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維: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中宣部2022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 霍麗婕
- 536字
- 2021-03-12 16:40:02
導讀
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字摩詰,盛唐時期著名詩人,河東蒲州猗氏縣(今山西運城臨猗)人,祖籍太原祁縣,晚年官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很小便工詩善畫,博學多才,相傳九歲便屬辭作詩,十五歲時離鄉赴京求取功名,二十一歲進士及第。在長安的那些年,王維一直是貴戚王侯的座上客,交游十分廣泛。
作為盛唐山水詩的巨擘,王維上承大、小謝(謝靈運、謝),下開韋、柳(韋應物、柳宗元),與孟浩然合稱王孟。王維工于音律,詩畫雙絕,開青綠山水之先。蘇軾評價王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因其深厚的繪畫底蘊,王維山水詩中的設色、構圖頗為講究,寓情于景,渾融自然,不著痕跡,如《終南山》《終南別業》《漢江臨眺》等山水詩,“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王維年少及第,官太樂丞,因“舞黃獅子”之禍而外放濟州,一生際遇跌宕起伏,曾出使塞外,也曾入嶺南知南選。在人生的后半段,經歷了張九齡罷相、長安陷落等打擊之后,王維出世之心日盛,于藍田輞川別業半官半隱,隱居之作出世之氣愈濃,往往透露出靜照獨往、清空寂滅之感。
王維是唐代成就最高的詩人之一,也是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群體中的代表,有著極高的詩歌藝術成就,開創了山水詩情景交融、自然寫意的審美意趣,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視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