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政策與賦學復興
詩賦是中國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文體,能詩善賦體現出個人的風雅、教養,是進入上流社會的途徑,詩賦由此成為華夏文明的象征。尤其是外族入主中原的時代,他們對待詩賦的舉措,實際上透露出統治者對待漢族文化傳統的態度。在當時的漢人眼中,滿清以野蠻落后的夷狄身份統治文明先進的華夏民族,這是不可接受的,在顧炎武看來,就是“亡天下”,是“率獸食人”(1)。顯然,清初統治者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如何改變在漢人心目中的印象,使其統治長治久安是他們首要的任務。清初尤其是康熙一朝,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文化措施籠絡漢族知識分子,其中尤以考試詩賦的政策最有成效。清代社會的穩定、清代文學尤其是賦學的復興及發展,一定程度上與統治者的這類文化措施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