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宿敵”王翦VS李牧
- 穿越戰國之我是齊王建
- yhk很優秀
- 2754字
- 2021-06-13 22:15:47
白起的身體狀況牽動著贏政的心。
贏政十一歲了心里有些打算,白起則是最好的對象。
白起若去世,那贏政會惋惜可惜無比。
贏政三天兩頭去看望白起,每日跟白起細談慰問。
聯軍只是隔幾天佯攻一次函谷關,并沒有大規模進攻。
果應了白起的話,趙軍將領李牧帶著魏武卒和踏陣營翻越秦嶺,從南陽準備入關中。
幸虧提前派了王翦防守。
王翦望著趙軍,嚴陣以待不敢輕視,關乎著秦國興衰!
王翦軍十萬,以防守為主,李牧魏武卒一萬,踏陣營八千,一萬八千人,目標攻取南陽入關中。
古代上攻城方總是要數倍于守城方,但是李牧軍隊人數遠遠少于王翦。
就算李牧統帥的是精銳軍隊但是打攻城也不利。
歷史上李牧跟王翦數次交手,王翦攻趙時候屢次被李牧所敗。
王翦可以說是李牧的老手下敗將,但是此刻的青年王翦和青年李牧都未曾交手,這是第一次!
是否還像歷史原本一樣被李牧打敗?
王翦此刻守在城中,雖說敵方主將是個無名之輩,但是王翦不蠢,能作為戰國時期四大名將腦子肯定夠用。
能統領魏武卒和踏陣營兩支魏趙強軍還能讓兩軍士卒如此服服帖帖,軍紀嚴明,此人不簡單!
王翦不敢輕視李牧,就等于不會給李牧機會,王翦知道自己人多守城綽綽有余,王翦不敢冒進,所以并不讓一兵一卒出城。
李牧大軍駐扎城外二十里,李牧也深知聯軍的缺點,秦軍的優點。
李牧不會貿然攻城就像王翦不會貿然出城一樣!
雙方對峙起來,氣氛有些尷尬微妙。
李牧沒有多拖延,第二天就準備撤軍了,只是派了些士兵很有禮貌的問候了番王翦和秦軍,然后敘說了片刻實情,便開始撤軍。
王翦沒有想到李牧這么簡單輕松的就撤軍了,加之李牧的禮貌溫和態度讓王翦覺得李牧是個仁厚的主將。
王翦見李牧老實,心下動了心思,但是謹記使命和職責,不會貿然出兵。
很快聯軍大營開始拔地而起,陸續撤走。
王翦站在城頭上遠眺著聯軍,眉宇微皺。
王翦多么想建功立業然后站到秦國將軍行列的第一線!做大秦的大功臣!
李牧真的這么輕易的放棄?當然不會!
李牧撤退的同時密切關注秦軍動向,故意放慢行軍速度然后還將魏國士卒落在后面,形成一個距離。
王翦很快發現了聯軍撤退時候的狀態,士氣低落,毫無戰心。
而且距離拉的太大,王翦再一細瞧,落在后面的全是魏武卒,魏國人。
王翦明白這是讓魏軍殿后,聯軍主將李牧是趙國人,這點小心思王翦明白。
一旦秦軍偷襲追擊那么也是魏軍受損失最大,趙軍可以保留實力。
但是這樣做明顯導致聯軍分心,魏軍那邊哀聲怨道,咒罵著李牧。
王翦想到,自己可以不追擊,而是派人安撫魏軍,送上厚禮說服魏軍將領,趁機招降或者誘騙然后趁其不備全殲,都可行。
不管怎樣對秦國都是有利的,李牧來了沒打一仗,士兵自然賺不到軍功,心里正癢癢著呢。
王翦自己也想立軍功,見聯軍有機可乘心下安排好對策。
王翦想過李牧可能會反包圍,所以王翦要發揮好自己的優勢!
就是人多!
人多力量大,聯軍雖然精銳但是數量少,到時候李牧有詐也不怕。
只要全殲這股精銳,必然會給聯軍造成重創。
王翦帶兵七萬追擊李牧,準備徹底分割殲滅魏武卒,等趙軍反撲也不怕,到時候人多圍死他們。
李牧見王翦追擊,嘴角忍不住上揚,只要你出城迎戰那就有機會!
不怕苦戰就怕你不戰!
李牧組織趙軍踏陣營隨時準備反撲,趙軍比魏軍領先些路程,李牧又派人到魏軍中傳信,待會只需要如此如此。
王翦大軍趕來,追上了魏軍,魏軍中有人說降有人說戰。
王翦也給魏軍機會,招降條件甚好。
魏軍中部分人動搖了,有三千多人決定倒戈,至于剩下的七千名魏武卒則是全部選擇迎戰!
