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倫敦帝國學院

學校簡介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又稱帝國理工學院,簡稱“帝國理工”(IC),成立于1907年。它是英國“羅素大學集團”、金磚五校、金三角名校成員,也是英聯邦大學協會、IDEA聯盟、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它以工程、醫科專業、商學著稱。

校徽

ZQ-225-005-2_0016

帝國理工的校徽主體部分由上下兩個部分構成,其中上半部分為英國國徽圖案,下半部分為寫有“科學”字樣的書籍圖案。主體部分下端圍繞著寫有帝國理工拉丁文校訓的綬帶。校徽整體彰顯了帝國理工的信仰即校訓:科學是帝國的光輝和守護者。

校訓

拉丁文:Scientia imperii decus et tutamen.

英文:Knowledge is the adorn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empire.

中文:科學是帝國的光輝和守護者。

地理位置

帝國理工學院位于英國倫敦,學院有9個校區,分散在倫敦各地。其中6個校區構成醫學校區,此外還有位于Silwood公園的生態、演化與保護中心,研究院以及商業和健康護理專家基地——白城校區以及位于倫敦富人區的主校區——南肯辛頓校區。由于大部分校區分散于倫敦市內不同地區,因此無法準確計量學院的整體占地面積。

著名校友

政治領域 拉杰夫·甘地(Rajiv Gandhi),印度總理;特里沃·菲利普斯(Trevor Philips),記者和政治家;王欽敏,中國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

科學領域 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青霉素的發現者之一),194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喬治·波特(George Porter),1967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喬治·湯姆森(George Thomson),193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黃緯祿,“兩彈一星”元勛,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文采,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學家。

2017—2019年世界排名情況

學校規模

2014—2015學年帝國理工全校共有職員7547人,在校生16 882人,師生比約為1∶2.2。學院每年授予學位數量超過6100個,吸引超過125個國家或地區的學生來校就讀。

學校經費

2015年凈收入96 930萬英鎊,總花銷83 510萬英鎊,盈余13 420萬英鎊。收入中,15 540萬英鎊來自資助委員會,22 340萬英鎊來自學費和補助金,42 770萬英鎊來自科研,15 370萬英鎊來自其他渠道,910萬英鎊來自捐贈和投資。花銷中,25 030萬英鎊用于學術部門,3800萬英鎊用于學術服務,9190萬英鎊用于管理和中央服務,10 280萬英鎊用于建筑物,4990萬英鎊用于住宅、餐飲以及會議,29 270萬英鎊用于研究資助和合同,950萬英鎊用于其他渠道。

學校網址 http://www.imperial.ac.uk。

歷史沿革

初步創立

帝國理工學院的雛形由1907年正式合并的皇家礦業學院(Royal School of Mines)、皇家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Science)和倫敦基蒂戈蒂學院(City & Guilds College)組成。其中,皇家礦業學院成立于1851年,皇家科學院成立于1881年,而倫敦基蒂戈蒂學院于1884年建成,1885年正式授課。當時的帝國理工學院的主體已經形成,并成為倫敦大學的一個學院。

后續發展

1988年,圣瑪麗醫院醫學院(St Mary’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并入帝國理工學院。1955年,國家心臟和肺學會(National Heart and Lung Institute)并入帝國理工學院。1997年,查令十字和西敏寺學校(Charing Cross and Westminster Medical School)、皇家研究生醫學院(Royal Postgraduate Medical School)、皇家婦產科學會(Institute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隨即并入帝國理工學院。2000年,帝國理工學院又兼并了肯尼迪風濕病學學會(Kennedy Institute of Rheumatology)和崴學院(Wye College)作為它的一個分校區(崴學院校區于2009年9月關閉)。

2001年,帝國理工學院開始實行全新的院系制度,將整個帝國理工學院分為工程學院(Faculty of Engineering)、醫學院(Faculty of Medicine)、物理科學院(Faculty of Physical Sciences),以及生命科學院(Faculty of Life Sciences)。2003年,帝國理工學院建立學院制度,建立了工程、醫學、生命科學與物理科學(2005年二者重組為自然科學院(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s))等學院。

