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愛情是以結婚為發現嗎
我發現愛是有底層邏輯的。
這個邏輯的名字叫做收支平衡。人類被愛的來源無外乎三種,家人,朋友,伴侶。
假定一個人獲得100%的愛意可以讓他保持平衡,而他從美滿的家庭和知心好友那里得到了90%,那么愛情關系對他來說自然從容不迫,灑脫坦然,即便被對方傷害也可以果斷逃離,快速恢復到健康的心態里去。
相反,他從家人朋友那里獲得的愛只有10%,那他90%的被愛需求都只能寄托給戀人,所以小心翼翼,所以沒有底線,所以過度真誠,過度熱烈,過度渴望融入對方的生命。一旦被丟下,就有巨大的戒斷反應。
我以前不懂,以為全身心投入一段感情是珍貴的品質,是因為柔軟誠懇,是因為格外鐘意,是無可阻擋的命運。
后來就會曉得,投入一段感情無法抽離,過度美化戀愛這件小事,無限的接納和退讓,隨便遇上個什么人就覺得再也不會遇上更愛自己的人,無法自如的享受獨身,一旦沒有感受到被愛,就會墜向迷惘和空落的黑洞。
這些,這些的這些。都只是因為你從來沒有被篤定的,安全的,穩妥的愛過,而已。
最近去了幾個跟不熟的朋友的局,發現這么一個現象:讀大學的年紀里嚎啕“想有甜甜愛情”的勢頭已經一去不復返。一談到男男女女什么的,大家都會在評點身邊的細碎八卦后擲地有聲地加一句:“還是單身更香。單身,有什么不好呢?”
已經處在親密關系里的,也有不少向我說,兩個人相處需要空間,每一天都住在一起讓人窒息。
所以,每當我鄭重其事告訴大家,我是個非常黏另一半的女孩兒的時候,大家面對這種少有的直接,都會霎時不知如何接話。
“我是個黏人精。幾個小時看不見男朋友就會開始想他。幾小時后再見到面也足夠夸張,像小別勝新婚一樣。”
我二十出頭的時候,覺得自己就像童話書里的探險女主角,一直在往前跑,往前去夠到想要的東西,反倒是這幾年坦然地發現:
如果是單身,我真的很難撐。
我不需要另一半給我經濟上、工作上、生活上的任何幫扶,只是我逐漸發現,人的一生怎么就這么多孤獨的時刻。
我去過上海幾乎所有金光閃閃的商場,里面男女老少的穿戴都價值不菲,昂貴的香水和精心調控的室內溫度讓你在肉體上感覺到片刻的心曠神怡。可是去得越多越覺得,如果心里沒有牽掛的人,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你覺得他真的值得的人存在,一個人走走逛逛,買多少個幾萬塊的包,又能怎樣呢?
你可以說我還沒有買遍所有的奢侈品,哪有資格這么講,你也可以說我一點都不像獨立女性,可我真的是這么想的。
我現在可以承認了,骨子里,我特別需要感情。
有時候我跟喜歡的人短暫分開,我一個人走在上海街頭,也會覺得…我不知道我自己要做什么。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兒,也不知道十年后我會做什么,我甚至不知道我筆下矯情的文字會不會隨著臉上膠原蛋白的流失也一并棄我而去。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上,我都不知道我屬于哪里。
而且我想到那么那么多失敗的喜歡。我是個勇敢的女孩兒,可是那些喜歡那么重地把我從高空拋下。我喜歡過不婚主義的人,他眼里所有女孩兒都是一樣的,我喜歡過只想站在名利場正中央的人,他眼里無法給他資源的女孩兒都是一樣的,這些喜歡都是從一開始就絕望至極,而對方所能給予我的危險的親密——明明是我所渴望的,又需要我咬牙親自去回絕,這一切多么殘忍。
錯的人會讓你的心一點一點碎,難題的答案并不在他們身上,他們是無解的,只有另外一個人的愛才能把那些缺憾,慢慢粘合起來。
所以我在很漫長的體會一段正常親密關系的過程中,才好起來。
才明白,人其實都是需要愛情的。說單身更好的,是很堅強地把那些難熬的時刻都嚼碎了咽下,但如果身邊有一個真心相伴的人,難熬的時刻其實也沒那么難。
而且我這兩年里,對出人頭地的野心已經逐漸溫和。我仍然努力,只是比起將每個人目光聚焦起來的派對中心,更想做個安安靜靜在旁邊觀賞的壁花小姐。
跟對的人在一起,他所能給予你的世界,其實不會比你汲汲所求的名利所能帶給你的更差。
《下一站天后》里面唱,在臺上任我唱,風光未必更好,人氣不過肥皂泡。即使有天開個唱,誰又要唱,他不可到現場,仍然仿似白活一場。
這篇文章寫于這個莫名不太開心的周天。已經三月中旬,上海還沒有任何轉暖的跡象,這個冬天太漫長了。
去年年末,我經歷了跟房東談價到崩潰、因為買房的選擇跟家人大吵、極寒的天氣里六點多起床洗漱、不斷忍受各種各樣對我的不滿和誤解,終于,終于,在很雞毛蒜皮的生活中,確定了自己要盡量多做飯、少點外賣,多喝果汁、少喝奶茶,多多靠在喜歡的人肩膀上跟他聊天,少去看網絡上誰又成了新的寵兒。
我開始愛生活本身,那些很平實的,那些觸摸得到的東西,就像我現在甘于做某一個人身旁的小女孩,記住他的口味,擔心他的身體,那些很痛很痛的舊夢,逐漸地,摔在地上也發不出什么聲響了。
我終于知道,認真的喜歡本就是很珍貴的東西。
它不是身價多少的目標,也不是必須“優越于誰”的比較,只要你愛了,真誠地愛了,望向對方眼睛的那個瞬間,就是你所想要的抵達。
成年人的愛情總是很矛盾。一邊被世俗拉扯,一邊又期望著純粹。
也許我們都向往過破鏡重圓,像小說里那樣,離別再久也依然可以被命運牽引著走到一起。
可現實總是重蹈覆轍,一地雞毛。
我們的愛情也不過和大多數一樣,平凡、輕賤、不堪一擊。
你沒有等我,今天過后,我也不會等你了。
我們終究成了彼此生命中一個可有可無的過客。
即便知道愛而不得才是常態,但這段話讀來還是讓人唏噓不已。
似乎我們都到了這樣一個年紀,一旦和喜歡的人分開,一旦錯過,一旦失去,再見的時候,可能對方已經準備結婚或者已經結婚了。
時間沒有為任何人停留駐足,舊的風景很快就會被新的風景代替成為過去。
談戀愛的意義是什么呢?
