雷不及掩耳,讓人措手不及。他們只是那么坐著,大部分時間都默然無語,心里一團亂麻。他們的自行車服上,手上,都血跡斑斑。

馬克和瑪麗安·哈里斯走到他們身邊。男孩子們問哈里斯醫生,馬特會不會活下去;他告訴他們,他不知道。但他在心里說,這個年輕人是撐不到醫院的。他就是這么跟他妻子說的。這并不是說馬克·哈里斯是一個憤世嫉俗或悲觀的人。他只是知道事情會怎么發展。對于死亡,對于瀕死的病人,他有經驗。瑪麗安·哈里斯曾是職業咨詢社會工作者。她試著安慰兩個男孩兒,她也走到肯·格雷戈里身邊,看看他感覺怎么樣。肯·格雷戈里一開始在幫忙按住馬特,然后就游蕩到了馬路的另一邊,站在他的藍色保時捷旁邊,茫然無措。瑪麗安覺得他被嚇壞了。“我什么都做不了。”他對她咕噥著說。“他就那么撲過來了。”瑪麗安相信自己了解肯的感受,她自己也有同感。看著躺在路上的馬特,她只能感覺到巨大的失落感和絕望鋪天蓋地。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珍寶——一個年輕人的未來——就這么被偷走了。不管愿意不愿意承認,偷走這個年輕人的未來,肯·格雷戈也有份。瑪麗安甚至覺得自己也是幫兇。她親眼目睹了這一切。馬特肯定會死的,不然也不會康復了——這比死亡更可怕。

現在他們都能聽到直升機的聲音了,它正準備在蘆葦谷著陸。魯迪的手機響了。是凱莉。他急忙爬上巨石,在那兒才能接通電話。她想了解更多情況,但他所知道的也僅此而已:情況非常糟糕,非常非常糟糕。

* * *

那個星期天早上,一踏上自行車,馬特就知道,這是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氣溫達到華氏60度[5]多一點,天空晴朗,幾乎沒有風,是騎自行車的絕好天氣。他戴著手套,在自行車鞋外面套著套鞋,用以抵御清晨的寒冷——他知道自己熱身后就會把這些都脫掉的。騎著車去足球場停車場的路上,馬特可以看到自己呼出的白氣。他與魯迪和克里斯約好在那里碰頭。克里斯,21歲,來自巴爾的摩的大四學生。在那一周,他剛剛接受了一份工作,畢業以后就會去華盛頓的一家經濟咨詢公司上班。所以他決定騎著自行車度過這樣美好的一天,來慶祝和獎勵自己。克里斯是一名優秀的游泳選手,整個高中都在北巴爾的摩水上俱樂部游泳——他和奧運冠軍邁克爾·菲爾普斯在同一個運動小組里,因此他身邊的人有多專業可想而知。到了大學里,他決定不再游泳了,以專注學業和其它興趣。很快,三項全能就成了他的興趣之一。高中畢業那年的暑假,克里斯決定參加大切薩皮克灣游泳賽。比賽地點在切薩皮克灣大橋下,賽程4.4英里,有大約800名選手參賽。他在其中脫穎而出。他對耐力項目和三項全能運動的興趣便是由此應運而生。近幾年來,他參加過大約十次三項全能比賽,甚至還有半程鐵人三項賽,包括一段56英里的自行車比賽,但自行車迄今為止仍是他最弱的項目。他有過長距離騎行的經歷,但還從來沒有騎過山路。克里斯是弗吉尼亞大學三項全能俱樂部的成員,實際上,他和馬特第一次相識就是在弗吉尼亞海灘舉行的那次三項全能賽上(克里斯獲得第12名,而馬特獲得第4名)。克里斯一直期待著與魯迪和馬特度過愉快的一天;能騎著自行車體驗鄉間的美景,他感到興奮不已。但對于騎車登山,他還確實有些許擔心。