2004年英國能源研究中心(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成立,并將其總部設在帝國理工。

2006年7月14日帝國理工學院校務委員會做出從倫敦大學獨立的決議,當年12月4日倫敦大學校務委員會批準了這一決議。

2008年7月,成立高級結構陶瓷中心(Centre for Advanced Structural Ceramics)。

2012年5月,帝國理工學院與倫敦大學學院和英特爾公司共同創立英特爾合作研究所(Inte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stitute),旨在展開對未來可持續性城市(Sustainable Connected Cities)的研究。2012年8月,帝國理工學院主導MRC-NIHR表型組研究中心(MRC-NIHR Phenome Centre),進行個體化用藥的研究。

2015年10月,帝國理工學院開設由戴森設計工程學校(Dyson School of Design Engineering)提供的工程設計相關課程,并接受詹姆士·戴森基金會(James Dyson Foundation)提供的1200萬英鎊捐贈款。

行政管理制度

大學性質 公立研究型大學。

管理建設原則

帝國理工學院的高級決策層包括3個獨立機構,分別是理事會、政務會以及學術參事會。這3個機構分別負責統籌規劃學院管理建設過程中不同方面的事務。其中負責指導學校管理工作的機構是校務委員會。校長作為學校的實際管理者負責領導實施校務委員會的管理工作。

組織機構

理事會Council) 學院的管理和行政機構,負責學院的財務、財產、投資和一般業務,設定學院的總體戰略性方向,下設6個負責各自領域的委員會:審計委員會(Audit Committee)、任命委員會(Nominations Committee)、薪酬委員會(Remuneration Committee)、風險委員會(Risk Committee)、基金委員會(Endowment Board)以及帝國西部集團(Imperial West Syndicate)。

政務會Court) 規模較大的正規機構,負責為學院提供利益相關問題的處理辦法。政務會建有公共論壇以供其成員探討與學院有關的事宜。

參事會Senate) 負責學院的學術相關事務,指導并管理學院的教學工作。

校長President) 學院最重要的學術及行政官員,總體向理事會負責,維持及提高學院秩序和效率的工作。作為學院的首席執行官,校長對于學院的戰略發展,新發展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學院精神的塑造影響重大,主要負責包括發展在內的學院外部事務。

教務長Provost) 直接向校長匯報事務,負責包括學院教學,研究及任命等各學院核心任務的實施,與校長一同負責決定學院的學術戰略性方向。

校長委員會President’s Board) 由校長主持,計劃并解決委員會以及戰略層面和學院范圍內的事務,確認、同意并批準戰略性舉措、管理決策以及除財務政策以外的主要政策。

教務長委員會Provost’s Board) 負責學院核心學術任務的實施,主要包括:教學和研究質量及效力的監管;學院學術及研究人員的招聘、發展及保留;學生的生活和安康。除此之外,其也負責學生的委托預算及財務掌控。

學術機構和學術管理

院系設置

工程學院 管理人員由1名院長(Dean)、1名教員管理官員(Faculty Operating Officer)、3名副院長和助理院長(Vice-Dean and Associate Dean),2名院長及教員管理官員私人秘書(PA to the Dean and FOO)組成。工程學院包括10個系:航空航天系(Department of Aeronautics);生物工程系(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化學工程系(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土木與環境工程系(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計算機系(Department of Computing);地球科學和工程系(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電子工程系(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材料系(Department of Materials);機械工程系(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戴森設計工程學校(Dyson School of Design Engineering)。

醫學院 管理人員由1名院長、2名副院長,以及1名教員管理官員組成。該學院共包括5個直屬部門(系)和1個跨學院部門:臨床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Clinical Science);醫學系(Department of Medicine);外科與癌癥系(Department of Surgery and Cancer);國家心肺研究所(National Heart and Lung Institute);公共衛生學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全球健康創新研究所(跨學院)(Institute of Global Health Innovation)。