大概是彼此照亮,成為對方的避風港和精神寄托,讓本來就平淡的生活感到一絲美好,在每一個情緒低落的夜里有個依托,在平庸無望的時候發現更好的自己。
有些話無法對父母說出口,對朋友說又差一點意思,但和對方說就像是給無處安放的靈魂找到了一個可以依靠的港灣。
我一直覺得感情最好的狀態不是不吵架,而是吵完架能放下所謂的面子與耐心去和對方溝通,世界上根本沒有完全合適的兩個人,都是需要彼此磨合珍惜。
真正意義是彼此的鼓勵和支持,相互滋養和成長,并給予能量,共同并肩去對抗這個世界,而不是讓你失去熱愛生活的信念。總有一天,我們會窩在同一個沙發上一起看同一本書、同一部電影,那時你剛好成熟,我也剛好溫柔,然后一起度過每一個晝夜。
我們會一起在清晨醒來,彼此分工做好早飯,穿好衣服出門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下了班的傍晚,牽著手散步在夕陽里,浪漫的晚霞,寧靜的小路超市里打折的水果,二十來歲的一切都是剛剛好。
天冷的時候,我會把你的手揣到我的兜里告訴你,看吧,兩個人總是比一個人溫暖。
談了正確的戀愛才知道的事。
戀愛就像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我們在經歷了人來人往之后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健康的戀愛。
戀愛應該是我們互相督促互相成長,共同變成更好更優秀的人,而不是他單方面不斷打擊你,讓你越來越自卑,在這段戀愛里找不到自己。
有時很羨慕別人的戀愛,他們充滿了儀式感與驚喜,我曾以為戀愛應該就像我們倆那樣,后來當我遇到正確的那個人的時候我才知道,我以為的戀愛不過是你不斷的讓我自卑而已。
正確的戀愛是什么樣的,是在生日與節假日可以收到驚喜,每次的分享都能夠得到回復,下雨時會有他帶來雨傘,是藏在鮮花后的浪漫,也是你勇于牽著我手時的開心。
即使我們互相試錯,但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正確的那個人,享受正常戀愛的快樂時光。
不用每天纏綿,隨時保持聯系,我知道你不會走,你知道我不會變,相互惦記,各自忙碌,開心的時候有人分享,難過的時候有人陪伴,有話直說,有事明說,這就是最好的感情,如果真的有心的話,余生很長,可以慢慢來。
我們不需要24小時都在線,不需要通過刻意且頻繁的聊天來維持關系,我只希望我們忙的時候認真努力,閑下來了就能立刻想起對方,我希望我們是相互想念的,相互在意的就好。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和喜歡的人不在同一座城市,或者兩個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得不短暫的分離。
每天的思念,都只能通過手機傳達。不管對方經歷了什么,你都只能用語言安慰她,而沒有辦法去到她身邊,給她一個真實的擁抱。
你想見她,但你沒有去找她。或許是因為沒時間,或許是因為經費不夠,你總想著,等有時間、有精力、有錢了再去找她。
可是你想過沒有?
有些人,在等著你去見她的途中,是會一點一點放棄的,如果她總是等不到你,如果你總是說著以后再見,也許,等你真的去見她的那一天,她已經不想再見你了。
有一句話說:“這世間的見面,都是見一面少一面。”
如果你有想見的人,希望你能下定決心去見他一次,不管最后是開心,還是難過,是希望,還是絕望,至少你不會為自己留下遺憾。
至少你讓他知道了,你曾為了他,越過了萬水千山。
總有人說愛情是愛情,婚姻是婚姻,兩者沒必要關聯。純粹的愛情,享受惻隱之心就可以,而以婚姻為前提的戀愛,好像帶有目的性。
也有人認為好的愛情就是奔著結婚去的,從相識到相愛,從相愛到相守,從愛情到親情,彼此熟悉,也彼此依賴,相濡以沫,攜手一生,這才是真正完整完美的愛情。
也許我們沒辦法定義什么是好的愛情,也沒辦法保證一份感情一定會發展到哪個階段。但如果真的遇到那么一個人,可以帶你風花雪月,也可以陪你柴米油鹽,那就一定是對的人。
或許有的人讓我們相見恨晚,有的相遇是命中注定,可真的選擇閃婚,好像還是會猶豫,畢竟一輩子的婚姻真的需要權衡,也需要勇氣。
戀愛或許無問其它,喜歡就可以瞬間開始,可婚姻卻不僅僅只有愛情,兩個人可以風花雪月一時,能否茶米油鹽一生,真的需要時間去驗證。
閃婚無可厚非,但如果可以,面對婚姻,理性點,給彼此一些時間深入了解,也許會更靠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