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某些鳥類有忠貞的稟性,是因為看到它們如此相愛,即使一方死去,活著的一方也絕不背叛。給它無窮的自由,它卻選擇了囚禁,讓自己永遠,只感受一種氣息,漂泊的心,只在一個地方停頓。
只愛一個人,不棄不離,找到了你,就找到了幸福,找到了人生的意義。此生別無所求了,哪怕忠貞的價值,常常在殘忍中顯現,而忠貞的結果,會讓所有的苦難,得到補償,讓平凡的生命,因此而絢爛。
1.血紅的櫻花
說起忠貞,心中會突然地想起很多動人的故事和傳說來。
忠貞的愛情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用各種方式保存和流傳著,其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直到今天,想起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心里還是有深深的震撼。忠貞的愛情,雖然多數都是悲劇,卻能夠像閃電一樣,迅速地照亮我們的內心。
說起忠貞肯定會有很多人想起《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這個悲劇的最后。兩個真心相愛的戀人先后殉情,知道來龍去脈的人們都禁不住扼腕嘆息。他們對彼此的愛情都是不渝的,所以羅密歐才會在誤以為朱麗葉已死之后吞下毒藥,而朱麗葉醒來發現之后也會毫不猶豫地喝下了還握在羅密歐手里的毒藥。
他們的愛情如此堅貞,這使得兩家之間的仇恨變得那么渺小。
我想起了很久以前日本一個關于紅色櫻花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開頭和《羅密歐與朱麗葉》類似,也是兩家素有仇怨,但他們的子女卻偷偷地相愛了。兩個人的愛情真誠熾烈,無法掩飾,所以他們的戀情很快就被發現了。雙方的父母十分震怒,兩人分別被軟禁起來。慶幸的是兩人被軟禁的地方只有一墻之隔,于是兩人動手在墻上挖了一個洞,靠著這個洞夜夜傾訴真情。
后來男孩決定想辦法帶女孩私奔,他們約好趁著夜深各自逃出家門,在城門外的櫻花林中相見,女孩要戴著初次定情時男孩送的白絲巾作為標記。女孩順利地逃出了家,但男孩卻因為臨時出了一點事故遲到了。
女孩獨自在城外的櫻花林中等待,濃重的夜色和隱隱傳來的獅子號叫讓她非常害怕,但她仍然勇敢地堅持,等著自己的愛人。在轉身的時候她看見了一頭剛剛咬死雄鹿的獅子,她慌忙躲進了離櫻花林較遠的亂石堆里,慌亂中丟失了戴在脖子上的白絲巾。等她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去找了。
那頭獅子吃完了雄鹿,轉頭就看見地上的白絲巾,它低聲地嚎叫了幾聲,獸性大發地沖上去把絲巾撕得粉碎,白色的絲巾上留下了雄鹿斑斑的血跡。
男孩到的時候獅子已經離開,他一眼就認出了地上那條白色的絲巾。破碎的絲巾和上面的血跡都讓他誤以為女孩被獅子吃掉了,他對自己的遲到痛心疾首,依在櫻花樹下大哭了一場,然后把匕首插進了自己的胸膛。
女孩在確信獅子已經離開以后才重新回到櫻花林,她很快就發現了男孩。他已經死了,但手里仍然緊緊握著那條絲巾,她才明白他自盡的原因,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然后和男孩一樣,把匕首插進了自己的胸膛。
他們的血液混合著流進了櫻花樹下的泥土里,第二天人們發現,城門外原本滿樹雪白的櫻花竟然都變成了鮮艷的血紅色。
這當然只是一個傳說,血紅色的櫻花只是故事里面的道具。但是聽過這個故事的每個人都不會懷疑那兩個年輕人之間的愛情,雖然他們的愛情因為重重磨難得不到完美的結局,雖然他們的生命因為偶然的事故白白地犧牲了,但他們的愛情本身卻在最后和滿樹血紅的櫻花一起,放射出了最奪目的光彩。
那條絲巾,那個墻上的小洞,還有那片櫻花林,都是他們愛的見證。
