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為被喜歡的品牌:如何獲得消費者的非理性忠誠
- 陳亮途
- 1037字
- 2021-03-11 16:24:08
推薦序一
言傳身教,共創學習者聯盟
劉寧榮教授
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商業學院(ICB)暨企業研究院(SEA)創院院長
認識Hugo[1]已經多年,他在品牌營銷領域的探索也是不斷地與時俱進。他總是馬不停蹄地“南征北戰”,和業界保持緊密的聯系和互動。同時,他筆耕不輟,在內地已經出版了三本營銷學著作,這三本著作都與這一領域的最新實踐和最新發展密切相關。
他常常在第一時間將他的觀察和心得與我們的學員分享。Hugo給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授課已久,作為我們的客席副教授,他的教學深受學員歡迎。這離不開他深厚的功底和前瞻的視野。他知道如何成為受歡迎的“品牌”,授課內容豐富、案例鮮活、觸類旁通,教學風格生動活潑、深入淺出、激情四射。
Hugo傳道、授業、解惑的理念和港大ICB是一致的。他本人也是終身學習的倡導者,不斷進修。他喜歡閱讀,這讓他洞悉各地文化異同所帶來的差異化商業實踐,呼應了港大ICB提倡的終身學習理念——“學無涯,習天下”。Hugo喜歡做老師,因為可以在課堂上分享學問,大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之意;Hugo不以高高在上的學者自居,平易近人,跟學員像朋友般分享學問;Hugo建立學習社群,和學員交流學習心得、教學相長,這跟港大ICB踐行的“333”教學模式也是吻合的。
Hugo席不暇暖、墨突不黔,仍筆耕不輟,相信分享就是最好的學習。疫情期間的各種不便并沒有阻止這本書初稿的誕生。Hugo通過多維度探討“品牌心法”,為對營銷策略和品牌建設感興趣,卻不太清楚兩者區別的營銷人,提供了層層遞進的知識體系。
Hugo的寫作風格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書中有真實案例,如對8位創業者的訪談;更有甚具特色的內容,如請學員對書中案例分享評語,通過他和學員(部分是港大ICB營銷管理學系的學員)共同學習的體驗,為讀者解析品牌建設的關鍵概念。
Hugo在書中提出,品牌要讓消費者成為故事中的英雄,要成為消費者的粉絲,為消費者可以變得更好而努力。有人說,疫情后的互聯互通時代,“傳統英雄”可能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人皆可英雄”?,F實中,他通過賦能其學員(粉絲)成為書中“英雄”,組成“學習者聯盟”,“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身教學員如何打造受歡迎的品牌,為中國品牌未來發展變得更好而努力,其志可嘉。
營銷和品牌建設雖然隨著科技發展和歷史前行不斷突破和更新,但其成功永遠離不開兩個基礎:一是營銷的道德,如何建立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在充滿信任危機的當今世界尤為重要;二是如何理解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忘記了這兩個根本,品牌是很難成功的,更不可能受歡迎。
[1] 書中Hugo均指本書作者陳亮途。——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