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五音療疾:中國傳統音樂療法理論與實踐
- 吳慎
- 354字
- 2021-04-16 12:52:55
第三節 以“樂”為藥,傳統中“樂(藥)”
如上所述,“樂”的上中部為“白”字,五行中白為金,對應于人體的肺臟,肺主氣,藏魄。“樂”的下部為木字,五行中的“木”對應于人體的肝臟,肝主血,藏魂。中醫經典著作 《黃帝 內經》講:魂魄合和,氣血元神旺盛,則心生神明。” “白”字兩側的“纟”字連起來是“絲”,絲制的弦樂能撥動人的心弦,通人體的心經,修復人的心臟,流通精神,人自然心情就會喜樂。
所以,人類原始的治病方法是用樂聲治病。
生活中人們發現,不但五音可以治療身體的疾病,在自然界中,人們又發現用草本植物的五味(中藥)同樣治療人體五臟的疾病,身心得到調整后,心情喜樂。
由于人們后來才使用了中草藥,便又在“樂”字上面加了一個草字頭,即為“藥”。中醫有兩種治療方法,一種是無形治療,以五音療五臟;另一種是有形治療,以五味治五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