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快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時候,總是忽然很多話想寫.
前幾天跟楊光約著早上小聚一場,回家走到物華北門的時候,我想了想停下來,在一號樓圍墻外的小路上拉著他拍了張合照.
這是高二的我們.
2018年,還是在一號樓外圍的小路,我,楊光,廣川,三個人拍了張合照.
那是初二的我們.
跟樂昊也是約在早上匆匆見了一面,在南海路紅綠燈路口,我拉著他聊了很久,我知道大概就是這個寒假我們的唯一一次見面.
事實也的確如此.
過完年,三四號那幾天吧,小甘給我拍來一張圖,是她給我寫的生日信的第二張.
她說:“這是第二張,當初寫了兩張,結果這張找不到了.”
我撲倒:“一塊寫的怎么會有一張找不到.[捂臉]”
說到這里,還是要提一提去年的生日.
一放暑假沒幾天就回老家南樂,決定要置辦宴席,可以說是一瞬間的事.
攢了一筆錢,吃頓飯綽綽有余,一共也沒多少人,錢的事沒找爸媽再開口.
17號生日,14號定下來的飯店,15號買的電影票.
17號早上六點半,坐上了第一班車.
在車上查錢的時候,發現多了三百.
后來問起來,奶奶半夜悄悄往我包里塞的.
那天早上八點左右到飛龍車站,永康一臉痛苦面具,回到我家,他第一句話就是:“終于等到你生日了,這幾天我都快無聊死了.”
到家匆匆忙忙,洗頭換衣服找充電器,又突然肚子疼鉆進衛生間,讓永康去車站接小甘,我在家等鑫宇過來,然后把他們送到束果,去飛龍接楊導.
鑫宇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笑著跑過來,,楊導剛剃了寸頭遠遠朝我招手,這兩個畫面我至今記憶猶新.
吃飯,看電影.
這兩個最重要的環節,過的反而最快,吃飯的時候聊的話題,看電影的時候心里的感受,現在通通不記得.
送走老同桌,送走鑫宇,送走小甘,又回到束果,晚上約著彥博去土豆粉坐了坐.
那天晚上我和張導楊導做好了峽谷決戰到天明的準備,結果困到不行在沙發上橫七豎八睡了一宿.
第二天起來,楊導在沙發上,永康這個狗蛋在我床上.
那無疑是這兩年我最最開心的一天.
那一天到今天,已經半年.
那天久久分別終于重逢的我們,現在又久久分別.
反方向的鐘,繼續往后走,時間仿佛真的逆流.
我還記得第一次跟著參加兄弟們的生日聚會,是鴻飛的生日,奇火鍋.后來展子大漢火鍋,于子凡家味道,閆三鈺坤蘭亭十二味.
我還記得景華兩周一放假,每次輪放假的周五,中午不休息,口袋里揣二十塊錢,叫著天齊永康去土豆粉,跟著德源小葉去沙縣小吃.吃完回學校,跟初一初二的小學弟們滿校園爭一個足球.
我還記得帶著李二陶跟著炎棟凌霄回老城,在批發街瞎逛大半天,買了一堆沒啥用的小玩意,還高興的不得了.
我還記得約著小馬小董廣川去看愛五,然后在肯德基湊錢買了個全家桶,幾個人把玉米餅放在土豆泥里攪和,最后品相太難看誰也沒敢吃.
我還記得在去中考的車上,我們一班的五個男生坐在大巴車最后一排,胡越王騰約著我放假出去旅游,結果那個假期全在預科班度過.
我還記得小葉回來的那天,我們去吃天橋米線,老板說這幾個娃娃好久不來了,小葉猛嚼一大口感慨說就是這個味道.
我還記得一天我踢完球一身汗回家洗澡,永康打來電話,我擦擦沾濕的手接通,他說馬上去XJ了,叫班里幾個人,一起出去吃頓飯.
送別他的時候,也在等一個人回來.
