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催化師:中化、中糧、華潤團隊學習法之道
- 王昆 李瀅 慈龍江 高君等
- 11字
- 2021-03-27 00:07:24
催化師必知的幾個關鍵點
團隊學習和行動學習的區別
為什么西方人用行動學習這個名稱,是因為西方人的思維多為邏輯思維,喜歡歸納和演繹,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分工,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思維,但是缺少系統,所以學習之后要強調行動,他才會行動。中國人說學習包含兩層意思,一個是學,另外一個是習。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而西方人說學就是學,所以必須在學的后面加上行動,強調行動,所以才叫行動學習。東亞文化比較內斂,除了一起吃飯,團隊的非正式溝通較少,中國人更應該用團隊學習這個詞。中國人天生有系統思維的優勢,但是缺乏科學精神,也就是說缺少對方法、工具的應用。
比如說,大家經常舉的一個例子,有三張照片:一張照片中是一只雞,一張照片中是草地,另一張照片中是一頭牛。讓西方人去歸類的話,通常有70%以上的人會把雞和牛歸為一類,而70%以上的中國人會把牛和草歸為一類,也就是西方人的思維和中國人的思維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把牛和草放在一起體現的就是一個系統思維,把雞和牛放在一起體現的就是歸納思維、邏輯思維。
稱之為團隊學習也有其他的考慮,最重要的一點是個人學習不代表團隊學習和組織學習。面對紛繁復雜、快速多變的外部環境,只有學習型組織才能應對。彼得·圣吉曾做過一項研究,他曾經測試過4 000多位高管的智商,均值為120。也測試過這些高管所在的組織智商,均值為62。大家知道智商低于70屬于弱智,為什么一群由聰明人組成的團隊的智商反而下降了?追根溯源,多數原因屬于溝通不暢。溝通不暢就達不成共識,達不成共識就沒有執行力,就會作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決策和行動。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吳磬(1)老師也做過3 000多位學員的調查,發現這些學員所在的組織能夠達到學習型組織標準的不到6%,所以團隊學習的重要性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