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普遍認為保護消費者制度的最大不完善處,是一定要等到消費者成為某種傷害的受害者時才去懲處生產商或銷售商。雖說亡羊補牢,未為晚矣,但總不如提前預防更加安全。
在預防方面,美國的做法是,將各種類型的產品發生的事故編制成冊,最后在全國范圍內發展出安全方面的統一標準。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根據119所醫院的抽樣調查,建立了一整套資料的收集和信息化處理系統。能夠了解屬于使用一種類型產品的事故頻率、受害者的年齡、性別、診斷結果,治療性質、住院期等。
而歐共體則建立了一個“關于產品引起事故的共同體通告制度”(歐洲共同體委員會,布魯塞爾,1978年3月20日,第78—159號通報)。
在法國,在反毒品中心,醫療急救部門和醫院的幫助下,已建立起一個“家庭事故報警系統”。它的全國毒物警惕中心也集中了所有有關危險產品的資料。
在預防消費傷害方面,制造商處于矛盾的另一面,他們通常的做法是制定一個過于嚴格的“產品使用須知”,一旦發生事故,他們就說是消費者使用不當造成的,從而推卸責任,保護自己。這是消費者值得警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