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此書是由我的一本舊著《中國史學名著概說》(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86年)改編而成的,原書扼要介紹中國古代十一種史學名著,包括“四史”、“三通”、《資治通鑑》和《通鑑紀事本末》,以及《史通》、《文史通義》二大史評。除記敘編著者生平、成書經(jīng)過、內(nèi)容體例、史學評價外,並就相關(guān)的著作加以比較;另有附錄三項,分別簡述先秦史籍、二十五史、清代史籍凡四十種。其中“四史”與正文重複,不過詳略各異,既可視為撮要,亦可互相參照,以收融會貫通之效。

當初的讀者對象是投考大學的預(yù)科生,所以力求內(nèi)容繁簡得當,同時盡量參考一些較新的研究成果,重要項目用表解說明。臺北唐山出版社於1989年印了一個臺灣版,香港版亦於1990年重印,港臺地區(qū)的高中生和大學生常用作參考,是一冊認識中國古代史學發(fā)展的入門用書。至1994年,由於學界對史學知識的需求有所提高,香港版改題《中國歷代史學名著》,內(nèi)容編排按照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代、宋代、清代六個時期的區(qū)分,闡述歷代重要史學名著十三種,並旁及多種相關(guān)的典籍,或作為補充,或加以比較,務(wù)求能把中國古代史學的概略面貌,有條不紊地展示出來。

轉(zhuǎn)瞬逾二十年,該書在坊間已難購得。近日重新整理舊稿,考慮到史學、史家與時代的相互關(guān)係,於是按史書體裁和題材性質(zhì)加以改編,並增入〈導(dǎo)論:中國史學著作及其體例〉和〈現(xiàn)代中國史學的成立:從理論到方法〉兩章,而成現(xiàn)在這個面貌。大抵來說,各章編排是盡量按時代順序的,通過史家與名著的記敘,說明幾種主要史書體裁的內(nèi)容和特色。

中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史學大國,歷代史籍卷帙浩繁,本書只能舉其大端,無法一一加以介紹。對史學名著有精闢見解的學者甚多,如錢穆、張舜徽、呂思勉諸大師,筆者不敢望其項背,本書旨在為年輕學子提供便捷的進修途徑,藉此一窺中國史學殿堂之博大精深而已。未盡妥善之處或所不免,敬希讀者方家見諒。

周佳榮 謹識

2015年1月30日於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稻城县| 娱乐| 海林市| 周宁县| 永安市| 吴江市| 奉节县| 钟山县| 庆云县| 龙游县| 资兴市| 驻马店市| 湘阴县| 义马市| 武安市| 高碑店市| 顺平县| 射阳县| 刚察县| 永川市| 郸城县| 乌审旗| 秀山| 稻城县| 佳木斯市| 镇巴县| 安庆市| 南澳县| 塘沽区| 清远市| 阜平县| 开平市| 轮台县| 利津县| 馆陶县| 长宁区| 上栗县| 韶关市| 华阴市|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