魏軍主將列陣迎敵,魏武方陣列成。
王翦也是同步下令放箭、沖鋒。
數萬箭雨的沖擊下比任何沖鋒都有效。
魏武卒開始撤退,丟下了數百具尸體。
魏將有條不絮的指揮著,魏武卒有序撤離。
王翦猜到結局,親率大軍沖鋒,數千精騎一并發力。
轟隆隆的聲音響徹大地,魏武卒放棄了列陣開始輕裝逃跑。
但是王翦沒有注意到的是每個魏武卒逃跑時候手里都拿著盾牌,兵器卻都扔了。
這個細節王翦沒注意到,一心顧著殺敵立功,青年時期的王翦也是個愛國的激憤青年。
王翦沒有意識到漸漸的進入了李牧的圈套。
七萬秦軍仗著人多絲毫不把計謀放在眼里。
路途中一些小埋伏把王翦整笑了,王翦對左右手下調侃道:“李牧不會就想憑借這些埋伏來打敗我們吧?哈哈”
“那我這個將軍就不用當了。李牧這不是瞧不起人嘛。”
王翦話語充滿傲氣,但是行軍依舊謹慎。
李牧見秦軍還是如此小心,眉頭緊鎖,讓人傳令魏將,再敗的狠一點!
到時候絕對會把損失的弟兄們撈回來,不會白死!
趙軍絕對不會偷懶!
魏將得到最新軍令后,臉色煞青,冷哼一聲,心道狡猾的趙國人。
但是如今又沒有辦法,魏將只能依計實施。
魏武卒丟盔棄甲,投降者不少。
秦軍更加興奮,進入秦嶺森林地帶后,依舊窮追猛打。
李牧見時機成熟,下令點火,樹林蹭的燃了起來,火勢越來越大。
在森林區一旦著火萬劫不復。
秦軍慢慢被火海包圍,在這個緊要關頭,一些投降的魏武卒手持兵戈突然發難。
本來王翦是有看管這些降卒的,但是追擊緊急,沒有仔細搜身,這些降卒每人身上藏著把短劍。
秦軍亂了起來,加之外面對我大火,人人都想沖出去。
但是那些魏武卒好似不要命似的,拼命拖延秦軍行動,王翦看在眼里,大怒。
怒火中帶著遺憾,王翦鎮定指揮下,秦軍穩定下來,見主將還在,安定了許多。
那些鬧事的魏武卒慢慢被平息下來,有的戰死有的燒死還有的被活捉。
王翦通過審問,知道這些假意投降的魏武卒全都是拖家帶口的,就是家中人口很多全靠自己一個人。
這些魏武卒憑借著軍餉和優待是很難讓家庭后半生幸福的。
所以在短短一日時間內,李牧和魏將將其分了出來,說了計劃,到時候無論戰死或被捉,其家人都會永遠豐衣足食。
于是三千魏武卒甘愿當了死士,拖住秦軍一個時辰左右。
秦軍損傷八千余人。
森林大火漸漸形成包圍圈,等到魏武卒被平息,大火已經很旺了。
秦軍被困在火海,王翦一咬牙,說把衣物滋上尿裹在身上沖出去!
秦軍開始了突圍,但是火墻比聯軍要厲害的多,秦軍一來追了近百里身心勞累,二者大戰一場精疲力盡。
所以突圍時候多少有點力不從心,但是生死競賽下一個個也都拿出吃奶的勁頭。
秦軍好不容易沖出大火群,等待他們的是站在高處以逸待勞的聯軍,輪到秦軍吃箭雨了。
秦軍憑借人多再次沖破聯軍包圍,往南陽跑去。
王翦灰頭土臉愧色顯露。
回去道路上被一股股的聯軍埋伏襲擊,傷害不大但是很煩根本休息不了。
秦軍好不容易到了南陽城下,城內插上了聯軍大旗。
王翦心中一驚不應該呀,自己出來時候留了三萬人的,怎么可能?
原來是李牧讓四散奔逃的魏武卒穿上了沿途死去秦兵的衣服,然后千余人來騙開城門。
李牧的踏陣營一擁而上,這就是為什么王翦感到沿途沒什么大埋伏和身陷火海出來后聯軍沒有大批人馬迎戰的原因。
李牧早讓趙軍繞路回掏南陽。
配合城內的魏武卒,南陽被控制了。
城內三萬人很多都是沒反應過來被綁了。
李牧站在城頭,輪到他居高臨下的看王翦了。
王翦敗給了李牧,南陽失守的消息傳到了咸陽,朝野震動。
聯軍占領南陽就可以直入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