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是2016年9月30號,那會兒趕得很巧,首映第一場.
從那之后了解到了作家張嘉佳.
現在我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看著晚霞萬里,突然想到之前寫在朋友圈的一篇文章.
(一)
2021年1月20日,張嘉佳更博,第一句話直戳心窩,“和劉十三一樣,我沒有了外婆.”
“夏天穿一件藍碎汗衫的外婆,打牌風生水起的外婆,替我扇蒲扇趕蚊子的外婆.”
底下評論區各種安慰,甚至有些透過文字可以感受到哭腔.
我在7月份姍姍來遲,對著屏幕發愣,一時不知該說些什么,只是無比慶幸家里的老人一路陪伴我長大,身體健康,可以讓我有機會多陪陪他們.
生離死別總是被人們放在一起說,可這多少對死別有些不公.
“惟愿歲歲平安,即便生生不見.”
此后大半年,這個微博上最會寫故事的人,半點動靜也沒有.
那種心痛,或許只好交給時間治愈.
2016年上映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那年我初中一年級.
九月末的一個晚上,爸媽破天荒去看電影,因為那時我的印象里,兩位工作狂很少花時間過二人世界,而他們去看的,就是這部電影.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嘖,居然還有導演這么會起名字.”
當時沒有在電影院看,因為我知道即便跟著去了也看不太懂,占個座位還多花一張票錢.
后來老家添置新電視,突然想到這部電影,自己找出來看了一遍.
那是第一遍,是2016年.
不出所料,沒有看懂,唯一的感受就是,電影結尾的風景好美.
后來在手機上又看一遍,懂個大概,可還是頻頻發問:為什么小容會離開這么浪漫的陳末,為什么燕子會離開這么奮不顧身的豬頭,為什么幺雞會離開自己曾經最想靠近的陳末?
第一個問題我在第三遍看的時候問過母親,母親聳聳肩:“就是不喜歡他了唄,沒有別的那么多理由.”
是,沒有理由,哪里來的理由.
我痛苦面具:騙人鼻子會變很長!
直到上高中,有一天室友抱本小說回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迫不及待借過來,這是我第一次讀這本小說.
然后才知道,電影里茅十八、豬頭和陳末的故事,在書里只有不到五十頁.
原來這全世界,需要更多的勇氣和執念去路過.
封面上張嘉佳的照片總是這一張,痞痞的,斯文敗類的感覺.直到后來問度娘搜了他的照片.“嘶,這人怎么不太聰明的樣子?”
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讀了張嘉佳除《幾乎成了英雄》以外的所有作品,成為一個忠實粉絲.
最近再看一遍這部電影,發覺已沒有疑惑.
最喜歡的場景有三處,一處是小容陳末天臺和解相擁,一處是陳末為尋幺雞滿城雙閃,一處是碧海藍天,幺雞赴約,陳末背對她笑.
沒有商定,沒有聯系,沒有征兆,偏偏就是知道你會來.
“一個人,終將擁有另一個人,對你點點頭,貫徹未來,數遍,生命的公路牌.”
2021年7月31日,胖佳更博,染回黑發,準備出版新書.
此前半年里,外婆的離開,讓張胖子一度白頭.
總會過去的.
今天看到他和彭昱暢的抖音,關于新書發布,心中一陣歡喜.
他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每個人在最悲傷的時候,會突然消失一陣子.具體發生了什么,讓我告訴你.歷經一場暴雨,天上所有的云自殺身亡,從此以后晴空萬里.”
如此看來,張嘉佳做到了.
“你是幺雞,麻將牌里最小的那一張,可是如果沒有你,胡不了十三幺.”
“生命是有光的,在我熄滅之前,可以照亮你一點,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
“你總會去到那些地方,雪山潔白,湖泊干凈,聽到,全世界唱給你的情歌.”
雞湯也好,矯情也好,商品化也好.
沒所謂,我喜歡就好.
8月12日,《天堂旅行團》.
在這個夏天的尾聲,
總算有新的故事開場.
那么,拭目以待.
(二)
以上是去年夏天寫的文章,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等到老張發新書.
轉眼又到了要穿短袖的季節.前段時間籃球班賽,文聯兩分惜敗,所有人都覺得可惜,尤其是我們班的男生,一是輸球難受,二是沒看過癮.
第二天自習課我和幾個朋友留到操場看比賽,結果放學收到班主任的“喜訊”,停了一周晚自習.
沒地方去,就每天趕末班公交回家.
那段時間沒有手機,翻出來三年前的mp3,路上循環著幾首老歌,看著車窗外天幕黯淡,路燈陸續放明,雨絲印在窗上,模糊了城市的面容.
雖然朦朧不清,但這是我第一次認真留意這座小城的風景.
