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我朋友的一個故事,關于她最喜歡的男生。
時間回到幾年前,她在朋友聚會上遇到男生,第一眼就被震懾住了,心里只有一句話,天哪,這是我的人,我必須跟他在一起。
“你有多喜歡他?”我問。
“這么說吧,跟他分手后有個人追我,我答應了,因為他的聲音和穿衣風格跟我最喜歡的這個人…有點像。”
“就這個原因?”
“是的,就這個原因。”
他們的分手是男生提的,沒有說為什么,就說,我們分手吧。她又傷心,又一頭霧水,直到不久后一個陌生女孩突然加她的微信問她,你是不是那個誰誰誰,她說是啊,女孩說總算找到你了,你是另一個受害者。
她們倆一起把時間線對了出來。男生是同時跟她們兩個人交往的,跟我朋友說忙的時候,是在陪另一個女孩,跟另一個女孩說忙的時候,是在陪我朋友。
但就算這樣,她還是喜歡。喜歡得分手后很快選擇跟和他相似的人在一起,“我知道這樣不對,我只是太潦倒太沮喪了。”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這個朋友昨天說,喜歡一個人很認真但無果過后,好像不太想認真了。
“我好像已經忘了他了,但是后來我談戀愛,真的都沒有勝負欲了,我會覺得跟人分手無所謂,跟有好感的人在一起也沒什么大不了,我接受表白,也追過人,但我會在很小很小的岔路口跑開,我也懶得跟人分分合合,我覺得我不是很在乎。”
“喜歡他喜歡了很久過后,我對談戀愛真的沒有感覺了。”
而我居然有點懂。
我始終覺得,那種第一眼驚艷的人的名額,在一生中都是極少極少的,然而幸運地與之產生了交集卻沒有得到那個人過后,心臟百味浮沉,就像是被開了一道小小的口子,不影響別的什么,但要論完整無缺…這顆心已經不可再稱為完整無缺。
我不必再去凝視和撫摸那道口子,但我會想起來。
你們可能也遇到過這樣的人,分開很久以后你還是會想起和對方有關的一切,和他有關的數字,比如身高,和他有關的名詞,比如學校,你會關心他的學校的新聞,你會從互關好友的微博中查看他的發言,你會在人群中搜尋和他的聲音相似的聲音。
但這并不是因為你想舊情復燃,嚴格來講,你并不想回到跟他相愛相殺的過去。
但他就是長長地占據在你的心上。
而通常這樣的人,最能破壞你對感情的信仰,他們擅長仗著被愛為所欲為。
他們破壞了就破壞了,揚長而去,留下來的是即使不再愛他也已經永遠被改變的我們。
我朋友說,后來自己每次提分手都很干脆,覺得沒什么熱情了就提分手了。
“可能我應該內疚一下吧?但我就是好麻木啊。”
人在真心喜歡的人那里受到的傷害,都是在隱秘地延續的。年少時只顧喜歡最莽撞最傷人的人,直到他徹徹底底改寫了這顆心,讓它無法再無瑕地愛一個人。
朋友告訴我:“當你沒跟最,最,最喜歡的人在一起,其他好像都無所謂了。”
《破產姐妹》里有一句臺詞,我表現得就像什么都不想要一樣,因為我從來沒有得到我真正想要的。
真挺無解,我開始覺得有些人的出現就是為了耽誤你的人生,你并不是有意要走向他的,只是他的磁場吸引你去這么做。最后不會忘掉,忘不掉,又不能繼續,只能在跟他相愛或沒愛的陰影里度過剩下的人生。
今天看了《成為簡·奧斯汀》,窮困的簡愛上了窮困的湯姆,在第二次跟他私奔的時候得知他的一家老小都需要他取得舅舅的支持去繼續生計,而正因為要跟她在一起,他需要脫離自己的舅舅。
簡不忍心看他付出這么大的代價,又考慮到自己也是身無分文,是他的新的負擔,于是中斷了跟他的私奔。
淚點在后面。多年以后簡成為知名的作家,稿酬不菲,而湯姆也成了體面的首席法官,有了自己的家庭,兩個人在光鮮的場合再見,簡發現湯姆的女兒的名字也是“簡”,那句話怎么說的,萬般柔情涌上心頭。
