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科普游戲的價值

科技創新不斷豐富著人類文化乃至文明的內容,科普游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文化價值上。文化價值具有三維屬性,即面對文化發展的歷時性、共時性和現時性。具體到科普游戲的文化價值,其歷時性表現為科學精神的傳承,共時性表現為科技創新的發展,現時性表現為科學普及的促進。

1.3.1 歷時性——科學精神的傳承

文化價值的歷時性表現在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是科學中的“靈魂”,貫穿于科學實踐中、凝結于科學建制中、體現于科學方法中、內化于科學家的范式中。無論是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還是科學理論和科學思想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精神。科普游戲中所蘊含的科學精神,表現在其所弘揚的正向游戲精神服從于科學精神,由人文精神指導的游戲內涵與科學精神融通共建,并最終外化為社會意識,內化為科學理念,對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起著重要促進作用。

1. 弘揚游戲精神的正向價值

游戲精神服從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所包含的勇于探索、鍥而不舍、敢于創新、善于分析等是玩家在科普游戲中所應該表現的態度。這需要科普游戲體現出一定的游戲難度和內容設計上的開放性,讓玩家有挑戰和發揮的空間。游戲內容單調、任務路徑單一和游戲目標實現過程過于簡單,都不能實現科普游戲的精神外化。一款好的游戲應體現出人文精神,即追求對人類和社會所需得的終極關懷,是求善。對此,科普游戲在設計理念上應有更高的要求,即在以人文精神為正確的價值導向下,實現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科普游戲不單是為了引發玩家對科學的關注,更重要的是引發玩家對科學正面功能的理解和負面作用的反思,從而保持對科學與人類處境和未來發展的關懷。這種關懷滲透在游戲的世界觀之中,通過游戲符號、劇情等規則體現出來。

2. 實現人文精神的融通共建

科普游戲應在以人文精神為正確的價值導向下,實現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在對人文和科學的全面理解中塑造當代的人類精神。這也符合新形勢下科普的科學文化傳播這一內涵。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類精神的內在組成部分,單獨強調科學精神,會使唯科學主義泛濫,從而導致對人文精神價值的忽視;片面宣揚人文精神,沒有科學理性來限定,人文精神只能是空洞的“自說自話”,最終被湮沒在神秘主義之中。通過科普游戲,弘揚科學精神,要倡導對自然科學進行人文思考,積極推進科學與人文的互動,廣泛、深入地開展對科學的宣傳普及工作,重點面向青少年,引導青少年掌握科學知識,應用科學方法,學會科學思維。

3. 促進社會意識的培育形成

科學精神一方面外化為社會的科學意識,滲透到社會大眾的意識深處,與人文精神融會貫通,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著根本性和基礎性作用;另一方面內化為科學家的科學觀念,成為維護科學共同體的價值基石,引導科學工作者的言行,保證科學自身的健康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科學知識的普及,更重要的是科學思維方式和健康生活態度的傳播。科學普及也從過去被動的“傳授-接受”模式轉變為“主動尋求”的過程。

科學普及為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供了高效的催化劑。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生之時,也是知識流動、技術擴散、科學普及空前活躍的階段,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和公眾之間的交流互動,新技術、新產品在生產生活中的快速擴散,為企業家開拓市場提供了新的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媒體、管理者還是企業家,需要的不僅是知識的普及,還有觀念的更新、社會心理和觀念的發展變化,從而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

1.3.2 共時性——科技創新的發展

文化價值的共時性表現在科技創新,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科技創新程度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個國家、地區的生產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創新型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參與國際競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不斷拓展科技創新發展理念,提升科學技術普及能力,推動文化新興產業發展,充分激發人們創新、創造的無窮動力和活力,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

1. 拓展科技創新發展的理念

我國目前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時代,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富起來”時代培養的人才并不適應“強起來”時代的人才需求。新時代正處在“強起來”時代與信息時代的交匯期,要求人才培養與新時代信息社會同頻共振,既要保障教育規模,又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和國際視野,堪當社會強國的人才。

進入新時代,中國要逐步走到世界舞臺的中央,就不能再去跟蹤模仿,而是需要創新引領,主動走到前面,成為“無人區”的探索者和引路人。科技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更是思想和理念的現代化,在“互聯網+”的推進過程中,首先強調充分發揮其對理念、思想轉變的推動作用,促進理念的深化,適應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

在大形勢的推動下,“互聯網+科普”事業的發展優勢逐漸顯現,“互聯網+科普+游戲”也應運而生。對中國目前的游戲產業發展來說,無論移動端游戲、網頁游戲還是手機游戲,都已進入發展的高潮階段,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科普游戲成為一個新的發展和探索方向。

2. 提升科學技術普及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全新的科學傳播方式和表達方式,社交媒體、自媒體、全媒體成為科學傳播的生力軍,互聯網正在成為科學普及的主陣地和新平臺。科學家向公眾單向傳播知識的傳統模式,已經轉變為以受眾為中心,多元化、多渠道的傳播模式。多個國家的科普機構或博物館都開發了各種App,并面向公眾免費開放,人們可以在手機或智能終端上下載,查看自己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并與有相同興趣愛好的網友進行交流互動。

