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五音療疾:中國傳統音樂療法理論與實踐
- 吳慎
- 1385字
- 2021-04-16 12:52:53
序五中國音樂療法的踐行者
相識:2008年的初夏,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萬人體育場舉行的一次“樂先藥后”公益演示會上,有幸與中國上古音療的創始人吳慎教授相識,我感到非常高興。
相學:更有幸的是受吳教授的邀請,我有機會參加了他在吉隆坡舉辦的“樂先藥后,亦樂亦藥”音樂養生理療的高端培訓課程,并且反復精讀了吳慎中國音療生命律動的《生命之樂》。書中通過翔實的例證和令人折服的科學實驗,驗證了中國音療的理論基礎。在中醫理論中,陰陽、虛實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的。吳慎教授以實體與虛體理論,表明人體的營養除實體的五味營養外,還需要虛體五音營養(音樂律動充實細胞能量是生命最精微的高級營養),在這個五味營養過盛的時代,以五音音樂針對人體的虛體進行理療,透過五音聲波振動調養人體器官和臟腑的功能,是科學養生的一大貢獻。在相識又相學中,我被這位才華橫溢、孜孜以求的東方學子的音療理念所震撼、所感動。
相覺:我們一見如故,談得非常投緣,圍繞著“醫學如何造福人群”這個主題,吳慎教授侃侃而談。他心懷大愿,立志用自己畢生的精力為中國人爭光,為人類造福。吳教授出生于河南商丘的一個中醫世家,從小受祖父吳華仙傳統中醫的熏陶,潛心學習中醫科學、哲學和相關學科,并從先人的醫藥經驗中解讀出“樂先藥后”的原理。他利用五音應五臟、以樂代藥的理論,加上個人的才學智慧,創立了生命之樂與生命律動綠色音療——中國音療,造福人群,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效果,可喜可賀、可敬可佩。
共識:我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西安),畢業后留校一直從事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工作,共攻讀了兩個醫學碩士學位,后調入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廣州)工作。近二十年來,主要從事克隆、細胞因子等科研及基因檢測推廣服務。特別在疾病易感基因檢測及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中,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凈化心靈、祛病健身、養生防病、開發智力潛能、益智長壽的上醫防病療法,在學習了解并初步掌握了吳慎中國音療后,我認為吳教授的音療養生正是我的所求。毫無疑問,音樂療法會給那些亞健康者,甚至也給正亮起紅燈的高危人群點亮一盞綠燈,為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讓他們不向疾病方向發展,而轉向健康方向發展。因此,我與吳教授達成“共識”,用不同的生命密碼ATCG編成音樂,對那些已發生基因突變的人,進行個性化的音療聲波能量以調諧修復其基因,使患者少受痛苦,達到防病養生的效果。
共事:當交談向縱深發展時,“醫學如何造福人群”的話題轉向了“我們怎樣合作造福人群”。在這個話題中,我們有共同的心愿與能力。當我見到吳教授時,發現他的所長正是我的所求。無論是個人所求,還是為群眾解難、解痛、解苦的所求,他的音療都是我和廣大群眾的所需,也是人們溫飽問題解決之后,追求生命質量的所求。我們需要潛心研究,把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音療與最新的生命密碼ATCG技術結合起來,精心研究探索從分子水平上如何改變修復基因,以科學譯碼音療、譯碼基因,造福人群。
共創:無論是“解碼音療”,還是“解碼基因”及兩者的科學結合,都是為了造福人群。為了造福人群,我愿與吳教授及廣大的志愿者、愛好者團結起來,攜手并肩,共同努力,為弘揚中華五千年文化瑰寶共創輝煌。
【注】
黎梅蘭教授:中國著名首屆基因醫學科學家,被譽為基因媽媽;原第一軍醫大學(現南方醫科大學)教授;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臨床微生物學術委員;解放軍醫學科學委員會檢驗學會學術委員。
黎梅蘭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