但聚會結束后還會有什么呢?什么都沒有了啊,只有從前的回憶。可當時的分開也是沒辦法。彈幕里有句話很對,如果年輕時候在一起,兩個人的愛意可能早就在痛苦的奔波中被慢慢消耗了。
就,無解啊。
愛上有些人就是無解的。我們的心在一次又一次心動中被折磨,被夷為平地。曾經追隨的浪漫,有一天給到我們強硬的教訓。壞男孩有一天變成了好男孩,而我們終于是等不到那天。只能在年長后感嘆,那時候真的很喜歡,多的沒怎么想過,那么年輕就交出了自己的心,不怕沒有償還。
愛上有些人最無解了,但再讓你遇到一百次,你還是會愛上他。
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結婚。
仔細想想,結婚不是人生的必答題,它更像是一張試卷最后一道附加題,答對了加分,不回答不扣分。
你談戀愛,就要花時間跟一個人相處,會開心快樂,會難過委屈,你不談,把時間花在任何一件讓你開心的事上,都行,本質上沒區別,那些聞到榴蓮千層皺眉的人,命里可能早有了一份提拉米蘇,那些一輩子不結婚的人,也有一件跟結婚相提并論的小事兒充滿她的生活,讓她開心。
就像,畢業了,看著身邊的人都忙著找工作實習,你慌什么,想考研就沉下心來學習。就像,你年齡大了一點,看著身邊的人都忙著相親結婚,你急什么,不打算嫁人就學點其他本事,能讓自己活的漂亮,怎么會愁什么老了將至的孤獨。
怕什么,生活不同而已。
看到一段話:我們是不是已處于一個雞肋世界,生活上有著太多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人情與事物。上至婚姻、事業,下至中午時分匆匆吃下肚的那個盒飯,都可能是雞肋。
仔細想想,好像確實如此,為了活著,我們不得不吞咽一份愛情的將就,吞咽一份工作的委屈,吞咽生而為人的抱歉。也許,你太怕一個人孤單,所以總想著找一個人結婚來壓壓驚。
真的沒必要強求去擁有一份可有可無的婚姻。
你看著人家吃麻辣水煮魚,真過癮,可是,別忘了你不吃辣。你看電影里女主的裙子,真漂亮,小手一滑買了同款,收到貨,你就后悔了。瑜伽課再怎么塑形,再怎么拉升氣質,對于上不封頂的吃貨來說,就是45分鐘一節課的花式遭罪。
活著,舒服就好。
成年人,又不傻,做每一個對得起自己的選擇就行,你沒必要委屈自己去討好任何人,羨慕別人干嘛,吃慣了黃燜雞的胃,學人家吃5分熟的牛排,那不是找不自在嗎?穿慣平底運動鞋的腳,非要試穿10公分的高跟鞋,那不是找摔嗎?
其實,你不一定非要抹倔強的口紅色號,才能碰到一個愿意親吻的人。
就算是30歲,你還沒有碰到喜歡的人,急什么,你的人生里,可開心的事兒,不只是穿上婚紗的那一刻。談戀愛,很累的,要約會,要分享喜怒哀樂,要吵架,要計劃未來,你暫時應付不來,就放放。
別將就去做讓自己早晚會后悔的事兒。
結婚啊,應該是一場開心的經歷,而不是人生必經的任務。
你的人生永遠不在別人嘴里,而在你自己選擇的生活里,你要學會主動屏蔽一些讓你不爽的建議,就算30歲,不結婚的女人,礙著誰了,沒吃別人家大米,沒喝別人家排骨湯,踏踏實實的過自己的日子,那是人家的選擇。
成年以后,你活在人際交往的社會里,你的生活,是社會關系綜合建議的總和,你不知不覺被各種建議左右,你怕成為別人眼中的怪物,你努力想活的跟大多數人一樣,到點結婚,到點生孩子,到點接孩子放學,你應該做熱騰騰的早飯,你應該把家打掃的干干凈凈,你不過是所有千千萬萬家庭主婦里的一員。
生活總是從長計議,自己過著舒服,很重要。
一輩子,說長不長,可是,為什么不試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嗎?
