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糖橘
有一肚子怨氣時,最好去游菜市場。
今天一大早,到了春秧街,看到眾人買菜,感到一陣陣的溫暖,是由熱愛生命的群眾發出。這是香港最便宜的菜市場之一,所謂菜市,也不是集中在一間大廈,而是擺在道路的兩旁的菜檔魚檔,顧客人山人海。
最喜歡看人家賣魚,那么大的一尾剝皮魚,至少兩尺長,也不過賣四十多塊。這一帶福建人多,最愛海產了,其中還夾著幾尾亮晶晶的魚。咦?那不是來自臺灣的虱目魚嗎?此魚骨多,但非常鮮美,肚子充滿肥膏,可請小販劏了,用豆豉蒸,不遜游水海鮮。
看見一條不知名的,問小販:“那是什么魚?”
“斑。”對方回答。當今什么魚,一叫不出,就是斑。
所有魚類,我最不喜歡的就是石斑,嫌它肉硬,又粗糙,從前的野生石斑還有點甜味,當今多是飼養,不如吃發泡膠好過。
賣螃蟹的檔口也不少,各類蟹,來自越南或老撾。看見小販把一只蟹的殼用利刀削開,露出全身的紅膏來。如果肉蟹和膏蟹給我選,我當然要后者,不管是清蒸或做紅蟳飯,都比肉蟹美味。
如果嫌貴,可買那殼上有三個斑點的蟹,秋天當季,也是全殼膏,肉結實,甚美,價錢便宜得令人發笑。
走過水果攤,一盤盤的蘋果,紅得誘人,才十塊錢,而且個個美好,不是賣不出去的。日本人將剩貨疊成一個山形,賤價出售,稱為“一山”,如果女兒還嫁不出去,父母親就會說:“要等到變成‘一山’嗎?”
見砂糖橘已上市,又回憶起蘇美璐的小女兒,數年前她們來澳門開畫展,我不停地買甜若砂糖的橘子給她吃。一年復一年,我每次見到砂糖橘,就想起她。蘇美璐的電子郵件中說,她已長得亭亭玉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