三個車手朝夏洛茨維爾西郊一路騎去。太陽在他們身后冉冉升起,金色的陽光以最柔和角度暉映著迷人的鄉村景色。他們感覺好像是受到了上天的眷顧和庇佑,個個精力充沛、蓄勢待發。這次騎行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他們生活的完美比喻——剛剛起步,前有高山險阻需要攀登。這是人生中的一個定格,在這一刻,他們的生活再完美不過了。三個男孩兒將在世外桃源騎行85英里。帶著年少輕狂,他們將攻克一座山隘。他們身手矯健、躊躇滿志。

他們直穿過托馬斯·杰斐遜創立和設計的大學校園的中心,向西而去。出城兩英里后,他們已經可以看到30英里外巍峨雄偉的藍脊山脈,在絢爛多彩的紅葉之間熠熠生輝。他們騎著車,路過綿延數英里的白色尖樁籬柵,路過修剪得整整齊齊的牧場,還有紅磚墻的別墅。這些年輕人是在訓練,不是在游玩,但他們當然注意到了周圍的景色是多么美。置身如此美景之中,他們感到無限愉悅。在這樣的路途中,魯迪常常覺得自己擁有一個很少有其他學生了解的秘密,因為別人很少能夠像他一樣有機會陶醉在這樣如畫的鄉村美景中。同時,男孩子們也會找點樂子。當他們經過一個特別漂亮或特別引人注目的莊園時,其中一個就會大聲對其它人說:“我想知道那樣的房子里住著誰。”

大約上午9點45分,騎了45英里后,他們開始攀登海拔2654米的蘆葦谷。這是他們一直所期待的。蘆葦谷是藍脊公路的一個隘口。664號鄉村公路的路面在這里開始抬升并從東面與藍脊公路交匯。登上蘆葦谷要在5.5英里的距離內爬升約2000英尺。如果他們是在環法自行車賽上,這段路程會被歸入一級爬坡難度——是難度最大的爬坡賽。

魯迪帶頭踩著自行車拐上鄉村公路開始爬坡,馬特緊隨其后,然后是克里斯。其實,爬坡起初的一段速度都會很慢,也很容易讓人著急。但如果他們抬頭看看,可以看到高高在上的冬青鎮度假村滑雪場的滑雪道,一會兒他們還會經過滑雪場的入口。每個人都知道接下來會是什么,開始爬坡之后不到半英里,每位車手的身體都離開了車座,站在腳踏板上,奮力蹬車;換到最省力的那一檔車速,用力蹬,用力蹬,一直到大汗淋漓,然后繼續用力蹬。

他們的隊伍越拉越長,魯迪與馬特拉開了距離,馬特與克里斯也是。每個人都不是在和別人競爭,而是和自己。這座山竭盡所能地給年輕人們制造挑戰,包括一段四分之一英里長,16度傾斜角度直道上坡路;那對于自行車手來說就像是平地拔高一樣——沒有曲線,沒有緩坡,只有陡峭的上坡。但每一個人都奮力爬坡。通過幾個月的耐力訓練,尤其是在征服這些山地爬坡路段的過程中,馬特已經深深體會到,意志達到承受極限的時間要遠遠早于身體。耐力訓練的挑戰和最基本要素,就在于說服自己的意志不要放棄,堅持下去,身體能夠堅持,并且必須繼續前進。對這些車手而言,疼痛來得非常劇烈,尤其是大腿和內臟,他們胸口劇烈地起伏著——但這正是他們的目的。他們想達到自己的極限,并超越自己的極限。穩住。穩住。接近頂點時,他們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濕,但每個人都異常興奮。魯迪第一個到達隘口的頂點,隨后是馬特,距魯迪200碼,克里斯與馬特之間也有幾百碼的距離。這是勝利的時刻。魯迪為馬特加油,馬特又和魯迪一起為克里斯加油。然后他們都跳下車,拿起飲料,一口氣咕咚咕咚地喝了好一會,同時吞下去的還有他們了不起的戰績。從任何意義上來說,每個男孩此刻都站在了世界之巔。周圍空無一人,只有天空,輕風和他們怦怦跳動的心臟。這三個三項全能運動員盡情而悠閑地喝了飲料,吃了一根能量棒,并彼此擊掌表示慶祝。對馬特·米勒而言,在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出現的任何挑戰。