如果你確實碰到一個喜歡的人,也確實想嫁給他,他也滿懷期待的愿意娶你,那就結婚。
如果你連自己跟生活之間的關系都處理不好,那么,別慌慌張張開始一段你駕馭不了的感情,你會在一個不合適的人上,以為愛情不過如此,可是,真正的愛情,很美,很般配,是一大勺牛肉湯澆在一碗熱乎的米粉上,沖的肉塊歡快的滾動,是一大勺滾燙的辣油澆在水煮魚片上,滋啦滋啦的作響,是一顆鹵蛋千里迢迢參加鹵肉飯邀請的盛大party,一切剛剛好。
你應該愛一個讓你更耀眼,而不是讓你低到塵埃里去開花的人,你愛對了人,才知道,婚姻是一場很有趣的結伴旅行,結婚只是一場酒席的熱鬧,而撐起你整個人生的是相愛。
我希望你無論是否結婚,你都要趁年輕,認真的生活,照顧好自己挑剔的胃,照顧好自己的情緒,除了化妝,你必須有至少一樣讓自己提升氣質的東西,比如讀書,比如健身,比如會好好說話,除了約會,你必須有至少一樣跟自己獨處的方式,比如看電影,比如旅行,比如帶上耳機放點自己喜歡的音樂。
為什么結婚?就是當你覺得,兩個人在一起,比一個人,有意思。就是當你覺得,依然會碰到很多問題,但是你們倆能處理好。
婚姻真的不能全靠委屈、包容、理解、磨合這種聽上去就很難受的詞,來相處經營,那樣一天到晚累到趴下的婚姻,你要嗎,要嗎,要嗎?
不要擔心孤獨,討好自己還不是分分鐘的小事兒。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
所以,請你把年輕過的很認真,認真生活,認真挑那個跟你生活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結婚了,希望是發自肺腑的開心,而不是大松一口氣,覺得完成了一個任務。
我想一定是渴望結婚的,渴望和對方有一個屬于彼此的家,渴望這段感情可以開花結果。縱然多數愛情的歸宿是遺憾,依然還是會對遇見有惻隱,對久處后有期待和規劃,誰甘心一場喜歡變成一個人的故事。
楊絳曾寫道:結婚不需要太偉大的愛情,兩個人互不討厭就已經夠了。
世界上根本沒有天生合適的人,只不過是兩個人慢慢的為對方改變你變一點,他變一點,你們就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值得我們去珍惜,不富,卻愿意為你傾其所有的人,很忙,卻愿意為你有空的人。
或許婚姻不是愛情最好的保障,但一定是相愛的兩個人最好的歸宿。或許婚后并沒有那么多風花雪月的浪漫,或許生活的平淡會一直消磨彼此愛意,可當愛情升級為婚姻,戀人變成家人,也許一切就變得特別讓人期待和有意義。
什么才是最好的愛情,每個人心里都有定義。遇一人,擇一城,從心動到心安,彼此慢慢變老,一次遇見,半生相隨,浪漫里存感動,平淡里念感恩,如此足矣!
故事很簡單,兩個人的日常,故事很冗長,需要一生說完。
情侶之間最舒適的關系,應該是什么樣的?
