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必讀古詩詞精華品鑒
- 徐昌才
- 4306字
- 2021-03-09 14:32:28
切情入境解詞句
——《氓》賞讀
氓
氓(méng)之蚩蚩(chīchī),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qí),至于頓丘。匪我愆(qiān)期,子無良媒。將(qiāng)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guǐ)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shì),體無咎(jiù)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xū)嗟鳩兮,無食桑葚(shèn)!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tuō)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cú)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shāngshāng),漸(jiān)車帷裳(cháng)。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mǐ)室勞矣。夙(sù)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xí)則有泮(pàn)??偨侵纾孕﹃剃?。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學習選自《詩經》的名篇《氓》,分析男主人公“氓”的形象,詩中有這么一個句子“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對于“蚩蚩”,教材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是指忠厚老實的樣子,另一種是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到底哪種理解更妥當?
忠厚老實說。原因一,男子為人處世忠厚老實,任勞任怨,正是女子喜歡他的重要原因。原因二,男子的忠厚老實與后文的三心二意、見異思遷形成鮮明的對比。原因三,第一章先是直接寫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前來求婚,忠厚老實,一心一意;后面又間接寫道“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婚期稍晚,大發脾氣。前后對比,喜怒無常。原因四,忠厚老實是假,討好諂媚女子是真,因為有求于女子,因為急于求婚,所以要裝,要裝得讓女子滿心滿意。
機靈聰明說。認為“蚩蚩”是笑嘻嘻的樣子,其實是說這位男子機靈聰明,善于應酬。原因一,嬉皮笑臉,油嘴滑舌,專會花言巧語,甜言蜜語,討好女子,因而女子喜歡他。原因二,“蚩蚩”這副笑臉如花的表情與后面“抱布貿絲”的動作相配合,笑臉如花是假,討好女子是真,“抱布貿絲”是借口,“來即我謀”是真意。男子很會表演。原因三,從后文來看,男子三心二意,用情不專,前面的“氓之蚩蚩”寫他油嘴滑舌,巧舌如簧,其實是伏筆,前呼后應,文脈連貫。原因四,女子一般喜歡男子英俊瀟灑,儀表堂堂,但更多喜歡男子會哄女子,會逗引女子開心,會甜言蜜語,后文又寫女子深情癡戀男子,如癡如醉,不能自拔,如此看來,男子的“蚩蚩”當作聰明靈活理解為好。
忠厚靈活說。此說綜合前面兩種看法,認為各說各理,言之有據,共存并美。俗話說“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深陷情網的女子心目中,男子不管是忠厚老實,任勞任怨,還是巧言令色,笑臉如花,女子都接受,都喜歡。愛一個人,很多時候是一種自我感覺,不可以依循因果邏輯理性分析。愛一個人,當然也就愛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好比這個男子,說他忠厚老實,不善言辭,說他表里不一,花言巧語,說他心機巧謀,聰明靈活,說他掩飾自己,精明狡猾,等等,都是可以的,都不影響女子對他的愛。從生活的真實和人性的復雜來看,《氓》開篇用“蚩蚩”兩個字描寫男子的情態,真實而準確,生動而豐富,塑造了一個血肉豐滿、性情復雜的男主人公形象。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這句話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一是從女主人公的角度去看,女子安慰男子,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沒有合適的媒人上門提親,你不要生氣,我們兩個現在約定,就在這個秋天結婚吧。女子安慰、勸導男子,女子承諾婚期,女子心中著急,女子果斷答應男子,說明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女子表現得格外大膽、主動、熱烈。二是從男主人公的角度看,他為何生氣呢?從前面的文句“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可以推知,他怪罪女子故意拖延婚期,他想早點結婚,操之過急,以至于疏忽了要請媒人上門提親,以至于他自己親自上門找女子商量婚事,如此做法,當然不符合當時的習俗與禮規,因此,女子責怪他“子無良媒”。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現在是深深愛戀女子的,恨不得早一點結婚成家,過上甜蜜幸福的婚姻生活。他的性情比較急躁,容易生氣,做事有點莽撞,考慮不周。結合開篇“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來看,有求于人,急于說親的時候,他表現得熱情諂媚,笑容可掬。當得知婚期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他表現得急躁生氣,毫無節制??v觀前后,一以貫之,他是一個喜怒無常,急躁莽撞的男子。
