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章 補充03.維持大一統國家的力量(一)

前言:中國是怎樣走向統一的?而這統一的時間節點,為什么在秦朝?

以前看到過一個問題,問中國為什么能夠在維持廣大疆域的同時延續上千年,而歐洲卻做不到呢?當時提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觀點有以下幾條。

首先,是文化問題。比如英國屬于盎格魯--薩克遜文化圈,更兼島國文化基因;法國受到高盧、羅馬多方面的影響,而且有濃厚的基督教傳統,是一個典型的大陸國家;德國受到日耳曼文化極大的熏陶,尊敬流血,輕視流汗,同時長期處于分裂狀態,而且位于歐洲文化邊緣,受條頓騎士團影響較深。文化上的對立,使得他們無法輕易合在一起。

其次,受到地理環境的制約。英國與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易守難攻,容易造成事實上的獨立。法德之間多河多山,也造成了一些影響。像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萊茵河、多瑙河等,如今聽在我們的耳朵里,是風景名勝,可放到戰爭時期,就是難以逾越的天塹,是自然為我們劃下的疆界。

第三,歐洲沒有像中國一樣的超大平原,導致沒有任何一個政權,能夠對其他政權,形成壓倒性優勢。在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中,歐洲各地達成平衡,形成事實上的分裂與自治的傳統。

第四,歷史上的查理曼大帝、拿破侖、希特勒,都曾短暫統一過歐洲。但高昂的統治成本,使得這一統一無法維系,最終破產。這就說明以強力將各地統合在一起是可能的,但是想要長久發展,必須收入大于支出,絕不能賠本賺吆喝。

但說到這里,一個新問題又出現了,中國是怎樣走向統一的?而這統一的時間節點,為什么在秦朝?既然要討論這個問題,那就必須先整理一下,一個大一統國家所必備的要素。首先,要有專業的官僚隊伍。前面我們也說了,要長久維持統一,必須做到收入大于支出。那這錢怎么收呢?

這就需要建立一套體系完整嚴密,自上而下的收稅系統了。系統中的人必須是經理人,而不能是股東。如果是股東的話,就又走到分封制的老路了。都分封出去了,還哪來的大一統?同時,這套體系要足夠高效、成本足夠低。否則照料不到廣闊的大帝國,也無法保證收入大于支出。

其次,要有合理的人才選拔制度,擴大統治基礎。統治基礎決定了一個國家,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度。當統治階級全部來自某一個地方時,國家的統治基礎也就被局限在了這一個地方。一家一姓可以成為一個王朝最大的股東,但絕不可能是唯一的股東。沒有合伙人,皇帝靠誰打仗,靠誰治國?差別只是,皇權大小不同,所占股份多少不同罷了。當皇權衰弱時,就可能出現“王與馬共天下”,或者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當皇權強盛時,就可能出現明清那樣專制皇權的高峰。

第三,要有強大的公共暴力機器。前面所說的2點,不管描繪的場景多么美好,但終究要有實力來保護它。強大的軍隊,完善的法律條文,成熟的監獄體系,都是這一切的保障。

由此再看會發現,這些條件在秦朝的時候,一步步都走向了成熟。拿官僚體系來說。當分封制來到戰國初年時,已經走過了五百個年頭。各國君主在春秋時期的紛爭當中,都看到了統合國家實力的重要性。于是郡、縣等一系列地方行政組織,逐步被建立了起來。隨后,貴族的封邑與他所治理的地盤漸漸分離,對地方的掌控力漸漸削弱。如此一來,他們在中央的影響力也進一步下降。如此,波及中央與地方的官僚體系建設,就逐步走向了正軌。

再看人才選拔制度。在春秋300余年的紛爭當中,軍事人才被拔到了很高的地位。各國都極為重視本國的軍事組織建設。這樣的軍事組織,不但能夠提供穩定的國防力量,還能夠向行政體系不斷輸送人才,影響國家行政體系建設。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戰場是最容易獲得功勞的地方,而有了功勞又很容易晉升。當這些戰場上的功臣,進入行政體系之后,又把自己在軍隊當中得到的經驗習慣,帶到了新的工作環境當中。如此一來,只要戰爭沒有休止,國家的人才供給就不會斷檔。

而軍隊可不單單只能用到戰場上,對內也是強大的威懾。以此為基礎,國內的公共暴力機器也逐步得到完善。可不要小看軍隊的對內威懾作用,它對國家的政治走向,起到了關鍵作用。有英法兩國政體對比的研究說,法國比英國封建專制的氛圍更濃厚一些,主要是因為法國是陸地國家,擁有強大的陸軍,對國內形成了更有效的威懾;而英國是海洋國家,只要建立起強大的海軍,便可保國內無虞。可海軍在鎮壓國內時,就沒有陸軍好用了。雖說海軍登陸也能變成陸軍,但是平常的訓練、組織形式都大有不同,投入實戰難免力不從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明县| 武陟县| 焉耆| 玉山县| 清苑县| 青浦区| 邹城市| 灵武市| 阳信县| 云南省| 任丘市| 安义县| 始兴县| 临武县| 新龙县| 西充县| 凤庆县| 卫辉市| 耒阳市| 广东省| 名山县| 黔江区| 嘉禾县| 蒙城县| 乌拉特中旗| 福建省| 乌兰察布市| 肥乡县| 曲沃县| 翼城县| 田东县| 隆昌县| 贵德县| 淮滨县| 友谊县| 新疆| 正蓝旗| 福海县| 翁源县| 商南县| 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