可能有人會說,兩個人都會體諒對方,愿意溝通,懂得照顧另一半的情緒,生活里知冷知熱,兩個人有說不完的話,三觀很契合,彼此都非常默契,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的想法。
這些都對。但我認為,情侶或夫妻要想有舒適的關系,有一個一定要有的條件,“兩個人至少有一方,是安全型依戀。”
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感情破裂的可能非常大。
我舉個例子,在感情里,如果一方喜歡回避,出現矛盾,當你想要解決問題時他沉默、不回應;當你想要和他溝通時,他也表現出不耐煩。
遇到這樣的伴侶,很多人都會很焦慮。看到伴侶一直回避,不解決問題,就會逼著他表態,強迫他回應。他感受到的是你的壓迫和控制,以及鋒利的情緒,讓他感覺很難受;你感受到的是他一直向后退,遇到問題不解決,你的內心很焦慮,也會很痛苦。
但如果你是安全型依戀,在他回避后,你不會焦慮,反而會想辦法讓他學會正向表達,詢問他的感受,給他空間讓他消化自己的情緒,他感受到你的理解、體諒,也覺得你懂他,慢慢也會培養出正向溝通的意識,感受到了愛,逐漸也會從回避型依戀變成安全型依戀。
我們可以看到,在上面的感情里,感情出問題不僅是回避的那一方的問題,焦慮的一方也有問題。
而好的感情,就需要我們至少有一方是安全型依戀,不焦慮、不回避,情緒穩定,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并帶動對方去改變。
所謂舒適的感情,本質就是兩個懂得如何去愛的人在一起,他們的感情里流動著彼此的愛,感情有互動、有回應。
但如果我們和伴侶都不是安全型依戀,就需要我們去積極改變,成為“安全型依戀”,把感情幸福的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積極經營我們的感情。
我生平第一次有了想結婚的念頭,是在今天和朋友開車去超市的路上。
一輛電動車從后面開來摔倒在了車旁邊,朋友下車看了下情況車和人都沒事,只是那人罵罵咧咧了一會。
朋友拿起手機打給了她的老公說了自己的委屈,她老公說你在那等我我馬上過來找你,她說不用那人已經走了就是覺得委屈想告訴你,然后便笑了。
就在這一刻我忽然就也想找個什么人來同我一起對抗這個世界了,所有大的小的情緒都自己消化掉了。
沒有人是我在這種委屈時刻第一個想要打個電話去訴苦下的,也沒有人讓我覺得我可以理所當然的去把這些分享出來不覺得打擾的,我總覺得自己強大到足夠去面對這些了,這一刻我也想有個人讓我柔軟下。
縱使我現在冷靜下來之后仍覺婚姻有萬般不好,但今后就憑這點就足夠讓我想要去趟趟這趟渾水了,有些人光是遇見就很美好了。
愛應該是大大方方的。
遇到真誠,大方的人,我會像奔向食堂一樣奔向對方,不管結局好不好都要不留遺憾。
人的一生太短了,當然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要坦坦蕩蕩地表達愛意,不要冷冰冰的,愛是熾熱的,永遠都是。
很多人說要學會隱藏感情和情緒,不要過度表現出自己的愛,可后來才發現,能真誠地表達自己真實情感的人比那些裝作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更有魅力,我始終認為愛應該是大大方方的,讓對方真實地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對待自己在意的關系一定要敢于表達。
我永遠真誠,永遠不覺得真誠有錯,我也喜歡真誠善良的人,現在是,以后也一定是。
過了三十歲就必須要結婚嗎?
最近看到李雪琴說得這段話,就好喜歡,結婚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你要跟這個人朝夕相處,你要分這個人一半的資產。
你們要共同孕育下一代,甚至他還擁有你在手術臺上昏迷不醒時,決定你要不要繼續手術的權利。
相當于你把一半的命都給他了,你怎么可能就因一個三十這個數字,就把命交出去了。
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尤其是感情方面,沒有什么事是一定要做的,你覺得要結婚,那你就結,你不愿意結就不結,你就不要覺得說別人都結婚,我不結婚,我顯得很奇怪,你自己的意愿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三十歲以后,突然覺得自己要馬上結婚,嫁給誰都行,這種想法才是有點奇怪的。
婚姻不分早晚,愿你我都能遇到那個三觀一致且滿眼是你的人,然后相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