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丙寅閏六月廿一日[1]
投老經年掩蓽門[2],清齋佛火自晨昏[3]。衣裳旋覺蜉蝣改[4],籬落頻看木槿繁[5]。時至雄風生左角,夢回斜日照西垣[6]。水邊林下君知否?定有高人一笑論[7]。
[1] 此詩以第一句首二字為題。投老,到老,臨老。丙寅,天啟六年(1626)。詩寫削籍回鄉后潛心于佛教,然而內心深處不時會冒出一試身手的豪情。詩寫得聲情頓挫,沉郁中不乏昂奮恣縱。
[2] 經年:時間很長。這里指一年。蓽(bì畢)門:用荊竹編成的門,為貧者所居。蓽,同篳。這一句寫作者回鄉后,由于黨獄正興,不得不禁錮一室,盡量不引起閹黨注意。
[3] 清齋:清心素食。世俗以素食為齋,詩中指禮佛。
[4] “衣裳”句:形容時間過得很快。蜉蝣(fú yóu浮游),一種蟲子,體細狹,四翅。壽命短者數小時,長者六七日。《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剛成蟲時,羽翅楚楚。
[5] 籬落:籬笆。木槿繁:木槿樹生長得很茂盛。
[6] “時至”二句:意謂自己雖然清齋禮佛,但內心深處仍不忘國事。左角,指星宿的位置。《史記·封禪書》:“其令郡國縣立靈星祠。”裴集解引三國張晏語:“龍星左角曰天田,則農祥也,晨見而祭。”天田,古時西北邊塞用作偵查敵人出入蹤跡的沙田。詩中由左角之意引申到天田,由天田指向邊情。西垣,也稱西掖,中央政府的中樞機構中書省的別稱。
[7] “水邊”二句:如果有人知道我身在水邊林下,而心里想的卻是魏闕,一定會譏笑我。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遁齋閑覽》云:“詩人類以棄官歸隱為高,然鮮有能踐其言者。故靈徹《答韋丹書》云:‘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蓋譏之也。趙嘏云:‘早晚粗酬身了事,水邊歸去一閑人。’若身事了則仕進之心愈熾,愈無期矣。”作者意思是說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完全隱居起來,不問世事,是不容易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