* * *

馬克·哈里斯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約克鎮長大。14歲時,他的“英倫控”母親買了輛1953年的紅色莫里斯[6]跑車。她計劃自己開一兩年,然后等馬克拿到駕照后,他就可以自己開車去高中上學了,因為她懶得再開車接送馬克上下學。很快,她就發現這輛車并不適合一個住在郊區的母親,于是又去開她的旅行車了。可是馬克沒有等,盡管還沒成年,只要他父母不在,他就開著它到處跑,跑遍了約克的所有小路。到16歲時,一拿到駕照,他真的開著它去上學了。他還曾把它拆開,重裝過。在之后的45年里,馬克·哈里斯又買了五輛莫里斯,一輛法拉利,一輛奔馳和一輛1965年的豪華版龐蒂克GTO,不知怎么的,他依然保留著1953的莫里斯。他和那輛車的浪漫史甚至比他與妻子瑪麗安的還要長久。他與瑪麗安是在高中相識,大學畢業后結婚的。而現在,在11月2日的清晨,他們倆準備同雪蘭多山谷英國汽車俱樂部的車友們一起,去欣賞美麗的深秋紅葉。

今年60歲的馬克·哈里斯,是夏洛茨維爾的瑪莎·杰斐遜醫院的一名麻醉師。他成功地把七輛跑車全擠進了一間擴建過的兩車位車庫里。這些車他其實開得不多。但是現在,孩子們都長大成人了,他又把周末的時間都花在了這些車上,鼓搗鼓搗這里,鼓搗鼓搗那里,開著它們出去兜兜圈子。他定期輪換所有車子的停車位,保證每輛車上路的時間都相等。這次出行,他挑了那輛1970年版的白色莫里斯跑車,原因很簡單,它排在他那一排車的第一位。

那一天,汽車俱樂部成員在阿夫頓山下藍脊公路的0號里程碑那里集合。這條公路,就像從天而降的一條兩車道的緞帶,綿延469英里,從弗吉尼亞州的雪蘭多國家公園一直到北卡羅萊納州的大霧山國家公園。它沿著藍脊山脈的山峰蜿蜒起伏。想要匆匆忙忙趕著去什么地方的人是不會走這條路的,這是一條用來游覽觀光的道路。因此,每小時45英里的最高時速限制顯然是非常合理的。在這個特別的早晨,英國汽車俱樂部的目的地是沿景觀公路向南,然后在86號里程碑的水獺峰酒店吃午飯。

阿夫頓山停車場上集合了約30輛車。雖然每輛車都是經典,但故障也并不少見。盡管馬克·哈里斯多年來已經參加過多次汽車聚會了,但在這以前俱樂部組織者還從來沒有要求他擔任過“殿后”的角色。殿后的責任是要排在車隊最后一位,就是做尾車,如果有哪輛車出故障了,他要施與援手。俱樂部主席給了馬克一個步話對講機,如果出了什么事,馬克可以用無線電步話機聯系在頭車上開道的俱樂部主席。雖然馬克這幾年在發動機方面的工作上沒有什么建樹,但他還是接受了這個殿后的任務,盡管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馬克與瑪麗安和俱樂部的另一位成員肯·格雷戈里關系比較好。肯59歲,來自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北部。肯也是資深汽車迷。他有八輛跑車,兩輛寶馬摩托車,還有一輛卡車。他已經做了30年的“會飛的螺絲刀”——不停地出差,忙著安裝機器、修理設備——上世紀70年代修的是電子收款機,80年代是新型掃描機,到了90年代是借記卡和信用卡系統。9/11事件之后,肯厭倦了這種飛來飛去的生活。他認識一個收藏古董車的人,這個人在弗吉尼亞州韋恩斯伯勒附近經營著一個車身車間,就在阿夫頓山西側的半山腰上。那哥們兒過去經常對肯說,如果你搬到這兒來,我會給你一份工作。肯這一輩子一直喜歡重新組裝和修理汽車,所以他搬到了韋恩斯伯勒地區,在這個人的修理廠開始了他每周工作三天的半退休生活。