“互聯網+”為改變科學傳播模式提供了關鍵手段和方法支撐。過去的模式使信息的傳遞和感受受到很大限制。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后,更多聲、光、電技術伴隨著思想的跳動。信息化把過去簡單的舞臺劇變成3D大片,提高了人們的學習興趣,樂趣成就快樂。這樣的轉變邏輯符合規律發展,信息化傳播方式大有潛力可挖。

要想提升科學技術普及能力,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第一,積極探索線上服務新模式,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允許適當使用符合條件的社會化、市場化優秀在線課程資源,探索納入部分教育階段的日常教學體系,并在部分學校先行先試。鼓勵加大投入和培訓力度,試點開展基于線上智能環境的課堂教學,深化普及“互聯網+”應用等。完善在線資源知識產權保護、內容監管、市場準入等制度規范,形成高質量的線上資源供給。

第二,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促進形成政企多方參與、高效聯動、信息共享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結合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健全政府社會協同共治機制,構建政企數字供應鏈,以數據流引領帶動物資流、技術流、人才流、資金流,有力支撐城市應急、治理和服務。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水、電、路、網等城市設施智慧化改造。結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及生產力布局,加快推進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完善智慧城市聯網應用標準,推進區域一體化數字治理和服務。

3. 推動文化新興產業的發展

在數字時代,文化生產在一個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閉環系統內完成。前端為各類文化機構的數據中心,前端博物館的藏品數據信息經過網絡匯集于云端,與網絡相鏈接的終端通過云端訪問前端,獲得前端授權即可解構信息,形成素材,用于文化的創作生產,實現數據重構。為保證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暢通,人工智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字文化產業是以文化創意內容為核心,依托數字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的新興產業,具備傳輸便捷、綠色低碳、需求旺盛、互動融合等特點,有利于培育新供給、促進新消費。當前,數字文化產業已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及數字經濟和數字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文化產業涵蓋數字游戲、互動娛樂、影視動漫、立體影像、數字教育、數字出版、數字典藏、數字表演、網絡服務、內容軟件等內容。

互聯網數字化平臺存在“五全信息”特征: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和全價值的信息。所謂“全空域”是指互聯網數字化平臺打破了區域和空間障礙,從天到地,從地上到水下,從國內到國際可以泛在地連成一體;所謂“全流程”是指互聯網數字化平臺關系到人類所有生產、生活流程中每個點,每天24小時不停地進行信息積累;所謂“全場景”是指跨越行業界別,把人類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為場景全部打通;所謂“全解析”是指互聯網數字化平臺通過人工智能的收集、分析和判斷,預測人類所有的行為信息,產生異于傳統的全新認知、全新行為和全新價值;所謂“全價值”是指互聯網數字化平臺打破了單個價值體系的封閉性,穿透所有價值體系,并整合與創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價值鏈。現代信息化的產業鏈通過數據存儲、數據計算、數據通信與全世界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正是由于這種“五全”特征的基因,當互聯網數字化平臺與產業鏈結合時形成了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各種信息,成為具有很大價值的數據資源。可以說,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鏈與數字化“五全”基因相結合,都會立即形成新的經濟組織方式,從而對傳統產業構成顛覆性的沖擊。總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下的現代互聯網體系,具有顛覆性作用。現在的互聯網數字化平臺,在5G背景下還會進一步形成萬物互聯體系,其終端連接數比現在人類的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的連接數還要多上百倍、上千倍。人類的互聯網產業也因此將從to C型的消費類互聯網發展為to B型的產業類互聯網。

要想推動文化新興產業的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培育產業平臺化發展生態。著力發揮互聯網平臺對傳統產業的賦能和效益倍增作用,打造形成數字經濟新實體。開展重大工程布局,支持傳統龍頭企業、互聯網企業打造平臺生態,提供信息撮合、交易服務和物流配送等綜合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依法依規為平臺提供金融服務。建設跨產業的信息融通平臺,促進農業全流程、全產業鏈線上一體化發展。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推廣。

第二,發揮已建平臺的作用,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支撐、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務。發展服務衍生制造,鼓勵電子商務、轉型服務等行業企業向制造環節拓展業務。大力發展眾包、云外包、平臺分包等新模式。組織面向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軟件、技術、算法等聯合攻關。鼓勵發展開源社區,支持開放軟件源代碼、硬件設計和應用服務。

第三,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群,實現產業供需調配和精準對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實施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行動,支持建設數字供應鏈,推動訂單、產能、渠道等信息共享。支持具有產業鏈、供應鏈帶動能力的核心企業打造產業“數據中臺”,以信息流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協同聯動,保證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發展產業服務化新生態。

