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明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
- 趙洪芹 李宏主編
- 1670字
- 2021-04-16 12:02:16
一、 TCD對顱外頸動脈的檢查方法和識別
前面的介紹中已經提到TCD所能檢測到的顱外頸動脈主要包括:頸總動脈(CCA)、頸內動脈(ICA)、頸外動脈(ECA)、鎖骨下動脈(SubA)、椎動脈起始部(VApro.)和VA環樞段。除上述常規檢測血管外,必要時還要檢查眼動脈(OA)的分支滑車上動脈(STrA)、 ECA的分支枕動脈(occipital artery,OcciA)以及橈動脈(radial artery,RA)。
TCD在檢測頸動脈時,通過探頭檢測位置、血流方向、所檢動脈血流頻譜形狀和輔助壓迫試驗的反應等來識別血管。
1. 頸總動脈(CCA)
在胸鎖乳突肌內側緣CCA搏動明顯部位涂抹適量超聲耦合劑,探頭方向朝下,首先檢查CCA近端,然后探頭朝向頭部并略偏向中線,向上輕輕滑動探頭,檢測CCA遠端至頸動脈分叉處,完成CCA全長檢測。當探頭方向朝下時,檢測到的血流頻譜方向朝向探頭;當探頭方向朝向頭部時,則檢測到的血流頻譜方向背離探頭。由于CCA既供應顱內血管,又供應顱外血管,因此其血流頻譜形態介于ICA和ECA之間,搏動指數較ECA低,但較ICA高(圖3-5)。
2. 頸內動脈起始段(EICA)
完成CCA檢測后,探頭方向朝上并向上移動抵至下頜角下方部位,此處大多數人CCA早已分叉并分別發出ICA與ECA。通常EICA位于后外側,ECA位于前內側。因此,檢查EICA時探頭角度稍向后外側傾斜,而檢查ECA時探頭角度斜向前內側。EICA血流方向朝向顱內走行,因此TCD檢測到的頻譜方向背離探頭(圖3-6)。由于ICA是顱內供血動脈,因此血流頻譜與顱內血管,如大腦中動脈(MCA)相似,在檢測EICA時注意不要過于偏向后方,否則易與VA混淆,特別是當EICA閉塞時,VA血流速度可代償性增快,此時容易將在EICA后方走行的VA誤認為是正常EICA,導致誤診。

圖3-5 正常CCA的血流頻譜

圖3-6 正常EICA的血流頻譜
3. 頸外動脈(ECA)
完成CCA檢測后,探頭繼續向上移動至下頜角下部位,在檢測到EICA的同一水平使探頭角度向前內側傾斜,此時可以檢測到ECA。ECA的血流方向為背離探頭。ECA供應相對高阻力的頜面部血管,因此呈收縮期高而舒張期低流速的血流頻譜,即高搏動性高阻力血流頻譜特點(圖3-7)。此外,在鑒別ECA與ICA時還可以通過在顴弓上方耳前震顫壓迫ECA的分支顳淺動脈試驗,若所檢動脈血流頻譜隨著對顳淺動脈的壓迫而出現明顯鋸齒樣震動波,可以證實該血管為ECA(圖3-8)。EICA在做上述試驗中不出現明顯的擾動波。ECA在頸部有數條分支動脈,如甲狀腺上動脈、面動脈和枕動脈等,這些分支通常不作為常規檢查內容。

圖3-7 正常ECA的血流頻譜

圖3-8 震顫壓迫顳淺動脈時ECA的鋸齒樣震動波
4. 鎖骨下動脈(SubA)
檢測一側SubA時患者頭部稍向對側轉動,將探頭朝下置于鎖骨上窩,可以檢測到血流方向朝向探頭的SubA起始段血流信號,SubA近端的血流方向是朝向探頭的。除了發出VA外,SubA主要供應上肢血管,因此是典型的外周血管的血流頻譜形態,收縮期高尖,舒張早期血流返轉,頻譜形態呈煙囪樣或釘子樣,搏動指數很高,聲音聽起來高調而短促(圖3-9)。在檢測完SubA近端血流后,可以將探頭稍向外移,并將角度朝向外側肩部,此時可以檢測SubA遠端血流信號,與近端不同,為背離探頭的血流信號。
5. 椎動脈(VA)起始部

圖3-9 正常SubA近端的血流頻譜
VA由SubA發出,可以在鎖骨上窩探測到VA起始段血流信號。在檢測到SubA起始段血流后將探頭稍向內上提起,可以檢測到VA起始段,由于VA主要供應顱內血管,因此其血流頻譜形態類似VA顱內段血流信號,但阻力又稍高。由于在鎖骨上窩根據不同的探測角度既可以檢測到CCA近端,又可以檢測到VA起始段血流,因此,利用TCD技術探測并識別VA起始段的難度較大,但可以通過其頻譜形態并輔以VA環樞段壓迫試驗加以鑒別。震顫壓迫VA環樞段的試驗方法是在鎖骨上窩檢測到VA起始段血流后,另一只手在乳突下后方1cm處震顫壓迫同側的環椎環,如果是VA血流頻譜,會隨著震顫壓迫動作而出現鋸齒樣擾動波,證實該血管為VA(圖3-10)。部分患者該部位肌肉很發達或環椎環位置較深,震顫壓迫該部位后VA起始部擾動波可能不明顯。雖然要明確用TCD的4MHz探頭在鎖骨上窩VA起始部位檢測到的血流信號是否真正為VA的血流有時非常困難,特別是對初學者而言,但由于VA起始段是閉塞性病變的好發部位,所以仍要盡可能熟練地掌握VA起始段檢測技術,并將其作為常規檢查項目。

圖3-10 正常VA起始段血流,當震顫壓迫環椎環時,出現鋸齒樣擾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