肯就是在那兒認識馬克·哈里斯的,馬克是那里的老主顧。

幾個星期前,肯剛剛買了輛1972年版的保時捷911T(旅游車)。他買下這輛車,部分原因是它的顏色——墨西哥藍——就像任何蔚藍色的水面一樣,美麗、悅目、飽滿、閃閃發亮。汽車買得很便宜,只花了1.5萬美元,而它至少值3萬美元。肯格雷戈里其實已經不需要再買車了,也不需要再給自己的收藏增加新品了,但是他知道這輛車至少不會虧本。他喜歡的不僅是它的顏色,這輛車還是一個“幸運兒”——從來沒有出過任何事故,從來沒有重裝過、修理過,或重新噴過漆。車齡超過36年,還仍然是全部原裝的。盡管肯參加的是雪蘭多山谷英國汽車俱樂部,他還是在那天早上開著他的徳產保時捷出發了,他打算借此機會試試這輛車。這條公路曲折迂回,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是一個享受駕駛樂趣的好地方。

肯聽說馬克·哈里斯被安排殿后,就主動提出和他一起排在隊尾,以防萬一真有車輛發生故障時,他可以幫忙。馬克很是感激。上午10點剛過,老爺車車隊就出發,朝南駛去。他們期待著經過一段寧靜、愉快的旅途之后再享用午餐。肯·格雷戈里排在倒數第二位開出停車場,馬克和瑪麗安·哈里斯緊隨其后。

* * *

魯迪,馬特和克里斯花了幾分鐘來慶祝登頂,順帶恢復爬坡所消耗的體力,然后就再度出發,完成剩下的路程。最困難和最漫長的部分已經結束了。現在三個人面對的將是輕松的下坡路,沿公路向北行進14英里,一直到達雅富頓山上藍脊公路與250號公路的交匯路口,然后將折向東,沿250號公路下山,那幾乎就是一路滑行著回到夏洛茨維爾了。在下一段路途中,也就是公路北向路段,他們打算采用魯迪的“直線步伐”方式行進——先由最前面的車手領頭為三人開路,當他要休息時,他就減速讓到車道中心,然后另外兩名車手保持隊形,沿外車道最靠近路肩的一側超過去,讓原先領頭的車手落在他們后面,成了隊尾。

重新上路大約一英里左右以后,三個人開始看到這些英式老爺級跑車迎面開來,然后又在南向車道上與他們擦肩而過。每逢一輛超酷的車駛過,小伙子們都會不由自主地關注,并互相示意其它人來看。來往車輛是車手們最不擔心的問題。盡管這是一條迂回曲折的雙向兩車道的公路,也沒有鋪裝路肩,但路上的車輛寥寥。自他們到達蘆葦谷以來,這條北向車道上還沒有遇到過一輛朝北行駛的車輛呢。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次訓練,而不是旅游觀光,因此,他們仍然騎得很用心。但他們畢竟是年輕人,路過的都是跑車,多看上兩眼也是人之常情,更何況三位車手現在都處于如此愉快和得意的心境中。

然后……

上午10點35到10點40分之間,騎在最前面的魯迪,聽到身后有聲響。

那聲音,他所能想到的最形象的形容就是,像有人在掙扎。“我轉過身,”他說,“剛好看到馬特摔在路中央。”馬特與雙黃線垂直摔倒了。為了保持平衡魯迪不得不轉回頭,因此他沒有看到撞擊實際發生時的情景。但他聽到了一聲令人不安的重擊聲。“砰”。

隨著耐力的提高,大多數自行車手的技術,以及操控自行車的技巧也會提高。到他們開始85英里騎行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了很多騎車的經驗了,并學會了如何編隊形,如何在轉頭——朝后面看,或朝側面看——的同時控制好車輛,保持直線前進,并保持隊形。但魯迪覺得,馬特是不一樣的。馬特的心血管系統的力量驚人——他的靜息心率[7]是多少?你絕對想不到,是42次!——而且他幾乎從開始騎專業山地賽車的第一天起,他就能翻山越嶺了。因此,對于85英里的長距離騎行,甚至登上一個山口,馬特都能夠以相對較快的速度完成。但作為一名自行車手,馬特的經驗仍然不夠豐富——他訓練時間僅有短短的五個月。對于發生的一切,魯迪只能想到一種解釋:他相信馬特當時在看保時捷,或者是另一輛車,肯定是從路面上掉到了路面外的泥土路肩上,又矯枉過正,導致失去了控制,一個急轉彎——就像被魚雷擊中側翼一樣——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保時捷。

