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一堂課
- 大唐:原來我是天道之主
- 千淼
- 2143字
- 2021-05-24 15:27:14
第六十八章 第一堂課
“今日是驪山書院的第一堂課。”
“或許你們最初來到驪山書院所追求的東西各不相同,有人想要借書院的便利,未來考取功名,一飛沖天;有人想安安靜靜讀書,鉆研經典,讓自己未來有進入文壇的可能;甚至有人只是看中了能夠免費入學,想來蹭飯?!?
“人各有志,這些都沒有錯,但是既然你們已經成為了驪山書院學生,就要遵守這里的規矩,也要清楚,天下沒有免費的餐食。”
“我在這里向你們允諾,驪山書院能提供給你們的不會弱于長安城任何一家書院,但同時,驪山書院不養庸人,我將建立一項考核制度,若是考核三次以上不合格,將會被逐出書院,但考核如果完成優秀,會得到書院的獎勵?!碧K墨清了清嗓子道。
蘇墨話音將落,底下學生神色各異,聽到有可能會被逐出書院,一些人已經開始慌亂了起來。
“院長,不知考核的標準具體是什么。”學生楊淵忐忑道。
蘇墨道:“書院不會干涉你們的選擇的自由,除了授課時間外你們可以選擇學習鉆研任何學科,但是每隔一段時間你們要拿出來自己的學習成果,由我親自查驗。”
“這些成果可以是一首詩、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學會了某項技藝,練成了某一武術,但只要是有用的,我都可以將其算作合格。”蘇墨平靜的陳述。
驪山書院設置學科知識比較廣,這在給予了學生學習自由的同時,有可能會滋生出懶惰等一些壞習慣,所以必須要有一項制度在后面鞭策。
這是蘇墨設立考核制度的初衷,總不可能他整天跟在學生屁股后面盯著,這樣不現實。
“你們明白了嗎?”蘇墨問道。
“明白了!”學生們齊聲回答。
“你們選擇參加這次科舉考試的人有多少?舉起手我看看。”
大殿內所有學生都將手高高舉起,這也與蘇墨預料的差不多。
雖然最初入學詢問志向時,一些學生選擇了文理之外的學科,但是理想與現實之間還是有著鴻溝存在,目前科舉是擺在他們面前最為明朗的選擇。
不過通過這次科舉,也能從一定程度上看出哪些學生適合走科舉這條路。
“選擇考明經科的起身!”
“刷”一聲,一多半的學生站了起來,只有不到十人坐著。
“果然!大多學生還是選擇考明經科。”蘇墨苦笑。
在科舉制度發展到頂峰之時,曾有這樣一句話反映出了科舉各科之間的難度,叫做“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明經科主要考的是儒家經典的記憶背誦能力,說白了,就是考驗死記硬背的能力。
而進士科死記硬背就行不通了,不僅考察時務政論,還要測試詩賦文章,如果沒有一定的才華,是撐不到最后的。
從貞觀初年到現在,每一年科舉常科錄取中,明經錄取的名額一般是進士的五倍,這也就導致了進士科比明經科要難考的多。
“準備考明經科的學生,今晚我會給你們一份儒家經典注解,是我整理摘錄的,我敢保證,整個長安城沒有比我手中資料更詳細的了?!碧K墨道。
“多謝院長!”
聽到有最詳細的儒家經典注解,底下的學生徹底沸騰了。
“準備考進士科的學生,我要求你們在兩日內根據大唐‘御敵之策’和‘治國理念’各作一篇文章,另外附上自己一首得意詩作,我會請長安城中的墨蘇先生為你們評閱!”
大殿內氣氛突然變得詭異般寂靜。
“是那位作出《墨梅》,如今譽滿文壇的墨蘇先生嗎?”有學生似乎不敢相信。
如今長安城中不時傳來消息,“墨蘇”這個名字已經被烘托到與一些文壇成名已久的大家齊名了。
“正是!”蘇墨淡淡道。
其實他也有些意外,沒想到在平康坊的一次人前顯圣,竟將他吹捧到了文壇極高的地位。
望著那些眼中閃光的學生們,蘇墨滿意的點了點頭。
……
第一堂課結束。
蘇墨回到了屋中,已經擺滿了一厚摞《尚書》的注解本,伙計蹲在地上,小心翼翼的將活字智能印刷板上落下的紙整理好。
“院長,按照您的要求,已經印刷了四十二本?!被镉嬚酒鹕砣嗔巳嗨嵬吹募绨?。
“辛苦了!去賬房那里支一貫錢,算是這次的獎勵。”
“多謝院長!”伙計喜出望外,喜悅將身上的酸痛都沖淡了不少。
“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錢鋒?!被镉嬓χ嗣^。
“以后讓你專門在藏書樓做這個工作愿意嗎?”蘇墨詢問。
他看過了錢鋒整理出的《尚書》注解本,整理的不錯,錢鋒還自己發現了印刷板的裝訂的功能,將這四十二本書都裝訂了起來,說明夠機靈,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愿意,只是以后我可不可以坐在椅子上整理,蹲著太累了。”
“當然,我會讓人給你專門準備一張桌子?!?
接著,蘇墨命人將活字智能印刷板搬到了藏書樓一層,在那里給錢鋒專門騰出了一塊地方,把儒家經典注解合集交給了錢鋒印刷。
最后他將活字智能印刷板的功能以文字的形式張貼在了藏書樓外。
活字智能印刷板的神奇僅僅片刻就吸引了一大批學生前來嘗試,紛紛將需要的藏書樓原本拿出來印刷。
“爭搶書本的局面以后應該不會出現了?!碧K墨淡淡道。
根據印刷板的介紹,自身的能量能維持運轉三年以上,之后就需要蘇墨再次在天道實驗室兌換能量核心,現在只需要定時給印刷板補充墨汁。
到了正午,吃飯時間。
驪山書院外突然傳來了一群馬的嘶鳴聲。
“是周平和王績回來了嗎?”
蘇墨聽到聲音后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大早離開的周平和王績。
走到大門外,外面的場景讓蘇墨有些傻眼。
原本早上走的時候只有兩輛馬車,但現在足足停著八輛馬車。
一些人不斷的從馬車搬出各種東西,發出“丁里咣當”的各種聲音,像極了菜市場。
待周平走近,蘇墨發出了疑問。
“這是怎么回事?”
“在我重金誘惑加極力說服下,一個鐵匠鋪決定直接將鋪子搬到咱們書院,還有幾輛馬車是王績老朋友們的,他們都答應了來驪山書院教書。”周平昂著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