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拉圖的倫理學
- (英國)特倫斯·埃爾文
- 1122字
- 2021-03-05 13:44:31
34.蘇格拉底對通常信念的處理
不過,蘇格拉底是否有理由以這些主導原則作為基礎?如果想要這些主導原則在辯駁法中具有他所設想的地位,那他就必須宣稱它們比我們對有美德的特定行動所做的判斷更加可靠,而且對話者必須同意這個主張。但是他能恰當地指望一個普通的對話者同意這一點嗎?
我們對通常信念的最初概括揭示了人們對于幸福所需要的條件、對于美德、行動者的善與他人的善之間的聯系等問題都有不同意見。蘇格拉底與人們的普遍意見之間存在嚴重分歧,后者認為那些公認的美德(尤其是正義)可能與行動者自己的善相互沖突。既然在蘇格拉底的道德觀與更接近日常觀念的其他觀點之間加以取舍時,這種不一致是如此重要,那我們就很可能對他不去公開面對挑戰其美德與幸福觀點的對話者而感到驚訝。
蘇格拉底或許會回復說,他不需要直接面對這種挑戰,因為任何一個接受了辯駁法主導原則的人都會看到,對所有此類挑戰必須予以拒絕。如果我們同意這些公認的美德就是真正的美德,如果我們同意每一種美德都必定是美好的和有益的(就蘇格拉底附加于這個主張的意義而言),那么我們就能看到,正義必定是對行動者有益的。他不需要面對那些一開始就聲稱正義與行動者的幸福相沖突的對話者,因為主導原則確保這樣的對話者將不得不拒絕自己最初提出的主張。
然而,蘇格拉底的這個辯護只是把問題又推了回來。只有當我們可以期待對話者接受主導原則,這個辯護才能成立。但是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同意這個廣泛傳播的觀點,認為公認的美德可能不會促進行動者的利益,那我們為什么還要接受那些主張每一種美德都美好而且對行動者有益的主導原則呢?如果蘇格拉底的辯駁法依賴于這個主導原則,那它就會僅僅對以下對話者起作用,即那些含蓄地接受它的對話者,以及那些認識到它是如何要求對其他信念重新予以審視時才同意接受它們的對話者。但是蘇格拉底尚未表明,如果我們也像人們一樣對美德與幸福之間的聯系持有普遍的懷疑,那我們為什么還要接受這些主導原則。
這些觀點足以表明,我們不僅應當發現蘇格拉底的主導原則是有爭議的,同時也應該發現他的同代人有很好的理由去挑戰這些主導原則。如果他假定,這些主導原則不需要進一步的辯護,那他可能就是錯的。他能提出進一步的辯護嗎?
R1比R2強得多,因為R1暗含了一個意思:只要A沒有對B行不義,就絕不允許B用不義的方式來對待A。R1排除了(盡管R2允許)懲罰中的報復因素。我們或許相信報復本身并不是進行懲罰的一個充分理由,但是我們更相信懲罰涉及的傷害僅應強加于那些做了不義之事的人,而將其強加于那些沒有做不義之事的人實際上就是不義的。這個信念會違背R1,因為它意味著A之前的不義行動影響了B對A的所作所為的合法性。報復性的考慮所具有的這個地位得到了Hart(1968,第11—13頁)的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