自然科學學院 管理人員由1名院長、2名副院長(分管科研和教學)、1名教員管理官員、1名院長和教員管理官員的行政助理組成。另有負責企業伙伴關系,教員戰略性研究,教員教育、發展的官員各1名。該學院包括4個系1個中心:化學系(Department of Chemistry);生命科學系(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數學系(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物理系(Department of Physics);環境政策中心(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另有8個研究所和18個研究中心。

帝國學院商學院 管理人員由1名院長、1名院長辦公室及特殊項目經理、1名院長辦公室私人助理、1名媒體與公共關系官員、1名職業發展服務部門經理、1名企業關系經理,以及校友關系團隊組成。包括3個研究部門(系):金融(Finance)、創新與企業管理(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管理(Management)。

招生制度

本科生 本科生的錄取條件與申請人的學術水平、所申請專業的契合度以及英語的熟練程度有關。帝國理工學院對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申請者有不同的錄取標準。對于英國采取的測評標準A-Level而言,帝國理工學院對申請者提出的最低要求是成績在AAB和AAA之間。而且不同學院也對申請者提出了各自更高要求的申請標準。

申請者需要首先在英國統一的大學申報系統高校招生服務處(UCAS)上進行網上申請。然后再向學校申請,申請時間是每年的秋季。

研究生 研究生的錄取條件對于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要求。對于其本國學生要求是普通二等學士學位,大多數專業要求高級二等學士學位。對于中國大陸申請者的要求是“211”大學,平均分在80分及以上(85分及以上優先考慮)。對于語言的要求,一些關于科學、醫學和工程的項目申請者可通過學習并通過帝國理工學前語言課程,也可出示自己的英語等級證明書,例如中國申請者一般要求雅思6.5分。

研究生要首先選好自己的專業,然后通過帝國理工的網上申請系統(https://apply.imperial.ac.uk)進行申請(只接收網上申請),之后根據校方提示進行信息跟蹤,以及最后的結果確認事宜。總體錄取率為5%~16%,國際學生比例為50.7%。

學生管理

帝國理工各學院的課程設置和學分以及畢業制度各有不同。理工類學院共有5類學位:理科學士(BSc)、理科碩士(MSci)、工學學士(BEng)、工學碩士(MEng)和醫學學士(MBBS)。

每學年有3個學期,分別為秋季學期、春季學期和夏季學期。學生學分管理制度實行歐洲統一的“博洛尼亞進程”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學分體系,即歐洲學分轉換體系(ECTS)(目前本科階段的醫學專業不適用)。該“進程”將高等教育分為3個周期:本科階段(第一周期),碩士項目(第二周期),博士項目(第三周期)。該學分體系管理下的學生所修得的學分可以在ECTS各學習項目中互相轉換。本科階段修夠180~240個學分,碩士階段修夠90~120個學分(至少60個學分),博士階段沒有固定的學分要求。成功修夠一學年3個學期的課程可累計獲得60個ECTS學分。學士學位最低要求為180個ECTS學分。本科生畢業率較國內大學低,也根據各專業具體情況和當年學生水平有所不同,最低可低至60%~70%,高的也可達到95%以上,總體來說,帝國理工對畢業生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教學理念和實踐

帝國理工的科研和教學工作都基于一個各院系和學術部門組成的工作網。帝國理工的合作課程研究中心還為學生們提供科學領域以外可供選擇的課程和語言課程,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選課,而且在一些院系這類課程還是強制選修的。這些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包括哲學、科學技術倫理、歷史、現代文學和戲劇、20世紀的藝術以及電影研究。可供選擇的語言課程包括:法語、德語、日語、意大利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漢語。