第四,加快文化大數據體系的建設。文化大數據體系的建設催生了新的文化生產體系。文化資源通過數字化轉化為文化素材,成為文化企業可以利用的生產要素。文化產業各門類、各業態數據在云端進行關聯,實現資源共享、優化組合。生產者和消費者身份相互轉換,生產和消費活動實現高效循環。新體系的建設將催生成百上千條生產線,吸引成千上萬家企業,聚合上千萬名生產者和上億名消費者,形成新的“生產力”。未來,人工智能可能重塑游戲研發、電競賽事乃至整個數字文化產業。游戲和電競為人工智能提供了最理想的試驗場。例如,游戲電競中的“多智能體博弈”,也是智能網聯汽車在現實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已經嘗試用游戲領域的技術優勢為汽車廠商構建模擬仿真環境,以提升自動駕駛的測試效率和安全性。

1.3.3 現時性——科學普及的促進

文化價值的共時性表現在科技創新,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科技創新程度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個國家、地區的生產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創新型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參與國際競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不斷拓展科技創新發展理念,提升科學技術普及能力,推動文化新興產業發展,充分激發人們創新、創造的無窮動力和活力,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

1. 豐富科學傳播的手段

科普的基本內容包括科學技術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面向的基本對象是社會公眾,目的是通過有效的手段和途徑,提高公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公眾的科普客體身份是明確的,而科技信息的傳播者則包含了科學共同體、政府、工業機構、媒介組織和社會組織等多種主體,這促成了科普形式的多元化。但是無論哪種形式的科普,本質都是把科學共同體內的私有信息轉化為社會共享信息,實現科學信息的傳遞和擴散,進而促進科學技術的創新利用和社會的進步。

科普游戲是科技與文化融合的重要表現。科普游戲是一種新的科普形式,能夠將游戲文化借助科技手段以一種新的方式展現出來,有益于科學普及工作創造更多的亮點,開展豐富的科普活動滿足大眾需求。《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公民每天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來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已經高達64.6%。游戲作為老少皆宜的互聯網媒介形式之一,憑借富媒體傳播、互動性傳播、無邊界傳播等特性,將成為有效承載和傳播科普信息的重要載體。科普游戲可以更好地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借助優秀的游戲文化和科技手段培養青少年,體現科技和文化融合的游戲化科普。例如,通過游戲設計和開發活動,創建多樣的視聽形式,讓學生可以批判性地解構虛假信息和偽科學信息[13]

2. 培育科學教育的思維方法

游戲方法服從科學方法。完成游戲任務過程中所使用的游戲方法應是科學方法,或者說科學方法的“告之”依托于游戲方法的使用。玩家要用科學的思路、程序、規則、技巧和模式進行游戲。當然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知識層次、社會背景的玩家,科學方法在游戲中要以簡單或復雜、顯性或隱性的方式傳遞出來。

科普游戲在形式上要展示科學方法。科普游戲一個很關鍵的特征是游戲規則要符合實際的自然規律,用科學的思路、程序、規則、技巧和模式設計游戲。

3. 助力教育資源的平等分配

教育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提供并讓公民平等地分享教育中的公共產品部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我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不同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教育發展非常不平衡,教育公平面臨很大的挑戰。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更快、更好地覆蓋到更多、更廣的人群。2019年,“互聯網+教育”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是對互聯網技術在教育行業產生的作用的最大肯定,也是對互聯網技術繼續推進教育發展的期待。“互聯網+教育”已然成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實現“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總目標的重要途徑。

教育不僅強調均衡,還要提高優質教學質量,通過發展“互聯網+教育”,可以讓經濟基礎薄弱地區的教師學習經濟基礎發達地區教師的授課模式和教學技能,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學校能夠開好各類課程。通過教育信息化,提升當地教師的教學水平,發展“互聯網+教育”,從根本上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為促進在線教育健康、規范、有序發展,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門發布了《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供在線教育服務,增加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創新教育組織形態,豐富現代學習方式,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面對新時代和信息社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結合我國教育教學的發展基礎和“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趨勢,教育部正在編制《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準備出臺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

◎案例1-6 《野狼謎蹤》

《野狼謎蹤》(Wolf Quest)是美國明尼蘇達州動物園開發的一款關于狼生態的野生動物模擬游戲(見圖1-9),由專業的動物研究者和游戲制作者合作開發,旨在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狼這種神秘的動物。游戲的場景被安排在廣袤的黃石國家公園,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真實的環境,充滿生機而又危機四伏的野生動物世界對喜愛大自然的玩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圖1-9 野生動物模擬游戲《野狼迷蹤》

在游戲中,玩家扮演一只出生在黃石國家公園北部山脈的兩歲的灰狼,學習狼的生活方式、尋找食物、與其他狼相遇,以及尋找伴侶、建立領地、養家糊口。通過游戲,玩家可以了解保護自然和動物的重要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州县| 海宁市| 天长市| 鱼台县| 永寿县| 揭西县| 徐闻县| 福安市| 泽州县| 大港区| 金昌市| 武汉市| 泉州市| 托里县| 洛隆县| 虎林市| 荆门市| 遵化市| 陆丰市| 玉屏| 仪征市| 佛坪县| 宣化县| 临江市| 铜梁县| 巩留县| 通榆县| 津南区| 敦化市| 分宜县| 衡东县| 九龙城区| 青州市| 壤塘县| 玛多县| 广南县| 增城市| 贵溪市| 哈密市| 延川县| 台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