克里斯實際上目睹了事故發生的全過程。克里斯在隊尾,低著頭蹬車,但他看到馬特的自行車開始失去控制。他看到了馬特的車把開始搖晃。克里斯無法解釋為什么。魯迪遠遠地騎在前面,克里斯遠遠地跟在后面,這樣的距離下,他們的自行車是不可能卡到馬特的車輪,導致他失去控制的。克里斯沒有注意到路上有雜物、木棍之類的東西。也許馬特狹窄的前輪撞到了一塊石頭或者木棍之類的東西,導致他失去了平衡。不知為什么,克里斯隱隱感覺到不對勁,他抬起頭來,看到馬特的車把手從一邊扭到了另一邊。他看到馬特一再地糾正,然后又糾正過度,突然一個急轉,跨過了他的車道,又越過了黃線。馬特直接摔到了迎面而來的保時捷車上。老實說,對克里斯而言,一切都似乎是慢動作。在一切發生以前,克里斯就已經看出這一切的發生已經不可避免。他看到馬特向前摔倒。他看見藍色的保時捷,幾乎與馬特平行了。克里斯希望保時捷能有時間向右轉,避開迎面摔倒的馬特,但是司機沒有時間做出反應。克里斯確信,他看到馬特的臉撞在左前方大燈和擋泥板上。

撞擊瞬間,馬特·米勒和“黑美人”飛到空中,翻轉著,然后重重地摔在南向車道上,落在12.2號里程碑附近,靠近雙黃線。馬特一動不動地躺在地上,雙腳還卡在他的自行車腳踏板里。

* * *

肯·格雷戈的這趟旅行很愜意,開新車讓他心情愉快。12號里程碑附近有一段難得的長距離直行車道。他看見那幾個自行車手了。他們在對面車道與他相向而行,所以他看得清清楚楚。他可以判斷出他們在訓練,呈編隊前進。他們頭很低,都快觸到車把上了,一點都不像游客。他們穿著亮色的自行車服,戴著頭盔。他當時的時速約40英里。

就在他要和他們擦身而過的時候,從眼睛的余光里,他似乎看到第二個車手朝路中間靠近,仿佛要超過第一個車手——至少他看起來是這樣的。這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第二個車手不知為何剎車過快,過猛,導致連車帶人從車把手上翻過去了。肯原來騎過摩托車,他知道摩托車有時會出這種意外。他把它稱為“高側翻”。事故發生在一瞬間,但肯很確定,第二名車手的臉正好撞上了他的擋風玻璃立柱——駕駛員一側支持擋風玻璃的鋼柱。“那情景相當恐怖。”他說。

本能地,肯猛打方向盤,但為時已晚。碰撞已經發生。他向右急轉,開進了草地,短時間內失去了對汽車的控制。幸運的是,這是這條公路最寬闊的一段,而且是一條直行路,公路與樹木、懸崖之間還有一片草地。他有一瞬間覺得自己也要死了,他的車失去了控制,快要飛進樹林了。但作為一名經驗老道的司機,肯很清楚不能在草地上踩剎車。在失控一秒鐘以后,他設法重新控制住了汽車,并用最快的速度把汽車停了下來。他鉆出車,跑回第二名車手身邊——他很確定自己剛剛撞死了他。馬克·哈里斯已經到那里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张家口市| 东安县| 南阳市| 句容市| 黄陵县| 瑞安市| 仁怀市| 扎赉特旗| 龙岩市| 武隆县| 思茅市| 新绛县| 西丰县| 西乌珠穆沁旗| 武义县| 盖州市| 松阳县| 万荣县| 西宁市| 萨嘎县| 隆回县| 东乡县| 桦南县| 和政县| 屏山县| 武城县| 定州市| 宕昌县| 休宁县| 定襄县| 布拖县| 宁武县| 南城县| 九寨沟县| 丰台区| 荣昌县| 博乐市| 积石山| 郯城县|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