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續說園

造園一名構園,重在構字,含意至深。深在思致,妙在情趣,非僅土木綠化之事。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重過何氏五首》,一路寫來,園中有景,景中有人,人與景合,景因人異。吟得與構園息息相通,“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園中景也。“興移無灑掃,隨意坐莓苔”,“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景中人也。有此境界,方可悟構園神理。

風花雪月,客觀存在,構園者能招之即來,聽我驅使,則境界自出。蘇州網師園,有亭名“月到風來”,臨池西向,有粉墻若屏,正擷此景精華,風月為我所有矣。西湖三潭印月,如無潭則景不存,謂之點景。畫龍點睛,破壁而出,其理自同。有時一景“相看好處無一言”,必借之以題辭,辭出而景生。《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回(第十七回),描寫大觀園工程告竣,各處亭臺樓閣要題對額,說:“若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由此可見題辭是起“點景”之作用。題辭必須流連光景,細心揣摩,謂之“尋景”。清人江弢叔有詩云:“我要尋詩定是癡,詩來尋我卻難辭;今朝又被詩尋著,滿眼溪山獨去時。”“尋景”達到這一境界,題辭才顯神來之筆。

我國古代造園,大都以建筑物為開路。私家園林,必先造花廳,然后布置樹石,往往邊筑邊拆,邊拆邊改,翻工多次,而后妥帖。沈元祿記猗園謂:“奠一園之體勢者,莫如堂;據一園之形勝者,莫如山。”蓋園以建筑為主,樹石為輔,樹石為建筑之連綴物也。今則不然,往往先鑿池鋪路,主體建筑反落其后,一園未成,輒動萬金,而游人尚無棲身之處,主次倒置,遂成空園。至于綠化,有些園林、風景區、名勝古跡,砍老木,栽新樹,儼若苗圃,美其名為“以園養園”,亦悖常理。

園既有“尋景”,又有“引景”。何謂“引景”?即點景引人。西湖雷峰塔圮后,南山之景全虛。景有情則顯,情之源來于人。“芳草有情,斜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無樓便無人,無人即無情,無情亦無景,此景關鍵在樓。證此可見建筑物之于園林及風景區的重要性了。

前人安排景色,皆有設想,其與具體環境不能分隔,始有獨到之筆。西湖滿覺隴一徑通幽,數峰環抱,故配以桂叢,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氣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賞桂,游人信步盤桓,流連忘返。聞今已開公路,寬道揚塵,此景頓敗。至于小園植樹,其具芬芳者,皆宜圍墻。而芭蕉分翠,忌風碎葉,故栽于墻根屋角;牡丹香花,向陽斯盛,須植于主廳之南。此說明植物種植,有藏有露之別。

盆栽之妙在小中見大。“栽來小樹連盆活,縮得群峰入座青”,乃見巧慮。今則越放越大,無異置大象于金絲鳥籠。盆栽三要:一本,二盆,三架,缺一不可。宜靜觀,須孤賞。

我國古代園林多封閉,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故“空靈”二字,為造園之要諦。花木重姿態,山石貴丘壑,以少勝多,須概括、提煉。曾記一戲臺聯:“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會萬師。”演劇如此,造園亦然。

白皮松獨步中國園林,因其體形松秀,株干古拙,雖少年已是成人之概。楊柳亦宜裝點園林,古人詩詞中屢見不鮮,且有以萬柳名園者。但江南園林則罕見之,因柳宜瀕水,植之宜三五成行,葉重枝密,如帷如幄,少透漏之致,一般小園,不能相稱。而北國園林,面積較大,高柳侵云,長條拂水,柔情萬千,別饒風姿,為園林生色不少。故具體事物必具體分析,不能強求一律。有謂南方園林不植楊柳,因蒲柳早衰,為不吉之兆。果若是,則拙政園何來“柳蔭路曲”一景呢?

風景區樹木,皆有其地方特色。即以松而論,有天目山松、黃山松、泰山松等,因地制宜,以標識各座名山的天然秀色。如今有不少“摩登”園林家,以“洋為中用”來美化祖國河山,用心極苦。即以雪松而論,幾如藥中之有青霉素,可治百病,全國園林幾將遍植。“白門(南京)楊柳可藏鴉”,“綠楊城郭是揚州”,今皆柳老不飛絮,戶戶有雪松了。泰山原以泰山松獨步天下,今在岱廟中也種上雪松,古建筑居然西裝革履,無以名之,名之曰“不倫不類”。