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他們,包括死亡。這是多么深刻的愛啊。
2.桔子紅了
忠貞的愛情不一定要表現得轟轟烈烈,忠貞是對待愛情的一種態度。
看過《桔子紅了》的人也許非常同情秀禾和耀輝之間深刻壓抑的愛情,而對造成他們悲劇的大太太和老爺耀華都有著諸多的不滿。
盡管我對大太太為拉回丈夫而精心策劃迎娶與自己年輕時相貌相似的秀禾,并且苦口婆心地勸解秀禾放棄與耀輝之間的愛情感到痛心,但是我理解她。這個女人身上背負著幾十年來自己的希望和失望,無法生育孩子的痛苦和自責,還包括丈夫的冷淡和不以為然,她的心里有說不出的苦。
我同情她,并不僅僅因為她所遭遇的不公平。作為一個女人,她把自己的青春和愛情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自己的丈夫,幾十年都獨自守護著那片桔園,桔園是她的全部,她一直相信耀華走的時候說的那句話,她相信總有一天,在桔子紅了的時候,就是他諾言實現的時候。作為一個妻子,她認為生兒育女是自己的分內之事,她從來沒有責怪過丈夫的不忠,而是將所有的責任攬在了自己的身上。
所以她以為,只要秀禾能夠為容家添上子嗣,耀華就會原諒她,就能重新回到她的身邊,他們還可以像以前一樣,過恩愛的生活。
結果耀華真心地愛上了秀禾,這在她的意料之中,但仍然感到有一些失落。但是很快地她就想到:“他愛的不是秀禾,他愛的是我,是年輕時候的我。”那一刻,我被她的癡情感動,支持了這個女人一輩子的,只有她心底認定的愛情。
在她的意識里,秀禾是另外一個自己,秀禾的身上同樣有著她所背負的東西,她希望通過年輕的秀禾,來喚醒耀華已經沉寂的對自己的愛情。
所以她不能原諒秀禾的背叛,她用要求自己的標準去要求秀禾。秀禾是她的影子,就必須背負和她同等的情感。她愛耀華,就要求秀禾同樣地愛耀華。
她比二太太嫣紅可愛,雖然兩個女人為了爭奪同一個男人各用心機,雖然最后證明兩個女人都是同樣的無辜和可憐,但只有她顯示出了對耀華最忠貞的愛。
得知事情真相之后,兩個女人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嫣紅懷著大偉的孩子,跑回桔園向耀華索要自己的青春損失。
而她則平靜地堅持要陪耀華度過心情低落的晚上,直到深夜耀華沉沉睡去,她把衣服輕輕蓋在沉睡的丈夫身上之后,才放心地睡著。
最后耀華趕走了嫣紅,賣掉了城里的家產回到桔園。她如愿以償。
她寬容地迎接他,耀華也終于明白,最初選擇的這個女人對自己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因為她深愛他,所以她可以原諒他所有的背叛、逃離和決絕。
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評價這個女人,我只是肯定她對愛情的忠貞。如果沒有那樣的忠貞,她不會在桔園一呆就是幾十年;如果沒有那樣的忠貞,她早就應該對自己和耀華的愛情完全失望;如果沒有那樣的忠貞,當事實的的真相擺在眼前的時候,她不可能那樣大度地包容耀華,不可能在這個男人所有自尊都喪失的時候還安寧地守在他身邊。她一輩子都葬送在了這樣的錯誤里,耀華離開她拋棄她,最后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本身的問題,而與她無關。
所以當他們最后走到一起的時候,我的心中充滿安慰。這個大半生都在失意中度過的女人,因為她的忠貞和寬容,終于在愛情上獲得了最后的勝利。
在那樣的年代,每個人都被封建禮教所束縛,她也有同樣的局限和濃重的悲劇意味,甚至包括秀禾的人生坎坷,也可以說是由她一手造成。
但她是個善良的女人,因為理解她的忠貞,所以,我能夠原諒她。
3.一生只有一次
忠貞還表現在對愛情的執著和堅持上。一生中遇見愛情可能有很多次,但最后在心中只有一個最愛的人。一生只有一次的愛情,不太現實,但卻刻骨銘心。
