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玩泥巴
- 清貧的詩意:正在消失的游戲
- 蔣藍
- 600字
- 2021-04-22 10:44:19
兒童對泥土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似乎他們能夠感知泥土的秘密,并賦予泥土不愿意與人道的種種心事。
玩土當然也有講究,理想的土一般是膠泥、黃泥,粘性要強,具有可塑性,孩子玩著玩著,心里向往著喜愛的動物、器物,其形象逐漸在泥土上得到了體現。我想,所謂雕塑大概也是起源于這樣一種泥土游戲吧。玩泥巴固然可以玩出泥碗、泥人、泥狗、泥磨、泥房子等等,但復雜一些的造型就不是單憑手指就能夠塑造的了,那還得用刀來雕刻。
男孩兒喜歡武器,用泥土塑坦克和車輛大概是他們都嘗試過的高級游戲。之所以說高級,就在與其后期加工比較復雜。通常是先捏一個毛坯,待其半干之后,才能進行后期制作。不熟悉的新手,要對照書上的坦克圖依葫蘆畫瓢,由于雕刻時間過長,泥巴完全干透了,刀一下去就會掉下一大塊,失敗率很很高。熟悉的孩子就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了,迅速雕出坦克的炮塔和車身,然后再來精雕細啄,比如履帶、車輪等等,這樣的話,就不怕泥巴干透容易雕壞了。
內行都知道,炮筒是無法用泥土雕刻的,只能用竹管、鐵管代替,細心的孩子還會在炮塔后部安裝一根細鐵絲,作為天線。有些完美主義者還要刷上草綠色的油漆,寫上紅色的八一軍徽,甚至還有編號。比賽的場面連家長們也頗有興趣,大家紛紛拿出杰作,看誰的更漂亮。做不出來的孩子簡直眼紅已極,就用自己節約下來的糖果去換坦克。我記得曾經看到過一個泥土坦克,是進了燒窖里燒過的,還上了釉彩,那可是美極了,幾乎就可以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