園林中亭臺樓閣,山石水池,其布局亦各有地方風格,差異特甚。舊時嶺南園林,每周以樓,高樹深池,蔭翳生涼,水殿風來,溽暑頓消,而竹影蘭香,時盈客袖,此唯嶺南園林得之,故能與他處園林分庭抗衡。

園林中求色,不能以實求之。北國園林,以翠松朱廊襯以藍天白云,以有色勝。江南園林,小閣臨流,粉墻低椏,得萬千形象之變。白本非色,而色自生;池水無色,而色最豐。色中求色,不如無色中求色。故園林當于無景處求景,無聲處求聲,動中求動,不如靜中求動。景中有景,園林之大鏡、大池也,皆于無景中得之。

小園樹宜多落葉,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園樹宜適當補常綠,則曠處有物。此為以疏救塞,以密補曠之法。落葉樹能見四季,常綠樹能守歲寒,北國早寒,故多植松柏。

石無定形,山有定法。所謂法者,脈絡氣勢之謂,與畫理一也。詩有律而詩亡,詞有譜而詞衰,漢魏古風、北宋小令,其卓絕處不能以格律繩之者。至于學究詠詩,經生填詞,了無性靈,遑論境界。造園之道,消息相通。

假山平處見高低,直中求曲折,大處著眼,小處入手。黃石山起腳易,收頂難;湖石山起腳難,收頂易。黃石山要渾厚中見空靈,湖石山要空靈中寓渾厚。簡言之,黃石山失之少變化,湖石山失之太瑣碎。石形、石質、石紋、石理,皆有不同,不能一律視之,中存辯證之理。疊黃石山能做到面面有情,多轉折;疊湖石山能達到宛轉多姿,少做作,此難能者。

疊石重拙難,樹古樸之峰尤難,森嚴石壁更非易致。而石磯、石坡、石磴、石步,正如云林小品,其不經意處,亦即全神最貫注處,非用極大心思,反復推敲,對全景作徹底之分析解剖,然后以輕靈之筆,隨意著墨,正如頰上三毛,全神飛動。不經意之處,要格外經意。明代假山,其厚重處,耐人尋味者正在此。清代同光時期假山,欲以巧取勝,反趨纖弱,實則巧奪天工之假山,未有不從重拙中來。黃石之美在于重拙,自然之理也。沒其質性,必無佳構。

明代假山,其布局至簡,磴道、平臺、主峰、洞壑,數事而已,千變萬化,其妙在于開合。何以言之?開者山必有分,以澗谷出之,上海豫園大假山佳例也。合者必主峰突兀,層次分明,而山之余脈,石之散點,皆開之法也。故旱假山之山根、散石,水假山之石磯、石瀨,其用意一也。明人山水畫多簡潔,清人山水畫多煩瑣,其影響兩代疊山,不無關系。

明張岱《陶庵夢憶》中評儀征汪園三峰石云:“余見其棄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闊二丈而癡,癡妙。一黑石闊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癡妙,瘦妙,張岱以“癡”字、“瘦”字品石,蓋寓情在石。清龔自珍品人用“清丑”一辭,移以品石極善。廣州園林新點黃蠟石,甚頑。指出“頑”字,可補張岱二妙之不足。

假山有旱園水做之法,如上海嘉定秋霞圃之后部,揚州二分明月樓前部之疊石,皆此例也。園中無水,而利用假山之起伏,平地之低降,兩者對比,無水而有池意,故云水做。至于水假山以旱假山法出之,旱假山以水假山法出之,則謬矣。因旱假山之腳與水假山之水口兩事也。他若水假山用崖道、石磯、灣頭,旱假山不能用;反之旱假山之石根,散點又與水假山者異趣。至于黃石不能以湖石法疊,湖石不能運黃石法,其理更明。總之,觀天然之山水,參畫理之所示,外師造化,中發心源,舉一反三,無往而不勝。

園林有大園包小園,風景有大湖包小湖,西湖三潭印月為后者佳例。明人鐘伯敬所撰《梅花墅記》:“園于水,水之上下左右,高者為臺,深者為室,虛者為亭,曲者為廊,橫者為渡,豎者為石,動植者為花鳥,往來者為游人,無非園者。然則人何必各有其園也,身處園中,不知其為園。園之中、各有園,而后知其為園,此人情也。”造園之學,有通哲理,可參證。

