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 孫寶義 劉春增 鄒桂蘭
- 493字
- 2021-04-13 09:32:36
給兒子起名寄托深情厚望
1922年10月24日,楊開慧在湖南長沙湘雅醫院生下了毛岸英。毛澤東聞訊后趕到醫院,高興地抱起這個又白又胖的兒子親了又親,興奮異常。正巧,那天又正是泥木工人大罷工取得實質性勝利的日子,真是雙喜臨門。該給孩子起個什么名字呢?
按照祖上所定的行輩,毛澤東的下一代應是“遠”字輩。因此,毛澤東就為兒子取字為“遠仁”,名呢?毛澤東略加思索后,對楊開慧說:“就叫岸英吧!”“岸”,本義是河岸,即水邊高起之地,又有魁偉、高大、氣質高潔的意思。《漢書·江充傳》中說:“充為人魁岸,容貌甚壯。”宋代黃庭堅《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詞中有云:“莫笑老翁猶氣岸。”“英”指事物的精華,或才能出眾的人。“岸英”這個響亮的名字,蘊含著毛澤東望子成龍的美好愿望。
1947年10月8日,毛澤東在百忙中給岸英寫信,教導他:“一個人無論學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他期望兒子百煉成鋼,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就是父親對兒子寄予的深情厚望,從毛岸英的名字上可見一斑。
(參見孫寶義、鄒桂蘭等編著:《毛澤東的衍名藝術》,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