諾,有歡笑有淚水有幸福有遺憾,那些時光是翻飛的詩篇,是無數的扉頁,是熠熠生輝的我們,無憂無慮,聚在一起驕傲又肆意地生長.
很多朋友問我為什么記得這么多這么清楚,我搖搖頭,這還得感謝照片和隨筆,在分秒不停的流逝中,它們幫我們記得稚嫩的面龐和并不那么崢嶸但依然難忘的歲月.
我知道感情不會永恒,友情愛情皆是如此,但我們還是成為了時間打不敗,距離拉不開的妖怪們.
說到青春,人們總會想起轟轟烈烈.
轟轟烈烈這四個字,一聽就知道是團伙作案.
(二)
今年夏天,高中生活就整整兩年.
前些天在整理好友,我之前從不在意這些,但一旦投入去做,發現當初有一面之緣的人,生活真的已經沒有一點點的交集.也發現之前跟自己關系還不錯的一些人,已經消失在了列表.
我把小初高同學分成三組,小學17人,初中99人,高中89人.
不免詫異,我一直覺得高中沒認識多少人,結果跟四年下來的初中只差10這個小數字.
總是那么忽然,猝不及防,還沉醉于這一站的風景,新的班次已經停靠,而我們必須上車.
說起來,還欠翱翔一篇文章的.
感覺進入了一個瓶頸期,每天跟數學死纏爛打,結果越考越差.
在家待不下去,打開手機發現沒幾個人能叫出去,每個人都在經營自己的生活,關系再鐵,也不是所有時候都有理由打擾的.
剛放假的時候列的讀書清單,現在只重新讀了一遍《挪威的森林》,很難進入狀態,這幾天只能讀讀盧大的《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還是會因為國足輸掉不該輸的比賽氣到爆炸,也會因為女足絕地逆轉欣喜若狂,對冬奧會中國隊的每一位選手出色的表現深深地贊許和自豪.
想擺爛了也也會上抖音看點給朋友分享幾個搞笑視頻,吸收著沒有營養的娛樂文化.
好像這樣的生活已經相當可以了,的確,至少絕對不單調.但還是經常性感覺,沒有意義.
想了很久,歸結為不會自己和自己相處.獨處能力是必須具備的,總有一個人的時候,總要自己走夜路,自己躲雨,日后獨處去新的城市打拼,也要自己抗住工作壓力,自己在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等天亮,自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站在百葉窗前,注視著整座城市,喃喃低語.
至少在遇見那個屬于自己的伴侶之前,這些生活我想是一定會經歷的.
我偶爾詢問朋友,問他們有沒有同樣的感受,得到的答案大多是肯定的,就單單跟初中相比,初中一條消息直接穿衣服出門,高中從早上約到中午還見不了幾個人.
過年串門,在舅家涮火鍋,大舅二舅大醉,我也喝了兩杯.
舅舅拍拍我,突然正經地說:“要珍惜高中生活啊,我現在這幫子朋友,就是高一那年認識的,到今年2022年,15年了.”
我點點頭,接不上話,我16歲,在15年的友情面前,只有一句情比金堅可講.
前天我叫著胡越王騰坤子去吃漢麗軒,四個人說起來初中的經典事兒,笑得我上氣不接下氣,他們也都一樣.
果然,總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現在的生活短期內不會再有大的變化,身邊也不乏一群好朋友,我想我們覺得彼此沒有那么親近的原因,大概是都跟我有相似的心境.但時間不會說謊,我們朝夕相處近兩年,已經共同走過了很長的航線,而我們依然在一起,而我們依舊在路上.
等到畢業各奔東西的時候,想必又會是各種難忘各種不舍.
這個時代太快了,人也太著急了,誠如《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里那句:“我們開始變得不在乎真相,我們只要故事好聽.”
我覺得,慢下來總是好的,這一輩子一無所有來,孑然一身走,遇見就真的是上上簽了.
重拾走下去的勇氣,重拾熱愛生活的盛情.
半死不活的感情先放一放,你,我,所有人,都該步入正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