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信息生命體(一)

  • 動作之旅
  • 加油您最棒
  • 2118字
  • 2021-12-27 20:00:00

生命是什么?這一追問至今仍在進行中,目前的答案以定性居多。而隨著在自然界發現越來越多新型生命形態,以及新技術所創造的許多類生命系統,生命系統與非生命系統之間的明確邊界正在不斷受到質疑。

發表在Theory in Biosciences雜志的一項研究,用信息論分析生命系統與非生命系統在信息架構上的區別,并討論量化構建“生命光譜”的可能性。

信息生命體

和“純能量”生命相比,以“信息”形式存在的生命更可能出現,信息的力量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在詭異的量子世界更是到處充滿了信息的存在方式!

按目前科學界的理解,生命現象有三個特征:1、有新陳代謝,進行物質、能量或信息的交換,2、有自適應行為,3、可以自我復制。但這是對實體生命現象的理解,生命的進化其實不單是指載體(物質結構的變化)主要還是指物質載體所負載的信息的進化,或者說是指生命對象功能的變化。

人類目前至少有4種存在方式:

1、生理的存在方式,即肉體的存在;

2、心理的存在方式,是指個體的精神存在;

3、人的社會存在方式,人是社會動物。人的這三種存在方式已經被普遍認同。

4、人的信息存在方式。

人的信息存在方式有多層意思:有負載于生理存在的信息存在,有負載于社會關系中的信息存在,還有負載于肉體生理存在之外的載體的信息存在:(1)生理存在中的信息,包括分子如DNA中包含的信息,人的遺傳就是分子層次的信息的傳遞。(2)心理個體心理世界中的信息,人的思維從本質上說就是以人腦為載體的一個信息加工過程。(3)人的社會存在中的信息,人與人的經濟、政治、文化、心理交流與相互作用很大程度是信息的交流,是信息層次的相互作用。(4)個人的信息存在方式主要是指由個體之外的物質載體負載的個人信息或特指個人的基于網絡為載體的信息存在方式。如以網絡博客為載體的信息存在方式。

人的生理肉體存在是有限的,人的心理存在也是有限的,人的社會存在也是有限的。隨肉體的消失個體的心理存在及內容也隨之消失,個體的死亡導致人的社會關系也逐漸消亡,一般情況下,負載于個體生理存在的人的信息存在也會隨之消亡。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的存在方式是不可能永恒的,且很短暫的。當然,如果人的信息存在有肉體的生理存在之外的載體,那么,人的信息存在是不會隨肉體的消失而消失的。實際上人的信息存在可以負載于各種載體之中,如你的照片代表你的面貌的光學信息可以存在于紙質的相片或是電腦的數據中。你的言論可以被記錄,以聲音、文字的形式存在。

在人類社會的進化中,由于信息載體的不斷變化,人的信息存在也在不斷變化,古代,有少數人的信息可以流傳下來,那些皇帝、圣人的信息可以通過紙質載體而流傳下來,近代,更多人的信息存在有了載體保證,如科學家的理論以論文著作等紙質載體的方式廣泛存在。但是,紙質載體的傳播有很大局限性。如今,現代人的信息存在方式可以有更多的載體如電子技術媒介。互聯網的存在使人類之間真正實現了信息存在方式上的平等。也使個體的信息存在(信息生命)有了廣泛的可能性。

以網絡為載體的個人的信息存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且有不朽的可能,如果你開了一個博客,或你的論文、著作被放到了網上,那么,你的信息存在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只要有人想看你的信息,隨時可在網絡上找到,這標志著您的信息生命在網絡上誕生了,你在網絡上的信息生命開始了。開始了你的基于網絡的信息生命發展史。在未來,您的有價值的信息會不斷被人復制,擴散到更多的載體中。你傳播的信息將影響網絡世界中的一部分人。說白了,即使將來有一天,您作為肉體存在已經消失,但你的信息存在及信息生命依然在網絡中存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的第四種存在方式即信息存在的生命。一般情況下,只要你的信息對人類是有用的,就會被網絡載體所保留,不夸張地說,只要網絡存在一天,你的信息生命可能就是永恒的。

信息能量體是生命的根本存在形式

不僅有生命的人和動植物,包括細菌在內,其根本存在形式不是外在的形態表象,而是內在的信息密碼編排與能量體的范圍大小。就是虛空界中的仙佛神圣,或各大宗教崇拜供奉的上帝真主神靈,皆是高級的生命存在形式!其內涵皆是以信息能量體的形式存在,僅是由于思維念力的不同,愿心愿力目標及修行的方式不同而成就的果位上的差異,皆是道的信息能量體的存在形式、名稱或符號。

地球、太陽、行星、恒星、宇宙是不是生命存在的形式?當然是!它們同樣有思維、有智慧、有生命法則、有運行軌道、有新陳代謝、有進化升華,是以信息能量體形式存在的自然生命體。

那么信息視角下的生命是什么?

橫跨生命和非生命集群系統的信息化架構。

集群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被廣泛視為生命和智能系統的標志屬性。但在許多已知的無生命純物理系統中,也有表現出集群行為的例子。這導致人們傾向于接受使用簡單物理模型來解釋生命的集群行為。為理解發生在生命實例中的真實情況,重要的是確定生命和非生命系統的集群行為之間,是否存在根本性的差異,以及從簡單的物理實例建立對生命現象解釋時直覺的局限。在這里,我們提出了一個框架,將生命和非生命集群作為基于各自信息架構的連續體進行比較:即信息究竟是如何跨越不同自由度進行存儲和處理的?我們回顧了從信息論角度描述集群現象的各種例子,并對未來基于信息架構量化生命集群行為的方向提出了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阴县| 濉溪县| 元朗区| 资源县| 赤水市| 维西| 扬中市| 讷河市| 沙洋县| 子洲县| 信宜市| 乐亭县| 米泉市| 托克托县| 南宁市| 林西县| 北安市| 叶城县| 南木林县| 上饶县| 聂荣县| 庆安县| 尖扎县| 随州市| 苏尼特左旗| 屯留县| 南木林县| 宜兴市| 平利县| 灵丘县| 洛宁县| 大邑县| 大埔区| 濉溪县| 进贤县| 裕民县| 长汀县| 通山县| 海宁市| 南川市| 亚东县|