耳中歌曲依然循環,我斜靠在座椅上,睡著了.
(三)
“你到哪了?我去接你吧.”
鑫宇發來語音,信息提示音叫醒了我,已是夜晚,眼前的夜景卻無比陌生.
我看打開手機,主頁定位顯示:“重慶YZ區”
“那個,我先獨自轉轉,晚會兒去找你.”
“好.”
(四)
去年冬天鑫宇回濮陽,拿他用無人機航拍的視頻給我看.視頻取景地是洪崖洞景區,有山城最美夜景之稱.
而我正隔江站在洪崖洞對面.
滿心歡喜,沿橋一路小跑到對岸,看著眼前的魔幻建筑出神,直到肚子餓得叫.
洪崖洞前是小吃街,走進一家面館,店家大多是地道重慶人,我努力用重慶話對老板說:“來碗小面,微辣.”
老板也努力用普通話說:“學生,來重慶就崩吃啥子微辣嘛,不過癮.”
我笑著擺擺手.
不一會兒面端上來,入口封神,這輩子還沒吃到過這么正宗的重慶小面.
告別洪崖洞,一心要去鵝嶺二廠,《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的拍攝的地方,茅十八和荔枝相愛的地方,豬頭和燕子告別的地方,陳末和幺雞遇見的地方.
“陳末老師你好,我是幺雞.”
“幺雞?你好,我叫白板.”
晚上八點鐘,登上二廠廠房六樓的愛情天臺,幸得安靜,整座天臺只我一人.
山路七拐八繞,晚風不知道從哪個方向吹來,興許是來自嘉陵江.
記憶如畫面面浮現,我正要獨自煽情,鑫宇打來電話:“哪呢?”
“二廠天臺.”
“你往后看看.”
我遲疑一下,轉過身去,鑫宇和瑞安笑著看我.
風把頭發吹得很亂,我把厚重的劉海撥到眼睛兩邊,細細打量著兩位老友.
一年前的夏天,鑫宇坐在電動車后座,嘆口氣說:“我和瑞安當時都在西安,只是我正游賞大唐不夜城,他卻在趕路,去新的遠方.”
一年后我們在山城重逢,我也終于體會到了“他鄉遇故知”是怎樣的感受.
“終于見面了.”我說.
鑫宇挑挑眉:“到重慶第一件事又不是為了見我倆,搞得跟很想我們一樣.”
我笑著罵他.
一起下樓,看到路邊一輛白色轎車打著雙閃,牌號沒變,是鑫宇的車,停在車位里,沒必要打雙閃.
我指過去:“車燈忘了關.”
他說:“給你留的.”
我一愣.
他說:“電影我看了,小說我也讀完了.知道你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緣自于此,兄弟沒辦法用滿城雙閃迎接你,只是想讓你在迷茫難過的時候知道,還有我們這些個老朋友陪你度過難關.”
(五)
公交車上的播報叫醒我,終點,該下車了.
緩了好一會兒才發現是做夢,這夢境太逼真.
那是我第一次去重慶,見到了心心念念的風景,和相識十年的老朋友.
很多個我們都在計劃,等以后畢業上班掙到錢,要買三五輛跑車,要一個人住大房子,要和好朋友來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真到了那時候,大概率是在為生活奔波,把自己賣給單位,周末假期被窩一鉆,哪里也不想去.
所以說走就走的旅行,又談何容易,往往需要不停沉淀自己,用努力換天份,用汗水換成績,用真心換真心.才能有時間和精力,去許諾給自己要去的地方,找時間的答案.
時常聽到身邊朋友說,包括自己的感受,真的好遠好累好難.
但我還是愿意相信,只要保持憧憬,懷揣熱情,腳踏實地走下去,總會到達想去的遠方.
于是整理行囊繼續前進.
你知道,少年沒有烏托邦.
年少時和兄弟們對著當空皓月立誓:“一定要帶上喜歡的姑娘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結果還未到暮年,就更向往一個人看風景.
因為旅行的意義,尋找歸屬還是樂意漂泊,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我喜歡歸屬感,但我也愿意漂泊,在即便不屬于自己的地方停下腳步,讀一讀城市寫給世界的深情.
我的歸屬在重慶,重慶有我最愛的電影,有我的偶像成長的故事,有一種別樣的吸引力和親切感.
人們說:“重慶有開往春天的地鐵.”
我也知道,那春天是山城的獨家浪漫.
洪崖洞、解放碑、十八梯、鵝嶺二廠、李子壩輕軌、千廝門大橋.
“市井長巷,聚攏來是煙火,推開來是人間.”
我的輕軌,我的晚風,我的朋友,我的重慶,重是重逢的重,慶是慶幸的慶.
要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