“秋以為期”一句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不同,現代漢語的規范表達是“以秋為期”,這兩種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原文的表達可否改為常規表達“以秋為期”?顯然不能,常規句式只是一般陳述句,表達平淡,波瀾不驚,沒有特別的意味。變式句“秋以為期”將介詞賓語“秋”提前,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在女子看來,當著男子的面,特意告訴男子秋天我們結婚,一言為定,決不反悔,等于是給男子一個許諾,給男子吃下一枚定心丸。于自己而言,也是表達對男子深情的愛戀。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研究這幾個句子,重點研究兩個詞語“垝垣”“復關”?!皥捲笔侵钙茢〉顾某菈Γ颂幟鑼懪拥却凶忧皝碛臅?,為何要登上破敗倒塌的城墻?登上完整高峻的城墻不行嗎?有人認為,只有登上高高的城墻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看清楚自己的心上人是否出現。這個細節表現了女子對男子的渴盼與思念。有人認為,登上倒塌破敗的城墻很不容易,相比完好無損的城墻而言,更能看出女子不畏艱難、熱切關注男子的蹤影。有人認為,登上破敗倒塌的城墻,有點危險,不小心會摔傷,或者遭遇生命危險,越是艱難,越是危險,女子越要攀登,更能看出女子對男子的愛戀,對愛情的熱烈向往。有人認為城墻倒塌破敗,雜草叢生,如此蕭條荒蕪的環境自然烘托出女子不見男子時候的悲涼失落的心理。也許有人會反問,女子是在等待男子前來約會,如果滿心悲涼,面色凝重,無精打采的樣子,哪個還愿意和你約會呢?應該說,約會之前的等待充滿了焦慮與不安,但是更多的是充滿喜悅與期盼,幸福與甜蜜。有人認為,登上倒塌的城墻瞭望男子,表現出女子追求愛情的大膽和勇敢,執著與癡情。與后文男子的薄情變心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出男子的品行不端,用情不一。有人認為,這是男女約會,破敗荒蕪的城墻邊,人跡罕至,比較偏僻,不容易被人發現,這是青年男女私會的理想地方。《詩經》十五國風里面的《邶風·靜女》有這樣的句子:“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泵鑼懩信臅?,翻譯過來就是:“姑娘溫柔又靜雅,約我城角去幽會。有意隱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撓頭?!庇臅彩沁x擇城墻的一個角落,比較隱蔽,不為人知,為兩個相愛的人提供了一個卿卿我我、耳鬢廝磨的絕好場所。上述各種理解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確性,但是,最后一種看法相對更加合情合理,男女幽會比較私密,所以選擇人跡罕至、不為人知的“垝垣”之地。
關于“復關”,可以換個角度理解,將“復關”改為“男子”“情人”“郎君”,是否可以?結合課文情境不難知曉,不可以。這三個詞語都比較直接,一覽無余,情味淡薄?!澳凶印狈Q呼,顯得客觀、冷靜,無情無義?!扒槿恕眲t是強調兩人之間的關系親密而曖昧,有那么一點特別的味道在里面。他們兩人之間的關系應該不是定位為“情人”,而是“戀人”。“郎君”的意思是女子稱呼自己的丈夫或情人,顯然,他們兩人還沒有結婚,不能這樣稱呼。相比這三個稱呼,詩歌中的“復關”顯得含蓄內斂,節制感情,比較符合中國詩文的表達傳統,不直露,不張揚,節制情感,留有余味。結合情境來想,女子登高望遠,盼望看見“復關”這個地方,盼望看見那位居住在“復關”的心上人,一心一意,癡情等候,內心充滿無限地激動,無盡地期待,無比地幸福。她牽掛一個地方,只因為那里居住著自己的心上人,正如我們遠隔千里萬里,關心一座幾千萬人口的城市,只因為那里生活著一位我們牽掛的親人或情人。一個人因為愛上另一個人,進而愛上那個人生活的城市。相反,一個人思念一座城市,只是因為那里生活著他(她)熱戀的另一個人。所以,詩歌當中說“以望復關”“既見復關”“不見復關”,均是以“復關”代指生活在復關的那個人,這種表達具有一種博大深遠、綿長深厚的情味。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理解這個句子,要注意兩點,一是誰送誰?這與傳統送別有無區別?此番送別說明了什么?顯然這兩句是寫女子送別男子,因為前面有這樣的句子“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男子借著換絲的名義來向我求婚,與我商量婚事,最后離開我家,當然是我(女子)送別男子。一般而言,兩人約會,最后分別,多半是男子送別女子,甚至護送女子直到她的家門口,看著她親自進屋才放心離開。男子呵護女子,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墒牵@里是女子送別男子,有別于傳統習俗??梢娕拥拇竽憽⒅鲃?、深情、熱烈。一般送別也只不過是“送君送到大路口,有句話兒難開口”,可是你看,這兒是女子送男子,一塊渡過淇水,一塊到達頓丘,不去考證淇水在哪里,頓丘在哪里,女子家鄉又在哪里,反正這些山啊水啊的交代,分明告訴讀者,送君送得很遠很遠,走了水一程,山一程,形影相隨,難舍難分。女子對男子的愛像淇水一樣綿長,像頓丘一樣厚重。男子走到哪里,她的愛和她的心也就追隨到哪里。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這句話也是女子的道白,趕快駕著你的馬車過來,拖著我的嫁妝走,我要和你組建一個美滿的家庭,早日過上幸福生活。語氣熱烈,情意熾熱,大有迫不及待,立馬嫁人之感。可見女子愛得如癡如醉,愛得如火如荼。她的愛情,就像一把火,燃燒了整個世界。恰如一首歌所唱:“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燒了我的心窩?!绷硗?,這兩句詩歌揭示了一種古老的風俗,迎來嫁娶,喜氣洋洋,熱鬧喜慶,開開心心。令人想起“西部歌王”王洛賓一首歌曲《達坂城的姑娘》:“達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啦/西瓜大又甜呀/那里來的姑娘,辮子長啊/兩個眼睛真漂亮/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百萬錢財/領著你的妹妹/趕著那馬車來?!?/p>
古今習俗,一脈相承。吉祥喜慶,熱烈紅火。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理解這個句子,注意一個“謀”字,商量婚事。男子不是請媒人提著彩禮挑著財物吹著嗩吶敲著鑼鼓浩浩蕩蕩上女方家門提親,而是自己一個人打著“貿絲”的名義私下幽會女子,與她商量婚事。這種做法不符合傳統習俗,不受女方家人歡迎,不被社會接受。男子應該知道這一點,可是,他為何要一個人上門求親呢?只有一種解釋,熱戀中的男子被愛情熏昏了頭腦,太急切,太熱烈,太莽撞,以致不顧世俗眼光,不講傳統禮節,一個人想咋干就咋干。當然,也是愛。這個“謀”字表現出男子的急躁、莽撞、不夠冷靜,處事沖動的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