蒙哥馬利在38歲之前從來沒有戀愛過,直到他遇見后來的妻子貝蒂。
遇見貝蒂是在蒙哥馬利的一次度假當中,當時的貝蒂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而她的丈夫已經在戰爭中陣亡。他們偶然地邂逅并且愉快地相處,在度假的那段時間里,蒙哥馬利竭盡所能地幫助他們,他和貝蒂之間建立了真摯的感情。
第二年他再次去那里度假的時候再次遇見了貝蒂,然后兩人熱烈地相愛了,并在那年的夏天結為了夫婦,過了十年幸福甜蜜的生活。
后來貝蒂有一次在沙灘上散步的時候,被一種不知名的蟲咬傷了腳。傷口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很快就腫了起來,并且病情越來越嚴重。
蒙哥馬利每天都會從繁忙的公務中抽出時間去醫院陪伴自己的妻子,在病床前為貝蒂祈福,為她誦讀《圣經》,希望能夠減輕她的痛苦。但是因為當時醫療條件的限制,終于沒能控制住貝蒂體內的病毒,她因為敗血癥而去世。在她臨死前的幾分鐘,蒙哥馬利還一直在為她誦讀贊美詩。
妻子的去世給了蒙哥馬利很大的打擊,在很長的時間里他都無法從悲痛中緩解過來,生活上也是同樣的心灰意懶。等后來重新振作投入到軍隊的工作之后曾經有人暗自猜測,也許他又找到了一個可以終身相伴的女人。
蒙哥馬利得知后用堅決的語氣否決說:“真是胡說八道!我不相信一個人能有兩次戀愛,像我和貝蒂這樣的愛是不可能有第二次的。”
這也是一段忠貞執著的愛情。在此之前從未有過,在此之后也不會再有,一生只有一次,這樣的愛情是無法比擬的。
蒙哥馬利認為,一個人一生不可能有兩次戀愛。雖然說法有些偏激,但是我仍然被他的固執所折服。能夠說這句話的人,他是有過經歷的,他對自己的愛情有充分的自信,而且懂得負責。
現代的愛情顯得越來越浮躁,每一次的戀愛都像游戲,隨時可以begin和over。它們本質所缺少的,就是這樣的自信和負責。
也許每一次戀愛的開始,我們都被彼此的激情感動,然后以為這樣就能夠天長地久;或者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喪失了當初的新鮮感,感覺到了厭倦和匱乏,再也沒有了當初熱戀時的感覺,然后就輕易地分道揚鑣。
我想,并不是我們沒有愛情,也不是我們不懂得怎樣去愛。而是經過反復的愛情之后,太容易感到失望,就容易懷疑。
很多人說,我已經不相信愛情了。我對此感到悲哀。
所以,我越來越懷念蒙哥馬利式的愛情,雖然他們的愛情很平靜,經歷的也不過是人生最平常的生生死死,沒有一點稱得上是轟轟烈烈。但是當他坐在貝蒂身邊,用平緩的語氣輕輕地讀《圣經》,或者是念文字清澈的贊美詩的時候,我看到了閃耀在他內心愛的光輝,那種光輝超越了死亡。
愛情是關于生命和生活的一種信仰,它本身就有著唯一的意義。圣潔和純粹的愛情存在于我們的內心,我們可以懷疑愛情,卻不能懷疑我們自己的心。
我看到的愛情,因為擁有著一往無前的勇氣,時時閃耀著人性最美的光輝,所以值得記述和懷念。
4.紙化雙蝶
看過徐克導演的《梁祝》,這個膾炙人口的傳說經過他的改編,在傳奇的基礎上增加了詼諧的成分,也更增添了忠貞的含義。
仍然是因循著一樣的路線,祝英臺女扮男裝進入書院讀書。在此之前,祝夫人年輕時也在這家書院念書,并有過一段戀情,但最后還是嫁到了上虞祝家。祝英臺結識了清貧的梁山伯,兩人在互相的關懷中產生了真摯的感情。
但是封建禮教不會承認他們的感情,兩人決意私奔的當夜,梁山伯被打成重傷,而祝英臺被關進了空房。
他們的愛情并沒有因此中止,祝英臺寧死也不肯嫁給馬家。祝夫人萬般無奈,只得來求梁山伯,希望他寫絕情信來勸服女兒,被梁山伯嚴詞拒絕。
祝夫人冷冷地說,你以為憤怒就可以改變你和英臺的命運?要怨就怨你們生在了這個漢室沒落的時候,人人都這么虛偽迂腐;要怨就怨你們太多想法,年少無知到以為不喜歡就可以改變周圍的人,以為靠你們兩個就可以改變這個時代!
