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愛的思維
- 藍龍
- 645字
- 2021-03-26 23:03:41
對學校教育來說,做到勤奮努力、博聞強記已經足夠,但只有動力、好奇心和熱情才足以應對生活。
前者可以影響我們的做事“方式”,而后者能夠使我們挖掘出做事背后的“動機”。
“方式”影響結果,“動機”促進過程;
但在生活中,有別于學校的是,過程遠遠重于結果。
正是過程使我們擁有長久的幸福和永遠的成就感。


Love can build our children or damage them. What it does depends on us.
作為父母,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所以想為其傾盡所有的愛。
積極的愛是充滿善意的肢體語言或情感表現,例如擁抱、親吻和傾聽,
這表達了關愛和親近,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和自身價值。
消極的愛,或稱“溺愛”,是對孩子過度給予和幫助,不讓孩子做實際上他們本能夠且本應該做的事,
這削減了他們的自信心、責任心和自制力,剝奪了他們的獨立性,使他們變得懶惰和自私。
往后的生活中,這將有損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一種愛是必要且有益的,而第二種愛是危險且有害的。
愛是用心感受,也需要用腦判斷。
父母應該問的不是“我們能付出多少愛?”(愛不是問題所在),
而應該問“我們要付出怎樣的愛?”(積極的愛還是消極的愛)。
這才是關鍵所在!


The best way to change our children is changing ourselves.
我們不喜歡閱讀,卻想讓孩子成為小書蟲。
我們害怕和陌生人交談,卻責備孩子的羞怯。
我們在家里缺乏安全感,卻不理解孩子為何在外不夠自信。
如果只是一味改變孩子,而不愿從自身作出改變,
就等于想要通過吃藥而不是通過健身來減肥——
短期的效果,長期的傷害。
就像鏡子映照鏡前人,孩子即為父母鏡。
改善我們的舉止,則改變鏡中舉止;
改變我們自己,則改變孩子!



School is a sprint, life is a marathon; we can compete, but we can’t win b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