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如何與伴侶、父母和孩子重建親密關系
- (美)喬尼絲·韋布
- 1645字
- 2021-03-12 17:06:22
一方遭遇過童年情感忽視
馬歇爾和梅
在獨自開車回家的路上,馬歇爾陷入沉思。他回憶著昨晚和他的妻子梅之間發生的事情:馬歇爾走進門,把公文包放在地上,彎下腰向他的兩個孩子伸出雙手,他們一邊叫嚷著“爸爸”,一邊跑到他的懷里。隨后,擁抱變成摔跤游戲,他還為兩個孩子撓癢癢。
“孩子們,從爸爸身上下來!他工作一天已經很累了,沒辦法應付你們這些不成熟的行為。”梅一邊走進房間,一邊大聲宣告。馬歇爾看到孩子們從他身上離開,他們的小臉耷拉下來。他的心一沉,站起來給了梅一個擁抱。梅心不在焉地半抱著他,同時從他的肩膀上方看過去。“你今晚能不能把那個破的窗戶修好,并且看一會兒孩子?”她一邊問,一邊轉身跑到地下室拿東西。
看著孩子們玩耍,馬歇爾感到心里有點兒不是滋味——難過、迷惑、孤獨。是的,他確實很孤獨。
當孩子們上床后,他對梅說:“梅,我需要跟你說會兒話。我總覺得我們之間出了什么問題。”
“什么?你在說什么?我聽不懂。你難道不愛我了嗎?”梅的淚水在眼睛里打轉。
“我當然愛你,跟以前一樣,”他安慰著梅,接著道,“只是……我不知道這是種什么感覺。我只是覺得事情不該是這樣的。”講完這些話,他發現梅的眼淚已經消失了。梅已經得到了她需要聽的那句話(“我當然愛你,跟以前一樣”),剩下的話對她不起作用了,她看起來思緒已經飄遠了。
“馬歇爾,說實話,我們彼此相愛是最重要的,不是嗎?我是說,我想你可能對某些事太敏感了。講真的,我希望你能更開心。”
馬歇爾看著梅,深深地意識到他已經失去了她的關注和興趣。無助的他試圖組織語言向她解釋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并且需要她試著去理解。
然而,挫敗、受傷又生氣的他說不出一個字。
讓我們快進到第二天晚上,又到了馬歇爾開車回家的時候。
“我瘋了嗎?這是我的問題,還是她的問題?她說得對,我們彼此相愛,但是這就夠了嗎?我知道一段婚姻應該需要更多。為什么她不像我一樣覺得缺少點什么?我該怎么給她解釋這些呢?我怎樣才能讓她來跟我交流呢?”馬歇爾喃喃道。
以上例子描述了一個沒有遭遇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人(馬歇爾)與一個遭遇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人(梅)在婚姻生活中的一幕。只有馬歇爾覺得有點不對勁。他在一個情感豐沛的多彩世界里長大,而現在他的家庭生活充斥著梅的情感風格(黑白色調)。
與一個遭遇過情感忽視的人做伴侶,你會很難理解問題出在哪里。你可能常常問自己:“問題出在我這里,還是伴侶那里?我的期待是不現實的嗎?婚姻就是這樣的嗎?我是不是依賴感太強了?我是不是太挑剔或者小題大做了?”對于沒有經歷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伴侶來說,他們的腦海中常常浮現這些問題。
在梅看來,除了馬歇爾會偶爾表達不滿,婚姻里的一切都很好。“我希望你能更開心”是一個遭遇過情感忽視的伴侶典型的回答。雖然梅愛著馬歇爾,并且真心希望他開心,但是她不具備能力或者情緒覺知力來理解他的情感需求。她可能會將馬歇爾正常的情感需求看作依賴,甚至是他的弱點。不論梅和馬歇爾多么般配,或者他們多愛對方,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關系都可能陷入更困難的境地。
一個可能的結果是,馬歇爾會厭倦敲打梅的心墻,并且對她的所作所為感到氣憤。在這段關系中,越來越孤獨的他,可能最終會感到無望。
另一個可能的結果是,梅對馬歇爾以及他的情感需求變得厭煩,甚至感到窒息。她缺少處理情感的技巧來溝通或者解決問題。時間一長,分歧、受傷和痛苦在雙方心中積累,慢慢腐蝕了伴侶之間的積極聯結。最終有一天,他們可能會悲哀地發現,彼此已經形同陌路。
幸運的是,在只有一方遭遇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伴侶中,另一方知道,在他們的關系中缺少點什么。這一點讓這對伴侶擁有超過很多人的優勢。梅的童年情感忽視經歷不是她的選擇或者過錯,而且馬歇爾能意識到這一點。他可以看到,梅是個善良努力的人,而且她愛著馬歇爾。在這段感情中所有缺失的東西,都有可能被重新獲得。以上這些因素對他們未來關系的改善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下一個例子。這個例子里的伴侶雙方都遭遇過童年情感忽視,他們都為一個無法辨認又無法描述的隱形問題感到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