她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眼里有隱隱的淚光,我覺得悲哀。她曾經也是這樣純真的少女,但最終還是屈服于世俗之下。愛人出家避世,而故事卻在女兒身上重演,她是個懦弱可悲的人物,她沒有能力成全自己,她只能在訓斥的時候歇斯底里。
梁山伯終于執筆寫信,他想起了他們之間的往事,他寫不出一個絕情的字。他的眼淚流下來,他的臉因為痛苦變得扭曲,終于悲憤交加噴出了大口的鮮血。
他在祝英臺出嫁的前夕心力交瘁而死,身邊是那個為情避世的和尚。
祝英臺苦苦哀求母親,同意她在出嫁的路上經過梁山伯的墳,好讓她拜祭他。母親含淚答應,但祝父卻強硬的表示拒絕。
花轎為了避開了梁山伯的墳繞路而行,突然間風沙大作,堵死了前面的路。送嫁的花轎幾易其道,終于不得不重新回到正道上。山伯的墳赫然就在眼前。
和傳說中一樣,祝英臺跳進裂開的土墳,與愛人同穴而葬。
故事的最后,已經了卻塵緣的和尚把畫中的蝴蝶撕下來,再攤開手心的時候,已化作了一對翩飛的雙蝶,他看著它們自由自在地越飛越遠……
中間有兩段同樣時代同樣遭遇的愛情,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結局。母親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女兒卻勇敢地跳進了愛人的墳墓。這就是忠貞與否的區別。
死去的兩個人,遠遠比活著的兩個人幸福。
就是這兩個對愛情忠貞,甘于為愛情抗爭和犧牲的人,他們讓我們懂得,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值得追尋的,什么應該舍棄,什么才能永久。他們邁出的那一步很艱難,卻因為艱難有著天地溝壑般的深度。
每個人都有選擇跳或是不跳的權力,選擇不跳只需要違逆自己的內心,就能繼續維持百無聊賴的現實,不需掙扎和犧牲。選擇跳就會粉身碎骨灰飛煙滅,但卻能夠做到磊落自由、無愧于心。
始終有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就像石頭碰撞出火花很容易,難的是怎樣才能保持它不熄不滅一樣。兩個人相愛也很容易,難的是怎樣讓我們的愛保持不變,甚至越來越綿長?
我一直相信,在不可捉握的塵世宿命中,在不能跨越的艱險阻礙前,只要我們緊握雙手,堅持自己的信仰,不管最后是否會萬劫不復,愛我們所愛,忠實于我們內心的真正情感,我們就能永遠在一起,并且永遠幸福。
如果紙都能化蝶,那還會有什么是不能夠的呢?