園外之景與園內之景,對比成趣,互相呼應,相地之妙,技見于斯。鐘伯敬《梅花墅記》又云:“大要三吳之水,至甫里(甪直)始暢,墅外數武反不見水,水反在戶以內。蓋別為暗竇,引水入園,開扉坦步,過杞菊齋……登閣所見,不盡為水。然亭之所跨,廊之所往,橋之所踞,石所臥立,垂楊修竹之所冒蔭,則皆水也。……從閣上綴目新眺,見廊周于水,墻周于廊,又若有閣。亭亭處墻外者,林木荇藻,竟川含綠,染人衣裙,水可承攬,然不可即至也。……又穿小酉洞,憩招爽亭,苔石嚙波,曰錦淙灘。詣修廊,中隔水外者,竹樹表里之,流響交光,分風爭日,往往可即,而倉卒莫定處,姑以廊標之。”文中所述之園,以水為主,而用水有隱有顯,有內有外,有抑揚、曲折。而使水歸我所用,則以亭閣廊等左右之,其造成水旱二層之空間變化者,唯建筑能之。故“園必隔,水必曲”。今日所存水廊,盛稱拙政園西部者,而此梅花墅之水猶仿佛似之。知吳中園林淵源相承,固有所自也。

童寯老人曾謂,拙政園“蘚苔蔽路,而山池天然,丹青淡剝,反覺逸趣橫生”。真小頹風范,丘壑獨存,此言園林蒼古之境,有勝藻飾。而蘇州留園華瞻,如七寶樓臺拆下不成片段,故稍損易見敗狀。近時名勝園林,不修則已,一修便過了頭。蘇州拙政園水池駁岸,本土石相錯,如今無寸土可見,宛若滿口金牙。無錫寄暢園八音澗失調,頓遜前觀,可不慎乎?可不慎乎?

景之顯在于“勾勒”。最近應常州之約,共商紅梅閣園之布局。我認為園既名紅梅閣,當以紅梅出之,奈數頃之地遍植紅梅,名為梅圃可矣,稱園林則不當,且非朝夕所能得之者。我建議園貫以廊,廊外參差植梅,疏影橫斜,人行其間,暗香隨衣,不以紅梅名園,而游者自得梅矣。其景物之妙,在于以廊“勾勒”,處處成圖,所謂少可以勝多,小可以見大。

園林密易疏難,綺麗易雅淡難,疏而不失曠,雅淡不流寒酸。拙政園中部兩者兼而得之,宜乎自明迄今,譽滿江南,但今日修園林未明此理。

古人構園成必題名,皆有托意,非泛泛為之者。清初楊兆魯營常州近園,其記云:“自抱疴歸來,于注經堂后買廢地六七畝,經營相度,歷五年于茲,近似乎園,故題曰近園。”知園名之所自,謙抑稱之。憶前年于馬鞍山市雨湖公園,見一亭甚劣,尚無名。屬我命之,我題為“暫亭”,意在不言中,而人自得之。其與“大觀園”“萬柳堂”之類者,適反筆出之。

蘇州園林,古典劇之舞臺裝飾,頗受其影響,但實物與布景不能相提并論。今則見園林建筑又仿舞臺裝飾者,玲瓏剔透,輕巧可舉,活像上海城隍廟之“巧玲瓏”(紙扎物)。又如畫之臨摹本,搔首弄姿,無異東施效顰。

漏窗在園林中起“泄景”“引景”作用,大園景可泄,小園景,則宜引不宜泄。拙政園“海棠春塢”,庭院也,其漏窗能引大園之景。反之,蘇州怡園不大,園門旁開兩大漏窗,頓成敗筆,形既不稱,景終外暴,無含蓄之美矣。拙政園新建大門,廟堂氣太甚,頗近祠宇,其于園林不得體者有若此。同為違反園林設計之原則,如于風景區及名勝古跡之旁,新建建筑往往喧賓奪主,其例甚多。謙虛為美德,尚望甘當配角,博得大家的好評。

“池館已隨人意改,遺篇猶逐水東流,漫盈清淚上高樓。”這是我前幾年重到揚州,看到園林被破壞的情景,并懷念已故的梁思成、劉敦楨二前輩而寫的幾句詞句,當時是有感觸的。今續為說園,亦有所感而發,但心境各異。

《同濟大學學報》1979年第4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全南县| 靖州| 东安县| 浦县| 敦化市| 峨山| 江油市| 宜昌市| 永寿县| 北安市| 苍山县| 沙洋县| 双峰县| 谢通门县| 富裕县| 红安县| 穆棱市| 和田县| 镇远县| 安庆市| 会昌县| SHOW| 聂荣县| 西平县| 盱眙县| 鞍山市| 麻城市| 庆阳市| 通辽市| 双牌县| 石门县| 大荔县| 镶黄旗| 英超| 搜索| 灌南县| 准格尔旗| 吴江市| 桐庐县|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