關于學生的課程設置和學分計算情況,各個院系和專業有所不同,但模式基本一致(包括醫學與非醫學專業),這里以醫學生物科學(Medical Biosciences)專業為例進行具體說明。

該專業的學制為3年,要求修夠180個ECTS學分。教學過程中涉及線上教學、小組教學以及面對面教學。教學方案中包含以實驗為基礎的實際動手教學項目以及最后一學年的一個為期20周的設置于實際工作環境中的項目,例如參與帝國理工內部的科研小組或外部醫藥機構的實際工作。

第一學年:必修4個核心模塊以及1個實驗室模塊。

第二學年:必修2個核心模塊、1個實驗室模塊以及4個選修模塊(6個模塊可供選擇)。

第三學年:選修3個選修模塊(10個模塊可供選擇)以及一個項目(3個項目可供選擇)。

關于學費,帝國理工大部分專業本國和歐盟學生為每年9000英鎊,海外學生為26 750英鎊(個別專業有浮動)。

特色培養項目

除去帝國理工正式的課程設置之外,該校還設置了“暑期班”(Summer School)。該項目共有3個等級,以2016年暑期班為例:

18歲以下暑期班,6月下旬到8月中旬開設不同主題暑期班項目,目的在于讓參與者了解帝國理工,以及倫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本科生暑期班,6月下旬到8月初。研究生暑期班,6月下旬到7月下旬。

著名研究所及實驗室

帝國理工的Cx2超級計算機在超級計算機世界500強中名列439。

帝國理工還有許多實驗室以及研究所,研究領域涉及信息技術、醫療、氣候變化、工程、安全科學技術、能源,等等,其中不乏世界頂尖的研究所和實驗室,例如2014年4月1日成立的大數據領域世界頂尖研究機構——數據科學研究所。

校園文化

社團組織

帝國理工商學院擁有多個學生社團,例如職業俱樂部,旨在為擁有相同職業志向的學生提供分享信息以及交流經驗的機會,例如:亞洲商務俱樂部,旨在為有志向在亞洲地區從事商務活動的學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生物制藥和衛生保健俱樂部,旨在為有意向從事生物制藥及衛生保健相關工作的學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機會,等等。

特色活動

帝國理工每年都會舉辦“校友周末”(Alumni Weekend)活動,為期兩天,供新老校友建立聯系,分享經驗以及尋求機會等。另外,該校還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校友活動相關工作,校友可通過該機構發起自己組織的校友活動等一系列活動。

帝國理工還會在每年的5月上旬舉辦為期兩天的“帝國節”(Imperial Festival)。節日期間帝國理工面對公眾開放,并通過多姿多彩的活動向公眾介紹并展示學院的最新研究成果。活動期間,公眾可以在不同的展區進行參觀并參與互動,同時還可以聆聽一系列有趣的講座。活動之余,參觀者們還能在休息區品嘗到各地的風味小吃等美食。

除以上兩項固定的特色活動之外,帝國理工還會舉辦一些志愿者活動。學校有專門負責學生和職工參與志愿者活動的組織機構,提供各種機會給有意從事志愿者活動的學生和職工,這些活動有的是學校組織的志愿活動,有的是正在進行的項目,還有的是幫助某人提高用英語會話能力的志愿活動。參與者可以通過自己的閑暇時間長短以及個人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志愿活動,從而豐富自己的校園生活,并從中獲得相關經驗。

(崔丹妮,劉冰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克什克腾旗| 乌恰县| 从江县| 玛多县| 基隆市| 石渠县| 东台市| 资源县| 丰城市| 元谋县| 金平| 惠水县| 连州市| 唐河县| 兰溪市| 大同县| 育儿| 渝中区| 时尚| 深圳市| 齐河县| 盖州市| 措勤县| 来安县| 夏河县| 重庆市| 阿尔山市| 富平县| 固镇县| 江安县| 禄劝| 九江市| 开江县| 吴忠市| 绥棱县| 当阳市| 深泽县| 宁海县| 广宁县|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