5.夢里花落知多少
愛情百味諸陳,沒有人能夠全然品味得出其中的變幻和無常。忠貞的愛情,對于相愛的兩個人來說大多都是曾經幸福的,只是因為幸福太深,痛也更深。
我在清理舊書的時候看到了三毛的《夢里花落知多少》。書籍裝幀簡單樸素,我記得自己看這本書是在很多年前了。那篇《夢里花落知多少》,被翻來覆去地看了很多遍,每次看都覺酸楚。三毛對荷西的愛情,早已銘刻在了她的文字里。
我看到的最完整記錄她和荷西愛情的文字,是一篇名為《一個男孩子的愛情》的談話記錄。我可以想象,三毛在講述這段愛情的時候,心里有著怎樣的傷痛。那是一個妻子在講述與自己已故的丈夫之間的愛情、他們曾經的往事和那些幸福溫馨。三毛已經辭世多年,而她的愛情在我的心里卻始終清晰著,未有淡忘。
那是一場深刻的愛情。十七歲站在樹下捏著一頂法國帽的年輕男孩子,固執地喜歡這個來自遙遠中國的長發女子。他無數次地逃課來看她,兩個人步行去看電影,卻因為買票花掉了所有的錢只好一路步行;坐在出風口的板凳上,他看著她的眼睛鄭重地要求六年的時間:他要用這六年的時間念大學、服兵役,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然后負擔起自己心愛的女子一生的幸福。
其實在這個女子的心里,已經被他的認真和許諾深深感動。但她擔心他的愛情只是因為太年輕,因此還是拒絕了。于是,男孩與她告別,他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傷心,他還在微笑。馬德里在那個夜晚下雪了,男孩轉身向大草坡的另一邊跑去,邊跑邊揮舞著手里的帽子,不斷地回過頭來。這個情景定格在了三毛的心里,她說:“以后每當我看紅樓夢寶玉出家的那一幕,總會想到荷西十八歲那年在那空曠的雪地里,怎么樣一邊跑著一邊叫著我的名字:‘Echo,再見。Echo,再見。’”
六年的時間很快地就過去了,其間的三毛經歷了太多的事情。她在一個西班牙朋友的家里意外地見到了荷西,巨大的欣喜占據了她那顆因為情感而憂傷的心。他攬著她轉圈,曳地長裙飛舞起了一地芳華。
在荷西的家里,她看見了放大了的自己的黑白相片,都有些發黃了。荷西告訴她這些相片的來歷,看著這個執著的男孩子,三毛忍不住哭了。她對荷西說:“你那時為什么不要我?如果那時候你堅持要我的話,我還是一個好好的人,今天回來,心已經碎了。”荷西卻看著她輕輕地說:“碎的心,可以用膠水把它粘起來。”三毛說:“粘過后,還是有縫的。”荷西就把她的手拉向他的胸口,鄭重地說:“這邊還有一顆,是黃金做的,把你那顆拿過來,我們交換一下吧!”
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的,荷西潛水的時候,三毛站在岸邊張望都能望得癡了過去。六年的感情還和新婚時一般無二,但與此同時,她的身體狀況非常不好。每每想起可能的后果,她常常在深夜里淚濕。幸福太深了,就無法負載即來的痛苦。
但黑暗降臨了,荷西潛水意外喪生,三毛心中的痛無法言喻。在荷西的墓碑前,她一遍遍地用手指寫他的名字:荷西·馬利安·葛羅,你的妻子紀念你。一直坐到日落西山,無數次地離開又無數次地奔回,無法抑制地伏地痛哭。
我看過她很多的文字,在撒哈拉沙漠中自由行走的那個女子,終于沒能走出宿命和愛情定下的悲劇。曾經美滿幸福的愛情,帶給她的竟是余生中無窮無盡的痛苦和悲傷,使她以死相隨。三毛死后,曾經有人說她所有故事中的情感都是不盡不實,荷西根本就是她幻想中的愛人。對這樣的說法我感到遺憾并且痛心,我想能夠擁有如此忠貞感情的女子,即使只存于幻想,也是令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