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拍三角
- 清貧的詩意:正在消失的游戲
- 蔣藍
- 723字
- 2021-04-22 10:44:19
拍三角是賭煙盒的一種變種,估計是剛剛跨入小學校門以后,孩子們從塑料三角板上獲得的啟示,賭煙盒竟然也講究起美觀來了。可見對美的向往,正是文化傳遞的結果。
有的地方稱其為“趕”這個古怪的叫法倘若放在十幾年前問,孩子全會笑破肚皮。“趕”就是用煙盒紙做的三角形,一般來說,趕的數量比質量更重要。大人的煙還沒有抽完,煙盒子便找不到了。我們躲在樓梯間里,胡亂折了兩下,就做好了一個新“趕”。
誰的“趕”最多,誰就是英雄。想獲得更多的“趕”,必須有過人的手技。放一大堆“趕”在手背后,然后翻三下,再用力甩起,成功抓住其中的一張(或幾張)便算贏。
具體的說,是把紙煙盒拆開,攤平,折一個對角,再折一個對角,就構成了標準的孩子們認可的流通格式,然后把三角稍微掰一下,使其具有一定的拱度,就可以上陣了。其游戲規則仍然是按照香煙的價格比多少,價錢多的一家首先玩,先把兩個三角一起狠狠摔到地上,希望利用反彈力促使其翻身,如果不行,還有機會,只能用手拍風。三角并不像以前長條式的煙皮那么好拍翻,也就是說,它們并不“按照規律辦事”,經常出現匪夷所思的翻轉,在一放歡天喜地時,三角懶洋洋地又恢復了原樣,氣得他跺腳,不到一秒鐘,由大喜直接跌入大悲痛的境地。由于拍三角具有這種難以預測的變異性質,就成為賭技不好的孩子喜歡的法門,他們渴望運氣。想想也對,這不跟足球的道理是一致的嗎?但是,水平不高,好像運氣也不怎么幫忙啊!
三角最理想的存放地點是書包,有些孩子贏得太多了,就用橡皮筋扎住,50張一疊,整整齊齊,有時突然慷慨起來,以一疊賭別人的一張“大中華”,別人自然同意了,他卻有意輸給了對方。其實,這是孩子特有的一種厭煩情緒,因為他突然對太熟悉的東西喪失了興趣,不想再玩。他想尋找新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